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耒阳市一中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18年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而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D实行征兵制,组建红军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 国家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 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发挥了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D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 B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建设C农、轻、重协调发展 D
2、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4.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轻工业发展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D片面发展重工业5.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处置战败的德国 B重新瓜分世界C对付社会主义苏俄 D建立国际联盟6.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要求的意图是A削弱日本在华势力 B维护中国主权C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扶植亲美英势力7.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后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是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B美国经济实力不及英国C国联成立后为英、法所操 D美国忙于同日本争夺远东地区8一战后,德国赔款问题的实质是战胜国列强A争夺欧洲霸权
3、B防止纳粹党上台执政C限制德国重整军备 D阻止德国重新统一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B金融市场不稳定C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D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总爆发10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系统 B对工业加强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1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根本前提是A 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B纳粹党骗取了广泛的群众支持C.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 D希特勒赢得了军队的信任和拥护121935年,面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避免战争,维护一战以来的既得利益B不过分刺激意大利,以免意德靠拢C
4、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D牺牲小国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13二战中,美国对法西斯侵略态度发生变化始于A修改中立法 B发表大西洋宪章C给予苏联经济军事援助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4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A北非战事结束 B盟军西西里登陆C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 D意大利投降15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英镑和美元都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B美元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D美元与各国货币可以等价交换17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惩处法西斯方面比较彻底,主要表现在A宣布纳粹党
5、为非法组织 B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C规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D决定实行战后德国民主化18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A是“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的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19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D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20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进行社会改革 B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C积极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1雅尔塔体系实质是A战胜国重新划
6、分世界版图 B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日趋瓦解C确定美国的霸主地位 D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2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上存在的最严重隐患是A商品经济不发达 B照搬苏联政治经济体制C西方国家的敌视 D受到苏联的控制2320世纪5060年代,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相同点是A 变革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形式 B变革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C.扩大企业自主权,由工人委员会管理企业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上弱于美国,表现在A古巴导弹危机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C签署反导条约 D修筑“柏林墙”25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说明美国拥有战略优势 美国对外
7、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苏美在战略核武器上的竞争重点发生转移 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A B C D26新加坡与韩国成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于 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 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A B C. D271960年西亚国家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其主要目的是A摆脱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 B发展石油化工工业C促进国家富裕 D改革单一的经济结构28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A 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29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开始在英国首先形成
8、 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A B C D30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明显的特征是A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之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个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同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引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
9、9月材料二 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引自美国总统杜鲁门材料三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至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54年3月,美日签订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引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请回答:(1)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目的是什么?(2分)(2)材
10、料一所说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分)(3)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是什么意思?“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否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为什么?(3分)(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2分)(5)材料三所说的“防区”实际上是什么?美国为了建立这一“防区”进行过什么战争?(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出一份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到此目的而尽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所谓的“贝尔福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
11、以后,英国取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乘机大规模向巴勒斯坦移民,1917193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从5万人增加到44.6万人,1941年达到60万人,占当地居民的30%。引自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书材料二 根据这一决议的规定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在巴勒斯坦的总面积中,阿拉伯国占2/5有余,犹太国占3/5不到,耶路撒冷及其附近郊区村镇占58平方公里。当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到巴勒斯坦人口的1/3,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很快就宣布接受这一决议,阿拉伯国家联盟则宣布:“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
12、”引自高中历史上海版材料三 美苏在加紧争夺的同时,为了各自的利益,力图在中东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引起了埃及的不满,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引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四 1991年10月30日,在美苏的斡旋下,巴勒斯坦代表和叙、约、黎、埃代表一起与以色列代表在巴德里举行中东和谈,阿方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土地,而以色列提出了“不撤离、不停止犹太人定居点建立、不同巴解谈判”的三不原则,但在新的形势下,巴以为摆脱各自的困境,1993年9月10日签署了相互承认协议,13日又签署了关于加沙与杰里科首先实行自治的协议。引自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巴以冲突的最初由来(4分)。(2)依据材料三说明巴以长期冲突的国际因素(2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20世纪90年代阿以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并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20世纪90年代阿以关系变化的原因(4分)。(4)结合巴以关系的现状说明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一题,共16分。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至今。分析上述三个阶段各自的基本状况及演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