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936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前20题每题1分,后10题每题2分,共40分)1.微生物发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发酵条件要求,微生物发酵过程分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B.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发酵生产谷氨酸制取味精C. 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答案】C【解析】【分析】(1)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及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根据产物分为氨基酸发酵、酒精发酵

2、和醋酸发酵等。根据条件分为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2)制取味精、醋酸、酸奶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谷氨酸棒状杆菌、醋酸菌、乳酸菌和乳酸菌。【详解】A、根据发酵条件要求,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A正确;B、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来制取谷氨酸钠(味精),B正确; C、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错误; D、制作酸奶和泡菜使用的菌种为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D正确。故选C。2.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3、B.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D.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5-18,适宜湿度。【详解】A、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其中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A错误;B、在果酒发酵后期,瓶内的有机物减少,呼吸作用减弱,微生物

4、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正确;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和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D、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需要注意的是A选项,需要考生明确拧松瓶盖的目的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唐诗中提及的葡萄酒,人类用不同原料酿酒的历史已有5000年,勤劳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总结了制作泡菜、果醋、果酒、腐乳等发酵食品的实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泡菜制作的

5、发酵过程需要保证无氧的环境B.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C.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D. 将长满毛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答案】D【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酶 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

6、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蛋白质酶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泡菜的制作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A正确;B、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分解成醋酸,B正确;C、参与果酒发酵酵母菌和果醋发酵的醋酸菌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应逐层加盐,近瓶口处需铺厚一点,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7、、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用来制作果酒,乙用来制作果醋B. 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高于甲C. 该装置便于发酵中产生气体的排出D. 甲、乙装置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都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装置密封可用来制作果酒,乙装置通气可用来制作果醋,A正确;乙装置需要的温度条件为30-35,高于甲的18-25,B正确;该装置便于发酵液的连续发酵,但不利于产生CO2气体的排出,C错误;甲装

8、置产生CO2、乙装置产生醋酸都会导致排液管排出液体的pH下降,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5.下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B.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C. 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D. 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利用该装置进行果醋发酵时,需要接种醋酸菌,且打开通气口,温度在3035。果酒制作果醋中,产生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使pH下降,进行果醋发酵后

9、,产生醋酸也使pH下降,所以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详解】A. 若发酵初期不通气,酵母菌仍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错误; B. 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若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B正确;C. 果酒制作需要无氧环境,且温度为1825,而果醋制作需要氧气,且温度为3035,所以接种醋酸菌,应适当通气并提高培养温度,C错误; D. 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化的曲线是,D错误。6.燕窝是中国人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高昂。但浙江曾在某次抽査时发现,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3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 多倍。以下说法错误

10、的是( )A. “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B. “血燕”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C. 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D. 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克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同时,膳食中的亚硝酸盐绝大多数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不必太在意。【详解】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

11、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A正确;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一般无致癌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B错误;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C正确;D、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D正确。故选B。7.某同学用泡菜坛(如图)进行果酒发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槽加水并扣上坛盖,可隔绝空气,防止微生物入侵B. 果酒发酵过程产生的CO2可通过水槽以气泡形式排出C. 若观察到瓶中有白色浑浊物漂浮,则可能被杂菌污染D. 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乳酸菌为

12、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发酵初期由于存在部分需氧菌,可能会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详解】A、乳酸菌为厌氧菌,在水槽加水并扣上坛盖,可隔绝空气,防止微生物入侵,A正确;B、果酒发酵过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可通过水槽以气泡形式排出,B正确;C、发酵过程中若观察到瓶中有白色浑浊物漂浮,则可能被杂菌污染,C正确;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D。8.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B. 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C. 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D. 称取和

13、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答案】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用该方法可以将菌种分离,也能观察菌落的特征,但是不能用于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一定的梯度浓度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该方法可以分离菌种,也可以观察菌落的特征,并且能够用于计数。【详解】分离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但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A正确;阅读题干可知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

14、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正确;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等活动要在火焰旁进行,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和计数菌种的方法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纯化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理解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过程和特点,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和计数方法,识记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9. 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A. 分解尿素的细菌B. 硝化细菌C. 分解纤维素的

15、细菌D. 乳酸菌【答案】C【解析】【分析】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详解】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而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故选C。10.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A. 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B. 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C. 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D.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答案】D【解析】【分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

16、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11.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B. 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 到的过程中,每次接种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D. 图中操作结束后需在培养基皿盖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解题的关键是能识别图示所代表的过程【详解】步骤表示倒平板,在倒平板之前已经灭菌并调节过pH,A正确。步骤操作时需

17、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B正确。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防止造成污染,C正确。图中操作结束后需在培养基皿底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D错误【点睛】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12.下列有关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叙述错误的是( )A. 灭菌桶内的物品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B. 拧紧盖子的螺栓时,注意要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C. 加热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关闭排气阀,然后让锅内温度随蒸汽压力逐步上升D. 让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打开放气阀,开启锅盖【答案】C【解析】【分析】高压蒸汽灭菌的

18、操作步骤:(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100kPa,121,20

19、分钟左右灭菌。(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灭菌桶内的物品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A正确;B、拧紧盖子的螺栓时,注意要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防止漏气,B正确;C、加热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先打开排气阀,使水

20、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C错误;D、让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打开放气阀,开启锅盖,D正确。故选C。13.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划线操作需在火焰上进行B. 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C. 划线结束后倒置培养,利于培养基中水分尽快挥发D. 在12345区域中画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答案】D【解析】【分析】划线分离操作中的有关问题:a、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每次灼烧的目的:第一次灼烧每次划线之前灼

21、烧划线结束灼烧目的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杀死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避免细菌污染或感染操作者b、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c、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详解】A、划线操作需在火焰旁进行,而不是在火焰上,A错误;B、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所需要的菌落,也可能在5区域之间就能获得所需要

22、的菌落,B错误;C、划线结束后倒置培养,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的蒸发,C错误;D、在12345区域中画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D正确。故选D。14.吸取10 mL水样至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经过如图所示的梯度稀释,然后各取01 mL稀释菌液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为( )A. 56106B. 56107C. 56108D. 56109【答案】D【解析】【分析】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

23、mL),M代表稀释倍数。【详解】首先计算三个培养基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图中稀释倍数为104倍,所以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为(55+56+57)31000010000.1=5.6109个。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下列哪些材料或用具适用于消毒处理( )皮肤 饮用水 牛奶 盛土样的信封 培养皿 接种环 培养基 果汁 管藏菌种的甘油 手术刀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消毒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致病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和物体内部的微生物。灭菌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

24、孢。【详解】消毒指用比较温和的方法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适用于那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果汁,这样可以使其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另外对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皮肤、饮用水也可用消毒的方法处理。而对于严格要求的盛土样的信封、培养皿、接种环、培养基、管藏菌种的甘油、手术刀等必须进行灭菌处理。所以,应该用消毒的方法处理。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B. 未

25、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C. 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D. 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纸片扩散法是药敏试验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据此答题。【详解】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病原菌,A错误;B、病原菌发生抗性变异在接触之前,B错误;C、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形成的抑菌圈应较大,C错误;D、纸片所

26、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正确。故选D。17.如图为四位同学选择不同温度范围进行的“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的结果,其中所选择的温度范围最合理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曲线图显示,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递增而降低,说明选择的温度范围过高,不能得到最适温度的范围,A错误;B、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递增先增加后降低,因此能得到最适温度的范围,B正确;CD、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递增而增加,说明选择的温度范围过低,不能得到最适温度的范围,C、D错误。故选B。18.固定化细胞常用包

27、埋法固定化,原因是( )A. 包埋法固定操作最简单B. 包埋法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小C. 包埋法固定化具有普遍性D. 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详解】由于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所以常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固定化技术。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19.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

28、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 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植物体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又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2、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详解】这项技术是将植

29、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离体条件下培育成完整植株的一项技术,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正确;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叫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技术,可以克隆植物体,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体外通过人工方法,让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一个基础技术手段,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没有经过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繁殖,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连接酶可将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

30、二酯键连接B. 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C. 质粒作为常见的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改造的D. 通常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细胞繁殖快【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或是平末端的DNA片段。(3)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2、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详解】A

31、、DNA连接酶可将两个DNA片段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A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B正确;C、质粒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改造的,常作为载体,C正确;D、细菌细胞繁殖很快,因此常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D正确。故选A。21.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表达载体。下列各项中不是表达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B. 多个抗生素抗性基因C. 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D. 具有控制质粒DNA转移的序列【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首先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

32、N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形成重组DNA分子;2.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详解】A、能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这是保证基因工程成功的前提,A正确;B、抗生素抗性基因往往作为标记基因,但并不需要多个,B错误;C、具有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是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的保证,C正确;D、控制质粒DNA转移

33、序列的存在能够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这是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应该具有的特征,D正确。故选B。2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B. PCR反应中周期性的温度设置是特定的,与扩增的目的基因和引物无关C. 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常需要大量的目的基因和载体D. 质粒上的目的基因都必须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并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

34、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A错误;B、PCR反应

35、中周期性的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设置,不是特定的,与扩增的目的基因和引物有关,B错误;C、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常需要大量的目的基因和载体,这样获得基因表达载体的概率更高,C正确;D、质粒本身也是DNA,也能自我复制,所以进入受体细胞以后,既可以自己进行表达,也可以整合到体细胞的DNA 并表达,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概念及操作过程的理解。23.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质粒上有 Pst、Sma、EcoR、Apa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同时质粒中含有卡那霉素的抗性基因。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在香蕉组织块的培养基中加

36、入卡那霉素,以筛选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B. 过程中构建的重组质粒除了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还应该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C. 构建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分子A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有Pst、EcoRD. 转基因抗病香蕉实质是人为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变异的特点【答案】C【解析】先用含卡那霉素培养基培养农杆菌,筛选导入目的基因成功的农杆菌,再用此农杆菌侵染香蕉,A错误;过程中构建的重组质粒除了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还应该包含启动了和终止子,B错误;用限制酶Pst、EcoR进行切割可获得目的基因,且质粒中也有该酶切位点,C正确;基因工程操作过程的变异是定向的,D错误。【点睛】学生对限制酶的选择理解不清确定

37、限制酶的种类(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应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如图甲可选择Pst。不能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如图甲不能选择Sma。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和EcoR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有这两种酶的切点)。(2)根据质粒的特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所选限制酶要与切割目的基因的限制酶相一致,以确保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等,所以所选择的限制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结构,如图乙中限制酶Sma会破坏标记基因;如果所选酶的切点不止一个,则切割重组后可能丢失某

38、些片段,若丢失的片段含复制起点区,则切割重组后的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不能自主复制。24.新疆野生油菜(P1)具有低芥酸、抗病虫等特性,为了改良甘蓝型油菜(P2),研究人员将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进行融合获得了属间杂种F1,然后加入1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亲本的体细胞B. 用电击可促进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C. 引物能与DNA上多个不同位点结合D. 电泳结果表明F1-1具有P1、P2的全部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9、该过程涉及到的技术有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细胞融合、再生细胞壁、植物组织培养;意义:在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详解】A、植物体细胞融合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亲本的体细胞,破坏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B、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和化学法(聚乙二醇(PEG),B正确;C、PCR所用的引物能与DNA单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复制,所以只要DNA分子上有相应的片段能够与引物配对,即可结合,C正确;D、对照电泳条带,发现F1-1只具有部分P1、P2的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

40、植物细胞融合工程的步骤,同时能够结合PCR技术进行电泳条带的分析。25.限制酶a、限制酶b能将某线性DNA分子片段切割,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限制酶a与限制酶b发挥作用的化学键完全相同B. 限制酶a与限制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能相互连接C. 所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都由6个核苷酸组成D. 限制酶将该DNA分子切成2个片段需消耗2个水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限制酶a与限制酶b识别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但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详解】A、限制酶作用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脂键,A正确;B、由图可以看出限制酶a与限制酶b切割后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

41、它们之间能相互连接,B正确;C、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C错误;D、限制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切断两个磷酸二酯键,因此需要消耗两个水分子,D正确。故选C。26. 下列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操作目的及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 干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焦糊C. 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时凝胶珠呈白色,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D. 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发酵效果【答案】D【解析】【详解】干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需置于蒸馏水中活化,

42、A正确;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焦糊,B正确;若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时凝胶珠呈白色,固定的细胞数目过少,C正确;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的长短,影响发酵效果,D错误。27.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步骤,正确的是()配制 CaCl2 溶液海藻酸钠溶化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酵母细胞的活化固定化酵母细胞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为: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菌细胞(),故选A。【

43、点睛】识记实验流程是解题关键。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B. 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C. 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D. 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的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被果胶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

44、汁变得澄清。3、果胶酶的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加工业。4、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来表示。【详解】A、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正确;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其中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最大的酶制剂之一,B正确;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或苹果汁的澄清度都可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C错误;D、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

45、浊等问题,D正确;因此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果胶本科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9.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大苹果泥用量B. 大幅度提高反应温度C. 换成大型号容器D. 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答案】D【解析】【分析】果胶酶可以催化果胶分解,使果汁澄清,据此分析。【详解】A. 增加底物浓度不一定能提高反应速率,反应速率会受到酶数量的限制,A错误; B. 温度过高时,可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甚至丧失,B错误;C. 换成大型号容器不影响反应的速率,C错误; D

46、. 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的催化反应,应使酶与果泥充分混合,可用玻璃棒搅拌,提高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D正确。30.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B. 调节pH,使各组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C. 用橙子做本课题实验,必须去掉橙皮D. 各组的反应时间和过滤时间都应该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使果汁变得澄清。题意

47、分析,实验目的是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用量的不同,因变量是出汁率和澄清度的变化,无关变量的要求是相同且适宜。【详解】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从而保证了自变量果胶酶用量的不同,A正确;B、pH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因此,需要调节pH,并保证各组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B正确;C、用橙子做果汁时,不需要去掉橙皮,C错误;D、反应时间和过滤时间也是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因此各组的反应时间和过滤时间都应该相同,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31.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

48、(1)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_法。步骤与步骤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2)同学甲进行过程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4)步骤需要震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_,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5)步骤后取

49、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 (2). 石油是唯一碳源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涂布不均匀 (5).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6). 5.7107 (7). 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8). 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解析】本题考查分解石油的细菌的筛选,要求考生明确微生物的接种、筛选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操作流程图,筛选出所需要的石油分解菌,并能对计数结果进行计算。(1)根据题意,要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图中步骤是扩大培养来自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步骤是利用添加石油扩大培养分解石油的细

50、菌,步骤与步骤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步骤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2)过程是对分解石油的细菌进行分离,分析B图可知,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布较为均匀,说明同学甲进行过程的操作中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中培养基表面左侧的菌落数目明显比右侧多,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在接种前需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

51、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30.1x100x1000=5.7107。(4)步骤需要震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5)步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其中石油剩余量最少的一组所含的细菌就是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32.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2)对比污布类型2、3的实验处理,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 (3)据图结果能否判断: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_,理由_。(4)某兴趣小组

52、欲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加大酶用量可否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答案】 (1). 污布类型、洗衣粉类型、酶用量 (2). 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强 (3). 不能 (4). 没有单一变量的对照试验来支持 (5). 选择单一污布类型(1、2、3、4中选择)和单一洗衣粉类型(X、Y、Z),设计不同浓度的酶用量完成实验(自变量的设计),观察去污力(因变量的观察)【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类型、污布的类型及酶用量,其中污布类型2在Y洗衣服、加酶量为30VLV的条件下去污能力最强,由于实验有三个自变量,无法判断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

53、污力最强。(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类型、污布的类型及酶用量。(2)若不考虑是否加酶,第2组和第3组相比,单一变量是污布的类型,结果第2组去污力明显高于第3组,由此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更强。(3)由于该实验的自变量有3种,即洗衣粉的类型、污布的类型及酶用量,没有单一变量的对照试验来支持,因此不能说明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4)某兴趣小组欲在原实验的基础进一步探究:加大酶用量可否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则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用量,应该在1、2、3、4中选择一种类型的污布,并在X、Y、Z中选择一种洗衣粉类型,设计不同浓度的酶用量完成实验,自变量

54、的设计,观察去污力。【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明确实验有三个自变量,因此无法判断酶对什么污布的去污能力最强以及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33.醪糟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民间传统食品。在醪糟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甜酒曲中的好氧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醪糟的生产流程如下:糯米的选择淘洗浸泡蒸饭冷却拌甜酒曲发酵煮沸保存。回答下列问题:(1)霉菌产生的_能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使醪糟具有甜味;酵母菌使醪糟产生酒味的化学反应式是_;乳酸菌是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发酵产物是醪糟酸味的主要来源。(2)拌入甜酒曲之前,需将蒸熟的糯米进

55、行冷却,目的是_。发酵前期应保证氧气的供应,使_大量繁殖;后期应减少空气进入或隔绝空气,有利于_。(3)发酵好的醪糟煮沸后,可转移到灭菌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密封之前应对瓶口进行_灭菌,防止瓶口被污染。(4)硏究发现,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以调节醪糟口味,原因是温度既影响酶的活性也影响_。【答案】 (1). 淀粉酶 (2). C6H12O62C2H5OH+2CO2 (3). 原核 (4). 防止高温杀死甜酒曲中的微生物 (5). 霉菌和酵母菌 (6). 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7). 灼烧 (8).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解析】【分析】分析题目可知,醪糟制作过程中用到霉菌,可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酵母菌可以利

56、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醪糟有酒香味,乳酸菌能产生特殊的酸香味,长期储存的醪糟要有无菌思想,注意操作过程中防治杂菌污染,和注意发酵进程的控制。【详解】(1)霉菌产生淀粉酶的能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使醪糟具有甜味;酵母菌使醪糟产生酒味的化学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其发酵产物是醪糟酸味的主要来源。 (2)拌入甜酒曲之前,需将蒸熟的糯米进行冷却,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甜酒曲中的微生物。发酵前期应保证氧气的供应,使霉菌和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应减少空气进入或隔绝空气,有利于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3)发酵好的醪糟煮沸后,可转移到灭菌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57、,密封之前应对瓶口进行灼烧灭菌,防止瓶口被污染。 (4)硏究发现,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以调节醪糟口味,原因是温度既影响酶的活性也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点睛】醪糟等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注意控制发酵进程,得到相应的产物。34.玉米是世界上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玉米中的细菌BT基因能表达一种毒蛋白,这种毒蛋白能有效杀死玉米螟(一种农业害虫)。请回答下列问题:(1)BT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称为_。在基因表达载体中,除了要有BT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和_。若将BT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_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其导入玉米细胞并将其插入到玉米细胞中的染色体上。

58、(2)PCR是利用_ 的原理,在利用PCR技术扩增BT基因时,需要提供模板、原料、引物、_等条件,将模板DNA加热至9095 的目的是_。(3)BT基因与载体结合过程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若某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请画出目的基因被限制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_。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两端碱基序列_(填“有”或“没有”)专一性要求,定性地检测BT基因的“表达”产物可采用_的方法。(4)为了防止抗虫玉米通过花粉传播带来的生态学问题,科研小组考虑将抗虫基因导入到玉米根尖细胞的_中以防止基因污染,同时在大规模种植的抗虫玉米田中设置一个或多个避难所种植普通玉米,目的是_。【答案】 (

59、1). 目的基因 (2). 标记基因 (3). TDNA (4). DNA双链复制 (5). 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6). 使BT基因(受热后)解开为单链 (7). (8). 没有 (9). 抗原抗体杂交 (10). 线粒体 (11). 延缓抗毒蛋白的玉米螟出现(或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解析】【分析】1、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

60、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3)标记基因便于

61、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详解】(1)根据题干意思,BT基因为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若将BT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其导入玉米细胞并将其插入到玉米细胞中的染色体上。(2)PCR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利用PCR技术扩增BT基因时,需要提供模板、原料、引物、耐高温Taq酶等条件,将模板DNA加热至9095 的目的是解旋即使BT基因(受热后)解开为单链。(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目的基因被限制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为,DNA连接酶作用位点是磷酸二酯键,故没有专一性,定性地检测BT基因的“表达”产物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4)为了防止抗虫玉米通过花粉传播带来的生态学问题,科研小组考虑将抗虫基因导入到玉米根尖细胞的线粒体中以防止基因污染,同时在大规模种植的抗虫玉米田中设置一个或多个避难所种植普通玉米,目的是延缓抗毒蛋白的玉米螟出现(或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步骤及应用,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