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平经历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评价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分段内容情节概括第一部分“这些观众”到“他们并不怎么关心一个刑台是否美观”第二部
2、分“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到“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围观群众的态度第三部分“最后刽子手用脚去踏轮盘”到“伽西莫多慢慢地睁开眼睛”分段内容情节概括第四部分“笞刑算是执行完了”到“向他投石子”第五部分“伽西莫多虽然耳聋”到“甚至被人投石子”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第六部分“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到“好极了,好极了!”原因分析感激 对爱斯梅拉达在他极其口渴时喂水给他喝,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之情自责 伽西莫多原以为爱斯梅拉达上刑台也是来报复他的,但是他错了,他为自己误解爱斯梅拉达而流下了自责之泪悔恨 伽西莫多不辨好坏,听信神甫的话,劫持爱斯梅拉达。他为自己的荒唐行径感到悔恨开心 对爱斯梅拉达在被他劫持后,还能帮助受笞刑的自己,给自己水喝,觉得异常地开心觉醒 伽西莫多从爱斯梅拉达身上感受到人性,他已经知道劫持爱斯梅拉达不对,从而想到神甫行为的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