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46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知识点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政策)1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2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3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4原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接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5发展过程(1)黄金时期:时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滞胀”时期: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表现: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

2、货膨胀严重。6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7评价(1)积极作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和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2)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国有企业普遍经

3、营不善,效益低下。到后期则出现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二)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5评价(1)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的兴起(经济结构)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

4、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1)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四)“新经济”的出现(增长模式)1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知识点二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措施结果赫鲁晓夫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1)农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扩大

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2)工业: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造成苏联社会混乱(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4)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严重社会危机(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2)以指导性计划指标代替指令性计划指

6、标(3)调整所有制结构(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出现合资企业(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凭制或建立家庭农场经济改革并未取得成功,之后改革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主题一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史料一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图探究(1)上图中19501973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其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上图中1973年以后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其原因又是什么?为此,英美等国又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调整?提示

7、(1)原因:19501973年的逐年上升趋势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关,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状况: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了“黄金时期”。(2)原因: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开始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开支也有所削减。调整:英美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史料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探究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鲁尔区产业结构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你怎样看待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提示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看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拓展经

8、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史论形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及实质(1)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

9、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史料一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何正斌经济学300年探究根据史料分析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提示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践:第二次世界大

10、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史料二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发表的新经济指数了解美国经济的变革的研究报告将“新经济”定义为: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中,创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体现在服务和制造业产品中的创造思想和技术。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新经济”对美国的影响。提示基本特征: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史论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表现: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

11、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认识: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

12、,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主题二斯大林体制的修补与苏联落日战后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史料一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报告提纲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工业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提示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僵化体制。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

13、联的经济状况时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19711975年7.4%0.8%19761980年4.4%1.9%1982年2.8%1% 探究结合史料二说明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趋势:工业增长率不断下降,趋于停滞。原因:勃列日涅夫的工业改革并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也就是说并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使改革的步伐逐渐趋缓,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史论形成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苏联经济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

14、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史料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探

15、究如何认识史料中的观点?提示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又转向政治改革。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二段史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造成了党内思想的混乱。史论形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认识(1)原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直接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一

16、种否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社会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可能会遇到严重的挫折和困难,但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前途是光明的。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知识能力迁移考1赫鲁晓夫逐步改革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并于1958年最终取消了这一制度,新方法规定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这一做法()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考虑了苏联经济发展实际C为工业提供更多资金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解析:选B赫鲁晓夫根据苏联的实

17、际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尤其是对农业的政策做了变动,由国家用统一的办法向集体农庄收购农副产品即其措施之一,故B项正确。2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解析:选B材料“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表明工业的发展是靠牺牲农业,故B项正确。视角二过程与方法灵活考3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

18、她,认为她执政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C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解析:选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体现了英国减少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力度,增大市场自由竞争活力,与亚当斯密倡导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相适应,故A项正确。4下表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A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B科技革命促使创新经济逐渐兴起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解析:选B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幅增长

19、受到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出现,故B项正确。视角三主流价值观引领考5(2017佛山质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福利国家政策包含如下内容: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社会服务系统。这些政策旨在()A掠夺高收入阶层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解析:选D福利国家相当于“一张安全网和一个梯子,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此处福利国家即提供了一个梯子,一个向上进阶的可能,故D项正确。6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

20、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B反映出苏联效仿西方实行市场经济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说明二战后苏联尝试进行改革,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故D项正确。仿真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6年,美国颁布的就业法案写道:“国会特此宣告:联邦政府的持续的政策和责任,在于运用一切与其需要和职责相一致的手段来

21、促进最大量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这一法案()A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B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开始得到法律认可C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D说明当时美国仍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解析:选A这一法案表明美国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政府有干预经济的职能,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已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法案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失业问题严重,故D项错误。2(2017焦作模拟)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政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

22、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段话()A批评国家压迫企业的行为B认为政府干预将扼杀企业活力C意在论证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必要性D主张企业发展应摆脱政府干预解析:选C材料中涉及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既要干预,又不能过分干预,故C项正确。3德国学者考夫曼指出:“股市生意兴隆,自营业者的收入过度膨胀,而政府的政策却在竭力降低最高税率。一些人在谈论来自上层的阶级斗争,而另一些人则在谈论社会妒忌和投入必须得到回报。”其旨在强调()A社会福利政策面临挑战B政府重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福利国家”规模缩小D劳资关系紧张导致矛盾激化解析:选A“自营业者的收入过度膨胀,而政府的政策却在竭力降低最高税率”,社会贫富差距在扩大

23、,社会福利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面临挑战,故A项正确。4下图是西方部分国家公共社会开支和GDP增长的情况图。此图表明()A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B公共社会开支和经济增长率呈现负相关C这些国家的公共社会开支持续稳定D经济总量与公共社会开支呈现正相关解析:选C根据GDP增长图自(19802005年)各国都是起伏波动的,无法得出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好于美国的结论,故A项错误;在1985年以前GDP增长时,公共社会开支也在增长是呈正相关,故B项错误;在19802005年间四个国家公共社会在GDP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故C项正确;20002005年GDP增长放缓,但是公共社会开支并未体现下滑的趋势,

24、故D项错误。5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解析:选B“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说明英国应该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B项正确。6(2017赣州期末)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

25、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 000万辆,1975年约有1 500万辆。”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A二战后汽车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解析:选D知识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7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撒切尔夫人则主张,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据此可知,两人都强调()A加强政府干预,促进经济转型B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发行C恢复自由放任,激发市场活力D限制政府权力,发挥市场

26、作用解析:选D根据材料“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强调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故D项正确。8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 )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解析:选D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领域,并未改变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状,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原

27、有体制的一些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通过现金、劳动报酬和放权给集体农庄的方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9下表是苏联19651982年工农业年均增长表。根据表格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苏联()年份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2年工业总产值8.5%7.4%4.4%2.8%农业总产值3.9%2.5%1.7%4.0%A.国民经济发展停滞 B工农业产值差缩小C经济改革出现困境 D综合国力水平下降解析:选C工农业总产值后期增长乏力,表明苏联受制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故C项正确。10路透社评论某时期的莫

28、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科研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解析:选C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加强,故C项正确。11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

29、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解析:选C1990年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出现了“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现象,故C项正确。12(2017梅州质检)苏共在不同时期提出过不同的奋斗目标,斯大林提出在苏联建成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并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概念并写入宪法;戈尔巴乔夫则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多一些民主,多一些社会主义,劳动者过上美好生活,国运昌盛”。结合苏联历史

30、可知( )A苏共社会主义建设从始至终都存在“左”倾错误B苏共的社会基础在自己描绘的蓝图中日益削弱C苏共的奋斗目标基本符合苏联的国情D斯大林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奋斗目标解析:选B由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在逐步削弱,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

31、林模式的框架。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于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

32、义共和国联盟”,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以上材料均摘自历史参考资料材料四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邓小平文选(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4分)(2)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6分)(3)据材料三回答戈尔巴乔夫犯了哪些严重错误?(6分)(4)邓小平说“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请从上面材料里找一个最合适的例证。“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在中国现代史上,哪个事例最具说服力?请做简要说明。(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

33、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分析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改革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第(3)问,根据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说明放弃社会主义思想;“1990年,戈尔巴乔夫又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说明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戈尔巴乔夫总统提出每个共和国都成为主权国家”说明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统一的国家及主权。第(4)问,可以举戈尔巴乔夫例子,戈尔巴乔夫背离

34、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造成苏联的解体。“文革”是“左”倾错误,可以从“文革”对中国政治、经济破坏来说明。答案:(1)意义: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态度: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走回头路。局限:虽然都开展了改革,但是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回到了斯大林模式的老路上去了。(3)错误:放弃社会主义思想;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统一的国家及主权。(4)例证: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造成苏联的解体。说明:中国由于毛泽东的错误发动“文革”,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严重社会动

35、乱,严重破坏经济建设,造成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1美、日、欧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美国日本欧共体19661970年3.011.04.919711975年2.24.32.919761980年3.45.53.0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材料二表2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美国日本英、法、德等国1948年56.41.6191970年38.79.525.6根据王蕙提、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12分)解析:观

36、点一:在三个时间段中,美国的增长速度比日本与欧共体速度慢,然后联系6070年代美国的处境说明。观点二:日本与英、德、法等国在这段时期内与美国差距的减少,结合二战后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答案:示例:信息1:美国经济增长慢于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信息2:二战后,日本与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加大,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缩小。说明: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任答两条信息,并加以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