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97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2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各国变法的必然性,明确变法的成果和意义;多角度对商鞅变法做出历史解释。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通过史料探究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并对其加以比较。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春秋五霸春秋

2、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_,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东方的_、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长江下游的吴国与_等先后建立了霸权,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_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_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_”。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_吞并。2华夏认同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_先进,自称为“华夏”,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3、。(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启思助学1【图示历史】中国古代第一次社会大转型2【名师指津】教材P10“史料阅读”思考:(1)史料中的“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属于什么性质的事件?试答:(2)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你怎样评价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试答:知识点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1)农业的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_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_、郑国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2)工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_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

4、_。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_。2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1)各国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_,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_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商鞅变法时间: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_发展。政治在民间实行_,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_,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_特权。影响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_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_奠定了基础

5、。3.【名师指津】教材P1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图片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对工商业发展会有何影响?你有何启示?试答:4【情境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漫画通常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解读上图漫画,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有效信息?试答:5【名师指津】教材P12“学思之窗”阅读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试答:知识点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_”,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_来治理国家。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_,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

6、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2)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显著成就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_的发展。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_的经典。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_当中。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老子的哲学思想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_”。老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_,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2)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在政治上对现实不满,反对_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的观点见于_一书。6【知识拓展】孔子的思想体系(1)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

7、,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3)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是“仁”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4)孔子主张通过“礼”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7.【易错提醒】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别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知识点四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1)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_出现新变化。士人从各自

8、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_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2)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3)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_。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_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_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2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_提供了理论基础。(2)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的思想比_更加消极保守。(3)新出现的重要派别有

9、墨家、法家墨家代表下层_利益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法家则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_,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8【图示解史】早期儒学体系的逻辑关系9【社会情境】孔子在社会礼仪方面的思想主张按周礼演奏乐舞的行列,天子用八佾(y),八行八列,六十四人;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鲁国季氏世代为卿,自比天子,在自家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孔子知道后,怒不可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据论语八佾篇思考:上述材料体现出在社会礼仪方面孔子的思想观念是什么?试答: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主题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列国纷争与商鞅变法史料实证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

10、响史料商鞅认为,当时社会时弊的要害就是“农者寡而游食者众”“一人耕而百人食”。社会上存在着五大“奸民”,主要是那些享受世卿世禄的奴隶主贵族和大工商奴隶主。这些人“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而且还在上层建筑领域鼓吹奴隶制的“礼乐”“仁义”等等,从精神上毒害人民,破坏社会生产。这个主张确实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摘编自施钧谈商鞅变法史料反映商鞅认为“一人耕而百人食”,应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商鞅抓到了“当时社会时弊的要害”。采取了一系列变法措施,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探究(1)结合所学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及

11、影响。唯物史观商鞅变法对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历史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随着铁器

12、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这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变化。(2)主要表现社会性质: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社会日益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生产方式:冶铁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阶级关系:由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到新兴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政治体制:从世卿制到任官制;从封国制到郡县制。文化学术: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和学术,即“学在官府”的官学合一传统被打破,教育和学术下移,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即“学在民间”。(3)实质: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形成。(4)反映趋势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分裂割据混战走向统一的

13、时期。最终,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主题二治国济世思想大放异彩百家争鸣史料实证百家争鸣的出现及其影响史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史料二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史料一主要反映了百家争鸣局

14、面出现的背景和历史使命。根据句号分层概括是解读本史料的关键。第一层说明了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第二层说明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促进了社会转型。史料二反映百家争鸣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探究(1)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思想。(2)法

15、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用道家思想为宜。家国情怀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

16、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知识体系必备术语1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后,诸侯纷争。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导致上层建筑发生变革。3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4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

17、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素能练到位12022河北省省级联测第一次考试春秋时期,秦、齐等国大胆起用身份地位不高甚至是奴隶出身的人,委以重任。在思想领域,尚贤择能的观念也蓬勃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诸侯争霸的需要B王室衰微的冲击C世官制度的瓦解D军功爵制的发展22021北京市延庆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的贫富悬殊B齐国都城的经济繁荣

18、景象C战国进入到战乱动荡时期D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32022“山东学情”联考左传记载,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九刑。春秋战国时期李悝著法经,以法代刑作为法典名称。管子以度量衡比喻法“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这说明该时期()A贵族等级分封制趋于崩溃B法律制度渐趋成熟C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社会关系变动剧烈4202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

19、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二(周)王夺郑重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呈何关系?(8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有何历史影响?(6分)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启思助学2提示:(1)

20、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2)积极:社会经济:各国为赢得战争,纷纷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分封制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国家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地区性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为战国七雄的出现及秦朝统一创造前提。民族发展:争霸中,华夏族同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基础。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3提示:现实:货币不统一。原因:诸侯国并立,全国不统一。影响:阻碍工商业发展。启示:统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4提示:春秋

21、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力衰微,地方诸侯势力壮大,形成列国纷争局面。5提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不仅提出了完备可行的变法政策,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同时也具备丰富的理论素养。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了商鞅与守旧贵族关于是否有必要变法的对话。守旧贵族反对变法,提出“法古”“循礼”,商鞅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提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因而现行的政治制度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改革,仅仅依靠“循礼”,无法实现富国强兵、在大国兼并战争中胜出的目标。9提示:材料反映孔子在社会礼仪方面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走进教材知识点一1(1)扩张势力齐国越国

22、(2)卿大夫田氏战国七雄秦国2(1)戎狄蛮夷知识点二1(1)牛耕都江堰(2)货币中心城市王侯2(1)富国强兵封建地主阶级(2)私有制什伍连坐县制贵族彻底统一中国知识点三1(1)仁道德感化礼乐制度(2)私学儒家论语2(1)道辩证法(2)制度老子知识点四1(1)阶级关系政治社会(3)招揽人才学术文化宇宙万物2(1)封建地主阶级(2)老子(3)平民以法治国关键能力课堂探究主题一提示:(1)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确立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2)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主题二提示:(1)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百家争鸣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

23、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随堂检测强化落实1解析:“大胆起用身份地位不高甚至是奴隶出身的人,委以重任”,是因为看重这些人的才能,因为诸侯之间争霸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才,故选A项;“大胆起用身份地位不高甚至是奴隶出身的人,委以重任”,与王室没有直接关系,最直接的是诸侯强大自身的迫切需求,排除B项;春秋时期,世官制依然普通存在,排除C项;军功爵制其本质也是人才选拔的方式,其原因和选贤举能一样,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据材料“临淄甚富而实”可知齐国都城临淄经济繁荣,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齐国都城临淄经济繁荣,并无与其他地区作对比,无法

24、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贫富悬殊,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齐国都城繁荣的景象,与战国时期战乱动荡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齐国,商鞅变法是秦国,排除D项。答案:B3解析:从夏商周时期的刑到春秋战国的法,适用的范围变广了,这是为了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法律进行的调整,故选D项;贵族等级分封制趋于崩溃是指周天子的权威遭到削弱,与材料体现刑到法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法律制度渐趋成熟的时间是近现代,不是古代,排除B项;奴隶社会无法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答案:D4解析:据材料“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

25、措施,该措施有利于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故选C项;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排除A项;调动地主阶级积极性是奖励军功措施的意义,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鞅重视现实而不是历史传统,排除D项。答案:C5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巡狩者,巡所守也”可以得出忠于职守,保卫封地;“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可以得出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第(2)问,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和国家分裂。答案:(1)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4分)关系: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4分)(2)新问题: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影响:造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国家分裂。(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