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教学重点、难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 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过渡】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考我们课前安排大家观察的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
2、总结讲解】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空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板书】二、热力环流【说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自主教学】(阅读教材31页至32页)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4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合作探究一】(1)气压的概念所谓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2)等压面的概念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的判读,比较B、C两点气压值的大小【师生合作探究二
3、】画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下图假设地表A、B两地冷热状况相同,则地表上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_(相同、不同),等压面呈 (水平、倾斜)状态。(2)下图地表A、B两地冷热状况不同。A地空气 (膨胀上升、 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 (加大、减小),形成 (低压、高压);B地空气(膨胀上升、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 (加大、减小),形成 (低压、高压)。高空气压状况与低空相反。(在图中画出表示空气垂直运动的箭头,并在括号内注明高空和低空的气压高低状况,用虚线画出等压面的变化。)(3)由于空气发生上升与下沉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 (气压、气温)产生差异,空气由气压 (高、低)的地方水
4、平流向气压 (高、低)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_环流。在图中用箭头画出高空和低空空气流动的方向,完成A、B两地间热力环流过程示意。(4)在热力环流中,大气运动包括_运动和_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先发生的是_运动,这种运动表现为气流_或气流_,引起这种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 【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关联图并总结规律:【板书】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板书】2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过渡】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的条
5、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读图比较教师出示的两幅图中海陆间温度的差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提问】海岸边白天和夜晚分别吹什么风?学生回答: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提问】山坡和山谷中会不会出现冷热差异?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白天山坡的升温速度快于山谷中,因此在山坡上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的降温速度快于山谷中,空气沿山坡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承转】我们生活的地方并不在海边,也不是山谷中,对海陆风和山谷风没有直接的感受。但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却有这样的感受,市区的气温一般比郊区高。
6、这是为什么呢?展示市区和郊区景观图【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城市人口集中,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消耗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出大量的废热,城市的气温一般高于郊区。由此可见城市和郊区之间也存在热力环流。展示城市风的形成示意图。【学生讨论】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的影响?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2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3思考:城市风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益处吗?为什么?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