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B项,“共”同“供”,“说”同“悦”;A项,“已”同“矣”;C项,无通假字;D项,“知”同“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两个B晋军函陵 军:驻军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解析:选A贰:从属二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解析:选DD项,“既”意为“已经”。A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
2、”、介词“拿”。B项,“其”分别为代词“这件事”、语气副词“还是”。C项,“于”分别为介词“对”、介词“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夜,缒而出越国以鄙远朝济而夕设版焉与郑人盟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A/B/C/ D/解析:选C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故为名词作状语,为形容词作名词,为名词作动词,为动词的使动用法。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3、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解析:选C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6名句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 , ”。(2)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起初烛之武拒绝郑伯,不愿意去“退秦师”的原因是“ , ; , ”。(3)烛之武退秦师最后阐明晋侯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的句子是“。,;,;,”。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微夫人之力不
4、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
5、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大夫病形容词,疲惫(2)亡不能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3)君其图之动词,图谋,谋取(4)韩、魏翼而击之名词作状语,从两旁(5)襄子将卒犯其前名词,军队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决晋水而灌之连词,表顺承(2)及今而不图之连词,表假设(3)智伯之为人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4)言出君之口结构助词“的”(5)杀其身而三分其国代词,代智伯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率韩
6、、魏二国伐赵伐:攻打B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C臣请试潜行 潜:偷偷地D襄子将卒犯其前 将:将要解析:选DD项,将:读jin,率领。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C项,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指示代词,那;A项,副词,于是,就;B项,代词,代事;D项,连词,况且。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和谋略的一组是()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赵亡则君为之次矣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ABC D解析:选B说的是当时的形势,说的是二君的做法,说的是襄子的行动。10下列对原文
7、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国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之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D张孟谈在赵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解除了赵国之危。他与烛之武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解析:选BB项,“先再”内容颠倒,“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与文意不符。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城下缘木而处,
8、县釜而炊。译文: (2)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译文:参考答案:(1)(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2)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参考译文: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他们)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见韩、魏两国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国君王,说道:
9、“我听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国来攻打我们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如果赵国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国头上了!”韩、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韩、魏两国君王于是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
10、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三、语言表达专练12(全国卷乙)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不要依赖译文。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肯动脑筋,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副词等虚词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
11、配。第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处是表示假设,第处和第处构成递进关系,第处与第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13把下面的一组句子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答:参考答案: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的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14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左传
12、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主张左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经义考)。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1)第一方面:(2)第二方面:(3)第三方面:参考答案:(1)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2)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3)一般论者认为有关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