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史跟踪活页练(六)新中国时期中华文明的新生与腾飞(时间:40分钟,分数: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7中原名校第三次质量考评)有人评价说:“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A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C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D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评价的是共同纲领,故C项正
2、确。A项是双十协定的意义,故错误;B项是论联合政府的意义,故错误;D项是论十大关系的意义,故错误。答案:C2(2017 荆州一模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解析:材料“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协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关,故B项错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民
3、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这与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 临沂模拟) 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计划生育工作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C为三大改造做准备D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依据解析:计划生育政策正式执行于20世纪80年代而非建国之初,故A项错误;当时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全国人口的普查是在为各个地区的人大代表数目提供依据,故B项正确,D项错误;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与人口普查并没有
4、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答案:B4(2017德阳一模)19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曾再三呼吁妇女不可轻忽家务和养儿育女的责任,劳务与家务必须并重,不可偏废;1950年代末期,政府又提出要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主张,鼓励妇女出外务工。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B妇女就业能力的提升C经济建设加速的需求D政府妇女政策的转变解析:材料中“政府又提出要”表明是政府试图改变社会就业观念,故A项错误;妇女还在家务中,无从证明就业能力的提升,故B项错误;1958年大跃进运动,追求经济建设加速,与材料中“1950年代末期”相符,故C项正确;妇女政策的转变即 “这种变化”,与题中设问“导致这种
5、变化的主要因素”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5(2017 吉林一模)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项目的完成标志着()A我国的工业终于摆脱了落后的面貌B全面且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C国家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解析:“一五”计划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故A项错误;全面且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是在1956年,故B项错误;国家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
6、化基础,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沧州二模)某一时期,国家文化部召开文化行政会议,要求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反映了()A休闲和娱乐成为人们的常态B“文革”时文艺繁荣的状况C文化领域出现“大跃进”倾向D国人的文化素养大幅提高解析:A项与材料“要求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不符,故错误;“文革”时文艺事业万马齐喑,百花凋零,而不是繁荣,故B项错误;据材料“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创作”可知文化领域出现“大跃进”倾向,故C项正确;材料“要求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与国人的文化素养状况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7(2
7、017江西第二次模拟联考) 从1973年开始,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说明()A我国已经开始局部实行开放政策B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重视“纠左”C我国坚持继承和发展斯大林模式D国家经济政策相对偏向重工业方面解析:材料引进国外设备不能代表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故A项错误;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故B项错误;从国外引进设备说明我国并未坚持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文革后期,国家为恢复经济进行政
8、策调整,从重工业的恢复开始,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B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C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解析: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19591961年由于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使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开始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
9、年,故C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故D项错误。答案:B9(2017扬州模拟)下图是我国1950年至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A至B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B至C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C至E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DE至F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解析:根据图表,描述了我国建立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A至B时期,“一五”各项工业迅速有序地发展起来,故A项错误;B至C时期,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错误,向前发展,故B项错误;C至E时期,“左”倾错误在经济盛行的时期,民主法制受到影响,故C项错误;E至F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经
10、济发展成效明显,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7 扬州模拟)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A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B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C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解析:根据材料“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不利于和平统一,故A项错误;1950年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国共关系的对立,故B项错误;无论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都只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故C项正确;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反映了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答案
11、:C11(2017 滨州模拟)粮票最早出现在1955年,此后国家对粮食定人定量,计划供应。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粮票的命运主要取决于我国()A经济体制的调整B土地制度的变革C社会制度的变化D思想领域的解放解析:粮票退出流通领域反映了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A项正确;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商品流通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思想解放,非粮票命运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7 中原名校第三次质量考评)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
12、、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始B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员的交流C解放了个体劳动者活跃了市场D建立了市场经济新格局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故A项错误;城镇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的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而非人员交流,故B项错误;允许个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就冲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必然有利于市场的活跃,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出现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7泰安模拟)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
13、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没有融入大量外资,故A项错误;19851992年“两权”分离,与材料80年代初不符,故B项错误;19781984年放权让利阶段,故C项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故D项错误。答案:C14(2017 淮北一模)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
14、明()A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B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C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D“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解析: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近代教育的发展使元勋们受到了较好的高等教育,为其留学深造直至后来的科技贡献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两弹一星”元勋有留学教育的因素,但并不能说是留学教育的结果,故D项错误。答案:C15(2017南京、盐城一模)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
15、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文革结束后,故A项错误;1985年的教育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25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面对失业恐慌的种种危害,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
16、坚守“堵”源与疏导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构建,安置社会上失业与无业的闲散人员。南京国民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在继承传统的救济失业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国家治理失业的方法,并诉诸于法理层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发起了应对失业的社会运动。这种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的运动,改变了昔日社会民间势力为之奔走呼号、国家则持观望态度的尴尬局面。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下,增强了社会吸纳无业或失业人员的能力,为失业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解决失业问题透视材料二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的相关法规时间法规1950年政务院颁布
17、带有失业保障性质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1950年内务部颁布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1951年政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1952年政务院批准发布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1956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保护条例(草案)1957年卫生部制定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治理失业的尝试
18、,哪些是值得借鉴的?(10分)(2)据材料二,评价新中国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工作。(15分)解析:第(1)问,解题的关键是“借鉴”的限制词,实际要求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值得肯定的做法。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工作的内容、范围、领域、作用等方面,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分析评价。答案:(1)借鉴: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作用;继承传统的失业救济方式、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进行相关立法;“堵”源与安置结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标本兼治。(10分)(2)评价:社会保障立法涉及失业救济、就医、养老、生育、伤亡抚恤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我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调动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社会保障的面太窄,主要局限于国家工作人员;社会保障的内容有限,未涉及住房、教育等方面。(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