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套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中国政治史)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史记记载:“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对其中的信息解读错误的是:A.商朝已经开始使用筷子B.先秦时代已使用簸箕装垃圾C.商朝手工业有象牙加工D.箸、箕造字可能与竹子有关2.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
2、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B.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C.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3晚清时期,有人提议:“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此人主张是: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倡导民主共和A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D成为
3、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5“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6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中国古代确立的兼顾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阁制7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 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 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8.“遍布南方各省的天地会,亦乘势大
4、举。一八五三年五月,福建的黄威占领海澄、漳州、泉州、厦门,称大明汉军元帅。声势尤大的为广东的天地会。一八五四年六月以后,东江、北江、西江遍地皆是,其中多为以往挑运货物的工人及反英的团练。”文中所说的“乘势大举”的“势”指的是:A.反清复明的思潮广泛兴起 B.鸦片战争导致清朝的统治严重削弱C.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D.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风起云涌9.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D.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5、10.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B. 日本在华投资总量最大C. 最大投资主要用于抗日 D. 美国占据第一的时间最长11. “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此地原为红毛所居,无时不在贪涎,亦必乘隙以图。”材料中的“此地”是指:A 台湾 B新疆 C广东 D山东12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甚至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6、B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13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B英国领事擅权为所欲为C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 D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14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7、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15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16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A轮船枪炮,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B典章规则
8、,建立国会实施宪政C知识学问,设立学校学习西学D国际公法,设总理衙门推展外交17“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 同盟会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18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在行政权方面拟实行总统制,但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中华民国成立,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B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建立“皇族内阁”C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制度,复辟皇帝制度D孙中山迫于压力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
9、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20.长沙市一中毕业的邝鄘创作了一段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应该是: A.北伐军军歌 B.红军军歌 C.八路军军歌 D.解放军军歌21吕正操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
10、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文中的“大会”是指:A中共瓦窑堡会议 B中共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2. 美国时代周刊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 了 13 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23、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B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双赢 C希望
11、两岸实现三通 D两岸应该实现全面合作24、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有 “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威胁 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和平崛起成为可能: A B C D 25、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
12、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 “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A B C D第卷(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27题、28题各12分,29题14分,共计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一位外国人在中国的见闻如下:道光皇帝驾崩不久,我们正好离开北京外游,一天,我们在一家
13、客栈喝茶时,碰到有几个中国公民在座,于是试图引起一点政治讨论。我们谈到皇帝驾崩这件必会令所有人感兴趣的大事,对于当时还未公布谁是皇帝的继承人,我们表示忧虑我们提出各种假设,希望刺激在场的良好公民发表他们的看法。可是他们似乎充耳不闻当这种冷漠的态度确实开始惹恼我们时,在这群高尚的中国人当中,有一个从他的坐椅走过来,嘲讽地说“官员领受朝廷俸禄,自当处理国家大事。那就让他们食君之禄吧,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若涉足政治无利可图,我们岂不成了大傻瓜?”其余的人喊道:“言之有理!”材料二:开放带来了文化的传播。1906年,450部英文原版大英百科全书首次大规模在中国发行,每部数百两银,极为昂贵,但销路极好,
14、购买者“均系各衙门、各官员、各学堂并各银行、各洋行司事。”尽管如此,尚不能与日本相比,同年,大英百科全书共在日本销去5500本。材料三: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了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是将君主专制的政
15、治永远消灭,而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 1922年梁启超为申报五十年周报写的一段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这位外国人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对政治持什么态度?(2分)请从材料中找出证据加以说明。(1分) (2)这位外国人关于对当时中国人的政治态度的认识是否准确?请简单陈述理由(3分) (3)请简要评述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4分)(4)材料三中梁启超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看法?(2分)2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实际上,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在战争年代,中共也始终不忘追求民主政治的建设。(
16、1. )举例说明在20世纪40年代中共为追求民主政治所作的努力和斗争。(4分)(2. )指出这些努力和斗争的最终结果。(4分)(3. )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4分)28. 祖国统一一直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2年1月30日日本完成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部分无人岛屿的命名,其中钓鱼岛被改为“尖阁小岛”。2012年9月日本政府又上演所谓“购岛”闹剧。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并警告日本好自为之,但日本此举已经是中日关系陷入低谷,中方将采取行动进行制止。材料二 澳门回归祖国10多年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支
17、持下,澳门特区长官和特区政府带领澳门各界人士团结奋斗、务实进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持澳门繁荣稳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使澳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商埠名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胡锦涛在澳门回归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指出钓鱼岛引发的问题及其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澳门回归的原因。(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4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
18、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的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材料二 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它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和中国和解,它们就不在怕这种惩罚了”(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2.)材料二基辛格所说的“阿尔巴尼亚提
19、案”是什么?(2分)(3.)如果你是美国国务院负责人,请你策划一个“跟中国和解”的方案。(6分) 月考历史学科答案要点(2)观点一:准确。材料反映了当时普通老百姓对政治的冷漠。观点二:不正确。19世纪中叶,魏源、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对政治多有关心,提出各种改革方案。下层百姓中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也是农民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关心国家政治的重要表现,该材料仅能反映“道光皇帝驾崩”不久后的一件小事而不能反映19世纪中叶整个中国的情况。(3分)(任答一观点给3分)(3)从畅销原因的角度评述:经过鸦片战争以来半个世纪的被迫开放,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开始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从购买者角度评述:晚清政府机构、教育行业已逐步开眼看世界,力图了解世界先进文化。从中日销售量对比来评述: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脱亚入欧,向西方学习的氛围比中国浓,从书的销量可看出两国在学习西方文化方面的差距。(任选一个评价的角度计4分)。(4)梁启超认为中国具体的政治退化,但国民的民族、民主精神在进步,应予以肯定。(2分)2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