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
2、盾,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了石乞节公社双水村生产队队长孙少安为改变家乡农业落后面貌,实行包产到户。以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包产到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4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分田单干 B集体经营C包产到组 D包干到户D“使集体优
3、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经营方式是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故D项正确,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并不是分田单干,排除A项;集体经营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5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C“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是下放权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增
4、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确定的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改革管理体系B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改革分配制度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因此B项正确。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上述决议相关的会议是()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B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项。 8北京是中国最
5、具创新力的大城市之一,创造了许多第一(见下图)。对创新成就取得原因解释准确的是()北京创造的“第一”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北京建国饭店北京第一家自选超市京华自选商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洋快餐连锁店肯德基前门店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定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从允许个体经营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故选D项;A、B、C三项涉及的时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9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6、,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1)将材料一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_(历史事件)_(历史意义)(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出是社会主义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历史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第(2)问,从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推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影响可从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答案(1)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或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影
7、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10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其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情感。“十年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政策暖人心千帆竞发。”下列关于此对联中“政策暖人心”解读正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B平反冤假错案激发了所有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很快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D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很快融入了世界市场,赢得了世人认可A“一朝政策暖人心千帆竞发”体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故A项正确;“
8、平反冤假错案”不可能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当时的中国不会很快融入世界市场,故B、C、D三项均错误。11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B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农产
9、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故C项错误;两者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故D项错误。12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的突破主要是指 ()A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B1978年12月1984年12月,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C19841992年,主张“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D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1992年,针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
10、姓“社”等困扰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视察途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刻、清晰的阐释,并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思想突破了传统理论束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3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大部分商品处于短缺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大部分商品供应充裕。进入21世纪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大量产品销往国外。这反映出()A供求关系决定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产量B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C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的需求D我国总体上仍然实
11、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由材料“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21世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可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故选B项;我国工业产量的发展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国内经济的发展,“依靠国际市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14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不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
12、岗村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材料三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
13、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1)根据材料一,指出包产到户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持的态度。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农村改革的特点,指出其本质。解析第(1)问,“性质”根据材料一“争论不休”“坚持”“默许”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答案;“原因”可以从当时农民的生活条件以及当时实行的人民公社化体制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态度”根据材料二“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可以得出答案;“原因”根据材料二“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等信息来回答。第(3)问,“特点”根据材料三“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进行归纳;“本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仍然是对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答案(1)性质:自发。原因:人民公社化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温饱问题没有解决。(2)态度:肯定。原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得到实惠。(3)特点:发展集体经济。本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