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059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集训提升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郑馀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馀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凡所陈,必左右之,于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资饷奔委之。杜佑、郑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馀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馀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馀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

2、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馀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乃馀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帝患典制不伦,谓馀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馀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馀庆少砥砺,行已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

3、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馀庆,必诚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新唐书郑馀庆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B.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C.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

4、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D.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解析】选C。先分类排除,A、C为一组,B、D为一组;根据文意和句法结构,“自朱泚乱都辇/数惊”讲不通,应排除B、D;接下来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排列特点,A项“馀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和“官多泛阶品/服大滥”不正确;所以,应选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幕府,指出征时将军办公的府署。“幕”意指军队的帐幕, 帐篷;“府”指王室等收藏财物或文书的地方。权力与日本幕府同。B.中书,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 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

5、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C.太常,本指周天子祭祀时所建的三辰旗,代表天道。汉朝属太尉部,掌礼仪祭祀;唐代设寺卿、少卿,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D.幢节,即旌旗符节。幢,挂在舟车上的帷幔;节,在古代有“符节”的意思,是使者出使用的凭证。【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权力与日本幕府同”不正确。日本幕府也是古代日本的一种权力机构,但是它的权力曾凌驾于天皇之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馀庆耿介刚直,不惧权势。在他商议政事时,主书滑涣傲慢地在各位宰相面前指手画脚,郑馀庆呵斥他离开。B.郑馀庆平心持正,仗义执

6、言。有个叫崔环的医工,自淮南小将授任黄州司马,郑馀庆坚持认为这是开启侥幸之路,是不能推行的。C.郑馀庆博学多识,颇受倚重。皇帝忧虑典章制度缺乏条理,认为郑馀庆精通前代的记载,于是下诏任命他为详定使,让他裁决订正。D.郑馀庆节高操洁,清正纯备。他的俸禄全部用来周济亲戚,或是救人急需,而自己的日常供养只是粗衣狭舍,到了官府,却追求宽广。【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让他裁决订正”错,注意原文中说“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是让他“参与裁决订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素善度支使于,凡所陈,必左右之,于坐事贬。(5分)译文:_(2)仆射比非其人,乃

7、馀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5分)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答案:(1)他向来与度支使于交好,凡是有所陈述,郑馀庆一定会帮助他,于因某事而获罪贬官。(关键词“素善”“左右”“坐”各1分,句子大意2分)(2)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这时郑馀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关键词“比”“非其人”“宿德”各1分,句子大意2分)附【译文】郑馀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馀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来与度支使于交好,凡是有所陈述,郑馀庆一定会帮助他,于因某事而获罪贬官

8、。又逢干旱饥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军,被中书省胥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适逢宪宗即位,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主管文书的官吏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相互倚靠共同作恶,每逢宰相议事,凡是刘光琦想阻止或改变的,让滑涣去请求就一定如愿,因此四方的财货都争相送给他。杜佑、郑任宰相时,对滑涣很是姑息,而且杜佑常以同辈待他,不称呼他的名字。等到郑馀庆商议政事,滑涣傲慢地在各位宰相面前指手画脚,郑馀庆呵斥他离开。不久,被免去宰相职务担任太子宾客。后来滑涣因为贪污受贿获罪,皇帝渐渐听说郑馀庆呵斥滑涣离开之事,认为他做得好。有个叫崔环的医工,自淮南小将授任黄州司马,郑馀庆坚持上奏:“各道的散将

9、没有功劳而得到五品正员的待遇,这是开启侥幸之路,不能这样做。”掌权的人不高兴,自从朱泚叛乱,都城多次受到惊扰,太常练习音乐禁止用鼓,郑馀庆认为时世太平已久,上奏恢复原来的制度。当时多次大赦,官员大多增加官阶,官服泛滥,人们不把它当作尊贵,皇帝也厌恶这事,开始下诏让郑馀庆分条陈述整顿改革。升为尚书左仆射。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这时郑馀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皇帝忧虑典章制度缺乏条理,认为郑馀庆精通前代的记载,于是下诏任命他为详定使,让他参与裁决订正。郑馀庆举荐韩愈、李程为副职,凡是他们减损增加的礼仪规范,都称得上详尽适中。再任太子少师,封为荥阳郡公,兼管国子祭酒事务。他建议说

10、:“用兵以来,学校荒废,诸生离散。今天下太平,我希望从文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完善修葺学校。”皇帝下诏同意。穆宗即位,加封检校司徒。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贞。郑馀庆少年时磨炼节操,德行已经清正纯备。在四朝都任过官,他的俸禄全部用于周济亲戚,或是救人急需,而自己的日常供养只是粗衣食小房屋,到了官府,却追求宽广,常常对人说:“俸禄不给亲友而使仆妾生活奢侈,我瞧不起这样的人。”凡是内外亲戚婚嫁,那些礼物进献都亲自过目。后辈拜谒,一定请来相见,拿经义谆谆地教导他们,一定要在儒学上有所成就。自至德以后,任命方镇官员,一定要派遣宦官拿着幢节前往宅第,到了之后官员就赠送很多金银布帛给宦官,

11、并以此来讨好天子,唯恐赠送的礼物不丰厚,所以一个使者收受的钱财多至几百万缗。宪宗每次任命郑馀庆,一定告诫使者说:“这户人家贫穷,不可胡乱索取。”二、(2019郑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

12、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

13、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节选自宋史孙洙传,有删改)【注】丱(gun):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差遣三班使臣。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

14、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事理各异”的意思是“原因各不相同”,中间不能断开,所以“事”前断句,排除选项A、C,“苟从简便”的意思是“如果简便从事”,中间不能断开,排

15、除选项B,故选D。句子翻译:群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至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法。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B.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的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故名。C.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多个年号。D.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恭敬。【解析】选D。“表示恭敬”

16、错误,“跽”不都是表示恭敬,如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就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没有恭敬的意思。故选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D.孙洙学博言雅,

17、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解析】选B。B选项“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错误,由原文“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可知,“应诏上疏”是在兼任同知谏院之前。故选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5分)译文:_(2)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5分)译文:_答案:(1)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或“三次”)

18、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2)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前往慰问。附【译文】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童年时就擅长写文章,未满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荐他应试制科,(孙洙)进献策论五十篇,阐述为政要领,明明白白,切中事理。韩琦读了策论,叹息说:“恸哭流涕,透彻论述天下事,这是当今的贾谊呀!”两次提拔后任集贤校理,掌管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因为孙洙响应诏命上疏陈奏十七件当时弊病和紧要事务后大多得以施行,(朝廷让他)兼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他)恳请增加谏员以便广开言路。但凡他上奏皇帝的文书,就都焚毁底稿,即使是亲人子弟也不让他们知

19、道。王安石主持推行新法,驱逐多位谏官御史,孙洙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心中苦闷不能言说,只能极力请求补任地方官,得以外任海州知州。免役法施行,常平使者想要多征收免役钱,把获取更多钱财当作政绩,孙洙竭力争辩。正逢春旱,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天旱蝗灾严重,孙洙到朐山进行祈祷,撤去祭品后,突发大雨,蝗虫都飞到海中死了。不久主管三班院。三班人员超过万数,功劳罪行登记不明,前后矛盾,三班吏们支配使臣出入,公然肆行欺诈奸猾之事。孙洙革除八件特别严重的事,确定下来作为法令。任同修起居注,晋升知制诰。在此之前,百官职务变动,用固定的考核文辞,孙洙建议:“群

20、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至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的做法。”下诏从此封赠荫补,逢大礼改易文辞,其他的都随等次写定。元丰初年,兼任直学士院。澶州黄河水患平息,修建灵津庙,下诏命孙洙撰写碑文,神宗称赞他写得好。晋升为翰林学士,才月余,就染了病。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前往慰问。入朝约定了时间,孙洙病稍好了些,就在家练习拜跽之礼,仆倒不能起来,病情渐重最终死去,终年四十九岁。皇帝在朝堂上嗟叹惋惜,除常例丧金额外赐钱五十万。孙洙博闻强识,通晓典章旧制,讲述起古今事例都很

21、有条理。随口说话都自成文章,即使对亲近狎昵的人,也未曾说一句粗鄙的话。他的文词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们都期许他成为丞相辅臣,他却不幸早逝,一时人们都为他怜悯伤感。三、(2020东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

22、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

23、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节选自宋书,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B.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

24、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C.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D.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解析】选B。“高祖”皇帝名,放在句首,前面要断开,排除A、C两项;“故第”做“居”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千石”是汉代郡守这一官职的代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B.“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C.“降黜”在古代指官员被降职或免去官职,并被发送到边远地区服劳

25、役。D.“永初”是南朝宋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解析】选C。“降黜”不一定要发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B.谢瞻有先见之明。前后多次向高祖陈请给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来保住谢家的门户。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有很多遗憾,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民。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

26、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解析】选C。C项,“有很多遗憾”说法错误。“亦何所多恨”指“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5分)译文:_(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5分)译文:_答案:(1)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杜绝)他的言论。(译出大意给2分,“或”“语”“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抑制),只是没有办法。(译出大意给2分,“臧否”“患

27、”“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附【译文】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他六岁时,就能写文章,写了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有才华的士人,没有人不惊叹他的奇异。他起初担任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他从小失去父母,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弟侍奉她,如同对待亲生母亲。刘氏的弟弟刘柳调任吴郡太守,带着姐姐一同赴任,谢瞻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便辞去职务随同前往,在刘柳手下任柳建威长史。谢瞻的弟弟谢晦当时任宋台右卫,权势显赫,恩遇宠厚,(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回家眷,一时宾客车马聚集,填塞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对谢晦说:“你的名位不高,而士人

28、归依奔向你竟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涉政事,结交的人不过是亲戚朋友,而你现在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谢瞻于是用竹篱隔开门院,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没有超过二千石的职位。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来临,恐怕应该不远。我特地请求您把他降职贬官,来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前前后后屡次向高祖陈请。高祖命谢瞻任吴兴郡太守,谢瞻又亲自陈情请求辞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

29、,来禁绝(或杜绝)他的言论。谢晦终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永初二年,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去,谢瞻见到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谢瞻说:“我有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能够善终,侥幸保全,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国,也为家

30、。”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谢瞻善于写文章,辞采之美,可以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匹敌。谢灵运父亲谢,没有才能。做过秘书郎,早年就死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抑制),只是没有办法。(谢混)对谢瞻说:“不是你的话没人能做到(制止他)。”就与谢晦、谢曜、弘微等一起游玩,让谢瞻与谢灵运坐一辆车;谢灵运一上车,就开始评价人物,谢瞻对他说:“你父亲死得那么早,谈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谢灵运沉默不言,评价的言论从此停止了。【加固训练】(2019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林栗字黄中,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

31、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孝宗称善。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弼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汝翼调集家丁及役八寨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居顷之

32、,诏栗累更事任,清介有闻。除秘阁修撰,进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望将熹停罢,姑令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辩之曰:“考栗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栗,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节选自宋史林栗传,有删改)1.下列

3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B.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C.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D.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解析】选A。“并辨其事上大怒”中,动词、形容词有“辨”“怒”等,从“辨”分析,宾语是

34、“事”;从“怒”分析,主语是“上”,由此可以知道,此处应为“并辨其事/上大怒”。排除B、D两项。“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中,“既而”表时间状语,前面要停顿;“追究”是动词谓语,后面没有宾语,“追究”后要停顿;“白”是谓语,主语是“事”,“贷”为动词,不能做“事白”的宾语,排除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元、明、清殿试及第者的统称,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等。B.进,表官职晋升,与之同义的词有“改、拔、除”等,而表贬官的词有“停、罢”等。C.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陈秘密之事的奏章,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加以密封。D.简

35、肃,林栗的谥号,是当时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据他生前行事所作的褒性评价。【解析】选B。B项,“改”的意思是“另行、改任”,但官职未必就是提升,也有可能是降低。【知识链接】授予官职,如拜、授、除、征、辟等。调动,如徙、转、调、改等。升迁,如迁、擢、拔等。贬官,如贬、谪、出、左迁等。兼职、代理,如兼、领、署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栗忠君至诚,敢于直言进谏。在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而亲自独揽大权时,他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让臣子承担责任,获得孝宗的赞许。B.林栗处事理性,办案严而有宽。谭汝翼组织人员对抗朝廷官军,林栗将他打败后,虽然共俘虏了他的部属四

36、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给予斩刑。C.林栗思虑周密,能补制度之缺。在偏殿拜见宋孝宗时,他上奏请求仿照唐代制度,设置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的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得到采纳。D.林栗清高耿介,坚持秉公行事。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朱熹调到京城却没有赴任,林栗并不因朱熹声名显赫就网开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将朱熹停职罢免。【解析】选D。D项,“秉公行事”错误,原文有“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这说明林栗并非“秉公行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5分)译文:_(2)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

37、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5分)译文:_答案:(1)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得分点:“报复”“境”“震”各1分,句意2分)(2)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得分点:“论”“趣”“请告”各1分,句意2分)附【译文】林栗字黄中,绍兴十二年进士及第。孝宗即位,林栗升任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把职责任务交给臣下,林栗说:“不让大臣掌权,那么王侯、贵戚就得以掌权了。”孝宗大为称赞。改任夔州知州,夔州有一属郡叫施州,施州有叫谭汝翼

38、的人,与思州知州田汝弼关系不和,等到田汝弼去世,谭汝翼带领二千人趁丧攻伐。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事情传至朝廷,孝宗亲自写信给林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说:“谭氏是夔州的豪族,又首先挑起事端,如果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为首作恶的人。”谭汝翼调集家丁及在八寨服役的义军,在沱河桥列阵与官军作战,被打败后,谭汝翼逃走,俘虏他的党徒四十三人,林栗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处斩。不久谭汝翼入京状告林栗接受田氏贿赂,皇帝下诏把谭汝翼交给执法官吏处理,省中的文书下达夔州。林栗亲自起草奏状缴还(省中文书),并为这件事辩白。皇帝大怒。不久林栗以身为帅臣,擅自抵制皇

39、帝命令获罪,降职罢官归家。事后大理寺追查究问,事情被弄清楚了,赦免谭汝翼死罪,拘禁于绍兴府。没过多久,皇帝下诏称林栗多次变更职务,有清高耿直的名声。(林栗)官拜秘阁修撰,晋升为集英殿修撰、隆兴府知府。(皇帝)在偏殿召见林栗,(林栗)上奏乞请仿唐制设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林栗)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之职被召回朝廷任兵部郎官,他进入京城后,还没有上任。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林栗于是上奏:“朱熹本来不懂学术,只是窃取张载、程颐学说之残余,成为虚浮夸诞的宗主,说这是道学,妄自尊大。希望将朱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遵命反省,作为侍奉君主不遵礼法的人的鉴戒。”皇帝认为林栗言过其实,而大臣畏怕林栗的强横,不敢深入争论。太常博士叶适独自上密封奏章争辩这件事说:“考察林栗的言论,始末对照验证,没有一处属实。其中说这是道学一语,最不属实。”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奉领宫祠去世,谥号简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