1、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历史6月压轴卷(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A. 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 已具备
2、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 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在当时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的时代,能根据山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条堤坝,表明当时的人们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A错误;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时间最晚距今4300年,还应该是原始社会,B错误;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30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2.如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 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
3、裂割据B. 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C. 九品中正制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 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实力,所以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答案为B项;“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无法通过材料得出,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排除D项。3.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河南、河北、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
4、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这些现象表明宋代()A. 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B. 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C. 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 对外贸易成为经济的支柱【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可知,宋代地域具有产业特色。A正确;瓷器大量运销国外不等于产品主要用于出口,B排除;朝贡贸易不追求商业利润,材料反映不属于朝贡贸易,C排除;材料主要强调宋朝手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区域分工,不是对外贸易的地位,D排除。故选A。4.明中叶以来,商人经商的原始资本,有的是在宗族内集聚的,有
5、的是借贷于族人的;在人员的组合上,有的经商者完全使用族人作为助手或伙计。这主要是为了A. 应对激烈复杂的商业竞争B. 提高家族在社会中的声望C. 强化家族内部的宗法体制D. 规避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商业的发展使各地形成了颇具经济实力的商人集团,集团之间互为竞争对手,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家族关系在经商活动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故选A项;提高家族在社会中的声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是利用家族关系进行商业竞争,不是强调强化家族内部的宗法体制,排除C;材料未体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规避,排除D。故选A。5.左宗棠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说:“白洋船准载北
6、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非设局急造轮船不为功。船成之后,不妨装载商货,借以捕盗而护商”。左宗棠在此强调A. 创办洋务企业应该以民用为主B. 扭转中国对外贸易,设厂自救C. 清廷应缓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D. 清政府应急造轮船,以敌洋商【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洋务运动。由材料“白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不能减价以敌洋商”,可知,左宗棠已经看到了洋商和洋船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所以提出“设局急造轮船而护商”,因此,左宗棠在此强调清政府应急造轮船以敌洋商,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应以民用为主,故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的
7、对外贸易,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虽然提到南北方货物价格的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不符合题意。6.下图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初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A.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 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初社会习俗由跪拜礼变为握手,称呼由“老爷”变为“先生”,体现了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故C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民主共和”,排除B;图片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中华民国的推动,排除D。7.据统计,“民族”一词在1911年年
8、底前,申报可检索出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 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B. 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 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D. 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答案】D【解析】【详解】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导致“民族”、“中华民族”等词大量出现,故D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处于1924年到1927年,故A错误;红军长征在1934年到1936年,故B错误;百团大战在1940年,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
9、的关键是紧扣材料的关键信息“1939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入手,正确区分不同时间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8.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下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A. 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B. 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C. 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1954年日内瓦会议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反映了日内瓦会议时期美国仍然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拒绝与中国代表接触,故D正确;日内瓦会议的成果并不能说明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
10、胜利,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而是说明美国敌视中国,故B排除;新中国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表明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故C排除。9.公元前4世纪,希腊很多城邦出现了雇佣兵完全或大部分取代公民兵的现象,雇佣兵屡次成为城邦内部并不占主导的政治派别和僭主的政治工具,服兵役不仅是他们单纯的义务,更是谋生的手段。这说明,雇佣兵的盛行A.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 加快了希腊城邦的衰颓C. 调动了公民生产积极性D.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服兵役不仅是他们单纯的义务,更是谋生的手段”可知,这体现了公民城邦观念降低,加快了希腊城邦
11、的衰颓,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雇佣兵是僭主政治的工具,是民主政治的倒退;雇佣兵的盛行与公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中世纪法国多数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除个别技巧类游戏外,原则上反对游戏。但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之中,游戏也成为纯真乃至圣洁的象征。这一变化A. 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B. 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C. 推动了儿童教育的普及D. 表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答案】A【解析】【详解】15世纪以后基督教神学从反对游戏变为认可游戏,并赋予游戏纯真、圣洁的寓意,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12、,A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B项错误;宗教画中出现玩具和游戏场面,与儿童教育“普及”无关,C项错误;神学认可游戏不能说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D项错误。11.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A. 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 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C. 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 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详解】苏(俄)联历史上对粮食政策即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和俄国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D项正确;巩固工农联盟不适用于粮食专政政策,A项错误;集体农庄基础地位无法体现整个题意,B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开
13、始于1928年,C项错误。12.1963年1月,德国总理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爱丽舍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政府高官要加强密切磋商:两国在外交政策及防务领域等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要通过磋商尽可能达成统一的立场形成共同方案。该条约的签订A. 为西欧一体化奠定基础B. 标志着法德开始走向和解C. 消除了欧洲内部的矛盾D. 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已分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爱丽舍条约中关于两国外交政策及防务领域建立统一立场的规定有利于推动法德合作,加快西欧一体化进程,A项正确;巴黎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德开始走向和解,排除B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14、项;题干信息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内部阵营的分化,排除D项。故选A。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前期,由于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于是便出现了向人烟稀少的边远或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地区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现象,至鸦片战争前后,由内地诸省迁往边远省份人口总计有700万800万。同时,游民队伍也在与日俱增,不断扩大。嘉庆八年,滞留北京街头的“无业贫民”就有8万人之众。四川省“游民极多”,仅成都“每日清晨城门启后,四门进城者不下两万人”。苏北一带每到秋冬之际,“游民百十为群”,乞食四方。流民、游民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
15、因素。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1861年至1920年掀起两次移民高潮,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有大约93%是熟练工人,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美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同时也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摘编自世界人口
16、网美国人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中国与1920年前的美国人口增长最大的不同,并说明这种不同给两国带来的不同后果。【答案】(1)特点:人口增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原因:清代前期,国家统一;社会持续稳定和生产力发展;税制的改革(摊丁入亩);高产农作物的引进。(2)不同及后果:中国:人口增长主要为内增长。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促进边区开发、民族融合,增强中华文明内聚力;人地矛盾尖锐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流民、游民剧增,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美国:外来移民增长是其人口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
17、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成熟劳动力;促进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文化的多样性;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带来就业压力及种族问题,开始限制移民。【解析】【详解】(1)关于“特点”,由材料“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可得出人口增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关于“原因”,可以从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税制改革和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等角度作答。(2)关于“不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外来移民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清前期中国的人口增长主要是内部增长。关于“后果”,根据材料,可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清前期的人口增长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中国文明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稳定性、内聚性,另一方面,也对环境、
18、社会稳定等带来不利影响;而美国大量移民的增长不但造成其长期的种族问题、民族偏见,同时也成为各种文明的大熔炉,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的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于武则天,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材料反映了从唐初到清初不同人物对武则天的评价,对这些评价提出你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对
19、于武则天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武周之后的唐朝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两宋之际对武氏批判趋于严历,是因为程朱理学在逐步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明末清初思想专制和儒家正统地位的强化,对武则天评价转恶,武则天延续唐初政治对历史作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她的一些做法,用酷吏、大兴佛寺等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唐代前期,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来看,各时期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都是
20、在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唐朝前提儒家观念尚未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宋朝理学占据主动地位,明清时期儒家地位的强化,导致对武则天的评价发生了变化。然后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即可。例如:对于武则天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武周之后的唐朝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两宋之际对武氏批判趋于严历,是因为程朱理学在逐步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明末清初思想专制和儒家正统地位的强化,对武则天评价转恶,武则天延续唐初政治对历史作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她的一些做法,用酷吏、大兴佛寺等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请考生在下面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
21、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政变以后,下诏废各省学校,然民间私立者,尚纷纷可见,亦由民智已开,不可遏制。”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也不能不说是维新派的远见卓识。早期革命派通过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向属于“下等社会”和“中等社会”的广大人民宣传其革命思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末旧教育进行改革,并从7月开始重新规划学校系统。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清末的教育宗
22、旨中,“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9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至此,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摘编自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意义。【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应对危机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希望革新体制;中外交流频繁,民主自由思想传播。(2)意义:对教育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力图建立国民教育;有利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
23、系的确立;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早期革命派宣传其革命思想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结合所学从清末民族危机影响、资产阶级需要及西方思想传播角度进行概括阐述。(2)根据材料“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培养公民道德”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结合所学从教育性质转变、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教育近代化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即可。16.材料 苏俄和平共
24、处思想的提出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1920年初,最终形成了较完整的和平共处外交战略思想。1918年以来,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形成的事实上的共存局面,使列宁认识到尽管苏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状态维持苏俄这一革命阵地。列宁认为,苏俄“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革命目的,截至1925年,苏俄企业中有91份租让合同生效,企业获得外资计3200万卢布。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整个30年代,苏俄(联)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先是倡导“集体安全”,又对德、日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以退让求生存,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发展成为指导苏联外交战略
25、的纲领性思想摘编自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俄和平外交思想的历史影响。【答案】(1)原因:三年国内战争削弱了苏俄国力;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等世界格局的出现(一战后短暂和平局面的出现);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提升。内涵:与帝国主义实现政治共存,与西方国家实现经贸合作。(2)影响: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缓和了苏俄与西方势力的矛盾,维护了一战后短暂的世界和平局面;推动了苏俄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奠定了苏联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
26、治环境息息相关”,并结合一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苏俄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力量的削弱以及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史实进行总结作答。内涵:可以结合材料中“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状态维持苏俄这一革命阵地”“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等信息从与帝国主义实现政治共存,与西方国家实现经贸合作进行作答。(2)联系材料从巩固苏维埃政权,维护一战后世界和平以及推动苏俄经济你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回答。17.材料 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也是明末具有强烈“异端”色彩的思想派别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从思想渊源和理论形式看,虽然与古代儒家的传豌思想和
27、王守仁的“良知”说有关,但是在实际内容上却有着重大的区别王艮认为,“日用”就是“本体”。他所说的“百姓”,不仅是指受压迫的下层群众,而且包括广大士、农、工、商;“道”,亦非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如果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质生活需要,使他们丧失生存权利,挨饥受冻,那就不是“圣人之学”了。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主张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的意义。【答案】(1)特点:体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将儒学伦理民生化
28、;蕴含人文色彩。(2)意义:泰州学派的思想批判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主张;推动了儒学与百姓生活的结合;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性的解放;体现了儒学在新时代的发展。【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道”,亦非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来看,他的思想体现了儒学的世俗化;依据材料“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质生活需要,使他们丧失生存权利,挨饥受冻,那就不是“圣人之学”了”,来看,他将儒学伦理民生化,蕴含了人文主义色彩。(2)依据王艮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来看,其思想批判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主张,推动了儒学与百姓生活的结合,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性的解放,同时也体现了儒学在新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