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明确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和影响。2了解明成祖设立内阁的原因及作用。3知道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及特点。4认识明清时期君主制度加强的影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页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历史原因: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2)直接原因:明初,宰相胡惟庸擅权。(3)根本原因: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2概况: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1
2、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政务繁多,明太祖力不从心。2过程时期概况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能参决政事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明宣宗内阁大学士具有票拟权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三、军机处的设立1康熙帝加强皇权(1)背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措施: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
3、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2雍正帝设军机处(1)最初目的:办理西北军务。(2)特点: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3)职能:跪受笔录,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细节点拨丞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导致内乱。图解历史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历史纵横(教材第17页)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法定
4、权限,而是来自皇太后及年幼皇帝的支持。因遭到明神宗的不满,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削夺官秩。由张居正生前死后的巨大反差可知,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职权大小完全依最高统治者的旨意而定。图解历史清代中央官制示意图(军机处设置后)辨析比较1丞相、内阁、军机处的区别丞相位高权重,其存在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2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议政王大臣会议是1637年皇太极创立的。最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极大,凡军国重务,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定皇帝不能更改。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
5、,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策权,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识记点拨明清政治制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页探究主题一废丞相,设内阁史料一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丞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明太祖探究点一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提示:原因:丞相权力过重,擅专威福。措施:废丞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史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6、再不符意者,谯让随之矣。众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探究点二根据史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提示: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合帝意。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绝对权力,不但加强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而且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与宰相制的区别如下:宰相制内阁制相同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地位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制度赋权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职权参与决策,有权处理职责内事务只是辅助皇帝批阅,无决策权对皇权作用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明
7、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宦官参政对内阁的牵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其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分思路由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皇帝允许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于是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的衰落,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答案A探究主题二军机处的
8、设立史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探究点一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提示:为了处理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史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与,即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经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探究点二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提示: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
9、1)原因:明清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2)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举措。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
10、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军机处,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得分思路从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A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且清朝中央集权强化,故B项错误;当时不存在宰相一职,排除C项;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且为皇帝所直接控制,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答案D一、学思之窗(教材P17)(1)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2)请
11、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提示:(1)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与决策(决断权在皇帝),二是总领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与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2)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或权臣掌权),此其弊也。二、本课测评(教材P19)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提示:内阁主要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
12、起草谕旨。两者都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辅助机构,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既不统领六部,也不负责地方的军政事务。两者的成立有利于皇权的加强。三、学习延伸(教材P19)分析上表,体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进而探究这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关系。提示:解读上表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从秦朝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中,“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延绵不断”是中国历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文明古国历史显著的不同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
13、题组1宰相制度的废除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废除了丞相制度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解析:明代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题组2内阁的出现2如图是同学们探究课上做出的(明朝中央机构设置简表),由此可以看出()A宰相制度已被废除B锦衣卫仅对内阁负责C三省六部制开始设立D军机处失去了作用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时设内阁,故选A项。答案:A3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明英宗时期
14、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解析:“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反映出内阁官员参政议政的权力提高,故选A项;初设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B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政治腐败,C项错误;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D项错误。答案:A4明代皇帝在处理密疏时,既不需内阁的票拟,又不必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红,批答后也不必经过六部驳正发抄。这反映出()A明朝处理奏折的程序混乱B明朝皇帝用“密疏”监督官员C明代强化君权的措施多样D内阁充当了内侍、顾问角色解析:除了处理正常程序的奏折外,皇帝还用“密疏”监督官员,本质上体现出明代强化君权的措施多样,故选
15、C项;明代皇帝处理密疏的措施,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加强,并非处理奏折的程序混乱,A项错误;明朝皇帝用“密疏”监督官员,但非最终目的,B项错误;内阁充当了内侍、顾问角色,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D项错误。答案:C题组3军机处的设立5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A内阁B军机处C礼部 D尚书省解析:军机处最初是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答案:B6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解析: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清朝设置军机处,从而使皇权达到了顶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B项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