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564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哪一个是绿色开花植物所不具备的(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

2、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详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故选D。2.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 DNA是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C. 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D. 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重要体现者【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糖类的

3、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详解】A、磷脂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是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A正确;B、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B错误;C、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称为结合水,C正确;D、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重要体现者和承担者,D正确。故选B。3.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4、A. 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很相似C. 生物膜的内、外表面均有糖被的分布D.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膜蛋白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很相似,B正确;C、糖蛋白只分

5、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C错误;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和磷脂分子都有关,D错误。故选B。4. 将人的成熟红细胞分别置于以下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测这四种溶液的初始浓度关系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1、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所产生的不同变化: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时,红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不改变。【详解】图红细胞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红细胞形态不变,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

6、; 红细胞吸水膨胀,且的膨胀程度大于,故外界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推测这四种溶液的初始浓度关系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5. 单细胞生物等食物(大分子或颗粒物)被原生动物变形虫摄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胞吞D. 胞吐【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吸收物质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小分子物质一般是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详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大分子或颗粒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出细胞的方式是胞

7、吐。因此单细胞生物等食物(大分子或颗粒物)被原生动物变形虫摄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基础。6. 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A. 有丝分裂前期B. 有丝分裂中期C. 减数分裂中期D. 减数分裂中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该二倍体动物某一细胞的细胞分裂图像,细胞有3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该分裂图像中,细胞内有3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细胞减数分裂的

8、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7. 某同学为制作DNA片段模型,准备了下表中若干不同类型的塑料片,他还应准备代表脱氧核糖的塑料片数目至少是塑料片碱基G碱基C碱基A碱基T磷酸数目(个)1610101662A. 32B. 40C. 26D. 52【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图所示:【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应该有10个

9、C-G碱基对,10个A-T碱基对,共20个碱基对,40个碱基。由于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还应该准备40个脱氧核糖。故选B。8. 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A.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C.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D.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二者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

10、问题);(2)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表现型);(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表现型);(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之一,A正确;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假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C、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这是假说的内容之一,C正确;D、F2中既有高茎又

11、有矮茎,二者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这是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 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哪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 )A. 所有生物几乎都由ATP直接供能B. 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 各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完全相同D. 各种生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只是随着自然选择的不同,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但在一些方面生物都具有共性,识记生物界的共性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

1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可以证明生物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B、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密码子的普遍性,生物界可能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B正确;C、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C错误;D、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并主要通过呼吸作用来供能,说明细胞生物可能都来源共同的祖先,D正确;故选C。10. 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这说明基因突变( )A. 可以随机发生B. 多数是有害的C. 具有普遍性D. 具有不定向性【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

13、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详解】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意义等,能够结合题干信息确定基因突变的特点,属于基础题。11. 下列实验选材与观察任务不匹配的是( )A. 酵母菌细胞呼吸B. 花生的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液滴C. 黑藻细胞质流动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质壁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型微生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花生子叶细胞中含有脂肪,脂肪可以

14、被苏丹或者苏丹染色;3、活细胞的细胞质有流动性;4、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由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型微生物,所以可以作为探究细胞呼吸类型的材料,A正确;B、花生子叶细胞中含有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或者苏丹染色,B正确;C、黑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呈绿色,所以可以以叶绿体为标记观察细胞质的流动,C正确;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所以没有原生质层,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

15、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2. 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谷物中不含有糖类,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食用B. 食物中可能含有基因,这些DNA片段可被消化C. 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D. 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或烧烤后,更益于健康【答案】B【解析】【分析】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2糖类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4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会变性失活。【详解】A、谷物中富含淀粉,淀粉是多糖,

16、淀粉水解产生单糖,糖尿病人少食,A错误;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食物中含有的基因,构成基因的DNA片段可被消化分解为脱氧核苷酸,B正确;C、脂肪是高能量的营养物质,需要适量摄取,C错误;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或烧烤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的种类和组成的知识,考生对相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3.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B. 一般来说,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C.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凋亡

17、的现象D. 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详解】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A正确;B、一般来说,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个体发育阶段的过程中,B错误;C、小肠绒

18、毛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凋亡的现象,是基因控制的主动的过程,C正确;D、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的衰老导致个体衰老,D正确。故选B。14. 如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 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C. 降低至最适温度时此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D. 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强,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PH),酶的活性降低。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由

19、图可知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A正确;B、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导致酶失活,不能催化底物分解,B正确;C、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即使降低至最适温度,酶的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酶才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15. 在噬菌体侵染白喉棒状杆菌并增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细胞器完成的步骤是A. 噬菌体特异性吸附在细菌细胞上B. 噬菌体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菌DNA上C. 噬菌体DNA在细菌细胞中转录D. 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1、噬菌体是

20、病毒,专门寄生于细菌内,一般含有两部分: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DNA。2、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增殖的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装配释放。【详解】A、噬菌体特异性吸附在细菌细胞上,需要借助噬菌体的尾部,不需要借助细胞器,A错误;B、噬菌体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菌 DNA 上,属于基因重组,不需要借助细胞器,B错误;C、噬菌体 DNA 在细菌细胞中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借助细胞器,C错误;D、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细胞中合成,需要借助细菌的核糖体,D正确。故选D。16. 下列有关双链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是由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总

21、是嘌呤与嘧啶配对形成碱基对C. DNA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D. 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是由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B、DNA两条链上的碱基总是嘌呤与嘧啶配对形成碱基对,B正确;C、DNA分子中的磷酸不直接连接碱基,大多数磷酸均直接连接着2个脱氧核糖,C错误;D、DNA

22、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 某 DNA 含有 400 个碱基对,其中含有 100 个胸腺嘧啶。若该DNA连续复制三次,则第三次复制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A. 1200个B. 1600个C. 2100个D. 2400个【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2)设一个D

23、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详解】某DNA含有4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100个胸腺嘧啶(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A)碱基的数目也是100个,鸟嘌呤(G)碱基的数目是300个。因此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则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获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3-1300=1200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掌握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18. 某种抗生素可以阻止 tRNA 与 mRNA 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生长。据此判断,

24、这种抗生素可直接影响细菌下列过程中的( )A. 葡萄糖淀粉B. 核糖核苷酸RNAC. 氨基酸蛋白质D. 脱氧核苷酸DNA【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 tRNA 与 mRNA 结合发生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选C。19. 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

25、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 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C.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D.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答案】A【解析】DNA甲基化是指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这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DNA甲基化,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导致mRNA合成受阻,B正确;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进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这样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即会影响基因表达,因此DNA甲基

26、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D正确。20.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 虎克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细胞”,并建立了细胞学说B. 阿尔农的实验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C.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 沃森和克里克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

27、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提出并命名了细胞,而施莱登和释放建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B、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的实验,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更具说服力,有力地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光合

28、作用、DNA是遗传物质、DNA的复制方式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发现历程。21. 如图为真核细胞内的某一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乙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 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4个密码子C. 甲乙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D. 甲乙的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3种【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甲乙

29、的过程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能发生,A正确;B、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2个密码子,B错误;C、RNA聚合酶与DNA的启动部位结合启动转录(甲乙),C正确;D、甲乙的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3种,A-U、T-A、C-G,D正确。故选B。22. 下图中的A、B分别表示不同性别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从染色体形态和组成来看图A表示雌性果蝇染色体组成B.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每组有4条染色体C. 位于X、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 若建立果蝇基因组图谱需要分析4条染色体的DNA(碱基)

30、序列【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详解】A、从染色体形态和组成来看图A表示雌性果蝇染色体组成,A正确;B、果蝇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每组有4条染色体,B正确;C、X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正确;D、若建立果蝇基因组图谱需要分析5条染色体(、X、Y)的DNA序列,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解题的关键

31、是理解基因组的含义,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3.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 癌细胞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 人和动物细胞中 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D. 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答案】A【解析】【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

32、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详解】A、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增强,可能引起细胞癌变,A错误;B、癌细胞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正确;C、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C正确;D、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掌握癌细胞形成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4. 图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

33、确的是A. 该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B. 该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 该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 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改变【答案】C【解析】染色体属于显微结构,因此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正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才属于基因重组,而图中的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正确。25.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

34、都是相对性状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D. 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少数病毒除外【答案】A【解析】【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2表现型是生物的性状表现,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综合调节共同共同控制的,即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详解】A、兔的白毛与黑

35、毛,狗的长毛与短毛、直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B正确;C、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C正确;D、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少数病毒除外,如HIV等RNA病毒,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相对性状和伴性遗传的概念、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判断;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 下列育种实例和育种原理不匹配的是( )A. 培育太空青椒和南瓜基因重组B. 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基因重组C. 培育三倍

36、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D. 选育含油量高的大豆品种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培育太空青椒和南瓜新品种的选育利用了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A错误;B、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利用了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B正确;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新品种的选育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C正确;D、选育含

37、油量高的大豆品种新品种的选育利用了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点睛】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27.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的是( )A. “超级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B. 工业污染使黑色桦尺蛾的数量增多C.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产生D.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38、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详解】A、“超级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A正确;B、工业污染使黑色桦尺蛾的数量增多,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B正确;C、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C错误;D、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自

39、然选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8. 下列甲、乙生物形成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注:A/a和B/b是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 均为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C. 均为基因重组D.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狭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广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转基因技术。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如

40、Aa。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数目变异。【详解】甲形成配子时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Aa),乙形成配子时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自由组合)。故选D。2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C. 化石证据证实了现今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D.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

41、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B正确;C、化石证据证实了现今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C正确;D、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

42、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掌握共同进化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0. 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2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 3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D. 1号和2号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和2无病,但4有病,根据“无中生有”,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带谱

43、可知,4是隐性纯合体,3是显性纯合体,1和5是杂合体。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于4是隐性纯合体,所以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C、3号为显性纯合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C错误;D、由于1和2无病,都是杂合体,所以他们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1. 下图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结合此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其中“ ”内填数字,“ ”填文字):(1)该图是在_(填“电子”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绘制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因为原核细胞_,此细胞可能代表的是_细胞

44、。(2)若该图表示的是唾液腺细胞,参与合成、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_,其中 _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3)结构和结构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结构通过_的方式来增大生物膜面积。结构的功能是_。【答案】 (1). 电子 (2).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 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少答、错答均不给分) (4). (5). 高尔基体 (6). 都具有双层膜 (7).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8). 遗传信息库,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是线粒体,是中心体,是高尔基体,是核糖体,是内质网,是细胞核。【详解】(1)由于图示能够看到细胞器,因此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绘

45、制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该细胞有细胞核,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因为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由于该细胞含有中心体,所以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2)若该图表示的是唾液腺细胞,参与合成、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内质网;其中高尔基体起到重 要的“交通枢纽”作用。(3)结构线粒体和结构细胞核在结构上都具有双膜结构。结构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方式来增大生物膜面积。结构的功能遗传的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

46、知识答题。32.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种蔬菜,请分析回答以下与番茄有关的问题:(1)对番茄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液中必须含有 N、P 等多种无机盐。在番茄细胞中,_(填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一定需要N、P的共同参与。(2)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当番茄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在光反应产生的_的驱动下,CO2在叶绿体的_中最终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3)番茄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的“O”来源于原料中的_,经细胞有氧呼吸后“O”到终产物_中。(4)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

47、情况下,有人对番茄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可见,当播种密度过大时番茄产量基本稳定甚至略有下降,请从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 (1). 核酸(或:DNA和 RNA) (2). 不需要 (3). 不需要 (4). ATP、NADPH (5). 基质 (6). H2O (7). H2O (8). 植株过密,叶片接受光照不足;通风透气差,CO2供应不足【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详解】(1)在番茄细胞中,核酸的合成一定需要N、P的共同参与。(2)二氧化碳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

48、。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后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光反应为其提供ATP、NADPH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基质中最终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3)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的“O”来源于原料中的水,经细胞有氧呼吸后“O”到终产物水中。(4)当播种密度过大时番茄产量基本稳定甚至略有下降,原因是植株过密,叶片接受光照不足;通风透气差,二氧化碳供应不足。【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3. 图甲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乙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1)遗传学上做染色体组型分析时

49、常常是观察图甲1213区间的细胞,原因是处于该区间的细胞_。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甲紫溶液进行染色,它属于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着色。(2)处于图甲 67 区间的细胞中_(填“含有”或“不含有”)同源染色体。该动物体内的细胞最多含有_条姐妹染色单体,_个四分体。(3)图乙中的过程发生在图甲的_区间。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过程发生在图甲的_区间。【答案】 (1).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清晰,数目稳定(或: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2). 碱 (3). 染色体(或:染色质) (4). 不含有 (5). 40 (6). 10 (7). 01、10

50、11 (8). 1112【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图甲表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其中010表示减数分裂;1015表示有丝分裂。分析图乙:图乙中表示复制,表示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详解】(1)由于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遗传学上做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常常是观察图甲1213区间的细胞。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甲紫溶液进行染色,它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2)处于图甲67区间的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此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含10对20条染色体,所以其体内的细胞最多含有40条姐妹染色单体,10个四分体。(3)图乙中的过程

51、表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图甲的01、1011区间。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过程发生在图甲的1112区间即有丝分裂前期。【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3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农作物的籽粒成熟后大部分掉落的特性称为落粒性,落粒性给水稻收获带来较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水稻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下面的圆圈中画出F1水稻植株体细胞中控制水稻落粒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_。用横线(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基因位置。若

52、落粒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2)F2中不落粒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3)取F1植株的花粉粒在适宜条件下离体培养。正常情况下,由花粉粒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可能是_,此时用_处理幼苗,能够抑制_,使这些幼苗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水稻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此种方法得到的落粒水稻与不落粒水稻的数量比为_。【答案】 (1). (2). 5 (3). 3/7 (4). AB、Ab、aB、ab (5). 低温或秋水仙素 (6). 纺锤体的形成 (7). 1:3【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同源染色

53、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随机结合,因此当双杂合子进行自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当两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时,会出现性状分离比的变形,识记自由组合定律的比例变化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1)根据遗传图示可以看出落粒和不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9:7,证明该性状有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判定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此画图即可;(2)由于不落粒的表现型所占比例为7/16,可推测基因型为A_bb、aaB_、aabb都决定为不落粒,因此基因型有5种;其中纯合子有3份,所占比例为3/7;(3)根据比例可知F1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为AB、Ab

54、、aB、ab,比例为1:1:1:1,因此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幼苗基因型可能是AB、Ab、aB、ab;后续使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根据其能抑制纺锤体形成的特点,使得这些幼苗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水稻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所得植株中落粒AABB:不落粒(AAbb、aaBB、aabb)=1:3。【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在绘图时要将两对基因画在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区分非同然染色体的常用方法是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不同。35. 已知以下三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

55、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这三种遗传病都是受_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系谱图中,最不可能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是_。 (2)由于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不能转化成黑色素,人就会出现白化症状,这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已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10 000,某女和其父母表型均正常,但有个患白化病的弟弟。若该女性与人群中表型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女孩是患者的概率为_。(3)欲调查某地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_的群体中_,以减小误差。请写出该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公式:_。(4)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和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女性结婚,生

56、下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对该男孩的染色体进行检查时发现,其两条 X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该男孩患病的原因是_。(5)为避免(4)小题的家庭再生出患红绿色盲和染色体异常的孩子,可通过_等手段加以检测和预防。【答案】 (1). 一对等位 (2). A (3).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4). 1/303 (5). 足够大 (6). 随机取样 (7). 该病发病率=该病的患者数/该病的被调查人数100%(或: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红绿色盲的患者数/红绿色盲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8). 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XX染色体没有分开 (9). 遗传

57、咨询和产前诊断(少答、错答均不给分)【解析】【分析】一、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二、调查人类遗

58、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三种遗传病都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若A图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情况,则后代女性都患病,这与遗传系谱不符,而BCD则都有可能,因此最不可能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是A图。(2)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不能转化成黑色素,人就会出现白化症状

59、,这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10000,假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用A、a表示,则aa=1/10000,a=1/100,A=99/100。由于“某女和其父母表型均正常,但有个患白化病的弟弟”,该女性基因型1/3AA、2/3Aa;在表型正常的人群中男性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1/10099/100)(21/10099/1000+99/10099/100)=2/101,所以该女性与人群中表型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女孩是患者的概率为2/32/1011/41/303。(3)欲调查某地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足够大的群体中随机取样,以减小误差。计算公式为:该病发病率=该病的患者数/该病的被调查人数100%。(4)由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和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女性结婚,生下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该男孩的两条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其母亲,即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XX染色体没有分开所致。(5)为避免(4)小题的家庭再生出患红绿色盲和染色体异常的孩子,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加以检测和预防。【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及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意义;识记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及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