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972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自然因素B.婚姻因素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人口迁移规模较大,迁移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说明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读图可知,203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迁移人口的比例最大,而04岁年龄段人口迁移比例也较大,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主要原因是2034岁年龄段的父母携带幼小子女迁移。答案1.D2.A读我国流动人口金字

2、塔图,完成34题。3.该图出现流动人口两大高峰的原因是()务工经商拆迁搬家随迁家属学习培训A.B.C.D.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动方向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分散。决定流动人口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布局B.人口密度C.生态环境D.耕地面积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流动人口的两大高峰为青壮年人口和儿童,青壮年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由于务工经商,而儿童的迁移主要是随父母流动,故选C项。第4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布局的变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人口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故选A项。答案3.C4.A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

3、的分离,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完成56题。5.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A.西南地区B.华东地区C.北方地区D.周边省份6.安徽、河南两省份迁往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D.与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迁往武汉市的人口主要来自河南、湖南、四川,其次是江苏、浙江、江西等,主要来自湖北周边省份。故选D项。第6题,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人口由经济较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安徽距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

4、近,因此人口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迁往武汉的相对较少。故选D项。答案5.D6.D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读图,完成78题。7.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交通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地形阻隔A.B.C.D.8.该图说明()A.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B.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C.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D.全国各省份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流出首位流指向省和流入首位流来源省以近距离为主,正确。

5、流出首位流指向省主要是经济相对发达的省级行政区;流入首位流来源省多是人口较多、经济相对落后的省级行政区,正确。故选C项。第8题,影响人口流动首位流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简单;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全国各省份流出首位流具有地区差异。故选C项。答案7.C8.C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材料二2019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材料三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省农村经济大发展,农

6、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黑龙江省。(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小明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3)1985年后的人口迁移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由材料二中小明的爷爷迁移的时间和地点可知,小明的爷爷是20世纪70年代迁往东北的,其迁移属于材料一中1980年前的迁移;1990年迁回山东属于材料一中1985年后的迁移;由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20世纪70年代小明的爷爷迁往东北时,黑龙江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9

7、0年由东北迁回山东时,山东人均收入高于黑龙江,因此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的影响。第(3)题,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迁入地资源开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给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带来困难。答案(1)东北地区(2)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20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省,1985年山东省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黑龙江省。(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影响:给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带来困难。能力提升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

8、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第1题,据资料可知,该直辖市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说明有大量人口外迁,因此A项错误;该图反映的是该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也不能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因此B、D两项错误;2006年至2016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

9、距减小,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大,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相对减少,当地就业形势较好,因此C项正确。第2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人口总数,重庆最多,其他三地均小于3000万;二是北京、天津、上海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户籍人口小于常住人口数量,而重庆相反。故D项正确。答案1.C2.D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34题。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

10、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人口在255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较高,说明劳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其他选项叙述显然不符合图示。因此C项正确。第4题,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人口在2550岁之间的人口比重较高,而5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少,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比例持续扩大,会延缓欧盟的老龄化趋势。因此B项正确。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变化趋势无法得知。答案3.C4.B下图为我国2019年春节前夕“瘦身”城市流出人口数量排行榜,下表为我国三大城市群省际流动人口来源地统计。据此完成57题。三大城市群省级流

11、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地统计(单位:%)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河南17.67湖南22.20安徽31.10山东17.39广西20.64河南13.17黑龙江10.54四川10.65江西8.96安徽8.13湖北10.09四川8.66山西5.51江西8.01贵州6.345.下列关于“瘦身”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深圳、东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降低B.成都、佛山、郑州、杭州流出人口较少,城市活力不足C.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的城市,拉力越强D.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的城市,推力越强6.关于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A.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小,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经济差距小B.珠

12、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区域经济增速快,劳动力需求多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小,区域强替代城市少,就业机会少D.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特征与交通线路密度无关7.2019年,上述我国主要人口流动区出现“反向春运”,“反向春运”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该现象的出现()A.造成各方向客流不均衡,不能充分利用铁路运力B.加大务工人员家庭开支C.缓解务工地节日性劳动力紧缺状况D.减轻务工地节日旅游景点压力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瘦身”城市流出人口数量排行榜,深圳、东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位居前列,说明其吸引力仍然很大,A项错误;成都、佛山、郑州、杭州流出

13、人口相对较少,仍有较大吸引力,说明城市活力充足,B项错误;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的城市,说明拉力越强,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项。第6题,结合三大城市群省级流动人口主要来源省份可知,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经济差距大,A项错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区域经济增速快,劳动力需求多,B项正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区域强替代城市较多,就业机会多,C项错误;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特征与交通线路密度有关,D项错误。故选B项。第7题,“反向春运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部分劳动力不需要返乡,缓解了务工地节日性劳动力紧缺状

14、况,C项正确。造成各方向客流比较均衡,利于充分利用铁路运力,A项错误;不会加大务工人员家庭开支,B项错误;春节期间出游时间较多,可能加重务工地节日旅游景点压力,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5.C6.B7.C8.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1上海市部分年份人口数图2上海市近年来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各两点)

15、解析第(1)题,读图1,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两方面归纳说明。第(2)题,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常住人口的变化;结合图2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分析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第(3)题,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劳动力)、经济等方面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从教育、就业、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分析。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3)积极影响: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可能带来的问题: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