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检测(三)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简称“两会”。“两会”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是()A通过选民选举其成员B国家权力机关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D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解析:选D政协委员是推荐产生的,A项错误;政协不是权力机关,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是,没有决策权,B项错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只有全国人大,C项也是错误的。2(2012江苏高考)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
2、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析:选C1969年之后我国长期不向国内外借债,联系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说明国家受“左”的思想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了思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政策也随之作出了改变。3.右图是1920年元旦孙中山写给中国国民党人的勉词:“唤起民众,导之以奋斗;实现革命,继之以努力。”这表明孙中山()A改变了革命的奋斗目标B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C
3、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D认为国民党已成为代表工农大众的政党解析:选C解答本题既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元旦”,又要明确备选项的说法是否符合史实。A项与史实不符,故可排除;当时孙中山还没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可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故可排除;“唤起民众”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工农群众力量的重要性,与C项表述一致。4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解析:选C注意本题强
4、调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的表现。C项是邓小平理论独有的。5(201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析:选B经济危机打击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影响有限,A项错误;1937年欧洲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的排名是苏联、德国、英国、法国,苏联处于第一位,B项正确。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世界第一,C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斯大林体制带来的,不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D项错误。6(2012深圳调研)“我们生产的
5、某些农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国际市场疲软使得外销也很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要再生产那么多东西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话应为下面何者所言()A列宁B罗斯福C邓小平 D斯大林解析:选B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经济危机的表现从产品“短缺”演变为产品“过剩”,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新问题,列宁、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都属于农产品“短缺”,不是“过剩”。7(2012三明质检)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其中导致19331937年股市呈上扬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成功运用了()A重商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C凯恩斯主义理论 D货币学派理论解析:选CA项是资本主义萌芽
6、至工业革命之前的经济理论,B项是工业革命至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理论,C项是罗斯福新政至二战后的经济理论,D项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经济理论。8(2012安徽六校联考)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解析:选C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9(2012泉州模拟)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布拉德塞泽尔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全球化
7、几乎就是美国化的代名词。能够为该观点提供的依据包括()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世界银行的最大股东推动缔结关贸总协定推动西欧各国的一体化进程A BC D解析:选C所谓“全球化是美国化的代名词”,意思是说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事件中起主导作用,都以美国为主导地位。而推动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的是西欧各国自身,而非美国,故应排除。10(2012无锡模拟)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欧盟成立C苏联解体D“911”事件解析:选C“界限分
8、明”指的是美苏冷战,“世界变平”指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由此可知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苏联解体。11(2012深圳调研)“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选B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材料符合这一特点。12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9、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互联网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的表述均正确。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2济南模拟)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云谲波诡,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材料二漫画时代的标志:Welcome to Moscow (莫斯科),据说莫斯科的麦当劳是当时全世界经营最好的分店。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
10、“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摘编自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发表“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的背景。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8分)(2)材料二中的漫画体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6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第(1)问应依据材料
11、一指出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第(2)问要求围绕全球化作答。第(3)问为开放性题目,首先要对“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做出判断,然后阐述理由;阐述理由时,能实现要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角度回答,不能实现的理由则要从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等角度回答。答案:(1)背景: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行动: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2)现象:经济全球化。背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结束。(3)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理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12、要手段。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手段解决地区矛盾。备选题142012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的纪念年,同时又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为二战时期的美国宣传海报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继续彼此隔绝与
13、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潮1997年第4期)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在为到访的美国总统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周恩来与尼克松相互敬酒。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它标志着中美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材料四真正的中美关系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9年的“破冰之旅”开始,
14、通过访美,双方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达成共识,并认同邓小平提出的“中美关系有一个好的基础,就是两国在发展经济、维护经济利益方面有相互帮助的作用。 中国市场毕竟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利用中国市场还有很多事情能做”。(1)材料一中的美国宣传海报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2分)(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就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10分)(4)综上所述,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美关系时冷时热的症结所在。(4分)解析:第(1)问的图画资料体现的是中美结盟合作关系,题中的英文有助于答题;第(2)问考查二战至新中国
15、成立初期,美国因中国政权发生变化而调整对华政策的表现及原因;第(3)问属于常规题,注意从中国、美国及世界局势来全面分析作答;第(4)问题干中已提示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来回答中美关系的冷热变化。答案:(1)背景:二战时中美两国结为盟国,相互合作、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2)变化:中美由二战时的盟友关系变成了敌对关系。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中美处于全面对抗时期。原因: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3)中国: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作用重大;中国对付来自苏联威胁的需要;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4)政治:中美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且双方缺乏战略互信;涉台问题;经济:逐渐形成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