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481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渭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反映出西周A. 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 国家政权趋于严密C.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 逐渐抛弃商朝制度【答案】B

2、【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西周通过分封制的推行,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开发与控制,扩大了其疆域范围,通过对子弟的分封,使国家政权更趋于严密,故B项正确;当时社会形态没有变化,也没有中央集权,排除AC;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对商朝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统治,而不是抛弃,排除D。2.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流派,由于这些思想的提出者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其治国思想差别很大,但他们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却高度一致,均坚持“君主专制”。这说明当时A. 国家统一为人心之所向B. 兼并战争推动思想统一C. 等级分封重新焕发生机D. 法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思想流

3、派虽然主张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结束战乱,稳定社会秩序,因此他们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一致,坚持“君主专制”,即寄希望于君主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动乱,A正确;春秋时期并不是兼并战争,排除B;赞成君主专制不等于实行等级分封制,排除C;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3. 封泥,又称泥封、艺泥,是盖有古代玺印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作为古代缄封公文书信,物品以防私拆的信验物。秦代出土的封泥中有称“某守”或“某大守”的,如“九江守印”“即墨大守”(如图)等。这类封泥可用来研究秦代A. 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B. 地方割据称雄的概况C. 贵族政治体制的特征D. 地方职官体系的史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秦代出土的封泥中

4、有称“某守”或“某大守”的,如“九江守印”“即墨大守”(如图)等。可以看出,封泥与地方的军事事务有关,因此能够证明地方职官体系的史实,D项正确;材料与中央官职无关,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没有体现地方割据,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官僚政治的内容,排除C。4. 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汉代A. 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B. 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C. 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 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境内多处边疆地区发掘出土了汉代铁农具,说明当时铁农具逐渐在全国

5、范围普及,意味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汉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铁农具范围的扩大,而非冶铁技术的普及,排除D。5. 有学者说:晚唐寒人虽有上达,然其势力尚未足与旧族相抗,政治上之核心人物,仍多出身于阀阅。”可见,晚唐时期A. 科举取士制度较为成熟B. 门阀政治的基础坚固C. 中央集权统治受到威胁D. 社会向学风气未普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晚唐时期虽然寒族实力有所上升,但是门阀势力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依然较大,把持政治核心,说明门阀政治的基础坚固,B正确;门阀势力依然强大意味着科举制度尚未发展成熟,排

6、除A;门阀政治在唐代并未危及中央集权统治,排除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6. 下图所示南宋对外贸易路线。据此可推知,南宋A. 江南经济领先全国B. 造船技术领先世界C. 海外贸易较发达D. 政府倚重海外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从贸易路线可知,南宋的对外贸易路线最远抵达东非地区,说明当时贸易较为发达,C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题干未将南宋造船技术与世界其他各国对比,无法得出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通过题干无法得出海外贸易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排除D。7. 16501690年,中国粮食和棉花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跌,与此同时,物价、工资、租金以及土地价格均有所下跌,史学家将此现象称为“康熙萧

7、条”。这表明当时A.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B. 白银外流的趋势加强C. 国内制成品需求量大D. 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物价、工资、租金以及土地价格均有所下跌”可以看出当时商业的发展不景气,受到影响,故D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人口下降,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国内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对外贸易,因此不能体现白银外流,排除B;制成品需要量大则会推动原料的价格上涨而不是下跌,排除C。8.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认为土葬才是正统。虽然宋代官方明令禁止火葬,但民间屡禁不止,以至于后来朝廷允许将在外战死的士兵施以火葬。明清时期,朝廷对火葬的禁止极为严厉,从宋代刮起来的火葬之风也就逐渐消失了

8、。这一变化反映了A. 社会文明的进步B. 儒家思想的强化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血缘关系的淡化【答案】B【解析】【详解】古人讲究“入土为安”,认为土葬才是正统,这符合儒家思想的身体观念,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在此影响下,朝廷对火葬的禁止极为严厉,从宋代刮起来的火葬之风也就逐渐消失了,B正确;土葬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和丧葬形式的变化无关,排除C;不管采取何种丧葬形式,都不会影响血缘关系,排除D。9. 鸦片战争以后,张穆、何秋涛、姚莹等人以“辨方纪事,考古镜今”揽地利戎机之要”“于外国之事,不敢惮烦”为宗旨和目的展开了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这反映出当时A. 民族意识

9、的觉醒B. 边疆危机的出现C. 史地研究传承D. 华夷观念的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张穆、何秋涛、姚莹等是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之下而开展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因此反映出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当时还没有边疆危机,排除B;根据“于外国之事,不敢惮烦”可得出与历史的传承无关,排除C;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D。10. 从1859年至186l年,人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的兴起,同时也可以看到清朝对欧洲人的政策从敌对转向妥协。清政府的这一政策调整好A. 加快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主题C. 加速了农民运动的失败D. 旨在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答案】

10、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1859-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同时,清朝对欧洲人的政策从敌对转向妥协。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对外政策的转变,有利于清政府拉拢列强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故选C;清政府调整对欧政策与洋务运动无关,故排除A;清政府对欧洲政策从敌对转向妥协,不能体现救亡图存,故排除B;清政府对欧妥协只会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不会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排除D。11. 如表所示为1873年和1893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值单位:千万)。依据如表可知,中国进口货物组成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年份总计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合计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

11、);器材:半成品:材料、燃料;等等合计消费性原料值%值%值%值%187310348783838.183838.19510491.987568.51893235823197338.4182837.821609091.63072313.0A. 海关自主权逐步丧失B.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C. 国际环境的显著改善D. 中国政治局势的剧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9世纪70-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扩大了中国对生产资料和消费性原料的需求,相应地刺激了中国进口货物总值的增长,故选B项;海关自主权的丧失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对华的侵

12、略掠夺,故排除C项;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政治局势并未发生剧变,故排除D项。【点睛】12. 清末,水师学堂招生“全由总办做主”,海军学堂毕业生闽人居多。民国成立后,海军部明确规定各军校的海军学生“于全国中学学生中招选”,不拘其军官、平民或者华侨子女的身份。民国政府的这一规定A. 提高了海军招生人才的身份限制B. 表明近代教育理念开始受到重视C. 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D. 改变了近代中国军队建设的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相比于清末水师学堂招生的地域性特征而言,民国海军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而且不限制其身份,这有利于选拔出更优秀的海军人才,能够推动海军的发展,C正确;A与题干

13、中“不拘其军官、平民或者华侨子女的身份”不符,排除;B错在开始,排除;海军招生范围的扩大是对原来招生方式的继承发展,而非改变方向,排除D。13. 1933 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一宣言表明A. 国共两党决定联手共御外侮B. 中共希望放下分歧以联合抗日C. 中共劝促与国民党实现合作D.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具有大局观【答案】B【解析】【详解】1933年,中日民族矛盾正处于上升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共表示愿意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

14、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说明中共希望放下分歧来联合抗日,B正确;题干只能体现出中共的态度,不能体现国民党的态度,排除A;1933年两党并未实现合作,而且从题干来看,是中共主动表示愿意合作,不存在“劝促”之说,排除C;1933年尚未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排除D。14. 解放战争时期,为解决农业生产下降和龙动力、耕畜及农具不足的问题,东北解放军探索农业互助合作,并形成了自愿两利、梳理典型与加强扶助等原则。这一探索A.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借鉴B. 表明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 开启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D. 彰显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在农业方面的探索,即“农业

15、互助合作,并形成了自愿两利、梳理典型与加强扶助等原则”,这与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相似之处,说明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借鉴,A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标志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排除B;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尚未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东北解放军在农村的举措属于地方上的探索,不能作为政策性的农村土地改革,排除D。15. 1970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表示:“我们是把自己算作第三世界的,现在报纸上经常吹美国、苏联、中国为大三角,我就不承认。他们去搞他们的大三角、大四角、大两角好了。我们另外一个三角,叫作亚、非、拉。”这种划分A. 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B. 说明我国结束了“一边

16、倒”外交C. 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 有利于我国开创外交新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毛泽东认为中国是第三世界,是和亚非拉是一个阵营,而非与美苏在一个阵营,这一论断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外交紧张局面,能否拉近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有助于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D正确;这一论断本身不能起到直接的实践效果,而且其主要是对中国有利而非对所有发展中国家,排除A;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之后,中国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外交,意味着逐渐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尤其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一边倒”外交基本结束,排除B;打破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与三个世界的划分无关,而且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

17、经济封锁,排除C。16. 1979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指出多数地方可以根据群众意愿实行“分组作业,小段包工,按定额计酬的办法”。到1980年3月,全国实行包工责任制的核算单位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55.7%,包产到组的生产队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28%。由此推知,当时A. 农村土地所有制完成变革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C. 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D. 中央酝酿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79年中央赞成农村地区“分组作业,小段包工,按定额计酬的办法”,1980年全国实行包工责任制的核算单位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55.7%,包产到组的生产队占

18、全国生产队总数的28%,说明中央的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也意味着这一政策本身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正确;农村土地所有制未发生变化,依然是集体所有制,排除A;B是题干现象而非“推知”的结果,排除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1992年中共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17. 近代哲学家格罗特认为,在公元前5世纪,智者的职业是训练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担当、追求和成功,“无论是于私还是于公”,他们带来的知识及对好的演说要素的理解,都对青年人起到了人格榜样的作用。由此推知,智者的职业活动A.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勃兴B. 重点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C. 迎合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D. 体

19、现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智者的职业是教给年轻人知识和演说的能力,这些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所需要的内容,说明智者的职业活动迎合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故选C;雅典民主政治的勃兴主要得益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智者的职业活动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智者忽视了思想道德的要求,并不重点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排除B;智者的职业活动并不是在追求真理,排除D。18. 14931496年,哥伦布率西班牙船队第二次航渡美洲时,船对随行人员除了水手和军士,还有农夫、工匠等,他们携带了各种农具、生产装备,并带上了欧洲的各种农作物种子和藤条、秧苗、葡萄藤、甘蔗苗等。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A. 推动了

20、世界市场的形成B. 推动了新大陆的经济开发C. 丰富了欧洲的经济生活D. 导致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他们携带了各种农具、生产装备,并带上了欧洲的各种农作物种子和藤条、秧苗、葡萄藤、甘蔗苗等”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把新的生产方式的物种带到了美洲等地,有利于当地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世界市场,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对美洲的影响,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屠杀印地安人,排除D。19. 有学者认为,从1689年到1832年,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关系经历了:“确定关系”“保持均衡”“均衡关系被破坏”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A. 近代代议制的确立B. 议会改革最

21、终完成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 君主立宪制的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确定关系”“保持均衡”“均衡关系被破坏”体现的是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但国王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力。之后在责任制不断形成,使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而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ABC项都只是一个过程,不全面,排除。20.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废除了长子继承制,取消了监禁专制授权令,这项专职授权令原来规定家长或者家族可以不经过任何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1791年4月,国民议会宣布,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1792年,选不

22、可以离婚的政策。这反映了当时法国A. 法治观念开始深入家庭内部B. 议会制共和制得到快速发展C. 家庭伦理关系发生实质变化D. 社会关系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取消了监禁专制授权令”“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等信息可得出,此时法国的社会受到启蒙运动中宣传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故D项正确;“开始”的说法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共和制,排除B;实质变化不能体现,排除C。21. 19世纪后半期,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他们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理论进行艺术实践。可见,此派画作A. 注重追求

23、瞬间效果B. 揭示社会黑暗现实C. 呼吁重建现代价值D. 抒发浪漫主义情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是对印象画派的描述,该画派注重追求瞬间效果,A正确;B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特征,排除;C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特征,排除;D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特征,排除。故选A。22. 1904年,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反映了此时美国A. 开启了近代化历程B. 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C. 生产关系经历变革D. 近代工厂制度应运而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数据及

24、时间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故C项正确;“开启”错误,排除A;经济思想没有变化,排除B;D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23. 1948年,海牙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欧洲运动”,以便协调各种欧洲联合组织和派别的活动;1948年10月25日,“欧洲运动”在布鲁塞尔正式成立;1949年2月的布鲁塞尔大会详细研究了未来的欧洲议会。“欧洲运动”的出现A. 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B. 冲击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C. 有利于推动欧洲国家走向联合D. 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外交独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1948年欧洲成立了“欧洲运动”,以协调各种组织和

25、派别的活动,并研究未来的欧洲会议,这些活动有利于欧洲国家协调一致,推动其走向联合,故C符合题意;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故排除A;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才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题干时间点两极格局尚未形成,故排除B;材料信息与欧洲各国外交无关,故排除D。24. 下图所示是一幅题为“欧洲福利制度光环褪色”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高福利”A. 易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B. 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因C. 加大了贫富分化放程度D. 仍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漫画文字人物以及配文可知,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用于引发经济运行风险,A正确;经

26、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B;福利制度能够缩小贫富差距,排除C;福利制度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排除D。第卷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做题,每道试题考生都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立国之初,朝廷设立负责保护山泽、林木的最高机构虞部,地方州县的林木资源则由通判或县丞兼理,由官府统一管理,不准个人承佃经营。宋太祖下诏,要求“汴河州县长吏,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以固堤防”。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六月,诏“缘广济河并夹黄河县分,今佐栽种榆柳”。仁宗诏令:“委令、佐劝诱人栽植

27、桑、枣、榆、柳,如栽种万数倍多,委提占司保明闻奏,各与升差使。”朝廷要求造林“列树以表道”河北等地“缘边官道左右及时植榆柳”,数年后,“太常博士范应言诸路多阙系官材木,望令马递铺卒夹官道植榆柳五七年可致茂盛,供用之外,炎暑之月亦足荫及路人”。北宋帝王禁止砍伐河东、忻州、代州等北疆的林木,并令植树造林,以屏敌骑。人们还注意到虫害对林木资源的破坏,探索以生物防治的办法来保护之。摘编自张全明论宋代的生物资源保护及其特点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学理论兴起并迅速发展1933年3月,罗斯福签署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19331942年

28、,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超过200万英亩。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后,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作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到20世纪40年代,通过合作项目植树超过1.5亿棵,其中多数树木用于控制土壤侵蚀。冶理后的田纳西河全程通航,并在“美国雨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建成一种近于完美的雨水控制体系”。摘编自王向红、邢小鹏美国资源与环墙保护运动的第二个高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保护林木资源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护林木资源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措施: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官

29、府统一管理,禁止个人承佃经营;栽培与保护江河水道护堤林相结合;奖励耕植,重视栽培经济林木;重视交通驿路的行道树栽培和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林的营造与保护;探索以生物防治办法来保护林木资源。意义: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客观上推动了宋代经济的良性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维护道路交通,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2)特点: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政府干预;把森林资源保护与解决城市青年失业联系在一起;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原因:经济危机引发美国社会动荡和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破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理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

30、更为深刻;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促进就业。【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宋)立国之初,朝廷设立负责保护山泽、林木的最高机构虞部设”可知,置专门管理机构;根据材料“地方州县的林木资源则由通判或县丞兼理,由官府统一管理,不准个人承佃经营”可知,官府统一管理,禁止个人承佃经营;根据材料“汴河州县长吏,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以固堤防”可知,栽培与保护江河水道护堤林相结合;根据材料“委令、佐劝诱人栽植桑、枣、榆、柳,如栽种万数倍多,委提占司保明闻奏,各与升差使”可知,奖励耕植,重视栽培经济林木;根据材料“朝廷要求造林列树以表道河北等地缘边官道左右及时植榆柳”“诸路多阙系官材木

31、,望令马递铺卒夹官道植榆柳五七年可致茂盛,供用之外,炎暑之月亦足荫及路人”“北宋帝王禁止砍伐河东、忻州、代州等北疆的林木,并令植树造林,以屏敌骑”可知,重视交通驿路的行道树栽培和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林的营造与保护;根据材料“人们还注意到虫害对林木资源的破坏,探索以生物防治的办法来保护之”可知,探索以生物防治办法来保护林木资源。意义:宋代保护林木资源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林木保护客观上推动了宋代经济的良性发展;种植经济林木,能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政府重视官道周边林木保护,维护道路交通,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以屏敌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2)特点:根据

32、材料“1933年3月,罗斯福签署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可知,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资源,也体现了加强政府干预;根据材料“19331942年,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超过200万英亩”可知,把森林资源保护与解决城市青年失业联系在一起;根据材料“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后,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作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可知,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原因:根据材料“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学理论兴起并迅速发展”可知,经济危机引发美国社会动荡和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学理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对

33、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更为深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的破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材料“1933年3月,罗斯福签署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可知,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促进就业。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16年年初,黄远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国人之公毒一文,明确表示“搜求公毒为救国之第一义”,而所谓“公毒”“一言蔽之曰,思想界之筅统而已”。“中国今日之输入外国制度与学术也,一切皆以筅统主义笼统之”。在之后一期的东方杂志上,黄远生又发表新旧思想之冲突一文,强调“新旧异同,其要点

34、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本源所在,在其思想。夫思想者,乃凡百事物所从出之原也”1920年,罗家伦在新潮上撰文指明政治运动当与思想运动互相促进因为思想的来源是一切运动的原动力;没有思想末曾改变而行动可以改变的。故此,未来的文化运动当“以思想革命,为一切改造的基础”。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论述: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黄远生、罗家伦为代表的先进知

35、识分子,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反思。洋务派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吸收并学习西方的科技工艺,但甲午战争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进一步引人西方政治制度,先后发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然而独立富强等目标仍未实现。在此基础上,先进知识分子将重心转向“思想革命”,以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促使国人精神觉醒,以寻求根本的社会改造,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综上,20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体现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依据)【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

36、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市清问题要求,抓住“材料”“所学知识”“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论题”“阐述”等关键词;其次,阅读材料,抓住“(国人之公毒”输入外国制度与学术”“新旧思想之冲突”“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凡百事物所从出之原”以思想革命,为一切改造的基础”等信息,联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相关知识:第三步,按照题目要求,“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特别注意:规范答题格式,严格落实“要求”。请考生从2729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货币制度长期落后

37、,到了20世纪 20年代更是陷入混乱局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币制成为巩固政权的急切要务之一,而要统一币制,必先实行废两改元。在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谋求通过币制改革来摆脱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侵华愈演愈烈,妄图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同时,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其日益发展壮大使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严重威胁。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爵士提出的方案,实行法币政策(法币,意即此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为收付一切公私款项、一切债权债务的合法手段,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这两次币制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币制的近代化

38、,顺应了国际潮流。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在币制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内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但是,法币政策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地货币制度,这决定了币制改革最终的失败。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答案】(1)背景近代中国货币制度落后与混乱;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内经济出现困境;日本侵华不断加剧;红军的壮大威胁国民党的统治。(2)评价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币制的近代化,顺应了国际潮流;推动了战时国民政府的经济调整,为

39、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短期内改善了对外贸易;但其本质上属于殖民地货币制度,维护的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来造成通货膨胀,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 近代中国货币制度长期落后,到了20世纪 20年代更是陷入混乱局面”得出近代中国货币制度落后与混乱;根据“在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谋求通过币制改革来摆脱经济危机”得出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内经济出现困境;根据“日本侵华愈演愈烈,妄图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得出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根据“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其日益发展壮大使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严重威胁

40、”得出红军的壮大威胁国民党的统治。(2)评价根据“这两次币制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币制的近代化,顺应了国际潮流。统一的货币流通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可得出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币制的近代化,顺应了国际潮流;推动了战时国民政府的经济调整,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短期内改善了对外贸易;根据“但是,法币政策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地货币制度,这决定了币制改革最终的失败。”可得出其本质上属于殖民地货币制度,维护的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来造成通货膨胀,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往来的主要通道,于

41、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法国主导修建,此后英国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量股票,苏伊士运河逐渐被英国控制,成为其工业和运输的大动脉,二战后,由于各殖民地人民的觉醒,独立运动不断,埃及人民也在争取彻底的民族独立。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国认为这是强行抢走英国财产的行为,法国也颇为恼火。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恩怨以及领土争端,以色列一直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存在着很深的怨恨和战争的可能性。1956年10月29日,充当英、法联军马前卒的以色列率先发动对埃及的进攻,英法联军要求埃及让出苏伊士运河区,埃及断然拒绝。1956年11月1日,美国在联合国提案要求英、法立刻停火,联

42、合国大会通过这一提案。同年11月5日,苏联提议和美国共同出兵埃及,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联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英、法被迫在1956年 11月7日宣布停火,1956年11月22日,撒出全部军队。摘编自丁泓宇英国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土运河战争的影响。【答案】(1)原因:英,法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以色列与埃及的长期矛盾;埃及将运河收回国有的直接推动。(2)影响: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扩大了美、苏

43、在中东的影响力;调整了资本主义阵营内的大国关系;导致中东问题更加复杂。【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国认为这是强行抢走英国财产的行为,法国也颇为恼火”可知,英,法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以及埃及将运河收回国有的直接推动;根据材料“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恩怨以及领土争端,以色列一直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存在着很深的怨恨和战争的可能性”可知,以色列与埃及的长期矛盾。(2)影响:根据材料“英、法被迫在1956年 11月7日宣布停火,1956年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可知,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果推动

44、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于埃及而言,收回了苏伊士运动,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美苏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的态度扩大了美、苏在中东的影响力;根据材料“1956年11月1日,美国在联合国提案要求英、法立刻停火,联合国大会通过这一提案”“英、法被迫在1956年 11月7日宣布停火,1956年11月22日,撒出全部军队”可知,调整了资本主义阵营内的大国关系;对于中东地区而言,美苏大国介入导致中东问题更加复杂。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皇甫是魏晋著名学者,集医学,史学、文学手一身,著逃丰富。他沉静寡欲,远离官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致力于学术研究。皇甫谥因自己患病,曾研究、编撰医籍,所以对医学

45、的认识超过一般人,他把精通医道和政治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看待,把被传统视为小道末技的医术提升为实现儒家仁道的必备之术,强调人人皆应知医。皇甫谧吸收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针灸甲乙经,集魏晋以前临床治疗的大成,特别是保存了明堂孔学针灸治要的有关资料,记载了内、外、妇、儿等科疾病数百种,成为针灸学的经典文献。皇甫谥注重理论的探讨,针灸甲乙经前6章就主要研究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但他也不忽视实践的具体操作,针灸甲乙经的第712章就讲的是临床治疗,对后世针灸临床应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安正发论皇甫谧的医学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甫谧的医学思想的特点。(

46、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甫谧对医学发展的重要贡献。【答案】(1)特点:重视医道;注重对医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贡献:编纂针灸甲乙经,莫定了针灸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提升了医学的社会影响力;研究医学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解析】【分析】【详解】(1)关于“皇甫谧的医学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他把精通医道和政治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看待,把传统视为小道末技的医术提升为实现儒学仁道的必备之术,强调人人皆应知医”可得出重视医道;根据材料中的“写成针灸甲乙经”“保存了明堂孔学针灸治要的有关资料”等信息可得出注重对医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根据材料“皇甫谧注重理论的探讨但他也不忽视实践的实际操作”可得出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关于“皇甫谧对医学发展的重要贡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他在针灸学、医学研究、医学推广等方面的成就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