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057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卢氏一高高三2011-2012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世博会,倾听人类文明进步的足音 每届世博会都留给我们非凡的惊喜。翻阅l50多年的世博史,犹如品读一本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人类文明进步的足音清晰传来 150多年来,美国曾先后l3次举办世博会。“举办世博会的过程,几乎就是美国实现工业化并成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上海世博美国馆副总代表俞天睦表示,“l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认为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强国路。”而1

2、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对于世界经济来说,也具有历史意义,它被称为一届“希望的盛会”。从福特、克莱斯勒等灵活的筹资参展方式,到中国、捷克斯洛伐克等众多国家争设独立展馆,无一不显示出“越是艰难时刻,越显合作珍贵”。回望历史,俞天睦感慨地说:“l876年的费城世博会,正是美国建国l00周年,那是世博会第一次在欧洲之外举办。当时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今,世博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无疑对未来发展具有历史意义。” 作为世博会的发源地,英国用一朵盛开的蒲公英,向世界诉说一个老工业国对未来、自然、城市的探寻。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曾给世界带来太多震撼,人们在“水晶宫”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和工业品:高效的农业

3、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决定举办这一盛事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按捺不住骄傲和自豪:“每个人都会热爱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然而,陶醉于第一次世博会的人还远远不能想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另一面。严重污染的河流、日渐减少的绿色让人们从对机器的狂热中清醒,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病。“从对物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关怀、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从追求增长转向推崇可持续发展”,世博带给英国的不仅是工业的突飞猛进,更是一场思想与理念的变革。 1970年3月15日,世博会第一次来到亚洲,并且在日本大阪取得了空前成功。欧美尖端技术以及时髦的生活方式的披露,

4、让进入“小康”时代的日本国民大开眼界,其中展出的便携式传呼机、无线电话、视像电话、电动轿车、磁悬浮列车以及罐头饮料、快速食品,迅速商业化和普及化,风靡日本。大阪世博会成功的举办成为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 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它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报名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历届之最,志愿者人数最多,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 回望l59年的世博史,中国从“参与者”到成为“东道主”,从一个侧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 l894年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办世博会的主张;1910年,出版家张元济在参观同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后对中国简陋的展厅陈设、偏僻的展位深表痛心。回国后,他“掌舵”的

5、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有关世博会的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世博梦想一步步走进现实:2002年,中国郑重申办世博会;经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世博东道主之梦终于成真。当充满中国元素的“东方之冠”中国馆拔地而起时,也将一个中国的富强梦嵌入了世博会新纪元的扉页。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这个古老而焕发生机的国度,我们坚信:中国在世博历史上将续写新的传奇! (摘自光明日报2010年4月21日,有删改)1关于世博会的解说,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世博会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从世博会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 B世博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它既展现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科

6、技的发展,也包含着人类对思想与理念的变革。 C世博会对每一个举办国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举办国可以借此机会增强本国的实力。 D世博会移至中国举办,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报名参加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志愿者人数最多,园区面积最大,中国首次参加。2关于世博会对世界各国发展的影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13次世博会在美国的成功举办,对美国由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强国迈进具有重要历史作用。 B伦敦世博会带给英国的不仅是工业的突飞猛进,更是一场思想与理念的变革,它让人们从对机器的狂热中清醒,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病。 C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日本国民进入了“小康”时代,它成为日本国家现代化

7、到来的标志。 D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古老的中国将焕发出生机,并将逐步实现自己的富强之梦。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1876的美国费城世博会启示我们,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无疑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称为一届“希望的盛会”,它彰显了各国在艰难时刻合作精神的珍贵。 C早期的中国人曾有过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梦想才一步步走进现实。 D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工业革命,l93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对当时的世界经济也具有历史意义。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宝婺生传清陆次

8、云宝婺生,忘其名。顺治初,我师破金华,宝婺生夫妇相散失。生卧积尸中,得免死。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无何,健儿移师驻华亭。生觅耗于华亭,不可得。困乏无聊,坐叹于旅馆之侧。旅馆主人鉴其貌,怜而问之。生告以故,主人曰:“若识字乎?”曰:“识。”“习会计乎?”曰:“习。”主人曰:“盍留我馆中,勷若事而徐访尔妻,可乎?”生曰:“得如是,诚幸甚。”生入馆,悉代主人劳。主人逸甚,而业加盛,利倍入。主人有女,欲妻之,而未发也。一日者,旭始旦,一人急遽趋而来,至馆饭;饭毕,酬值,急遽趋而去。生视其有所遗,启之。灿然白镪五十金也。以告主人,俟其返。日亭午,其人复急遽趋而来,汗渍衣,息喘喘,详视几地,茫然也。生

9、问之,曰:“觅遗金。”生曰:“遗几何?”曰:“金五十。”生曰:“何用乎?”曰:“持向营中往娶妇,失之矣,将奈何?”生曰:“金固在,还之于子,无苦也。”即出金,其人受金拜谢去。越数日,失金者持二柬云:“蒙子还金,事谐矣。某日当婚,此婚君所赐也,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生固辞。主人曰:“吾勿暇,而不可却也。”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舟及门,促妇起,不能起也。问其故。曰:“适见一人如故夫,故伤

10、悼欲绝耳。”问其人何若,妇言其仪表衣冠,宛然生也。娶妇者急觅生,见生悲卧不能起,问其故,不肯言。固问之,曰:“适见一人”语未毕,哽咽不能续。娶妇者憬然曰:“我知之,是妇即君妇也。君既得金,君之金矣。还金而赎妇,是天命我代君以完其偶也。君无悲,吾感君义,敢不以此为报乎?”生难之,娶妇者请其主人以为主。主人曰:“还金者,义士也;还妇者,义不在还金下。娶妇而失妇,不可也。吾有女,当妻还妇者;所娶妇。当返还金者。”闻者成以为善而两从之。更推主人之义,与二义士相鼎立。(选自虞初新志卷九)【注】宝婺:浙江金华府的别称。我师:指清军。健儿:指清兵。勷:同“襄”,相助。白镪:白银。晡:申时。即下午三时至五时。

11、憬然:醒悟的样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觅耗于华亭 耗:音信、消息B困乏无聊 无聊:精神空虚C盍留我馆中 盍:何不D生难之 难:感到为难5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义举”的一组是(3分) ( )主人有女,欲妻之 以告主人,俟其返 还之于子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 敢不以此为报乎 吾有女,当妻还妇者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宝婺生在战乱中与妻子离散,一个旅店的主人收留了他。宝婺生为旅店的主人尽心操劳,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B有个客人在旅店里吃早饭,匆忙中将五十两银子遗落在旅店里,。宝婺生发现了银子,等那客人再次回

12、来时如数奉还。C宝婺生如约参加失金客人的婚礼,发现新娘真像自己的妻子,新娘也认出了自己原来的丈夫,悲痛欲绝,不肯举行婚礼。D本文以宝婺生夫妇破镜重圆的故事为线索,赞美了宝婺生、店主、失金客人这三个普通人的美好情操和道义精神。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5分) 吾勿暇,而不可却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完成89题。(11分)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汪元量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 【注】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

13、,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8、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5分) 9、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世味年来薄似纱, ?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阿房宫赋)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14、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

15、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就会有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

16、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了,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

17、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泪水、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次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

18、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地走向他。“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与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补记:据说,他并不如愿。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他发现,除了拉琴,自己别

19、的什么都不会做,包括体力活多年的校园生活,他己不具备别人的强壮体魄,除了拉琴的手是有力的。后来,他只能去教别人拉琴。人,毕竟要生活。 (选自200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

20、愿学琴的历程。D小说的“补记”,是整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交代了他进入社会后难以实现“不拉琴”的愿望,照应题目,突出主题。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2)第4段“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 (3)他为什么会在毕业考试演奏成功的时候说“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句话的含意。(6分) (4)作者在极力渲染他拉琴的技术好的同时又大写他的被迫无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的主题进行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

21、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物理学定律“错”了吗?20世纪20年代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人们运用这个定律解决了不少难题,科学家们为之欢欣鼓舞。1947年,有人在宇宙射线的云雾照片留下的径迹中看到一个新的奇异粒子,该粒子发生衰变时宇称不同;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这种和宇称守恒定律不符的奇怪现象,让科学家们伤透了脑筋。起初,李政道、杨振宁也都力图在不改变守恒定律的前提下,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并先后提出不少假说,从实验上加以检验,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也许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本来就是不守恒的”这个念头在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头脑中萦绕,这意味着拒绝承认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

22、,这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一天深夜,李政道家的电话又响了,是杨振宁的声音:“我借来了西格本所编的有关核 谱学的书,厚厚的一大本,明天你到我这来,咱们逐个推算,我感觉到原来的宇称守恒实验好像没有一个是属于弱相互作用的。” “行!我明天一早就过去。”李政道兴奋地回答。第二天,李政道一跨进杨振宁的办公室,就看到杨振宁桌上的一大堆书和一大摞稿纸,再看看杨振宁那熬红的双眼,笑着说:“杨兄,要注意身体啊。” “彼此!彼此!来,坐下来!”杨振宁捧出一大堆书,“我已经算了几个,确实都以极大的精确度证实了宇称守恒定律,可是这些实验没有一个是属于弱相互作用的。虽然在以往分析实验数据时都假定了宇称守恒,但实际上这

23、是完全不必要的。”李政道颇有同感地说:“对,因为不管我们假定宇称是否守恒,都同样说明以往的实验事实。”整整一个夏天,两人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所有的实验结果,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1956年10月,李政道和杨振宁发表了一篇题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的论文。这篇后来被誉为“战后最激动人心的发现”的论文指出:虽然在所有强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证据是强有力的;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的证据一个也找不到。因此,可以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定律也许根本就不成立。不过,他们又谨慎地补充:因为目前我们关于奇异粒子的知识仍很缺乏,所以上述论证是不能认真对待的,倒不如把它看做是考查宇称守恒问题的一

24、个推动力。论文发表后,几乎没人相信他们不同寻常的大胆声明。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泡利在给一位朋友写信时说:“我已准备好了一大笔赌注,我敢打赌实验将获得对称的结果。”实验学家诺尔曼拉姆齐对费曼教授说:“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宇称在衰变中是否不同。你是否愿意以一百元和一元跟我打赌?”费曼教授说:“不,但打五十元的赌我倒是情愿。”仅靠一篇论文不具有说服力,重要的是要有令人信服的实验。他们不约而同想起美籍华人、著名的女实验物理学家昊健雄。素以严谨著称的昊健雄教授,对实验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亲自把关,李政道和杨振宁也常常泡在那里,一起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案。在100天的实验日子

25、里,吴健雄一步也没有离开实验室。1956年12月,吴健雄走到每个人身旁,叮嘱大家检查好各种仪器,她自己紧张地注视着计数器。计数器快速显示,与原来的设想吻合,她沉着地下令:改变磁场方向。计数器的荧光液晶数字显示着,在跳跃着,全组人员的心紧张得不可名状 显示器上的数字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实验成功了!吴健雄两眼盯着显示屏,咬咬牙,向大家说了句:“再来一次!”重复实验的结果,准确无误。紧随吴健雄实验之后,全世界有近百个不同实验得到同一结论。至此,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已成定论。李、杨的理论告诉人们:科学总是要前进的,每一次的革命都迫使科学界推翻一种盛极一时的理论,以支持一种与之不相容,然而却是更有生命

26、力的理论。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应该提到的是:1928年,美国物理学家考克斯曾在衰变中观察到了宇称不守恒现象,因对宇称守恒定律深信不疑,以为实验出现误差而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大物理学家朗道的研究生曾写了一篇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文章,被朗遭斥为“开玩笑”,这位研究生出于对朗道的崇拜而放弃了这一想法。 (摘编自蒋东明李政道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宇称守恒定律自发现以来。解决了不少科学难题,成为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一直被物理学界奉为不可逾越的信条。 B李政道、杨振宁一开始就怀疑宇称守恒定律,经过大量推算和

27、深入研究,发现宇称守恒定律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C因为一次实验的成功具有偶然性,人们难以信服,所以吴健雄教授在第一次实验成功后,宣布“再来一次”。 D距李政道、杨振宁的理论提出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两人就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足以说明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美国物理学家考克斯曾观察到宇称不守恒这一现象,但因为实验误差错失机会,致使这一重大发现推迟了近30年。(2)尽管李政道、杨振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但在发表的论文中却“又谨慎地补充”,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写李政道、杨振宁论文发表后,几位著名物理学家打赌,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李政

28、道、杨振宁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被誉为“战后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请从“勇气”“发现”“执着”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从不呵斥挖苦。 B在于丹、易中天、钱文忠等“百家讲坛”的名家推波助澜下,国学逐渐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C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要从个人兴

29、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 D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电器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就买谁的;看来,送货上门的做法,已成为潜在的商机。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C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提出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和谐文化。 D.中国政府已与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

30、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1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90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 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A. B. C. D.1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5分)_本报讯:话剧杜拉拉11月6、7日晚在琼花大剧院上演,在舞台上为观众上演七节职场课。该新版话剧虽然没有当红明星姚晨的星光,

31、但仍吸引了不少观众,表演反响热烈。话剧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改编而成,由上海话剧中心资深演员龚晓等出演。话剧保留小说的精华段落,为观众上了七节职场课,包括“看清自己等级”等。17腾讯网投放了一则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休闲服装的宣传广告:“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这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强烈批评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大呼冤枉,认为广告词是有积极内涵的。请分别用一句话为双方辩护。(6分) (1)森马集团: (2)网 民: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一块

32、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个人却头不也不回一下,照旧赶他的路。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这个人说:“已经摔碎了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卢氏一高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中国并非首次参加)2 .A(B项偷换概念,“它”并非指“世博会”而是指“工业革命的另一面”。C项表述不当,应为“

33、让进入小康时代的国民大开眼界”;D项将已然变为未然,中国焕发生机为既成事实,并非世博会的作用)3D(表述有误,伦敦世博会并非给世界带来了工业革命,而是展示了工业革命辉煌的一面)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B(无聊:无可奈何)5(3分)D(是店主人爱宝婺生的才能,信任他,并非“义举”。是失金客人感谢宝婺生和他的主人)6(3分)C(新娘见生“俨然故夫也”,“俨然”即“宛然、仿佛、好像”,并非认出了自己的丈夫;新娘不是“不肯举行婚礼”而是“不能起”,即新娘子伤心欲绝,不能动弹)7他妻子逃离时迷失了方向,被清兵捕获。(“行”、“为所”、“获”各1分句意2分)我没有空闲去

34、,你就不要推辞了。(“勿”、“ 而”、 “却”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描绘了一幅惨淡荒寒、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2分)是通过(青)天、(荒)月和难田(战场)三个意象表现的。(3分)9.渲染了悲怆、凄厉的氛围,(2分)揭示了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原因,(2分)表达了诗人的一腔悲愤之情(2分)。(三)名篇名旬默写(6分)10. (1) 谁令骑马客京华 深巷明朝卖杏花 (2) 名岂文章著 天地一沙鸥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错1字该句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1)AC解析A第三自然段没有“具体

35、生动的细节描写”,C“他自己创作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来看,应是他的临场发挥。(答对一项3分,全对5分) (2)这一句话与前边“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相照应。(2分)“他”有拉琴的技术,但缺情感,表现平凡。(2分)这一句又预示着他在音乐学院最后一次考试拉琴的极为成功,成为最优秀的一位毕业生,因为他表现的是自己拉琴的感情。(2分)(3)因为他的毕业考试演奏成功,以后再也没有人强迫他练琴了,因而“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2分)这是他自认为获得个性解放、选择自由的宣言。(2分)同时也是他二十年被迫练琴不满情绪的释放。(2分)(4)

36、示例:他在父亲的严格监管控制下练琴,技术好。但技术不等同于艺术,没有感情的融入仅靠技术是不可能成就艺术的。而他恰恰对拉琴缺乏感情,拉琴是被迫无奈的。(2分)作品极力渲染了他拉琴技术好的同时又大写他的被迫无奈,这种个性的压抑和不满情绪的积累的最终释放却也促成了他最后一次考试的极大成功;但也是这种个性的压抑和不满情绪的积累的最终释放,使他在获得全校最优秀的成绩毕业时却出人意料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是多么令人心惊!(2分)毕业了,他似乎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获得一份渴望的自由了,可是,不!“他只能去教别人拉琴”。他,就是这样被扭曲着:昨天,为了父亲,为了毕业,他必须去拉琴;今天,为了生活,

37、他只能去拉琴。他将永远得不到快乐。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艺术做出的选择。作者似乎就是要揭示这种芸芸众生的无奈,从而使作品有一种批判的力量。(4分)(立足文本,结合细节分析4分,即点;结合小说的主题并联系实际,即点,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25分)(1)(5分)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2)(6分)当时物理学界关于奇异粒子的知识还很缺乏;这种理论还有待更多的实验验证;虽然李、杨二人经过大量的推算和深入的研究,但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应该更严谨细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说明宇称守恒定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表明当时著名

38、的物理学家对李、杨二人的理论不以为然;衬托在巨大压力面前,李杨二人超乎寻常的勇气。(4)(8分)观点一:有勇气才敢于创新。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尊重事实,不盲从权威;敢于突破已有经验和理论的束缚;敢于建主新的理论。观点二:发现是科学进步的基础。认真研究反常现象,及时捕捉到新鲜的信息;善于发现权威理论不周严的地方;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三:执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从失败中寻找新的突破口,确定研究方向坚持正确的观点,进行深入研究;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者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39、观点正确给3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5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3分)C(A词义误用。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B褒贬不当。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多含贬义。D对象误用。半大不小:特指介予成年与儿童之间的年龄)14. (3分)D (A、“避免”与“减少”连用,不合逻辑;B、句式杂糅。“原因是”与“是所致”两式杂糅;C.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15(3分)D(怎样来理顺这六句话的关系呢?首先要寻找这六句话的中心是什么。统观各句可知是“文化领域却有完全不同的景观”,而这个中心是在与社会经济生活有“无限生机”作比较时提出来的,因此

40、在前,在后。这“完全不同的景观”是具体情况如何?需要做出阐说,于是句与句从两个方面阐述这“景观”。这样的“景观”是怎样产生的呢?两句作出了回答。这样,一个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严密的语段便组合成功了。从解题的角度看,句与句这两个“一方面”谁先谁后呢?因为句的“问题”作开头,自然就是句在先,句在后,否则与句的连贯就有问题了。因此答案应选)。16. (5分)话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在琼花剧院上演17(6分)(1)森马集团: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2)网民:缺少公益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答出一方给3分,答出双方给6分)六、作文(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浙江金华有一个书生,忘记了他的名字。

41、顺治初年,我清军攻陷了金华,金华书生夫妻两人逃难离散了。书生趴在死尸堆里,才幸免一死。他妻子逃离时迷失了方向,被清兵捕获。不久,这支清兵转移到华亭驻扎。书生便到华亭来探询妻子的消息,结果没有打听到,书生困窘疲惫无可奈何,坐在旅馆旁边长吁短叹。旅店的主人看到他这副模样,觉得很可怜,便询问他原因。书生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他,主人说:“你认得字吗?”书生说:“认识”“熟悉算账吗?”书生说:“熟悉。”主人说:“何不留在我的店里,给你找点事情干干,以后再慢慢寻找你妻子,好吗?”书生回答:“如果能这样,真是太幸运了。”书生进了旅店,尽力为主人操劳。主人非常安闲,生意却更加兴隆,利润也成倍增加。主人有个女儿,想

42、把她嫁给书生,但没有说出口。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就有个人急匆匆地跑进来,到旅店吃饭;吃完饭,付了钱,又急匆匆地离去。书生看见那人丢失了东西,打开一看,竟是白花花五十两银子。他向主人报告,等候那人再回店来。等到了中午,那人又急匆匆地跑来了,汗水湿透了衣衫,气喘吁吁,仔细看了看桌上地上,显出垂头丧气的样子。书生问他干什么,那人回答:“在找丢失的银子。”书生问:“丢失了多少?”回答说:“五十两。”书生问:“干什么用的?”回答说:“拿到军营去娶媳妇。如今丢失了银子,该怎么办呢?”书生说:“银子还在这里,把它还给你,不必苦恼了。”随即拿出原来的银子,那人接过银子拜谢告辞而去。过了几天,那位丢失银子的人

43、拿着两份请柬来说:“承蒙你还、了银子,事情已办妥了。已订了日子举办婚礼。这件婚事是你赐给我的,我专程来请主人和你去吃杯喜酒。”书生再三推辞。主人说:“我没有空闲去,你就不要推辞了。”书生受主人之命,按期去参加婚礼,到了那里见到丢银子的一家,也是一户善良的人家。太阳还没有下山,书生到河边散步,远远看见一条小船,荡着春水,一位穿着翠绿色衣裙,梳着环形发髻的女子,用衣袖掩着脸坐在船上,大家都说新娘子坐船来了。书生偶然抬头看了一下书生,好像是自已原来的妻子;那女子也偶然抬头看了一下书生,好像是自己原来的丈夫。于是书生一下子大哭起来仰面倒在碧草地上,那女子也一下子大哭起来俯伏在孤篷船中。船到门口,催新娘

44、子起身,她已经不能动弹了。问她原因,她回答说:“刚才看见一个人像我原来的丈夫,所以我伤心得要死了。”问那人是什么模样,这女子就叙说他的外貌穿戴,恰好就是书生。于是那位娶妻的人急忙去寻找书生,看到书生正悲伤得倒在地上起不来,问他是怎么回事,书生不肯说,一再追问他,才说:“刚才我看见一个人”话未说完,就哽咽得讲不下去了。娶妻的人一下子醒悟过来,说:“我知道了,这位女子就是你的妻子吧。你已经捡到了银子,那银子就是你的了。你还给我银子而赎回了这位女子,这是上天要我为你来成全夫妻团圆啊。你不要难过,我感激你的道义,岂敢不以道义来报答?”书生感到此事很为难,娶妻人请求他的主人来作主。主人说:“还银子的人,是有道义的人;还妻子的人,道义不在还银子人之下。想要娶妻却得不到妻子,是不行的。我有个女儿,应当嫁给还妻子的人;你要娶的那位妇女,应当还给还银子的人。”大家听罢都认为两全其美,双方都从命了。因此,人们愈加推崇主人的义气,把他和两位义士鼎足而三地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