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低年级活动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格拉底说“不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只有审视,才能不疑惑,不迷茫,才能有方法,有信心。为了守望一帮真正的孩子,漫笔中审视,审视里漫笔,笔者记录下了心田过往的风景【案例】金秋九月,我校举行了镇级展示课活动。季老师执教了英英学古诗,备课、上课、修改教案,这一路走来,我受益颇多。这样一幅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说诗意”活动中,老师安排了“生生互考”环节: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是什么意思?生: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这两个孩子正待坐下时),季老师摸了摸回答问题孩子的头,和气地说:“唉?刚才你只
2、答了诗句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呢?”(短短的几秒钟后),学生发言了“静静的夜晚思念”“对呀,诗人在思念什么呢?”老师边说边点击课件,引导学生说说这是怎样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说说中秋节的晚上,你是怎么过的。这样通过角色的转换,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层层深入地体会了诗人的思乡感情;一曲动听的旋律良宵,把学生全身心地带入到诗的意境中,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反思】王尚文教授曾经说过,听是学习的精髓。这堂课上,季老师认真倾听,巧妙地捕捉时机,生成了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意识从小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一、约定手势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适时运用表情、眼神、身姿等肢体语言锁定学生的视
3、线,从而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听讲时,要求孩子眼睛注视讲话人,同时对发言人的话做出相应的表情。同时,我跟孩子们制定了一些约定好的各类学习手势:比如,当孩子发言不举手时,我做成举手式样,孩子见到后,马上会调整;当孩子不在倾听时,我指向耳朵,提醒孩子注意倾听;当孩子随便说话时,我用食指指向嘴唇表示安静,或者沉默一会儿,让孩子感到你在等他。二、加减“星星”教室里,我张贴了一张争星表格。课堂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加减“星星”。发现认真倾听的、积极发言的,及时加星。反之减“星星”。同时,我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经常让他们重复优等生的发言。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帮助他们争得
4、了星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每隔一段时间,我对星星进行统计,对优越者给予奖励。小孩子都有好胜心,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渐渐地,也就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听取他人语言的习惯。三、丰富语音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把握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追求课堂语言的艺术性,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眼睛与耳朵。1导语力求新颖而激趣。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音,也有可能溅起一片涟漪。老师的引导就是这块石,等待着去发现这块海洋的宝藏。导入语就像磁铁,深深地把学生吸引。因此,每堂课的导语,我都力求设计新颖,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语言充满童趣而热情。小孩
5、子喜欢听好话,在听的过程中,我经常利用学生上进心强的特点,使用赞美的语言:“你听的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呀!”;“这么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真了不起!”每当听到这些赞美的语言时,孩子们的小脸红扑扑的,眼里闪动着激动的神情,听得更带劲儿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开花的过程,只有我们用欣赏的眼光,俯下身子,侧耳细听,才能聆听孩子生命花开的声音。因为我知道:欣喜地播下一个希望,耐心地守护一个梦想,辛勤地耕耘一份信念,虔诚地收获一种心境。播种也许收获的不是成功,但我收获了一个过程。在未来修远而漫长的“小学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推行路上,我将一如既往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研讨,在收获中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