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048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具有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B.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浆蛋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C. 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形成糖被D. 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不能降低,细胞可利用的血糖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胰岛素是身体唯一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详解】A、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骨架,A错误;B、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浆蛋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B正确;C、糖被是指糖蛋白,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D、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所以胰岛素分泌减少,将导致细胞利用的糖类减少,D错误。故选B。2. 某科学家研究M、N、P三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现只有M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N细胞含有叶绿体,只有P细胞能合成糖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M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 N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

3、AC. P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前期中心体移向细胞的两极D. 若M细胞进行分裂,能无丝分裂,不能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M细胞没有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N细胞含有叶绿体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细胞;P细胞能合成糖元为动物细胞。【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但是有的原核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且细胞质中有有氧呼吸所需的酶等物质,A错误;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为DNA,B错误;C、P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心体复制,前期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并形成纺锤体,C正确;D、M细胞为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D错误。故选C。3.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4、 溶酶体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氧化分解B. 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及在突触间隙的运输提供能量C. 内质网膜可以与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D. 活细胞中都分布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答案】A【解析】【分析】1、高尔基体可以接受囊泡也可以形成囊泡。2、溶酶体中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3、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到高尔基体后再形成囊泡转移向细胞膜。4、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A、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以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氧化分解,A正确;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运输方式是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5、;C、内质网膜没有与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C错误;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包括核糖体,D错误。故选A。4. 科学家从矿区硫化矿酸性坑水中分离出一种嗜酸细菌。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在缺乏有机物时,可利用单质硫氧化产生的能量将CO2 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细菌吸收现成有机物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 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废水中该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 该细菌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某些光合色素D. 矿区中的化学诱变因子可导致该菌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学生需要分析题干,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

6、息,然后在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题。【详解】A、该细菌吸收现成有机物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由ATP直接提供,A错误;B、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废水中该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属于营腐生,为分解者,B正确;C、该细菌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属于化能合成作用的过程,C错误;D、该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B。5. 下列关于生物学中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缺氧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是影响了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Na+内流B. 在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装置中,应将空气持续通入以保障O2供应C. 培养液中的O2浓度不影响酵母菌的K值,因为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D. 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外界环境中获得

7、O2【答案】D【解析】【分析】环境容纳量是生物生存的有效资源决定的。酵母菌生存环境中的营养物质的量、培养液的PH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详解】A、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是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因此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不是影响了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A错误;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不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应先用NaOH吸收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B错误;C、酵母菌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酒精过多积累会抑制酵母菌的繁殖,所以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菌种群

8、的K值有影响,C错误;D、草履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可以直接从外界环境中获得O2,D正确。故选D6. 滴灌施肥技术是在灌水的同时可以把肥料均匀地带到作物根部,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传统施肥和灌溉是分开进行的,肥料施入土壤中,由于没有及时灌水,从而无法以无机盐离子形式被吸收B. 滴灌施肥优先选择硝酸铵等在水中溶解度低的无机盐C. 滴灌克服了传统灌溉所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可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气状况D. 滴灌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被植物再利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

9、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2)无机盐的功能有: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详解】A、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是以离子的形式,传统施肥和灌溉是分开进行的,肥料施入土壤中,由于没有及时灌水,从而无法以无机盐离子形式被吸收,A正确;B、硝酸铵在水中溶解度较高,B错误;CD、滴灌可以保持土壤良好的水气状况,克服了传统灌溉所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基本不破坏原有土壤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

10、被植物利用,CD正确;故选B。7. 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 - PPP(该 结构式中的dA表示脱氧腺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TP与d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不同B. dATP分子中的“dAP”是RNA的单体之一C. 若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D. 细胞内合成dATP所需能量由磷酸提供【答案】C【解析】【分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所需的酶的种类不同、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

11、活动,而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而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与ATP相比,d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別是所含的五碳糖种类不同,前者含的是核糖,后者含的是脱氧核糖,A错误;B、dATP分子中的“dAP”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之一,B错误;C、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时,可以释放比较多的能量,能为某些吸能反应供能,C正确;D、细胞内合成dATP所需能量不能由磷酸提供,D错误。故选C。8. 如图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

12、误的是( )A. X、Y、Z物质分别表示C3、丙酮酸和ATPB. 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C. 过程分别表示C3的还原和CO2的固定D. 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过程产生的部分CO2会释放到细胞外【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W表示水,Z是ATP,Y是丙酮酸,X是三碳化合物;表示水的光解,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表示葡萄糖的糖酵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Z是ATP,Y是丙酮酸,X是三碳化合物,A正确;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能产生ATP,CO2的固定不能产生ATP,B错误;C、

13、图中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C正确;D、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叶肉细胞会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即过程产生的CO2会释放到细胞外,D正确。故选B。9.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B. 血浆蛋白的含量下降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C. 机体产生乳酸后,主要依赖H2CO3/NaH CO3缓冲体系来维持血浆pH的稳定D. 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首先对其发动攻击【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

14、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

15、细胞外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所以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A正确;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蛋白的含量下降,相对的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结果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血浆中的H2CO3/Na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机体产生乳酸后,主要依赖H2CO3-/NaHCO3缓冲体系来维持血浆pH的稳定,C正确;D、病毒进入人体后,发动攻击的首先是吞噬细胞,D错误。故选D。10.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 血浆渗透压升高B. 下丘脑产生渴觉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

16、加【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详解】A、失水过多,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错误;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水重吸收会增加,C正确;D、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故选B。11. 下列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受损会使水盐平衡调节异常B. 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C.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S区受损的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不能讲话【答案】C【解析】【分析】1、各

17、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18、【详解】A、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下丘脑受损会使水盐平衡调节异常,A正确;B、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到大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B正确;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D、言语区中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能听懂话但不能讲话,D正确。故选C。12. 下列有关马拉松长跑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跑步过程中身体大量排汗主要是为了维持水盐平衡B. 运动停止后心跳不能立即恢复正常是由于激素调节作用范围广泛C. 跑步过程中机体

19、内环境稳态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 跑步过程中体温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加快【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

20、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跑步过程中身体大量排汗主要是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B、运动停止后心跳不能立即恢复正常是由于激素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B错误;C、跑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稳态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C正确;D、跑步过程中体温升高,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加快,D错误。故选B。13. 垂体被称为“内分泌王国”,包括垂体前叶、垂体中间叶和垂体后叶三部分。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能合成多种激素;垂体后叶又称为“脑垂体”,它本身并不合成激素,主要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运送到其内的激素。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21、 )A. 抗利尿激素由腺垂体释放并作用于靶器官B. 脑垂体属于神经系统,腺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C. 垂体分泌微量的促甲状腺激素能高效调节甲状腺的功能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储存在垂体后叶中【答案】C【解析】【分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详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经过脑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集合管等靶器官,A错误;B、脑垂体不属于神经系统,B错误;C、垂体分泌微量的促甲状腺激素能高效调节甲状腺功能,

22、C正确;D、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不储存在垂体后叶,D错误。故选C。14. 人体健康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B. 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不会发生免疫反应C. 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 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不受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

23、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详解】A、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力没有导致个体遗传物质改变,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B、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机体 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B错误;C、淋巴因子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特异性免疫大幅受损,D错误。故选A。1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24、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B. 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 植物激素是一种能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D. 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一般发生在成熟组织韧皮部【答案】A【解析】植物激素是有特定的部位产生的,而不是由腺体分泌的,A项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通过细胞的主动运输完成的,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项正确;植物激素是一种能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C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的运输等知识,能结合所学

25、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 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 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C. 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 可发现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的枝条生理代谢活跃容易成活,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现紫色反应,生长

26、素属于有机酸,不能用蛋白质进行检测。【详解】A、幼嫩的枝条生理代谢活跃,容易成活,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芽较多的嫩枝更容易成活,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应该选用芽较多的较嫩枝条,A正确;B、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扦插让其生根,不是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生根,B错误;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C正确;D、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存在两重性,所以可能存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D正确。故选B。17. 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地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7年间的种群增长情况,其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据

27、表分析可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这7年中白头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第6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白头鹎在地区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A. B. C. D. 【答案】B【解析】由于增长速度先增大后变小,所以这7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正确;第6年时白头鹎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为1.20,为正值,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错误;由于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白头鹎在某地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4年时白头鹎

28、种群数量的两倍,正确;研究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8. 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 土壤小动物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 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答案】A【解析】【分

29、析】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详解】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B、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C、一些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正确;D、土壤小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可以参与碳循环,D正确。故选A。1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B. 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

30、.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D. 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属于应用化学信息传递的生物防治【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A正确;B、生态系统的信息可以由无机环境发出,例如光照,B错误;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

31、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C正确;D、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属于应用化学信息传递的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B。20. 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防治水稻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 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能实现对生产者的能量输入,以提高作物的产量C. 去除农田中的杂草以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散失的环节D. 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其对光能的利用率【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

32、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高。【详解】A、防治水稻害虫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B、为农作物施用的有机肥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B错误;C、去除杂草可以减少杂草和

33、农作物之间的竞争,不能缩短食物链,C错误;D、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其对光能的利用率,D正确。故选D。21. 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和Fe3+都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B. 松土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有利于根对水和无机盐的主动吸收C.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氧气中的氧不可能来自氨基酸分子D. 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

34、)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效性。【详解】A、酶和Fe3+都是催化剂,所以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根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是主动运输,B错误;C、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水,而叶肉细胞释放的氧气中的氧来自于水,所以氧气中的氧可以来自氨基酸,C错误;D、碳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不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利用,D错误。故选A。22. 物质甲作为抑制剂能与蔗糖酶结合或分离,从而改变蔗糖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pH等条件下,某同学将蔗糖酶和物质甲的混合液均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等量蔗糖溶液中,检测发现,蔗糖的水解

35、速率随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分析与该实验相符的是()A. 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增强B. 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能改变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C. 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物质甲与蔗糖酶的分离D. 反应体系中没有甲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会改变酶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物质甲属于抑制剂,当蔗糖溶液浓度越低,物质甲容易与蔗糖酶的结合,使蔗糖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降低;反之,当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物质甲容易与蔗糖酶的分离,使蔗糖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增强。【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物质甲属于抑制剂,即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降低,导致酶活性降低,A错误;物质甲与蔗

36、糖酶的结合能降低酶活性,从而改变酶的高效性,但不改变专一性,B错误;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物质甲与蔗糖酶的分离,从而使酶活性升高,蔗糖的水解速率增大,C正确;反应体系中没有甲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会改变酶活性,只是改变酶促反应速率,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需要识记酶的特点以及酶的作用机理。23. 科学家从发菜藻体中分离出细胞进行液体悬浮培养。通过实验测定了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温度对离体发菜细胞的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均正常,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0时,发菜细胞中生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B. 与光合作用相比,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C.

37、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45D. 由图可知,离体发菜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目考查植物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越高,则有机物净积累量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生长。【详解】A、发菜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B、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菜的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光合作用先升高后降低,因而与光合作用相比,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B正确;C、在光照下发菜在45时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氧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正确;D、离体发菜细胞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是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D正确;故

38、选A。24. 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照组中b峰细胞可能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B. a峰和b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C. 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都增加D. a峰比b、c峰都更易找到用于观察染色体数固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为2N的细胞为G1期;DNA含量为4N的细胞为G2期和M期;看图可知: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G2和M期细胞比例都增加,据此答题。【详解】A、对照组中b峰是,DNA含量加倍,有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A正确;B、a峰为G1期细胞和b峰可以为G2期细

39、胞,二者都可以处于分裂间期,b峰也可以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C、G2和M期DNA含量为4N,分析图形可知:与对照组相比,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G2和M期细胞比例都增加,C正确;D、a峰为G1期细胞,此时染色质松散分布在细胞核,b峰为G2和M期细胞,其中分裂期(M期)染色质呈染色体的状态,其中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更适合分析染色体组型,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周期中DNA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25. 下列关于实验屮所用试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

40、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CuSO4的使用方法相同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生理盐水的作用相同C.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不同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实验中,盐酸的作用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2、生

41、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是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混合后加入待鉴定的溶液中,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是先加入氢氧化钠后再加入硫酸铜,A错误;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生理盐水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维持

42、细胞形态,B正确;C、“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中酒精是为了麻醉小动物,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C正确;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作为解离液,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调和pH,D正确。故选A。26.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B. 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C. 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D. 教

43、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答案】B【解析】【分析】新冠病毒的结构简单,由内部的遗传物质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等途径进行预防。【详解】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A正确;B、消毒酒精的浓度为75%,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代谢,不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B错误;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

44、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C正确;D、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D正确。故选B。27. 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垂体通过激素来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B. 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C. 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D.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

45、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控制,A错误;B、垂体是内分泌腺,没有专门的管道运输激素,B错误;C、甲状腺可以反馈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8. 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对于甲乙两地的蝮蛇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B. 对生活在同一湖泊的鲢

46、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 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D. 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种群的K值受自然空间、食物以及种间关系等多种生态因素综合影响。【详解】A、对于甲乙两地的蝮蛇来说,由于两地的环境条件等不一定相同,则环境容纳量不一定相同,A错误;B、鲢鱼和鲤鱼是生活在同一环境的不同种群,环境容纳量不同,B错误;C、冻原不同年份的环境条件等存在差异,则其中生活的旅鼠在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C正确;D、当种群数量接近

47、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会降低,当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停止增长,D错误。故选C。2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C. 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D. 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为生产者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详解】A、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可以驱动物质循环,A正确;B、能量可以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中(例

48、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错误;C、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不能倒置,如果倒置必须从外界不断补充能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错误;D、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但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A。30. 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子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鸽群发现苍鹰时其与苍鹰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食物网中鸽子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 鸽子发现苍鹰时的大声鸣叫及群飞骚扰均属于传递物理信息C. 鸽子种群密度越大,全群反应越早D

49、. 鸽子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鸽子的种群数量,因变量是报警的平均距离,图中显示随着鸽子种群数量的增加,报警的平均距离也不断增加。【详解】A、在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A错误;B、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传递物理信息、群飞骚扰属于传递行为信息,B错误;C、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全群反应越早,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C正确;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D错误。故选C。31. 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

50、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 温室效应是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C.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D. 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答案】C【解析】【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详解】A、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A错误;B、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CO2的大量

51、增加, B错误;C、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正确; D、不断的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D错误。故选C。32. 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因争夺生存资源(竞争)而消耗;避免捕食者的捕食所需;繁育后代分配比例的四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丁B. 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导致丰富度越大,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多C. 弃耕农田中玉米的能量分配情况会由乙转甲D. 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出生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生态系统的能

52、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问题,由于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一种生物面临的种间关系可能有竞争和被捕食,因此能量分配有所差别,分析不同群落中种间关系变化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群落演替早期由于物种数目不多,捕食者较少,所以会处于一种低竞争、低捕食的状态,应该为情况甲,A错误;B、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种群内部个体数量多不一定导致丰富度增加,B错误;C、弃耕农田由于缺少人的管理,使得杂草、害虫增多,对于玉米而言竞争、捕食加剧,不可能为从乙到甲的转变,C错误;D、引入天敌,使得鼠面临高捕食压力,能量分配倾向于避免被捕食,减少了繁殖后代的能量,从而降低鼠的出生率,D正确;故选D。33.

5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B.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人、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 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有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群落内部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

54、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3、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详解】A、自然生态系统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确了其在物质上的自给自足,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不断的输出,需要不断的补充矿质元

55、素,如由于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A错误;B、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正确;C、信息传递还可以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C错误;D、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不一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D错误。故选B。34. 下列四种现象,不能用图表示的是A. 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B.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C. 在质量浓度为0. 3g/mL的蔗糖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水 能力随时间的变化D. 植物横放于地,其水平方向的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虚

56、线 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1、在一定酶量、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增加,当酶达到饱和后,反应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浓度)。2、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4、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详解】A、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

57、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曲线的起点应从原点开始,因为无底物时酶促反应速率为0,A符合题意;B、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为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即物种丰富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但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后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量浓度为0.3 g/ 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随失水的增多,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当细胞吸水与失水达到平衡时,吸水能力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D、根对生长素浓度较为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横放时,由于重力因素的影响,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升

58、高,当高于一定浓度(与虚线相交的浓度)时根的生长会受抑制,最终,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不再升高趋于稳定,D不符合题意。故选A。35. 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章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B. 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 盐碱化草地中能量循环的速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 在不同阶段种棺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提高生

59、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详解】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A正确;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C错误;D、在不同阶段种棺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6.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了调控基因活性的分子机器,即当氧气不足时,细胞里的氧气含量下降,此时低氧应答元件能指导细胞大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60、,制造更多的红细胞来运输氧气,从而适应于不同水平的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氧气对于生物至关重要。在人和动物体内氧气的作用是:在线粒体中,氧气与_。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低压、缺氧的高原旅游,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原反应”,后会逐渐适应的原因是:当氧气不足时,人体肾脏、肝脏会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它会刺激骨髓中的_分裂和分化,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从而促进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2)般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肌肉酸胀乏力感,原因是运动时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增大,骨骼肌细胞氧气供应不足,在细胞质基质中_,最终在_形成酸胀乏力感。运动结束一段时期后这种酸胀乏力的感觉会自然消失,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

61、意义。(3)已知有氧呼吸的过程含有无氧呼吸的步骤,请结合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以及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的事实,谈谈你的启示_。(4)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_(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_。【答案】 (1). NADH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2). 造血干细胞 (3). 积累的丙酮酸与NADH在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乳酸刺激相应的感受器 (4). 大脑皮层 (5). 无氧呼吸进化为有氧呼吸 (6). 有 (7). 类囊体是水分解成氧的场所,叶绿体双层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的功能【解析】【分析】人体有氧呼

62、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

6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在线粒体中,氧气和NADH(H)反应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红细胞。(2)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积累的丙酮酸与NADH在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乳酸刺激相应的感受器,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酸胀乏力感。(3)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有氧呼吸的过程含有无氧呼吸,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说明了生物的呼吸作用方式是从无氧呼吸进化为有氧呼吸。(4)类囊体是水分解成氧的场所,叶绿体双层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的功能,所以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依然有氧气产生。【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呼吸

64、,光合作用和人体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并且形成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37. 分析回答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_向的,其原因是_。(2)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会比正常人高导致其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人的_,从而使该患者重吸收水的量_,引起排尿量增加。(3)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有些人注射青霉素制剂会出现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答出2点即可)。(4)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中“气”是指_,主要作用是_。【答案】 (1). 单 (2).

65、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高 (4). 减少 (5).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6). 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7). 乙烯 (8). 促进果实成熟【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2、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

66、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4、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1)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会比正常人高,导致其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人的高,使患者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加。(3)二次免疫过程中,如果注射同种抗原

67、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过敏反应发作迅速、消退较快,一般不会造成组织损伤。(4)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所以“气”指的是乙烯。【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调节、水盐调节、免疫和植物调节的知识,跨度较大,需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38. 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生命系统能维持稳态是由于生命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使血糖浓度下降,刺激胰岛_细胞分泌_ ,进而使血糖回升。(2)高斯在0 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每隔25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

68、实验,第5天以后大草履虫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原因是_,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增长就会停止。这样的增长曲线称为_型曲线,即通过建立_模型描述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3)棉蚜吸取棉花植株汁液为食,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松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瓢虫天敌。此过程涉及到的生物种间关系有_和种间互助,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 作用。(4)一场火灾过后,森林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_,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5)以上实例说明,生命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答案】 (1).

69、 A (2). 胰高血糖素 (3). 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4). S (5). 数学 (6). 捕食、寄生 (7).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8). 阳光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 (9). 负反馈调节【解析】【分析】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按S型曲线增长。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详解】(1)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

70、糖物质的转化,进而使血糖回升。(2)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开始时资源相对丰富,空间充足,草履虫数量增加较快,但随着种群数量增加,且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增长就会停止。所以会出现直至第5天以后大草履虫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的现象。这样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3)棉蚜吸取棉花植株汁液为食,体现的是寄生,瓢虫捕食棉蚜,体现的是捕食关系,小黄蚁与棉蚜之间是种间互助关系,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4)一场火灾过后,森林种

71、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阳光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5)生命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点睛】本题考查稳态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对稳态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9. 某生态系统中有昆虫、田鼠(二者均为初级消费者)、杂食性鸟、蛇、老鹰 (顶级消费者),其中杂食性鸟捕食昆虫、植物,蛇的食物来源有田鼠、杂食性鸟,老鹰的食物来源是田鼠和蛇。回答下列问题。(1)出题干中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_。(2) 蛇同化的能量除题干中的去向外,其余去向是_:假设某生物的食物来源不止一种吋其来自各食物的能量是相等的,则该食物链(网)中老鹰体重每增加200g,理论上最多

72、需消耗植物_kg。(3)调查发现,某年由于某种原因使杂食性鸟的数量减少,但并未引起当年蛇数量的下降原因可能有_ (答出两点)。【答案】 (1). (2).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分解者(和未被利用) (3). 335 (4). 蛇还可以捕食田鼠以维持自身数量的相对稳定;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数量关系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去路有:1、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量;2、流向下一营养级;3、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4、未被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特点两个特性。识记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概念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食物链

73、中第一营养级为植物,第二营养级有昆虫、田鼠和杂食性鸟,第三营养级有杂食性鸟(捕食昆虫)、蛇(捕食田鼠、杂食性鸟)和老鹰(捕食田鼠),第四营养级有老鹰(捕食蛇),据此绘图即可,见答案;(2)题干描述蛇同化的能量被老鹰捕食,即流入下一营养级,除此之外还有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分解者(和未被利用);若计算老鹰体重每增加200g,理论上最多需消耗植物有多少,首先根据“最多消耗”确定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某生物的食物来源不止一种吋其来自各食物的能量是相等的,可确定按照不同的食物链推断的话2001/21010+2001/2101/21010+2001/2101/2101/210+2001/2101/2101/21010=335000g,因此最多需要植物335kg;(3)杂食性鸟与蛇属于捕食关系,在数量变化上存在负反馈调节,当杂食性鸟的数量下降,由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数量关系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可能一年内并未出现下降情况;同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使得蛇可以捕食田鼠以维持自身数量的相对稳定,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能量流动的过程,考生需要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出食物网。难点是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需要按照食物链逐条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