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高三二轮复习之讲练测之练案【新课标版历史】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练高考1【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材料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
2、,“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6分)人审美观的影响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书法家赵孟頫、傅山(课标外)2【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
3、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
4、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因袭规抚(汲取)创获民族主义民权主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2卷)】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
5、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6、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答案】(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4【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1卷)】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摘鳊自
7、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尸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答案】(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6分)(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解析】试题
8、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皇帝鼓励官员议政.士大夫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想情况即可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包拯5.【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福建卷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
9、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6分)(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10分)试题分析:(1)本
10、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中“点火”出现的时代背景“当2.练模拟1【2015届江苏宿迁市高三上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亚洲,孙中山和地分别领导了本国的反帝斗争。材料一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国民革命必于此时乃能告厥成功。”他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材料二 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
11、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朱明忠学者评卄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材料三 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一一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请冋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的形成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
12、(2分)材料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2分)(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反帝斗争。我们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正确标准是什么?(2分)理成章了。从这三个标准组织语言概括即可。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2【2015届江苏沭阳县银河学校高三上期开学初学情调研历史试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
13、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史记蒙恬列传材料二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清圣祖实录材料三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孙中山建国方略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
14、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是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4分)(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2分)【答案】(1)共同理由:忽视德政,不顾及民生。(1分)目的:缓和矛盾,维护封建统治。(1分)解决办法:平定噶尔丹叛乱;多伦会盟;实行盟旗制度;通婚联姻。(写出任意两点得2分)(2)评价:肯定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否定其暴政、专制。(2分)目的:强化民族危亡意识,鼓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2分)(3)论从史出;注意甄别材料,关注评价者的身份及主
15、观目的;注意人物行为的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写出任意两点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中共同理由注意对比材料一二,获取有效信息来归纳,从材料一中“不以此时强3【2015届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材料一、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皇上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
16、客观标准。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慈禧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在变法中的表现?(6分)(2)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这一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9分)【答案】(1)有限度的支持改革,未明确反对变法;但慈禧代表守旧势力,阻碍变革;囚禁光绪帝,屠杀戊戌六君子,废除变法措施。(6分)(2)材料二观点认为:对清朝政局的糜烂,慈禧太后不该负全部责任。(3分)4【2015届河北邯郸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阅读材料
17、,回答问题。材料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利用其特权扩大侵略权益,在重要职能机构安排英员,而海关总税务司这一价值重大的机构,英人全力以争,以期在对华贸易中维护自身的利益。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此职多由内务府和户部满旗司员派充,有时由各省督抚或将军兼任,未形成制度化和专业人才所掌管的近代海关。加之此时粤海关自身监督不力,各职员从中收受贿赂,中饱私囊,故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海关管理机构势在必行。英国人赫德从1863年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任职期间,制定出各项海关管理制度,同时将各地的海关行政和人事任免集中于手中,对各地分关实行直接的统一领导,大量雇用有技术
18、有经验的洋员,并颁布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重新制订征税规则,税率有长期的统一标准,保证关税的稳定征收。同时,建立新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仿照英国财政部的国库制度、吸收西方先进的会计制度而制定的。人员录取采用考核之法,赫德坚持“考试任用实为海关人事制度之核心”,在全球公开选拔招考。摘编自周瑶赫德与晚清海关(1)根据材料,指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背景。(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历史作用。(9分)5【2015届福建福州一中高三上期开学质检历史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19、,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0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
20、点。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其成因。(6分)【答案】(1)创立了相对论,发展了量子论(或提出光电效应),推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6分)(2)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成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3.练原创1材料 l870年回到香港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便创办了循环日报。晚年曾担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创办弢园书局,并尽其余力从事著述,刊行了经学辑要西学辑存等书,继续致力于改良主义和西方科技知
21、识的宣传介绍。1897年病逝,王韬走完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王韬的这些著作为国人载来从古希腊到19世纪帝国主义战争期间世界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法律、新闻、教育、民俗等各种新知,从其论点和阐述中可以看到王韬的人生轨迹:“他的一生深深地卷入了中国从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变的过程中,他生活在四书五经的氛围中,是在这种传统文化中生长和受到教育的。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很快突破了那种狭窄地域,大胆地跨进了那些因被西方侵略而形成的新区域,他在上海和香港的几乎所有成年的五十五年生活中,在输入西方文化并使之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近代风云人物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作者是怎
22、样评价王韬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9分)【答案】(1)评价:王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勇于冲破束缚,注目世界;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6分,每点3分,任意两点即可)2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说的更准确些,中国梦就是中国理想。从狭义上讲,它包含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广义上讲,她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生生不息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向往。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灿若星辰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中,我们不妨举出四位“中国梦”的杰出引领者,他们分别是孔仲尼、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23、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邓小平,我们可以理出一条从原始的中国梦到今天的中国梦的路线图,追寻着这个路线图,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材料二 为什么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只是把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学说来看待,而没有把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因此,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无法取得胜利,他也无法延续更不可能实现中国梦。材料三 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李鸿章书中,阐述了平水患、兴水利的思想,建议利用水利发电。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
24、又可资其水力。. 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急农兴学,讲求树畜”,以强国家的主张。1915年,他又提议以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同年7月,北洋政府接受建议,正式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再次指出:“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有不少人提出应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并将中山先生逝世的那一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表纪念。伟人孙中山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会成为四位“中国梦”的杰出引领者之一的原因。(6分)(2)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中国梦”侧重于三民主义的哪个主义?
25、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旧中国孙中山的中国梦为什么无法实现?(9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据统计,截至1911年,中国还只有近代厂矿企业562家,资本1.32亿元,其中商办企业只有469家,资本8700余万元。另从资产阶级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缴纳主要贡赋厘金看,1910年清政府所作的1911年全国财政预算,总收入为2.96亿两,厘金收入仅为4300万两,故在该年财政预算中,其所占份额仅为9.43%。此前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屡战屡败,武昌起义猝然发动,猝然成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但摆在国人面前的景象是:“盗贼纵横,土匪充斥,失业之民,全国皆是,焚烧劫掠,盗窃淫戮,商民之家被害者日必数起。”,“
26、言外患则日逼南满,俄涎蒙古也,言内忧则会党充塞,匪盗如毛也,再观内部意见丛生,内讧可惧。四崩五裂,论之堪忧,呜呼!天祸吾国乎?” 不仅立宪派看好袁,就是革命党人也看好袁。辛亥革命带有一定的种族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为袁提供了可乘之机。就革命派而言,由于袁的汉人身份及他同满人的某些矛盾,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希望袁能以“民族大义”为重,支持革命事业,至于袁本人,则充分利用革命党人的排满心理,以调和者自居,诱使革命党人和平了结更有一部分革命党人在狭隘排满的大汉族主义支配下,把袁视为“同种”,并把他与“异族”的清王朝相区别,对其寄予厚望。 请回答:(1)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
27、,概括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国际国内背景。(10分)(2)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捍卫民主共和成果,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党组阁;法制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军事上孙中山组织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进行武力斗争。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袁世凯袁世凯篡权的原因。4材料一 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做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最后他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前苏联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材料二 战争使克伦威尔在英伦三岛、在全欧洲扬名,并把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巅峰推进,但却使共和国步入了危机。连年征战的巨大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库空虚,国内民不聊生。一切都仿佛在倒退,人们呼吁着和平。少数激进的议员策划企图“保存他们自己永久性权力的计划”方案,并要解除克伦威尔军事统帅的职务。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克伦威尔评价的观点。(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巅峰推进”的举措。 (6分)-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