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058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白水中学2020届高一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体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

2、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

3、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

4、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B. 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

5、,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C.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D. 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结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举女诫颜氏家训家范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B. 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C.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D. 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

6、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B. 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C. “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D. 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答案】1.

7、B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说法不正确,原文在“潜移默化”前有“曾经”加以限制;C项,“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D项,“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

8、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正反论证”说法错误,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把握文章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9、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

10、(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

11、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要去北京李全“我要去北京。”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

12、就是好几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

13、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

14、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我问,你去过北京啦?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因为我的话,

15、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一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

16、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B. “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并由此记恨“我”,四年没有与“我”见面,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C. 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小说主人公张二狗

17、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也在不断让人意外的情节中引发了读者对其寓意的思考。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5. 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4. B 5. (1)张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承担家庭重担,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外地民工。(2)生活艰辛。他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

18、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3)渴望受尊重而不得。他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 6. (1)“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情节上,“我”一开始对张二狗“北京梦”的冷漠无视,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2)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3)人物塑造上,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映衬出了张二狗自尊并渴望得到他们尊重的人物形象;(4)主旨表达上,“我”从不留情

19、面的揭穿到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并由此记恨我”有误,从文中来看,张二狗“头也不回的离开我家”,是因为谎言被揭穿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四年没有相见是因为丢了面子,不好意思再见我,不是因为记恨“我”。A项,针对小说标题设题,C项,针对小说情节设题,D项,针对小说的技巧设题,这三项的分析与文本相合。【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张二狗”是民工形象;然后找出描写“张二狗”的言行举止的内容,如“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张二狗生活艰辛,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如张二狗多次在“我”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

21、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分析人物形象。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张二狗”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这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作

22、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比如本文,主人公张二狗的情况都是借助“我”的所见所闻所感陈述出来,“我”是小说的线索;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一开始“我”对张二狗的“北京梦”冷漠无视,这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衬托出张二狗的自尊以及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增强真实感,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主题方面,深化小说的主题,一开始“我”不留情面的揭穿张二狗的谎言,而到后来“我”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我”重新找

23、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天猫无人超市淘咖啡是阿里新零售成员之一,于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落地。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天猫无人超市应用了不少“黑科技”,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首先,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天猫无人超市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天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除了无人零售技术外,天猫无人超市还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将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变成打折、

24、促销的动因。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打折力度都不同。2017年12月3日,天猫无人超市亮相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天猫无人超市占地超过100平方,并成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材料二:据台湾当地媒体远见报道,台湾711的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2018年2月在台北总部亮相。据悉,“X-STORE”着眼消费者,主打“无人商店”概念。面对亚马逊的首家无人便利店Amazon Go、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腾讯的首家无人便利店We Life、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等巨头在无人零售领域的接连入局,便利店巨头711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

25、注,如今,它终于也要参战了!一直以来,在便利店领域,711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规模,711的成功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值得业内去揣摩、研习的经典案例。所以,当电子商务疯狂挤占实体商店的市场份额,当“无人零售”或者“新零售”概念风靡全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时代给予它的挑战。据报道,“X-STORE”门店面积约60平方米,销售包括零食、方便食品等商品,商品总数不到1000个。目前,“X-Store”尚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只对7-Eleven内部员工开放。至于何时将此无人便利店对外开放、甚至进行商业化复制和推广,尚不得而知。材料三:2013年,沃尔玛率先测试扫码支

26、付的无人便利店形式,最终因盗窃、损坏等问题而失败。201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 无人便利店,因为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成熟,将沉寂了多年的无人便利店再一次推向“风口”。据新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经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融资,累计吸金达数十亿人民币,几十家VC/PE入局,还有阿里、腾讯、京东、娃哈哈等巨头也参与其中,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已经坐上了火箭。从交易额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为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红利期,2020年的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从用户规

27、模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仅为600万人,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可达2.45亿人。阿里巴巴CEO表示,“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一直在干新零售这个事情,我很有信心,全世界对此都有共识。这里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零售商、多样形态的零售商,有些是完全新的,有些是原来的零售商,但是他们接受变化、畅享未来。”材料四:相较传统零售店,无人零售商店具有明显的优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姚亦锋教授是“无人超市”的坚定支持者,“通过技术层面的进步,带动人们消费体验的提升。不要小瞧人们对于新购物体验的追求,这样的体验

28、,无形中会带动人们对于知识、技术的渴求。”他举例说,超市最早进入南京时,大家担心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但后来大家知道,超市的购物体验相对于传统的“站柜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跃升。同样,“无人超市”作为新型商业形态,一定会给超市业态带来整体的进步。无人零售商店对于零售商而言益处颇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购买数据的全自动更新有助于零售商收集用户数据,布局精准营销;对于用户而言,无人零售商店可以根据历史购买大数剧智能推荐,加快了购物的流程,用户无需排队,可以体验畅快购物流程。而目前,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无人零售商店存在识别不够精准、不能应用于任意购物动作、处理不够及时等技术性问题。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29、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猫无人超市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应用了不少“黑科技”,可以“刷脸进店”,快速完成“无感支付”。B. 天猫无人超市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将会影响商品的价格。C. 在众多巨头接连进入无人零售领域的背景下,台湾711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在台北总部亮相,标志着711参战无人零售领域。D. 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和增长率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标志着无人零售未来五年里,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红利期。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随着天猫无人超市亮相

30、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成为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表明无人超市前景喜人,是未来超市发展的标杆。B. 因为711在便利店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无人零售”“新零售”模式给予它的挑战。C. 我国无人零售商店2020年的交易额,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可达2.45亿人。D. Amazon Go第一次将无人便利店推向了“风口”,2017年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了融资,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惊人。E. 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只要原来的零售商能够接受变化、畅享未来,就一定能够占领无人超市的市场。9

31、. “无人零售商店”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请结合材料四加以概括。【答案】7. D 8. BC 9. 优势:对于超市业态而言,可以带来超市业态的整体进步;对于零售商而言,有利营销;对于用户而言,可以提升购物体验;不足:技术尚未成熟,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D项,“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错。扩大范围,材料三图表显示增长率在逐年降低。【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

32、项,“表明”不合逻辑,“是未来超市发展的标杆”无中生有;D 项,“第一次”错,原文是“2013年,沃尔玛率先测试扫码支付的无人便利店形式201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 无人便利店,将沉寂了多年的无人便利店再一次推向“风口”表明是“再一次”而非“第一次”;E 项,“只要一定”过于绝对。点睛: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内容要点加以概括。题干问“无人零售商店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33、表明从两个方面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首先到文章中找有关优势 句子加以整合,答题区间非常明显,材料四“相较传统零售店,无人零售商店具有明显的优势”引领这一内容搜索,可以加以概括出优势:对于超市业态而言,可以带来超市业态的整体进步;对于零售商而言,有利营销;对于用户而言,可以提升购物体验。不足可以从转折的句子里概括“而目前,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无人零售商店存在识别不够精准、不能应用于任意购物动作、处理不够及时等技术性问题”:技术尚未成熟,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tio c

34、hn)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撰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x)讼,士谦闻而出财,补甚少者,令与多者相埒(li)。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

35、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刘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货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fn)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

36、此罪宜从肉刑刖(yu)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qn)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qun)下其腕无不止也。”有识者颇以为得治体。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注】伽蓝:佛寺。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B.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

37、其腕/无不止也C.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D.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时男女成年行冠礼笋礼时所取;名,出生后由父母所取。“字”与“名”在语义上有所关联。B. 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童年.“黄发垂髫”“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中的“髫”“ 龀”与此处含义相同。C. 春秋二社,即春秋两季的社日。社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

38、日,其标志性习俗是祭祀和宴饮。D. 黥,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黥、刖、劓(y)、杖、笞(ch)、髡(kn)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其中刖比黥更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士谦事母至孝,淡泊名利。为母守丧,形销骨立;少为参军,后拒绝举荐,隋朝建立后仍矢志不做官。B.李士谦勤勉好学,才华横溢。他不仅博览群书,时常写诗,擅长天文术数,对刑罚也有合情合理的见解。C.李士谦乐善好施,富而不奢。贩济施舍,不惜倾家荡产;家境殷实,却非常节俭,故而招待亲宾常用黍米。D.李士谦仁厚谦虚,生荣死哀。利益被他人侵害,不加追究反予宽慰;生前深受百姓爱戴,死时百姓流涕送葬。13. 把

3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有兄弟俩(因为)分配财产不均衡,到了互相争吵、诉讼(的地步),李士谦听到后就拿出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和分得多的人的财产相等。(2)那以后(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来借给同乡,碰上年成歉收,借债的人家没有办法偿还,都来(向士谦)表达歉意。【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

40、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语”“人”“愚(我)”“此罪(这种罪)”“肉刑”“趾”“腕”“小盗”“黥”“指”,虚词“可以”“之”“其”“再”“又”“则”“也”,标志性词“曰”,“不可以死恐之”译为“不可以用死来恐吓到他”,“不可”后不断开,排除A和D两项;“宜从肉刑别其一趾”一句中,“刖”是古代酷刑之一,在这里是“砍断,割断”的意思,“刖其一趾”作为动宾短语出现,前面要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俗话说:“人民不怕死,不可以用死来吓唬他们。我私下认为这种罪应当从肉体上惩罚,砍掉一个脚趾,

41、重犯的砍掉他的右腕。流放犯应当砍掉右手三个指头,再犯的砍掉他的手腕。小偷小摸应当判墨刑,再犯的就削掉他的三个指头,还不改的砍掉他的手腕,如果这样,犯罪没有不能制止的。”句子可以断开为: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故答案为B。【11题详解】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

42、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刖比黥更轻”说法错误,黥:古代一种刑罚,指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刖:古代一种砍掉脚的酷刑。应该是黥比刖轻。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非常节俭,故而招待亲宾常用黍米”说法错误,用黍米待客不是因为节俭,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说“尝集士谦所,盛撰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由此句可知李士谦用黍米待客

43、是因为这是“古人所推崇的”,而不是因为节俭。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1)句中的“至”,到了;“阋”,争吵、争斗;“讼”,诉讼;“出财”,拿出钱财;“补其少者”,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埒”,本义是矮墙,在这里是“等同、相等”之意。(1)句中“其”,那;“以”,目的连词,来;“贷”,借给;“值”,碰上,恰逢;“登”,谷物成熟之意,丰收;“不登”,指歉收;

44、“无以”,没有办法;“谢”,道歉。【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小时候死了父亲,侍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伯父李玚,他对这件事深深赞叹推崇,常常称赞他说:“这孩子是我们家中的颜子啊。”士谦十二岁时,魏广

45、平王元赞征用为开府参军事。后来为母亲守丧,居丧期间瘦骨嶙峋。士谦守丧期满除服,舍弃住宅作佛寺。博览各种书籍,同时精通天文方术。赵郡王高睿推举他德行好,可以做官,他都称病不去。隋朝拥有天下,士谦始终坚守志向不做官。李氏宗族昌盛,每到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时,一定举行盛大宴会极尽欢乐,没有谁不大醉喧哗吵闹。曾经有次聚集在士谦住处,丰盛的酒菜堆满眼前,士谦却先摆好黍子,对堂兄弟及子侄辈说:“孔子称黍子是五谷中最重要的,荀卿也说食物以黍稷为先,古人崇尚的东西,难道可以违法吗?小孩大人一片肃静,不敢松弛懈怠,回去后相互说:“看到君子之后,才觉得我们这些人不道德啊!”家中富有财产,自身却奉行节约勤俭,常

46、把救济布施他人作为本分。有兄弟俩(因为)分配财产不均衡,到了互相争吵、诉讼(的地步),李士谦听到后就拿出钱财,补足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和分得多的人的财产相等。兄弟俩惭愧敬畏,相互推让,终于成为善良的人。有牛侵犯他的田地,士谦就牵放到阴凉处喂养,爱惜它们超过了牛的主人。看见有小偷割他的禾黍,就默默地躲避他。他家的奴仆曾经抓到偷粟米的人,士谦安慰并告拆他们:“穷困迫使人这样,根据仁德不责备你。”立即命令释放他。那以后(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来借给同乡,碰上年成歉收,借债的人家没有办法偿还,都来(向士谦)表达歉意。士谦说:“我家多余的粟米,本来就是指望救济穷人,难道是为了求取利益吗?”因此全部召

47、来借债人家,为他们设置酒食,对着他俩烧掉债券,说:“债还完了,希望不要把它放在心上。第二年庄稼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的债务,士谦拒绝他们,一点东西也不接受。另外一年饥荒又很深重,士谦用尽家中的财产,给灾民做稀饭 ,靠这保全生命的人几乎要用万来计算。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之人。赵郡农民对他感恩戴德。有人对士谦说:“您暗中做了许多善事。”士谦说:“所谓暗中做善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如同耳朵听,惟独自己能听到,别人没有知道的。现在我所做的,你们都知道,这怎么是暗中做善事呢!”士谦平时常常写咏怀诗。又曾经谈论刑罚,它的内容大致是:“现在贪污受贿或盗窃财物严重的判死罪,这既残酷又无惩戒作用。

48、俗话说:“人民不怕死,不可以用死来吓唬他们。我私下认为这种罪应当从肉体上惩罚,砍掉一个脚趾,重犯的砍掉他的右腕。流放犯应当砍掉右手三个指头,再犯的砍掉他的手腕。小偷小摸应当判墨刑,再犯的就削掉他的三个指头,还不改的砍掉他的手腕,如果这样,犯罪没有不能制止的。”有见识的人认为这些话很符合治国的根本。开皇八年,死在家中,时年六十六岁。赵郡男女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流着眼泪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却让李参军死吗?会合送葬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逐条陈述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给先生一个谥号,事情被搁置没办成,他们就共同在墓前树立了碑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49、留客住柳永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词的上阕从词人登楼远眺写起,描写了艳丽明媚的季节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丽明快的基调。B. “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云雾散去、远山重重,南海浩瀚无垠的壮阔画面。C. 上阕最后结句“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中的数声鸟鸣引出下阕开头的“旅情悄”,引出了作者心中的

50、无限情思。D. 这首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最后三句“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写出了江山易改,故乡难寻,表现了作者对国势衰微的无奈与忧伤。E. 这首词延续了柳永一贯的婉约词风,注重铺叙手法的运用;下阕“沉沉”“杳杳”“盈盈”“隐隐”等叠词的应用,使词作韵律悠长、情感真挚动人。15. 这首词与雨霖铃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14. AD 15. 相同点: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友人离去之后自己无人诉说的忧伤。(2分)不同点:雨霖铃全词主要是表现离别的伤感,(2分)而这首词中,“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等主要是写羁旅途中对友人的

51、思念,“看看春又老”表现出漂泊之久或时光流逝之悲。【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A项,“奠定了全词清丽明快的基调”不对;D项,“写出了江山易改,故乡难寻,作者对国势衰微的无奈与忧伤”不对。点睛:诗词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词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

52、这类题目要先分别概括出两首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他们之间情感的异同点。留客住中“鸟啼招惹旅情愁”是本词的主要内容。上阕,描写词人面对艳丽明媚的春天,那远处“烟村院落”的“数声啼鸟”竟招惹了他的“旅情悄”。“悄”(忧愁)从何来?下阕展现了词人(羁旅者)的“三大忧愁”:羁旅者的孤独“度日无言谁表。”对景伤心,度日无语,即使有话又能向谁表示?羁旅者的伤春“看看春又老。”看一看这艳丽明媚的春天,感觉自己又苍老几许。羁旅者的悲凉“隐隐断霞残照。”眼泪盈满了眼眶,我忧愁悲伤,遥望所欢居处,只见片段云霞和落日馀晖。雨霖铃全词主要是表现离别的伤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16.补写出下面

53、句子中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中,表现杭州官员的儒雅风流,写官员们开怀畅饮,醉后还要听音乐的一句话是“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以“_,_”作结,寄托了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3)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讽刺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结果无功而返的几句是:“元嘉草草,_,_”。【答案】 (1). 乘醉听箫鼓 (2). 人生如梦 (3). 一尊还酹江月 (4). 封狼居胥 (5). 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箫鼓”“尊”“酹”“赢”“仓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

54、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第II卷(表达题)(共7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隋代玻璃瓶采用无模吹制技术制作而成,表面光滑,玲珑剔透。瓶口处有一精雕的凤首,备显精致。明代清官史事展览馆的文史资料,详尽记载了明代官员犯颜直谏,兴利除弊,赢得吏民称赞的故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里席不暇暖。元代画家黄公望是画雪高手,他擅长在极短时间内用水墨勾勒出大雪初霁后的世界,笔势斩截,倚马可待。现今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学富五车,违背了经典解读的基本原则,对经典进行随意性解读,造成了不良的文化影响

55、。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三坊七巷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游览者不绝如缕。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此处使用正确。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此处使用正确。席不暇暖:形容事务繁忙。此处望文生义。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此处成语使用对象错误。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此处使用正确。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

56、、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望文生义。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有些流行经典也不一定不无价值,不过从文化积累与精神建构的建构的角度考虑,中学生还是应该用主要精力多读一些经典作品为宜。B. 在柳永的望海潮中,描绘了一幅自然风光秀美、民生安乐、商业贸易发达的都市生活景象,其意境与清明上河图有相似之处。C. 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录像、一个个数字等文物,让每一个参观的中国人真切感受到这场历史的悲剧。D. 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担任编剧的电影芳华已经与广大观众见面,它是严歌苓在四十余年后回望这段涵盖了她整个青春的从军经历而创作的作品。【答案】

57、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否定不当,去掉后一个“不”;“应该”和“为宜”句式杂糅,去掉一个。B项,主语残缺,把“在”和“中”二字去掉即可;搭配不当,“一幅”改成“一派”。C项,搭配不当,“一个个数字”不是文物。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

58、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

59、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19.下面微信中语言表达有不得体之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某大学生因故不能回家参加奶奶寿宴,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欣闻祖母享年九十又六,因故不能如期还乡,无法当面垂问并为祖母祝寿,请家父代为转达,祝她老人家身体康健、寿比南山!A. 错误两处 B. 错误三处 C. 错误四处 D. 错误五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

60、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本题要求选出“微信中语言表达有不得体之处,判断正确的一项”,微信是因故不能参加奶奶寿宴的孙子给自己父亲发的一条微信,告诉父亲自己不能回家参加奶奶寿宴,请爸爸代替自己转达,给奶奶祝寿。其中“享年”表达不得体,“享年”,敬词,称死亡的人寿命。“垂问”表达不得体,意思是“俯问,下问”,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家父”表达不得体,“家父”,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这里是直接给自己的父亲发微信。故选B。【点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

61、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答题技巧如下:看对象分你我;看谦敬长幼分;看场合析语境。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很有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疾病,_。一般来说,疾病只要在早期发现,_。但有些民众也许会认为,_。其实,过度体检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比

62、如做一次胸部CT,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00张X光片。【答案】 (1). 尽早进行治疗 (2). 治疗和控制的效果就都不错 (3). 体检项目越多越好/体检频率越高越好【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根据文意的内容,发现疾病是为了治疗,因此填写“尽早进行治疗”;第空根据前文的“只要在早期发现”可知应该填写“治疗和控制的效果就都不错”;第空根据后文“可是”“过度体检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可孩子应该填写“体检项目越多越好”。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最近

63、,由于“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兴起了一股“文物热”。许多年轻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春天。“博物馆一词成为热搜”并非“兴起文物热”的原因。_。_。【答案】 (1). 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未必能让多数博物馆实现盈利。 (2). 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不能代表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多数博物馆必将实现盈利”“我国迎来了文化产

64、业全面发展的春天”,“博物馆衍生产业的发展”和“让多数博物馆实现盈利”“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是“可能”的关系,不是“必然”的关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中学举行建校110周年校庆活动,先后邀请三位知名校友作报告。第一位校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同学们听完后,有的议论纷纷,有的陷入了沉思。三位校友总结的成功经验,你认为谁的看法更能引起你的共鸣?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65、,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鼎之三足鼎有三足。如果把成就事业比作鼎,那么“做别人不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就好比是鼎之三足。“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因为喜欢,便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痴迷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一如齐白石沉迷于画画,爱迪生执着于发明;因为喜欢,便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期待与“蓦然回首”的惊喜,就像袁隆平在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不育株时的欣喜若狂。可是,通往成功的路上太拥挤,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最强壮的体魄和最聪慧的大脑,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拥挤中脱颖而出,因此,人生还要学会选择:选择方向,以使所做的事更有意

66、义;选择路径,以努力避开拥挤的人群;选择取舍,以让自己轻装前行。“做别人不做的事”,就是要敢于挑战自己,无论这件事有多么艰难,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或者多么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就是要敢于独辟蹊径,选择别人不敢走却可能适合自己的道路;就是要舍得放下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的珍贵。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有被挤兑出局的人,并不都是先天条件不足的人,更多的是因为准备欠缺或者急功近利。“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就是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准备,就是要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忍耐,就是要有常“扫一屋”的习惯和“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就是要培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就

67、是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境界,最后以“无用”成就“有用”。不但事业如此,人生处处是这样。陶渊明“性本爱丘山”,可为了享受田园的乐趣,就不能不放弃官场,做出让别人不可思议的“归去来兮”的选择;尽管“草盛豆苗稀”,可还是坚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也正是在这种并不喜欢的劳作中,他享受到了“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乐趣。同样是进藏旅游,有的人选择骑摩托车甚至自行车,在享受坐火车乘飞机所不可能有的神奇与浪漫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别忘了做别人不做的事,更别忘了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成自己所喜欢的事。【解析

6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重点是三位校友的成功经验,所以考生要根据对三位校友的话语进行理解立意。三位知名校友所说的话各有侧重点:第一位校友“要做别人不做的事”强调的是勇气、挑战、创新;第二位校友“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强调的是兴趣、自主、独立;第三位校友“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强调的是适应、责任、坚持等,据此可以任选一个角度立意。考生从上面的立意角度选取适合自己写作的角度,选定了角度后要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结合现实的时候要注意举例的真实,只有真实和平实的例子才能让作文有说服力,这样作文才能升格。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

69、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句是三位校友的话:。第一位校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考生要紧紧抓住三位校友的话进行审题立意,选准立意角度就要深入的论证自己的观点,注意作文举例的真实,最好是从生活中选取平实的例据,这样作文才能显得有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