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探究点“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史 料解 读史料一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注意关键词“臭名昭彰”“掠夺”“暴力”“侮辱”等,以此来分析列宁对“解放”的认识。史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引号中的内容是史料二的关键信息,以此来理解农民的变化。【史料应用】(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的“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对俄国社会有何影响?【提示】理解:农民在支付高昂的赎金后变得一贫如洗;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
2、、耕作不便、数量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影响:社会矛盾仍然尖锐,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2)如果史料二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废除农奴制后,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份地。【史论拓展】“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进步性(1)“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2)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2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