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训练(四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2017长郡月考)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等特点。(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_、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_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_原理。(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_,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4)“猪沼果”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以
2、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该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_(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_。【解析】(1)通过生态工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等。(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4)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3、可持续(2)整体性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3)人类的干扰(4)群落多级利用(多途径利用)2(2017潍坊四模)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某湿地因过度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_,使其_稳定性减弱。(3)若将(2)中的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改造时,要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这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此外,还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其目的是_。(4)改造后的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
4、为甲(W1)乙(W2)丙(W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W1/10,其原因是_。【解析】(1)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出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会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某湿地因过度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遭到破坏,是因为污水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将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改造时增加生物的种类,符合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改造时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即要考虑环境所能养活
5、的种群数量,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即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乙及与乙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故乙的同化量W2远小于W1/10。【答案】(1)间接(2)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3)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使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乙及与乙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3(2017湖南四市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长沙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人居种植养殖沼气)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时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
6、理是_,该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_。(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其原因是_。(3)利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时,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被微生物A所产生的_酶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在控制_的情况下,能促进微生物B的发酵过程。写出微生物B发酵过程的相关反应:_。(4)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原因是_。(5)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养猪场引进了一头肉质优良的花猪,运用_(填“DNA重组”“核移植”或“胚胎分割”)技术可实现利用当地品种生产花猪的设想。【解析】(1)图中的生态农业为无废弃物农业,通过农业
7、废弃物资源化,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水稻、大豆和蔬菜,蘑菇为腐生真菌,是分解者。蘑菇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能供给蔬菜进行光合作用。(3)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能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下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微生物发酵产生乙醇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是无氧呼吸。(4)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成为植物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5)利用肉质优良的花猪的体细胞核与当地品种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重组,获得的重组细胞再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即可实现利用当地品种生产花猪的设想。核移植
8、技术也叫克隆技术。【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水稻、大豆和蔬菜分解者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3)纤维素通气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4)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5)核移植4(2017盐城调研)1985年以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1)试分析1985年以前该地农村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_(至少举两个方面)。(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
9、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等特点。(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们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_。(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_。【解析】(1)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造成了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不利的影响。(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
10、质循环再生原理(如秸秆被重复利用,沼渣和沼液作肥料)、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数量增多:家畜、食用菌等)、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等特点。(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就需要更多的奶牛的食物,所以村民需要调整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
11、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生态建设的典型事例。【答案】(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3)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5(2017洛阳模拟)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的原理如下:鲟鱼产生的氨态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
12、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能取食鲟鱼粪便的花鲢;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碱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设计利用了生态学的_原理。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生态池具有_能力。(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等作为食物。花鲢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3)以下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转化途径,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整。(4)刺激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的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这类信息类型属于_。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中华鲟种群的_,从生态学
13、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解析】(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实现了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多级利用,从而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建造起来的。生态池能进行自我净化,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花鲢摄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花鲢还取食鲟鱼的粪便,属于分解者。(3)图中缺少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花鲢摄取浮游植物和摄取鲟鱼的粪便等过程。(4)水温和盐度属于物理信息,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本质上是提高中华鲟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从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自我调节(2)消费者和分解者(3)如图所示(4)物理信息环境容纳量
14、(数量)生物多样性B组能力提升6北京郊区的窦店村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农村综合发展性生态工程。据图回答问题:(1)沼气池的建立在有效地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林木、保护植被、减轻_。同时,沼渣用作畜禽饲料和农作物肥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蓝绿萍属于_。除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包括_。鱼等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3)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处理好生态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若超过相应的限度,会引起系统的失衡与破坏。(4)与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通常较高,主要原因是_。
1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_机制。【解析】(1)沼气池的建立在有效地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林木、保护植被、减轻环境污染。同时,沼渣用作畜禽饲料和农作物肥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蓝绿萍是植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属于生产者。除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包括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鱼等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处理好生态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若超过相应的限度,会引起系统的失衡与破坏。(4)与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通常较高,
16、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1)环境污染物质循环再生(2)生产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3)环境承载力(4)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负反馈调节7如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影响土地景观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AB.C D(2)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_三者间的持续协调发展关系。(3)该恢复工程中,、分别是指_、_。该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_,以
17、及_的重建。(4)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_。【解析】(1)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影响土地景观;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2)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间的持续协调发展关系。(3)该恢复工程中,、分别是指工程机械措施和制造表土、压实。该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4)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此外,若种植农作物,矿区的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答案】(1)C(2)生态效益、社会
18、效益和经济效益(3)工程机械措施制造表土、压实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4)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此外,若种植农作物,矿区的重金属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8(2017山东潍坊寿光中学质检)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材料一据计算,维持一个6口人的牧民家族生活所需食物,需饲养3540头牛,其中一半必须是母牛,以提供牛奶和繁殖小牛,其余为23头公牛,1518头小母牛和几头小公牛。这一畜群所需的牧场面积取决于降雨量(因降雨量影响产草量),在降雨量为250 mm地区,约需400公顷放牧地。材料二“退耕还林工程”
19、包括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 897个县(含市、区、旗)。到2010年,完成退耕地造林1 467万hm2,林荒山荒地造林1 733万hm2,陡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严重沙化耕地基本得到治理,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5个百分点,工程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1)在生态工程中,人类应用了_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_,从而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这个过程遵循的原理是_。(3)根据_原理可知,西部地区的草场,要注意合理放牧,需要考虑_,因为若超过其限度,就会引起_。【解析】(1)在生态工程中人类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其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3)西部地区的草场,要注意合理放牧,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因为若超过其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需遵循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1)生态学和系统学(2)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原理(3)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系统的失衡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