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625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首发》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堂邑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2013-9-5一、选择题1“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拿破仑对被征服地区进行了压迫拿破仑遭到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拿破仑称帝,违反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遭到了法国人民的普遍反对A B C D21933年10月,红三十三军政治部驻扎在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地主宅院的门楼两旁石柱上写下如此楹联: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开新世界。这一史料能够佐证的是(

2、 )A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 B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深入展开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D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A B C D4“地质力学”是

3、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它是由中国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其哪篇论著( )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5有人认为 “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如果此观点成立,下列史实可作为主要依据是(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B国联由英法操纵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D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加强6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 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

4、殖民地 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A B C D7读下图,纳粹德国控制下列区域的先后顺序为 ( ) A BC D8下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能辨别忠奸的神兽,叫獬豸。清朝时取其意,作为某种官员官服上的图案。该官员最有可能是A军机大臣 B内阁大学士C吏部尚书 D监察御史9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向知府表示: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请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要捉拿的会党,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上述故事发生在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10“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

5、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1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2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

6、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13著名史学家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培育出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A B C D14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对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都反映了因侵略造成的两岸分离 B“酷炎的夏日”

7、指的是日本的侵略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15某作家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据此判断,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应是A B C D16下图反映了西方先进交通工具对中国的影响。这种情形,最早在中国出现大致应该在什么时候(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三四十年代181543年5月24日,已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抚摸着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下列对这部著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B.开启了天文学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C.体现了面向现

8、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D.提出了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主张19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20下图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的书影。书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黑奴贸易C.工业

9、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21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2文官出行图。该图反应的朝代可能是( )A周 B汉 C宋 D清23我们从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用耦犁耕作的技术24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下列那种报纸不是此时创办的( )中外纪闻 A B C D25下列漫

10、画的寓意为“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对其表述准确的是()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D表达了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26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古往今来,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史上唐、宋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比唐代长安城,北宋汴京在商业发展上有哪些不同(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出现了专门性的市场政府重视,设立了专门的地方进行商业贸易A、 B、 C、 D、27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

11、商业和农业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取消封建割据局面A B、 C、 D、28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是因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这让许多革命者感到感到无法理解C.西方人士认为,俄国这一招是痛击他们的,因为新经济政策采

12、用了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D.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29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不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30北伐战争一年内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其原因不包括( )A.国共合作B.方针正确C.军阀力弱D.将士英勇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程朱诸贤,以辟佛老为一大事。以朕观之,奉之者固非,辟之者益增其澜耳。自古帝王,如梁武帝不足道,即有禁人为僧尼道

13、士者,未及数年,其教辄复,复则益以披猖。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材料二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

14、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

15、教的关系材料五 爱因斯坦在1952年说过:“当我正在进行运算,一只小虫落在我的桌上时,我就会想,上帝多么伟大,而我们在科学上的妄自尊大是多么可怜,多么愚蠢啊!”他说:“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的东西,那就是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 “在每一个真正的自然探索者身上,都有一种宗教敬畏感;因为他发现,不可能设想他是第一个想出把他的感知关联起来的极其微妙的线索。还未被暴露的知识方面,给研究者以类似于儿童试图把握大人处理事物的熟练方式时所经历的那种情感。” 李醒民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写出康熙帝为加

16、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政策及评价。(7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5分)(3)谈谈你对材料四、五的理解。(3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材料二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

17、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一一德军参谋总长毛奇材料三 除本盟的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国际联盟盟约材料四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1)分析材料一中“这一切,到了1

18、914年都改变了”的表现和原因。(5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结束后“20世纪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5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意图。(5分)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2分)(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国联在制止侵略战争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3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北宋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清初,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最后集中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君权强化到了极

19、点。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材料三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摘要: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该文件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原则?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4分)(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体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

21、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鲁迅看镜有感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先以中学固其根底,然后择西学可补吾缺者用之,西政之可启吾疾者取之。”张之洞在劝学篇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材料三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

22、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李军林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唐与清代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潮的变化。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说明其政治背景。(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结合理论成果实践成果第一次民主革命纲领(2分)第二次(1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23、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第三次(1分)(2分)9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说明了拿破仑对外军事征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另一方面拿破仑由于实行殖民压迫政策遭到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强烈反抗,因此说法正确,是拿破仑的对内政策与题意对外军事征服不符,所以答案选B。考点:资产阶级革命家拿破仑点评: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如何正确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也成为我们高

24、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当然还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道德评判标准。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33年10月”可知此时中国正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A发生在1934年10月之后, C项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时, D项1935年的遵义会议召开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点评: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新民

25、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是指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新式革命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这一革命策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所以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项说法错误,中共是第三国际的重要成员尊从第三国际的领导,答案选D。考点:毛泽东思想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

26、主要集中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概念,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考点:中国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

27、面的记忆。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说明欧洲霸权扩大了,这主要是指英法两国通过操纵国联能干预和控制更多的国际事务,答案选B,A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准确,国联的实际作用更多地在表现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28、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6【解析】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说明华盛顿体系对美国极为有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项符合华盛顿会议的作用,是凡尔赛合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答案选C。考点:华盛顿会议点评:华盛顿会议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191

29、9)的继续,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答案选B。考点:纳粹德国的扩张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

30、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8D【解析】试题分析:清朝时把“獬豸”作为官员官服上的图案,是为了让其“辨别忠奸”,因此该官员的职权可能是监察百官。A的职能是上传下达;B备皇帝顾问;C掌管官吏的考核、升迁。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监察官。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历史起源很早,自先秦时代已逐步建立起行政监察制度。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自秦汉时期开始,为发展阶段,三国魏晋南北朝,为完善强化阶段,隋唐至明清为

31、行政监察制度最严密时期。9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情景说明了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这应该发生在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B。民国时期已经没有了知府、总理衙门等称谓,排除D。题干的关键信息“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据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考点:列强侵华点评: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引发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和探索。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2、,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也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思想文化上:冲击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C【解析】试题分析:“科学理性、自由、人权、法治、个人尊严”,这些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通过五四运动在中国传播,表明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A、B、D 三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目中的材料没有关系。故选C。考点:五四运动点评: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

33、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11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信息“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可以判断该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选B。考点:淞沪会战点评: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1)淞沪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八路军115师取得)。(3)徐州会战:抗战

34、以来历史最长的一次会战,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国民党李宗仁指挥)。(4)武汉、广州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5)枣宜会战:1940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12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强调国共内战的爆发有一定因素的限制。A项是在1924年初,会议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项西安事变是结束国共十年对峙,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也不符合;C项是在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确立了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的

35、方针,符合题意;D项是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合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最终国民党政府未在协定上签字,故排除D。C项正确。考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点评: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政治谈判: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重庆谈判的召开,主要是由于蒋介石政府内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另外也是迫于当时国内要求和平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北平和谈也只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希望可以“就地停战”和“划江而治”。两次和谈的破裂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3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革时期即19661976 年十年中新中国取得的科技、外交成就。发生在1964年,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

36、979年,分别属于十年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就。故选D。考点: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时 间重 大 成 就作 用 与 意 义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1983年2002年“银河”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

37、阶段高性能计算机开饭应用的重大突破2003年“神五”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两次分离。第一次“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指的是日本于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对台湾人民实行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归祖国。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集团败退台湾,从此“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状态。两首诗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B、C、D符合史实,A项错误。考点:台湾问题点评: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

38、题。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1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含义的能力。材料“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A拜伦的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B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高尔基的母亲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的伟大成就;D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代表,其作品中没有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符合材料的风格。故选D。考点:近代以来的文学成就点评:文学艺术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

39、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种文学艺术流派应运而生。西方国家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文学作品由注重人类的情感世界转而开始揭示社会现实;20世纪至今,西方文学以现代主义为主流,苏联出现了社会主义文学,亚非拉民族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爱国主义精神。16C【解析】试题分析: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死的,因此排除AB项,C项正确,汽车诞生在1885年,清末汽车传入我国,故选C。D项是错误的,当时早已经传入中国汽车。考点:近代交通的发展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也在大量的进入中国,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

40、国,新式交通业的发展只是在通商口岸发展的较快,并且大都是引进而不是中国自己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方文明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1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A 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较少。C 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D 项说法错误,没有史实体现。故选B。明代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了民众同行的衣料。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棉花的种植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棉花种植等相关知识。棉花宋末元初由边疆传入内地,元代得到很大的发展,技

41、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松江成了棉纺织业的中心;明代后期成为普遍的衣料。在这一过程中,妇女的家庭纺织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妇女地位也受到重视。18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用排除法,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主要意义在于推翻天主教的说教,否定教会的权威,尚未认识到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故选D。A项正确,日心说打破了教会宣扬的地球中心说的观点;B项正确,日心说的提出,开启了天文学革命的序幕;C项正确,是对宗教神学的冲击。考点:哥白尼日心说点评: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冲击了教会所宣扬的地球中心说的观点,引导人们进一步摆脱教会的精神束缚,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哥白尼的贡献主要是在于反对

42、和冲击原来的宗教神学方面,本身日心说并非科学的观点。19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来苏联签订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华沙条约军事集团,与1949年成立的北约集团一起构成了战后的两极,两极格局形成。故选B。A项错误,苏联华约是在1955年成立的,但是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成立的;C项是在1947年开始的;D项是在1955年分裂的,但是不是华约成立的最主要的影响。考点:两极格局的成立点评:战国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妄图称霸世界,苏联也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二者的意识形态冲突越来越严重,冷战兴起。美苏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军事集团,两极格局产生。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就是由两极格局到

43、两极格局下多极化局势的出现,最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过程。2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上奴隶贩子为谋取暴利掳获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获取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故选B。A项错误,迪亚士是在15世纪到达非洲;CD项工业革命的展开使得奴隶贸易逐渐的废除。考点:早期殖民扩张点评:黑奴贸易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对非洲带来巨大的灾难,延缓了其生产力的发展。黑奴运动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积累但没有提供劳动力要素,黑奴大都贩运到美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21D【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中体现了强烈的共产和平均原则,反映了农民阶

44、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故选D。但这种绝对平均的政策是违背社会发展方向的,固守了小农经济,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也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无法实现。因此ABC项均正确。考点:天朝田亩制度点评: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两个施政纲领,这两个纲领都具有反封建性,都没有真正的实施,一个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一个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二者的相关内容及特点需要掌握,是考试的重点。22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图可以看出文官出行,规模大,场面足,从中可以看出是宋朝。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策略,文官受到重用。故选C。ACD项明显错误,这三朝未实行重文政策。考点:北宋的重文

45、轻武政策点评: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2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图中是两头牛牵引的耦犁耕作技术,又称二牛抬杠。所以D项正确。A项错误,牛耕技术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B项错误,因为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耕作技术。C项错误,唐代出现曲辕犁。考点: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点评:产工具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我国春秋以前主要是采用的石器耕作

46、;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4D【解析】试题分析: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时间是1906年,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因此D项不是此时创办的。故选D项。中外纪闻、强学报和时务报都是维新变法时期为宣传变法思想而创办的。考点:维新变法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与近代报刊发展的情况。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进行了广泛地宣传,办报是主要的手段之一,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

47、宪制,实行议会政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2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片反映的是在宗教改革前,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非常严重。故选C。AB项是断章取义的理解;D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应该从自身找,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主要的原因。考点:宗教改革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主张信仰得救,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建立了相对廉洁的教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6A【解析】试题分

48、析: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已经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形成了街市,同时也出现了夜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在城市的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专门性的市场。因此正确,故选A。项错误,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并非政府重视的结果。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晓市,在农村也出现了草市,还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27D【解析】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期间推行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废藩置县,取消封建割据局面。在经济上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

49、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这些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故选D。考点:明治维新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日本在军事方面改革的内容。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走向了扩张之路,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灾难。28B【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形象说法。新经济政策不是放弃社会主义,实行资本主义,也不是完全放弃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想着用发展资本主义的手段发展社会主义,但是当时不被理解,故选B。A项错误,革命者感到痛惜是因

50、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被理解。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非国家垄断贸易,而是实行自由贸易;D项错误,斯大林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 考点:新经济政策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2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初外交方针的理解能力。据材料中“审查”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并对其内容废除或修改等,可知属于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另起炉灶”方面的含义,A项符合题意。B项是说清退国民党残余;C项是说倒向苏联;D项与材料无关且明显错误。考点:新中

51、国的外交政策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提出了三大政策,指导中国的外交行动。在50年代取得了外交的巨大的突破。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30C【解析】试题分析:北伐战争一年内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速度进展迅速,并非军阀力量的弱小,而是国共合作提供了政治上保证;正确的方针和广大将士的英勇奋战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C项错误,ABD项正确。故选C。考点:北伐点评:民革命军北伐,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

52、力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因其战争过程由南向北进行,故又常简称为“北伐”,或称“北伐战争”。1928年攻克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基本上被推翻,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至此,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31(1)态度:不尊奉,也不反对(2分)政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3分)评价: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分)(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

53、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5分,任答到五点即可)(3)牛顿:反映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还不具备彻底改造世界的能力。(或改造世界的能力有限)。爱:体现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和无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综合牛、爱:反映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3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文字“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说明康熙帝在对宗教采取不尊奉,也不反对的态度;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采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

54、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措施;这样处理可以起到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作用,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可直接归纳出牛顿力学的影响,即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材料四、五反映的是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人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科学并未完全战胜宗教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无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宗教

55、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考点:科学与玄学点评:科学与玄学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了几百年而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科学开展了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和压制逐渐显现其强大的力量,牛顿力学即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也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思想,但至今科学仍未完全取代神学,科学战胜玄学仍需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32(1)表现:出现了世界大战。(1分)原因:此时期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分)新变化:使欧洲在

56、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立;美国、日本等国乘大战之机迅速崛起;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5分)(2)宣扬的观点: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揭示和显露人类的高尚品德。(2分)意图: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3分)反驳: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2分)(3)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实行所有国家全体一致原则。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苏联则被长期排斥在外。缺乏公正性,国联实质是英法维护凡尔赛

57、体系的工具,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因而不能取得成员国的信任和支持。(3分)。【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是指战争以超出了本土作战和两国作战的模式而演变为世界大战,其原因是此时期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结合所学可直接写出一战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的表现。(2)从材料二中可直接归纳出主要观点即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揭示和显露人类的高尚品德;此观点背后的真实意图是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

58、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可以从战争的本质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破坏作用予以反驳。(3)材料四说明国际联盟不能真正制止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体制上的弊端,实行所有国家全体一致原则;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苏联则被长期排斥在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际联盟本身缺乏公正性,国联实质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因而不能取得成员国的信任和支持。考点:国际联盟的建立和作用点评:国际联盟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国际联盟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国联

59、也没有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盟约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事实上等于把这些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它的作用只是帮助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巩固了战后帝国主义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国际联盟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的境地。1946年4月国联宣告解散,财产和档案全部移交给联合国。33(1)不断分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皇权强化到了极点(明清皇权发展到极致)。(4分)(2)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2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2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民族区域

60、自治制度。(6分)(4)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4分)【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归纳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隋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北宋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明朝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清初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从中可以看出,各个朝代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君权强化到了极点”。(2)结合临时约法的内容概括约法体现的原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原则;“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

61、等自由”自由平等原则;“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建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开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材料一体现的封建君主专制;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材料三颁布宪法,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三则材料体现的

62、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考点: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点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其主要内容和目标是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真正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34(1)开放兼容、抗拒排斥;中外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4分)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4分)(2)从中体西用到西体西用(从洋务思潮到维新思潮);(2分)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仅仅学习西方科技不能使中国实现独立富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

63、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重;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推动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6分)(3)民主革命纲领;促成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理论(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6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与清代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原因:“汉唐魄力雄大,取用外来事物,自由驱使”,汉、唐时期对待外来文化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广泛吸收;“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每遇外国东西,推拒,惶恐,退缩”,清朝国力衰落,拒绝、排斥外来事物。第二小问结

64、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排斥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2)材料二中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先以中学固其根底,然后择西学可补吾缺者用之”,即中体西用思想;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他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批判洋务派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学习西方层次变化的原因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仅仅学习西方科技不能使中国实现独立富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该问考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三大理论成果的实践意义。考点: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点评:向西方学习是一股贯穿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社会变革思潮,它从林则徐开始经历了一个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仿效西方的政治体制,再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过程,从而使中国找到了一条走上独立自主的必由之路。历史告诉我们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学习西方应注意将爱国主义与理性认识相统一;学习西方必须结合国情,不断与时俱进;扩大对外开放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学习西方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发展。11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