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7 人口与环境、城市的地域结构一、选择题(2012全国文综T898分)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纬度河流降水地形A.B.C.D.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两点:(1)通过河流的分布确定该地区是四川盆地,进而确定盆地与周围、盆地内部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2)甲、乙两城市的地理位置特征
2、,乙城市位于长江沿岸是主要的区位特点。【解析】1选D,2选D。第1题,图中有长江流经,结合其支流分布特征,可知该地位于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大于周围山区、高原,河流沿岸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可知地形和河流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第2题,甲地特大城市是成都,乙地特大城市是重庆,重庆位于长江沿岸,且位于干支流交汇处,和成都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水运便利。(2012上海地理T242分)(十一)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3.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
3、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A. B. C.D.【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以下两点:(1)能够结合图示判断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城区不断降低,郊区不断上升,且约1991年后郊区所占比重超过城区。(2)注意选项中的说法:“大多”、“部分”的差异。【解析】选B。图中显示郊区制造业产值比重逐步上升,人口不断向郊区集聚,说明郊区城市化不断加强。郊区原有的用地主要以农业用地为主,随着郊区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部分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4.(2012上海
4、地理T252分)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审题,“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体现两点:(1)并不意味着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减少,只是郊区人口增幅更快。(2)增幅还和原有的人口密度有关,并不代表集聚效应的强弱。【解析】选D。结合信息“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可以判断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二、非选择题(2012上海地理T353714分)(十
5、四)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材料二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5.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
6、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6.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7.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解题指南】本题组综合考查对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评价,是对人地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考查。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取资料信息,注意仅归纳流动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2)明确城市化过程其实就是产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地区城市化的三大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过程,具体要结合“就地式”具体分析。(3)理解“就地式城市化”的特点,即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解析】第5题,根
7、据材料一“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可判断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产业结构变化图(如下),可以判断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第6题,根据上面产业结构变化图可以得出,乐清市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由材料二可以分析,“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集中处理”体现了环境建设加强,“健身苑”、“篮球场”、“免费义务教育和基础养老金”等体现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第7题,就地式城市化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其意义可以从对农村的影响和对城市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答案:5.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6.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7.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