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专题十五第6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蟹篓白秋清朝末年,宫廷式微,好多身怀绝技的人物流向民间,核雕艺人张大眼就是其中一位。偶然机会,山东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结识了张大眼,为他的手艺折服,全力接济,张大眼感激之余,就把祖传的核雕技艺传给渭南。由此,核雕这门手艺扎根潍县,流传了一百多年,也留下了获得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和数次作为国礼的美名。然而,时过境迁,核雕也跟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跌入了低谷,传人极少,鲜有问津者。直到十多年前,在那不起眼的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小事。那一天,老刘家的三小子逃学,跑到了邻居家的果园里偷东西。不大的果园,只有那么一棵桃树长得是格外茂盛,桃子也个大鲜艳,让人垂涎欲滴
2、。他费事巴力刚爬上树,忽听见有人喊:臭小子,你又来了,给我下来。就见都老爷子手持锄柄,急匆匆赶来,逮了个正着。那小子吓得够呛,越喊他越往上爬,看样子是想从树上跳过墙头跑的意思。老都赶紧说:你下来,下来吧,我不打你,也不跟你家里人说。下来,我给你拿熟的吃,快点。他半信半疑出溜下来,手里还攥着个半生不熟的青桃。老都一脸惋惜地夺过来。我说你个熊孩子,这桃子能吃吗?它的核有大用处,弄好了一个桃核能顶你爹种三亩地,抓一年蟹子的。你过来看看,拽着他耳朵到了里屋。那小子一看,桌上炕上全是桃核,分门别类雕了三国、水浒、西游记、马拉轿车、夜游赤壁等传说故事,佛像、山川、十二生肖等动物造型,或玲珑剔透,或稳妥大方
3、,或滑稽可笑,一下子就把他迷住了。从此,就让他艺名“启今”的这个混小子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死皮赖脸要拜都老爷子为师,成了潍坊核雕的第六代传人。启今生在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好在是兄弟几个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愁吃穿。就是他,自小调皮捣蛋,不正经学习,成了家里的老大难。假期里,父亲带他去田里抓螃蟹,他东跑西颠光琢磨着玩,气得父亲把蟹篓往地头一扔过来揍他。他却看着满地爬的蟹子上了神,不顾父亲的巴掌把屁股打得山响,一根筋地问:爹呀,你说里面那个蟹子咋的啦,怎么越爬越往里呢?它笨呀,跟你一样,什么时候你才能爬出去,不用我操心了,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这话太刺激人了,像针一样扎到了他心里。学核雕可不容易
4、,那些“刀枪剑戟”全是最小号的,刀子钩子铲子锉有十几种,最细的刀子跟缝衣针一般。所有工具没有一件是现成的,全部自己动手制作,光磨制刀具他就学了一年多。艺成之后,启今第一个想法,要雕一个“蟹篓”,这一想就用了四年。等考虑成熟,从下手雕刻,到作品的完成,又耗去了八个多月。这期间,他就跟一个寄居蟹一样,整天在屋子里忙活着,没有一点效益。那“蟹篓”用的是核雕当中最难技巧镂空圆雕手法,表现了蟹篓歪倒后,螃蟹纷纷爬出,有一只螃蟹找不到出口,在蟹篓里奋力挣扎的那一个瞬间。整个作品长不足三根手指,宽一指,高二指有余。蟹篓篾条叠分,只有两层纸那么厚,像一小鸟蛋壳,中间全部镂空。一个蟹篓,八只螃蟹,外面七只,里面
5、一只,每一只螃蟹都是须目俱张,惟妙惟肖,连每个蟹足也是镂空细作。仔细端详,蟹篓里面的那只螃蟹最为精致,它怒目圆睁,爪螯张扬,活力十足。作品雕刻完成后,启今喝了整整一瓶白酒,病了十多天。那年,他刚满20岁。那年,在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评选中,“潍坊核雕”成功入围,一时名声大噪。今年六月,在权威部门举办的首届核雕大赛中,启今的作品蟹篓一举获得金奖第一名,他也因此被授予了“核雕技艺大师”称号。隆重的颁奖仪式之后,启今没跟任何人说话,拿着奖杯证书急匆匆地走了。师傅老都一个劲地追,直跟到村后墓地上。他看见启今扑倒在一座荒草丛生的坟茔前,把获奖证书和金杯摆在一起,斟上了满满一大杯子酒。哭着说:“我
6、爬出那个篓子,还被评为国家级的核雕大师。现在,订货的客户都排到年后了,您就放心吧。”启今他爹走的时候,念念不忘这没成人的孩子,担心他这行当挣不出饭来,迟迟不肯闭上眼睛。1(理解语句含意)如何理解“它笨呀,跟你一样,什么时候你才能爬出去,不用我操心了,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这句话?解析本题信息区间在原文第10段,这是在儿子问最里边的螃蟹为什么往里爬之后父亲的回答,通过回答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渴望儿子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自谋生计。答案这句话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表现出父亲渴望儿子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自谋生计。2(赏析语言风格)赏析画线语句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蟹篓”作品的。解析从题干中“赏析”“手法”字眼可知,本题属于赏析语言风格类。“整个作品长不足三根手指,宽一指,高二指有余”是面的介绍,后面写那只找不到出口的螃蟹是点的描摹;“它怒目圆睁,爪螯张扬,活力十足”运用拟人的修辞,描绘了螃蟹的神情与精神,暗示了启今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答案(1)点面结合,既从整体上描摹了核雕的大小及构成,又通过工笔细描精心刻画了那只找不到出口的螃蟹的神情、动作,表现了启今核雕技艺的高超;(2)运用拟人手法(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螃蟹的神情与精神,暗示了启今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_专项对点练(33)见P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