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24中学2021-2022学年人教统编版语文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卷二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
2、“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
3、,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
4、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
5、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
6、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
7、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B.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D.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8、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C.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广泛B.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
9、成干扰。D.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文本一:护林员孙频我骑着摩托车沿山路盘旋而上。走着走着,路的前方猛地跳出一个半山坡,林中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现出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这是护林员住的房子。我一直骑到离木屋很近的地方才停住,熄灭油门,从摩托车上下来,顺便把挂在车把上的一个塑料饭盒摘下来。屋门口正蹲着的一个男人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我走过去,站在他身后
10、,发现他正给一只小狗挠痒痒。另外两只大狗躺在旁边晒太阳,它们过于安静了,已经不再像狗,好像已经过渡成了另外一种陌生的兽类。听到我的脚步声,它们没发出任何一点声音,其中一只微微睁开眼瞟了我一眼,便又闭上了。那只小狗大概刚出生不久,巴掌大,正张开细嫩的四肢,露着肚皮,任凭主人给它挠痒痒。我站在他身后,咳了一声,说,这小狗是刚抱来的吧?以前没见过。他还是没有回头,只背对着我说话,声音听起来嗡嗡的装满回音,刚生下没两天,是它们生的。说着他指了指那两只晒太阳的大狗。那两只狗都纹丝不动地晒着太阳。他继续摆弄那只小狗,我则继续站在他身后看他摆弄狗。深山里的光阴夹杂着虫鸣鸟叫和草木的清香,缓缓从我们身上踩过去
11、,脚步迟缓犹疑,似乎只要我一伸手,就能抓住它。木屋前的一块菜地是他自己开垦出来的,主要种土豆,土豆是山民们的主要食物,几乎顿顿不离土豆。地头干裂的黄土里长出了一排像牙齿一样参差不齐的青菜,还有几棵剑拔弩张的大葱,各自在头顶举着一朵毛茸茸的大花,引来了一群蜜蜂。此外便是无边无际的山林。这木屋和菜地像是从山林手里好不容易抢出来的,一不小心就会被夺回去。我看到木屋边上已经包了一圈瘦小的毛榛和栎树。山林是会自己走路的。有时候猛一回头,却发现它已经跟在你身后了。四周山林如海, 木屋如沉在井底。蹲在地上的护林员终于站了起来,矮个儿,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迷彩服,表情呆滞地看了我一眼,又偷偷扫了一眼我手中提的
12、饭盒,目光缓缓驶到别处,说,过来了?因为一个人独自呆久了,经常要过半天才能找到下一句话,这使他的每一句话听起来都是残疾的。我说,一个人巡山怕不怕?他呆望着远处,极慢地眨了两下眼睛,谁说不怕?我问,一个月给你多少钱?他转过身去用慢动作喂狗,等狗都吃得差不多了,他才丢出一句,八百块。这时他慢慢扭头看了我一眼,磕磕绊绊地补充道,额也是挣过大钱的人,早几年,在山下的,厂子里,看门,一个月还给额,三千块三千块呢。后来,厂子,不景气,关门啦,额上山也是图,图挣人家,两个钱。这几年山民纷纷从山_上搬下去,搬到平原的县城里,多半都是因为打工和孩子的上学问题。山民们大规模迁徙下山使得平原上人口剧增,一时房租上涨
13、,有几个新小区的房子几乎都变成了山民聚居区。山民们下山之后把山上的土豆和伞头秧歌也带到了平原上,以至于晚上的广场舞里突然嫁接了好几条扭秧歌的伞队,花红柳绿的。大山里则更加空荡幽静了,鸟兽和树木纷纷住进了废弃的山村。但也有少数人会逆流而上,从平原回到山里。比如这护林员,比如我。眼下这阳关山,全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古时候的人们大概是为了躲避战乱,从平原来到深山里,很多年后又因为子女的教育等问题迁徙到平原。有的山村学校,原来有一百多个学生,后来到几十个,十几个,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学生。我已经分不太清楚,对于人们来说,这种迁徙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进化过程,还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衰败过程。对于我来说,前半生
14、是跟着欲望走的,后半生,我只想跟着心走。我把手里的饭盒递给护林员,刚炸的油糕,皮还脆着,给你送几个过来。他站在那里没动,只拿眼珠偷偷扫了一眼我手中提的饭盒,半天才敢问一句,甜的咸的?我说,石榴形状的是威的,半月亮形状的是甜的。他仍不肯接饭盒,笨重的目光碾压过黄土和大葱,不知道要落到哪里,嘴里却说,额自小,好吃甜的,就是,甜的吃多了,这不,牙也快掉没了。我硬把饭盒塞给他,他这才接住了,也并不急着打开,就那么用两只手抱在胸前,好像并不想要。嘴里还在向我拼命解释着,额不是,很爱吃,油糕,不太好消化,额不急着吃,等,等放到晚夕(傍晚)再吃。对于他来说,吃一顿油糕就等于过节。我隔三差五来给他送点吃的,几
15、乎每次都这样,他表示他不是很爱吃,也并不急着吃,要先放一放再吃,然后等我转身离开的一瞬间就会把它们吃光。我再次骑上摩托车准备拧油门的时候,他双手紧紧抱着那只饭盒忽然大声对我说,夜来,有一只花豹,敲额的门,额用强光手电,一直照它,照它,它就在门口,蹲了一黑夜,天明才走掉,颜一夜,没睡。我说,晚上记得把门从里面关好。然后拧了一把油门。他手捧饭盒小跑两步又追上来,有些绝望地对我喊道,你没见,好大,一只花豹,就在额门口,守着。他张开的嘴里果然没几颗牙,看着有些荒凉,像个黢黑的山洞。我知道他不想让我走。但我还是拧了一把油门,骑着摩托车重新上了山路。(节选自孙频骑白马者)文本二:山上的集体生活瓦解之后,不
16、愿下山或者没有能力下山者,就变成了背对现实的象征。山上是一个安宁的归处,还是失败者转身的自我收留?小说写得苍劲飘逸,又不乏勃勃生机,寻找之动与躲藏之静,人世的芜闹与山上的枯寂,提问与解题,形成紧密咬合的平衡状态,展现了小说家孙频正在努力构建的小说美学。(2020年第五届“收获文学榜”骑白马者上榜理由)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护林员摆弄着小狗“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既说明了他对“我”的到来早已习惯,又说明了在单调封闭的生活中他的木讷寡言。B.作者多处用山林的广袤无际来衬托木屋的孤零狭小,一方面表现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表现出自然村落的日渐式微。C
17、.文中两次写护林员“偷偷扫了一眼我手中提的饭盒”,这一细节说明他在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期待,细腻地揭示了他的矜持心理。D.小说结尾护林员一反常态追着“我”大声讲述花豹敲门一事,表现了他渴望有人陪伴的迫切心理,让人不免生发出一种酸楚之感。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护林员“继续摆弄那只小狗”与他“终于站了起来”之间,作者着意宕开笔墨抒写山间环境带来的惬意,以此缓解二人之间无法正常沟通的尴尬。B.小说在刻画护林员这一人物形象时,有意突出了语言描写,失之流畅的艰涩表达意味着他语言能力的退化,侧面反映了其长久以来生活环境的孤寂。C.小说以探访护林员为主线,其间穿插
18、了山民搬迁进城的相关内容,交代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同时为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深化了小说主题。D.作者以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优美的景色、舒缓的生活节奏,也将与时代逆行的贫穷、闭塞、窘迫和焦虑呈现在读者面前,视角独特,发人深思。3.在小说开头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对“狗”进行细致的描写?(4分)4.文本二提到,这篇小说“寻找之动与躲藏之静形成紧密咬合的平衡状态”,请结合文本一对此进行简要分析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
19、。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履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
20、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节选自三国志董和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B.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C.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
21、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D.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B.僭,超越本分的意思,古代专指臣下冒用皇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等。C.货殖,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文中货殖之家指的就是经商人家。D.蛮夷。包括南蛮和东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
22、蛮夷或四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董和深受刘备赏识。刘备平定蜀地后,董和得到重用,和诸葛亮共同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务,两人相交甚好。B.董和深得人民拥护。在听闻董和即将被调任巴东属国都尉时,数千百姓和吏员曾努力乞求董和留任,刘璋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两年。C.董和为官勤俭,以身作则。在蜀地为官之时,见当地盛行奢侈之风,就从自身节俭做起,严格吏治改善民风,此举获得当地民众的一致认可。D.董和兢兢业业,忠于国家。遇上不顺之事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要去察告,建言献策无不尽,诸葛亮十分敬佩。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苟能慕元直之十一,
23、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2)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5.诸葛亮高度赞扬了董和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注阁:搁,这里指勉强噙住眼泪。1.下列对这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B.第二句“月缺花飞”是借眼前之景来抒发对情人间难
24、得的“花好月圆”的悲叹,因为在离人眼中:月圆也缺,花好也残。C.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阁着”两字写出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D.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2.送行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从自己谈起,“_,_”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一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
25、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使用时挥霍无度毫无节制。3.对“荆轲刺秦王”一事,历来见仁见智,在六国论中,苏洵就用 “_,_”,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的否定态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 )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 )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 )的。烟
26、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 ,两者缺一不可。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 。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孤芳自赏 鸡零狗碎 喜怒哀乐 超尘脱俗B. 孤芳自赏 乱七八糟 嬉笑怒骂 出类拔萃C. 顾影自怜 乱七八糟 喜怒哀乐 出类拔萃D. 顾影自怜 鸡零狗碎 嬉笑怒骂 超尘脱俗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 但使龙城飞将在,
27、不教胡马度阴山。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隋唐之后,( )。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 。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明史选举制讲明制,科目极盛,卿相皆由此出。清史稿选举制亦讲 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这两段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科举选官的鼎盛情况。学校储才以应科举
28、,而科举必由学校,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 。然而也要看到,随着我国封建中央集权政治的极度发展,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所以,科举制的极盛之日,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便宣告终结。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门阀势力衰落,中小地主兴起,新兴的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B.中小地主兴起,门阀势力衰落,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C.门阀势力衰落,中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D.中小地主兴起,
29、门阀势力衰落,新兴的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新”是“薪”的本字,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说文解字:“取木也。”)后借用为“新旧”的“新”,可表示“刚出现的”、“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等意思。材料二:放眼2022,壬寅要赢,不负青春。大局新开展新颜花开潮起,春风十里,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湖北新闻2022新年献词于你,于我,于家,于国,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始,星光将再次照亮赶路人的去途。2022年,继续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30、中访网2022年新年献词202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站在新年的门前,学校拟进行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一、(一)答案:1.B; 2.A; 3.A; 4.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然后分六段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 运用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引用论证(或答“道理论证”)。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
31、阐释了很多传统文化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运用了举例论证。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5.(1)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2)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3)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2、。解析:1.A项,缺少限制范围,“一般观念上都”。C项,原文第二段说“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D项中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故选B。2.B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C项中“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错,原文中说“历史文化基础”。D项中“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错。故选A。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观点是“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只有A项是从信息化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作答的。 (一)答案:1.B2.A3.“狗”是护林员的生活伴侣,
33、是其日常生活中唯一的交流对象和情感寄托,可以充分表现出护林员的孤寂之感;“狗”是护林员的人生观照,警惕性非常强的“狗”如今却成为无动于衷的“陌生的兽类”,可以充分折射出护林员的生命异化的生存状态。4.护林员曾同众山民一样下山追求精彩生活,却因工厂倒闭无法立足而重归山林,然而不甘山中生活的孤寂恐惧又使其在潜意识中时时意欲逃离;“我”摒弃欲望逆流而上深入大山,却只能在短暂停留之后再次回到现实世界,但心中又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归自然;“寻找之动”与“躲藏之静”同样存于二人心中无法剥离,何去何从难以定论,这种难分难解的矛盾体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真实的生活与情感状态。解析:1. “一方面表现出城市化进程的
34、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表现出自然村落的日渐式微”错。2.“以此缓解二人之间无法正常沟通的尴尬”错。二、(一)答案:1.D2.B3.C4.(1)如果能效法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勤恳职事,忠于国家,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少很多了。(2)我虽然天资鄙陋昏昧,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与这四个人始终友好相处,这也足够来证明他们没有因为说坦诚的话被(我)怀疑。5.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不为小事所困,遇由不顺、不周之事,反复多次向诸葛亮通报;董和勤恳职事,忠于国家;董和每次向诸葛亮提意见都毫不保留。解析:1.“防遏逾僭”的意思是“防止(衣食住行)有超越等级的做法”,“逾僭”为“防遏”的宾语,后面应断开,据此可
35、排除B、C两项。“畏而不犯”的意思是“大家都心存畏惧而不敢冒犯”,“然”是转折连词“然而”的意思,引起下句,前面应断开,据此又可排除项。故选:D。2.僭越,泛指以下犯上或下属冒用上级名号、礼制、器用等,并非专指臣下冒犯皇上。3.“获得当地人的一致认可”不准确,根据原文“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董和的做法触怒了县里的一些豪强。4.参考译文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汉朝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任他为牛革卑、江原县县长、成都县县令。蜀地物产丰富,当时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婚娶丧葬之事,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董和以自身节俭为大家做出表率,
36、粗衣素食,防止衣食住行有超越自家社会身份之处,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于是当地奢侈之风大为改变,大家都存畏惧而不敢冒犯。于是县里一些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法,鼓动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想不到县中吏员和民众扶老携幼挽留董和者数达几千人,刘璋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二年,然后转升为益州太守,他在太守任上仍与过去一样清约节俭。他与周围少数民族打交道时,总是以诚心相待,故此深受南方少数民族的信任和爱戴。刘备平定蜀地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自董和居官食禄以来,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二十余年,临终时家中竟无值一石粮食的私财
37、。诸葛亮后来作丞相,告诫部下说:“参加国家工作,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和忠心。如果计较区区小事,就会难以相互通报信息,给各项工作带来损失。能够互通情报,如同丢弃破鞋而获得珠玉;然而人心苦于不能除尽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处理此类问题不糊涂。再是董幼宰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如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勤恳职事,忠于国家,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少多了!”又说:“过去我与崔州平初交,常常听到他对我的得失发出评论;后来与徐元直相交,总是受到他的启发诱导;先前与董幼宰共事,他总是言无不尽;后来与胡伟度在一起,常常听到他进谏之言。我虽然资性鄙陋执拗,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
38、,但与这四个人始终友好相处,这也足以证明他们不怀疑直言的益处。”诸葛亮就是如此地深切怀念董和。5.先看题干,“诸葛亮高度赞扬了董和的哪些优秀品质”,先在文中找到诸葛亮赞扬董和的句子。根据原文“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可知,董幼宰参加幕府的工作七年,每逢遇到不能尽善尽美的事,他能够反复十次向诸葛亮禀告,要求重新考虑。据此可以概括出“董和做事情勤恳认真,兢兢业业”;根据原文“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可知,诸葛亮希望官员能像董幼宰那样殷勤认真,那就不仅有忠于国家,让他个人也少犯错误了。据此可以概括出“董和尽职尽责,忠于国家”;根据“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亦足
39、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可知,诸葛亮先前与董幼宰共事,他总是言无不尽,从不怀疑直言的益处。据此可以概括出“董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坦率正直”。(二)答案:1.B2.送行女好是一个多情善感、依依不舍、痴情却又爽利的形象。短短的嘱咐被哽咽之声打断。先说“保重将息”过于缠绵,见对方难分难舍后,马上勉励对方“前程万里”,既鼓励对方,又借此淡释别恨。解析:1.“月缺花飞”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心理感受。2.要抓住“保重将息”“好去者望前程万里!”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里突出的是一种对对方的勉励以及突出诗人内心的具体感慨,表达出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尾句“好去者望前程万里”是对对方的美好祝愿与鼓励,也是以此减轻
40、离别的痛苦。(三)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三、(一)答案:1.A; 2.B; 3.则是书的精髓 但再多也不能超过七分解析:1.孤芳自赏”侧重自命清高、自我欣赏,“顾影自怜”侧重孤独失意、自我怜惜,前者更切合“不合群,也不合流”的语境; “鸡零狗碎”强调琐碎、庸俗,“乱七八糟”强调混乱不堪,前者更切合“闲事”的语境; “喜怒哀乐”侧重指各种情感,“嬉笑怒骂”侧重指嘲笑、斥骂等各种行为,前者更切合“俗世烟火”的语境; “超尘脱俗”强调高雅而不同凡俗,“出类拔萃”强调优秀而超出众人,前
41、者更切合“人和事”的语境。故选A。2.B.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龙城飞将”代指杰出的将领,“烟火气”代指俗世生活的气息,“铜臭”代指金钱的气息。A.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疑是银河”是比喻;“三千尺”是夸张;C.使用了对偶;D.使用了比喻,“把西湖比西子”为比喻。故选B。3.第一空,由“烟火气是书基本”可知,高于烟火气的则是书的精髓 ;第二空,由后面“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可推知应为“但再多也不能超过七分”。 (二)答案:1.C; 2.能否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是十分先进的;也是它开始走向没落衰亡之时;解析:1.语序不当,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先有“门阀势力衰落”后有“中小
42、地主兴起”;根据前文“门阀势力衰落,中小地主兴起”,后句主语应是“九品中正制”,以此对应;“新兴的科举制和正好与下句“所谓科举制”对应。 四、答案:略。解析:【审题指导】(1)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材料。本题给出的是两则材料。第一则介绍“新”字的字形和含义。第二则是湖北新闻和中访网2022新年献词的经典语句。注意抓住关键词进行整体把握。“新年”、“大局新开”、“新的百年征程”:新时代背景;“你”、“我”、“家”、“国”:为了谁?多角度思考;“赢”、“不负青春”、“新颜”、“新使命”:使命、追求是什么?个人成长,中国梦,还是?“无一不是你”、“展”、“赶路”、“出发”、“准备”、“新担当”、“改变得更好”:思考作为新青年的你怎么做。(2)任务要求。背景:新年、新时代;写作身份:新时代的青年;听众身份:学校学生;文体特征:演讲稿,注意格式和情境;写作方向:从社会、国家、个人多角度,作出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等。【参考立意】1.强国有我 有我更强2.向光而行,向新出发3.致广大而尽精微4.一起向未来5.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