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70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6页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 专题2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86张PPT).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案突破名师诊断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考情预测】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年份地区题号 考点切入角度2012全国24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以汉武帝迁豪族到长安附近切入海南3秦中央集权制度以秦王嬴政称“皇帝”的目的切入海南4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以佛教传入的影响切入江苏21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以古籍切入续表2011 全国40秦至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以人才选拔切入全国25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以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切入浙江38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以政治文明的演进发展切入山东10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以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切入福建14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以图示坎儿井切入福建15古代经济政

2、策以古籍记载切入海南2汉代商业发展的影响以古籍记载的社会现象切入安徽35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以史籍切入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续表2010全国25郡县制以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评价切入安徽14郡县制以柳宗元对秦朝郡县制的观点切入北京12汉代的郡国并行制以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切入江苏1汉代的郡国并行制以柳宗元封建论切入浙江14农耕技术的发展以汉代牛耕图片切入江苏4水排的用途以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记载切入广东1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以古文献对“庄园”一词的解释切入天津2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 以史记记载切入北京13汉代儒学的发展以观点切入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

3、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考查预计集中在其特点和作用上,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等角度,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2.对汉代的政治制度的考查预计集中在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及选拔人才的制度(察举制)等;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通过文献资料、图表、图片及历史名人观点切入。3.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的考查应集中在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往往用对比的形式和前后朝代联系在一起考查。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表格等形式切入,重点考查本阶段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等;题型以选择题居多。5.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4、(董仲舒的“新儒学”、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考查,多以史学材料、名人观点切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6.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预计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特点,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4.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考查预计仍会以史籍材料、图片、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网络特征】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诊断平台】1.(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调研)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A.魏晋的选官制度

5、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答案】D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2.(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C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3.(2012海南历史)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

6、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4.(2012浙江五校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说明材料的观点。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答案】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不仅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而且建议皇帝倡导儒

7、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为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批判封建儒教。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诊断参考】知识缺陷对重要的历史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尤其是对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把握。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不能很好地把握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尤其是“三教合流”问题的细节。不能准确理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尤其是在思想方面的措施。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技能缺陷缺乏对历史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如第1题,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

8、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是选官的依据,寒门子弟入仕受限,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大,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因此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有关。没有很好地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如第2题,由材料中“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可以说明抑制豪强可以防止他们买田置地,由此来缓解土地兼并。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缺乏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如第3题,材料说明佛教传播使父子不和,君臣不义,夫妇疏远,朋友关系不和睦。而儒家伦理观强调三纲五常,佛教影响与儒家伦理相冲突。缺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

9、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第4题,材料的观点认为,思想文化为历史条件下不同的人、阶级、时代背景服务。根据西汉时期儒学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时为政治、经济、教育服务的史实回答。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主干知识】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1.政治方面(1)秦朝统一后,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2)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汉武帝时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削弱相权,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又实行“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3)魏晋南北朝时期:长

10、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经济方面(1)秦汉时期:秦汉统一了货币,但秦汉时期歧视商人和实行专卖制度,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汉代犁壁的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使牛耕方式发展。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秦汉时期,陶瓷、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并开始赶上北方;北魏推行均田制;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大突破;战乱使商业发展受到影响

11、。3.思想文化方面(1)秦汉时期: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纳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印宗秦汉”的篆刻艺术产生。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以东晋王羲之为代表。【隐性知识】草原民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

12、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北朝留下的在瓷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解说:草原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气魄;推动经济发展与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

13、的内容;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为后世繁盛奠定基础。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重点探究】一、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一)特点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且不能世袭。郡县长官只领俸禄,没有封地,必须绝对服从中央。郡国并行制: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大的相异之处。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二)影响郡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

14、响。郡国并行制: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诸侯国的势力不断膨胀,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经过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推恩令”,名存实亡。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 (2012杭州调研)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

15、A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二、董仲舒新儒学(一)特点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有的。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思想被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二)影响结束了战国以来各种学派相互争鸣的局面。儒学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局面,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有积极作用,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儒学独

16、尊的局面,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 (2012江门调研)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视角拓展】董仲舒的“均贫富”思想“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点评:以上言论表明董

17、仲舒主张缩小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其消极的一面,但是也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观点介绍】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在春秋里经

18、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5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不难想象,当时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提示】在材料中作者分析了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9、制的历史必然性。即: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国防。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一、选择题1.李剑宏在其代表作王权论一书中,按照国家主权归谁来行使的权力划分标准,提出了“宗法社会”“王权社会”与“民权社会”之称谓。其中“王权社会”阶段我国政府官员的更换方式是()A.任免 B.世袭C.举荐 D.考试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解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后,政府官员的更换方式是任免。世袭的方式是在夏商周时期;举荐和考试是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是政府官员更换的方式。【答案】A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2.汉书

20、地理志中记载:“秦遂兼并四海,以为周制衰弱,终为诸侯所丧。”鉴于此种认识,秦朝完成全国统一之后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皇帝制度B.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C.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D.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选D项。【答案】D【解析】材料中“以为周制衰弱,终为诸侯所丧”,表明秦朝认为是分封制造成周被地方割据势力所亡,因此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3.“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材料对秦始皇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影响后世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21、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于春秋末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是西周;以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的是商鞅变法。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皇帝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郡县制源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4.“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从这一记载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始创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之制B.魏晋之际,品第偏重门第已成事实C.中央行政部门“中正”积极举荐人才 D.晋武帝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

22、点集训决胜高考方行政部门,C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到后期注重家世门第,D项表述错误。【答案】B【解析】由“(晋武)帝”可知材料反映的时间是晋代,始创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之制的是汉武帝,A项错误;“以贵公子当品”表明品第偏重门第,B项正确;由“十二郡中正”可知中正是地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5.“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解析】中国古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3、,主要表现在官营专卖政策,因为官营是专门为宫廷享用,专卖即实行垄断。【答案】D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6.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种言论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B.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C.小农经济地位的动摇D.商品经济的发展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这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重要。故选D项。【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名师诊断专案

24、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7.“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统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汉武帝好大喜功B.儒家思想取代道家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C.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D.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是错误的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帝谋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新发展的儒家思想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答案】B【解析】西汉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汉武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8.蔡伦,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

25、。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不包括()A.尚方令监管宫廷手工作坊B.官营手工业产品精良C.中常侍为皇帝近臣、重臣D.造纸术的改进影响深远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可反映出A、B两项。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符合题意。【答案】D【解析】由“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可知,中常侍参与决策,为皇帝的重臣;由材料“后加位尚方令”“监作秘剑及诸器械,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9.董仲舒为“王”注释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王者承天意以从

26、事。”这一注释的出发点是()A.揭示造字规律 B.神化专制皇权C.传播儒家思想 D.弘扬传统文化【解析】董仲舒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赋予它一些神话色彩。从题干材料“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可知,其用意在于神化专制皇权。故选B项。【答案】B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0.历史研究的史料常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后人在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考古学家在殷墟墓葬中发现的玉蚕B.靖安东周古墓中出土的朱染双色锦缎C.汉墓出土的

27、素纱单衣D.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的记载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看出D项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对史实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应属第二手史料,符合题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对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解释,我们可以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1.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基本处于同一时期,两者都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下列关于这两大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都制定了系统的法律体系以维护统治 都经历了由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 都形成了国家主导的宗教或意识形态 都通过武力征服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A.B.C.D.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国到帝国的演变,而秦汉王朝没有经历共和阶段,错误。【答案】D【解析

28、】秦朝制定了严格的秦律,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完备,正确;西汉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罗马帝国把基督教定为国教,正确;两者都使用武力扩展疆域,国力强盛,正确;罗马经历了由共和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2.汉宣帝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影响汉朝形成该刑法原则的主要因素是()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解析】诏书的意思是,从现在起,儿子包庇父母、妻子包庇丈夫、孙子包庇祖父母,都不再连坐。这体现了儒家重视家庭和谐的伦理观,故选B项。【答案】B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

29、,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亲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二、非选择题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

30、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演进的认识。【答案】(1)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制度基础: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决定了其制度具有承接前后的过渡时期的特点。(3)认识:建立在生产力的

31、发展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固加强。(2)特点:官僚政治全面展开,但家国尚未分离,处于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时期。背景: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经济基础;统一的政治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促使统治阶级采取新的政治制度;法家思想和儒法结合的儒家思想先后成为秦汉时期的主导思想,加强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但秦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刚刚统一全国的政治形势也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4.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2、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钱穆中国传统政治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

33、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

34、决胜高考私有制日益形成。政治上,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相同点: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1)时代背景: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

35、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解析】侯国是分封制的结果,郡下包括县、邑、侯国,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答案】B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2.据资治通鉴记载,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上与丞相议。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的是()A.窦太后权力较大,威胁皇权B.皇后兄无功不侯,汉朝用人制度

36、公正合理C.丞相位高权重,国家大政都要征求丞相的意见 D.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权的威胁;周亚夫只是根据“高皇帝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能充分说明汉朝用人制度公正合理;由材料可知,在很多国家大政上皇帝都要征求丞相的意见,足以说明丞相地位之高,但并不能反映相权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窦太后只是提出一个想法,并没有构成对皇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3.据史书记载:永乐十五年,苏禄群岛(今属菲律宾)上的苏禄国国王率使团用了大半年时间来华觐见明朝皇帝。苏禄国国王在当时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拜见丞相,与之商讨治理国家的政策B.在市场上看到青花

37、瓷器C.看到用铜活字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D.军机大臣与皇帝为一件事情争得面红耳赤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正确;朱元璋时已废掉丞相,A项错误;古今图书集成是在清朝时编订的,C项错误;军机大臣是清朝雍正帝设立的,D项错误。【答案】B【解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明代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顶峰,B项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4.明夷待访录:“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具有的新功

38、能是()A.教化功能 B.监察功能C.决策功能 D.统治功能【解析】黄宗羲设想的学校不仅是教育机构,更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公其非是于学校”。故选B项。【答案】B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5.一位西方的记者对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行动这样描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其中“宣传”的最主要内容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推翻反动的独裁政府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推测“这次大迁移”是指长征,再结合19341936年间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等内容可以判断C项正确

39、。【答案】C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6.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符合题意。C、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3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底,排除A项;19531957年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B项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7.“在这些一步登天的

40、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解析】从材料中“仅仅靠精神的力量”来发展经济,即可看出“乌托邦梦想”指的是“大跃进”运动,选B项。“文化大革命”主要是政治运动,经济建设中的空想性不很突出,排除D项。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都是正确的决策,排除A、C两项。【答案】B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8.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提出了“新君主国”的概念。他认为,“新君主国”是指君主

41、的权力不是或不完全是靠世袭得来的,而是靠自己获得的。这种观念实际上()A.强调了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B.主张实行君主专制C.否定了“君权神授”理论D.崇尚人性,宣扬人的价值【解析】从材料中信息“君主的权力靠自己获得的”即可判断这是对“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答案】C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9.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由此可得出()A.自古至今西方国家一直崇尚法制B.近代英国以罗马法的原则制定本国法律C.罗马法为近代西方国家立法提供蓝本D.英国曾经在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内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

42、胜高考以罗马法的原则制定本国法律,排除B项;D项与本题无关,排除。故选C项。【答案】C【解析】西方国家也实行过君主专制,并不是一直崇尚法制,排除A项;近代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古代罗马是奴隶制国家,英国不可能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0.下图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近年一些资深邮商对该邮品的投资价值持乐观态度,他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该原则已经成为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B.“邮品是该原则对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卓越贡献的见证”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C.“该原则是周恩来和毛泽东外交智慧完美结合的见证”D.“邮品承载着重大国际政治和历史题材所赋予的价

43、值”【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载着世界人民的和平夙愿与发展期盼,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不凡历程,国际影响巨大。该邮品属重大政治题材,是邮资品中的标杆性品种,自有其升值的空间。A、C两项是针对原则而言,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故答案选D项。【答案】D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1.法国1960年2月13日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后,1966年正式退出北约,1968年8月24日又试爆了第一枚氢弹。能够和材料联系起来的国际背景是()A.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复兴和两极格局受到冲击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西欧国家衰落和美国霸权稳固【解析】A、D两项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

44、趋势加强不是当时的国际背景,排除C项。【答案】B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2.“在对输出和输入,有关输出或输入及输出入货物的国际支付转账所征收的关税和费用方面,在征收上述关税和费用的方法方面一缔约方对来自或运往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这段规定应出自()A.布雷顿森林协定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文件C.北大西洋公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垒,这在材料中可以体现出来,D项正确。【答案】D【解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3.(32分)古今中外贸易的发展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反映了世界经

45、济走向融合与交流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二、非选择题(共52分)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二 从近代史的角度来

46、看,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之起点和重心。早期中国现代化事业,大多以通商口岸为起点,从而将其影响扩散至内地,令内陆城镇景观出现空前变化。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额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棉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广泛传播意义重大外国新思想经通商口岸的新闻出版事业传至中国,经知识分子重新诠释与宣扬,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作出了极大贡献。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

47、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教育事业中心,西方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开拓之教育事业与文化机关,对中国国人民智启迪与思想改革及其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时期的“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额猛烈增加”的因素。(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8分)(3)材料三是从哪些历史角度看待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8分)英国驻上海副领事

48、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中国执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民间对外交往。(6分)因素: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通过不平等条约,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西方列强寻求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6分)【答案】(1)特点:依附于各国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4分)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中国自给自足名师诊断专

49、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即可)同意: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不同意:列强以通商口岸为基地侵华,导致近代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中西方差距加大,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等。(4分,任答一种观点即可)(2)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重心;是中国近代企业集中地,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促进了近代中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传播和变革。(8分)(3)角度:近(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等。(4分,任答两点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14.(2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

50、答问题。各个大陆,各个国家的相互交织,各个领域里的所谓“全球化”,使得政治间的交织成为必要。我们在谈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世界,似乎在我们的地球上存在四个世界。这种谈论在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不应该。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是世界的内政。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却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德曼弗雷德马伊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在关于什么是全球化的问题上,人们大多只是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而很少有人认识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推动和主导的全球化,不

51、仅要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全球化,要使有利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秩序全球化,而且要使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民主和人权”全球化。美国政府图谋垄断对全球化的解释权,他们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之外,提出了“第三种全球化”。美国国务院对“第三种全球化”作了如下的解释:“当前正在出现许多由公私双方行为者共同编织而成的跨国人权网,这是一种未受人们注意的第三种全球化。”美国自封为“第三种全球化”的“全球领导者”。美国国务院在这个报告中说:“作为促进世界各地民主和人权的全球领导者,美国在建立跨国人权网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还说: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美国继续领导组织新的跨国人权网。”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评析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20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标准】第一等(2014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138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7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名师诊断专案突破对点集训决胜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