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11课第1课时.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97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11课第1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11课第1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11课第1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11课第1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11课第1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目标1、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分析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本框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阅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要点的梳理以及思考题答案,并做好展示、质疑的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助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社会存在社会生活( )方面 ; 社会 意识社会生活( )方面

2、。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_。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表现: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_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推动或_作用。(2)意义: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的_的联系,这是_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1)表现:_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_。经济基础决定_。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 和完善,否则就会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2)意义: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_的必然

3、的联系,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_状况的_。4、地位(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_始终的矛盾。(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_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_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即_、_加以解决。预习自测( 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

4、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课内探究探究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拓展: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作出了不同回答。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历史唯心主义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

5、意识的关系,它在历史观中的表现是:认为历史发展由人们的意志决定的, 特别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天命”、“神”或“绝对精神”决定的。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探究二: 材料一: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 后的、腐朽的思想。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为什么在我国这个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封建主义

6、的落后、腐朽思想残余,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能产生先进的马克思义?请思考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的?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什么?(3)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是什么?拓展:教材中的“专家点评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的活 动只能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若违背社会发展规 律则不能实现其目的。走历史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探究五: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 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历史的发展。秦朝是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它却只存在了15年!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但最终还是挡不住历史车轮。请思考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易错点: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提醒: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当堂检测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躬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与 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

8、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2、2012年9月21日,和谐大舞台幸福新农村全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座谈会在四川省达州市举行。会议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无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要在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尽快改善农村的文化面貌,使农民们摆脱精神层面的贫困。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B.文化建设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D.错误的社会意识会直接阻碍社会发展3、受“重生产、轻流通”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国际水平。为此,国务院常务会

9、议于2012年7月11日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改革开放,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流通体制改革( )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B. C. D.4、( 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 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

10、.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C.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课后训练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请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经常变化和改革”的原因。课后反思探究和作业答案提示:探究提示一: 1、原因:(1)同社会历史这个特殊的认识对 象有关,历史是由有动机、有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自然现象的主体是自然物本身,其发展过程往往是一个自然过程,客观性比较鲜明,其规律性相对于社会规律而言容易把握。而社会现象的主体是人,人具有能动性,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社

11、会活动的客观性难以为人们直接把握)(2)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生产规模的狭小、社会发展的缓慢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把握。(3)剥削阶级由于其不可避免的偏见而经常歪曲历史,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 根本原因:没有从实践出发,没有找到社会存在的物质根源。2、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这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探究提示二:(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12、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我国的社会主 义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落后、腐朽的思想还会 存在。而且会通过各种途径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人们,这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表现,这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可以产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进作用。探究提示三:(1)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寻找。(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探究提示四:见教材90页探究提

13、示五:(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课堂检测案1.B 2.C 3.A 4.B 课后作业: 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变化发展之中,这是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所规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 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一基本矛盾也贯穿于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它们之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由此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是不断变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又是不断进行改革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同样会出现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改变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又需要经常进行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