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行者的大勇大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灵魂不屈,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这是王传福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在这句话的激励下,他敢为人先,抓住机遇创业,短短12年,王传福由一位农家子弟摇身变成“电池大王”,再绚丽转身成为“汽车巨子”,先后获得了“亚太最具创造力之华商领袖”、“2004深圳市市长奖”等崇高荣誉。 独具慧眼,瞅准机会打造“电池大王” 1983年,王传福高中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工业大学。1987年大学毕业后,21岁的他选择了考研,成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王传福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蓄电池。1990年,王传福硕士毕业,因为成绩突出留在该院301室工作,并被破格
2、提拔为301室副主任,成为最年轻的处级干部。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因为王传福是电池方面的专家,他又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在商业领域打拼了3年的王传福,清醒地意识到商业电池有着巨大的创业机会。当时买一部“大哥大”要花23万元,而欲买者趋之若鹜。在他这个专家看来,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小电池一定能做成大事业。眼光敏锐的王传福决心在电池这个大有潜力的行业大干一场。可是事与愿违,身处国企中的他受到诸多体制和政策的限制,才华不得施展,结果苦干了三年没有多大起色。 1995年2月,胸怀壮志的王传福再也坐不住了,要想有大发展,唯一的出路是辞职,自己创业
3、,可创业资金从哪里来?他想到了做大生意的表哥,开口向表哥借钱。可表哥一听就表示反对,说:“你和我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有很好的职业,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冒险下海呢?做生意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决定错了可能就全盘皆输,到时你的前途可能就全报废了,你可要垫高枕头想清楚了!” 王传福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你也知道我的能力。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确实,久经商场的表哥也是个有远大眼光的人,听了王传福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借给了王传福250万元。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在深圳莲塘租用了个旧车间,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
4、司,领着雇来的20个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当时国内的许多厂家做充电电池的方法很简单,多是从国外买来电芯自己组装,这种做法可获取的利润不高。研究电池出身的王传福,敏锐地意识到提高利润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掌握电池的核心技术电芯,这也是利润最丰厚的一块,于是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的电芯生产。后来,称霸市场的日本电池制造商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意识到这是他创业的一个最佳机会,决定马上生产镍镉电池。王传拍着胸口说:“它不造我来造,这是中国电池企业翻身的机会。” 可做出这个决定后,一个巨大的难关就摆在王传福的面前。当时,若要购买一条日本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王传福根本拿不出
5、更买不起。此时,借钱无人,贷款无路怎么办?王传福心里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想再借钱是很难的。只能靠自力更生解决问题。经过认真考虑后,王传福向员工宣布:“我们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不买全自动生产线,自己研发半自动半人工生产线充分利用我们的人力优势!”说干就干,王传福和员工们自己动手建一些关键设施,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研发出了具有比亚迪特色的生产线,获得了成功。那一年,王传福卖了3000万块镍镉电池。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4位。 王传福成功了,但他认为这种成功还远远不够。不久,他看上了锂离子电池,决心向这个领域进军。有业内人士嘲笑他说
6、:“你做镍镉电池可以,因为日本人放弃了。可现在锂电池领域是日本人的天下,就凭你也想和日本跨国公司对决,太不自量力了吧?” 可是王传福以极大的魄力,毅然前行。他发挥自己和员工的巨大创造力,在生产过程中研发成功一系列核心技术,并一一申请了专利。最终,比亚迪成功跻身锂电池领域。2002年,比亚迪公司的营业额达到25亿元,利润658亿元。随即,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际资本的追逐对象。 到2003年,经过八年的发展,比亚迪的镍镉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一,镍氢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二,锂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三。比亚迪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王传福则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电池大王”。 环保责任心:不谋万
7、世者,不足谍一时 就在王传福把电池产业做得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又把目光瞄向了汽车业。2003年1月,王传福大胆地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正式进军汽车制造业。俗话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志存高远的他,并不把自己的思路局限在传统的汽车生产中。他看到,随着汽车的需求年年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原油消费也越来越大,环保和节能将是未来汽车业发展的方向。因此,他决心生产更环保、更节能的电动汽车。 2003年,王传福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了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的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王传福说:“我要结合电池和汽车
8、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打造中国电动汽车的第一品牌。” 可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遍不看好他的这一举动。因为,在世界汽车业位列三甲的美国通用汽车,也曾研发过电动汽车,可美国通用最终还是放弃了,王传福又有什么本事比美国通用做得更成功?业内专家公认,电动汽车确实具有远大的前途,但要想在中国市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王传福除了强调自己的电池技术世界领先外,他更是认准一个死理:“只要把电动汽车商业化,长江三峡的水就变成油了,水可以发电,到时候我们就不需要为油去做更多牺牲。作为企业家,除了赚钱以外,我们更应该有一种对社会的责任。研发环保与节能汽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说干就干,比亚迪的研发
9、团队在经过一系列的试制和波折后,终于开发出了第一部电动汽车,它的续航能力为充一次电走280公里。有了初步成绩,但王传福还不满意,“280公里的续航能力对于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还不够,它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部电动汽车必须改良” 在更高的要求下,比亚迪研发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了最新的两款电动汽车。一款是ET概念车,这部车的四个轮子由四个电机独立驱动,配备的是先进的动力锂电池。另一款是EF3电动汽车,这是世界第一款用锂离子推动的串联式混合动力车。 王传福的巨大投入和诚心,打动了致力于打造世界环保宜居大都市的深圳市政府。深圳市政府为了扶持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项目,给比亚迪特批了牌照,让王传福成立
10、了专门的出租车公司试运。2004年第一季度,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电动车示范区。由此,比亚迪的电动车拉开了电动汽车大规模试商用的序幕。比亚迪发放了200辆EF3锂离子纯电动车在深圳投入出租试运。 又经过了一年多的研究和改进,由比亚迪上海研发中心推出的新一代纯电动车,充电1个小时即达到饱满状态,行程达570公里,综合数据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勇于创新造汽车,做赔本买卖的先行者 王传福在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可是,他在做这一切的过程中,始终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在电动汽车没有充分的市场占有率之前,研发、生产电动汽车注定是项“赔本的买卖”。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出于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和社会公益心才
11、来做这件事的。但作为上市公司的当家人,他的任务是赚钱,他必须为众多的投资者负责。 其实,在他购买秦川汽车之初,比亚迪股票在香港股市上的价格便一跌再跌,因为境外投资者对这个“电池大王”能不能做好汽车普遍持怀疑态度。至于电动汽车,境外投资者更不看好。但这并没有减退王传福造车的决心,他一路追加投资,把秦川汽车的股份增持到95。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用自己的行动给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他确认自己有独特的“赢利法门”,那就是“以车养车”,用传统汽车来养电动汽车。他说:“我能把电动汽车做到最好,我相信,在传统汽车生产方面,我也能比别人做得好!” 收购秦川汽车的第一年,他依靠秦川原有的福莱尔品牌,陆续推出了
12、加宽型、三厢福莱尔轿车等多款新车一这年年底,他就公开销售了105万辆车,全年收入5亿元,利润为1000多万元。 取得了开门红,王传福又作出了大胆的决定:制造比亚迪自己品牌的汽车。此消息一经传出,众多境外基金会便都炸了锅,他们都反对王传福的选择,并直言说:“如果你坚持这样做,我们将抛死你的股票,你刚踏进汽车业,跟本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研发新车。我们不会支持一个不自量力的人。”而王传福并没有退缩,他对境外基金会说:“在街上到处是外国进口的车,但外国车是按照外国人的人体工程学和生活习惯设计的,这与我们中国人的人体和习惯很不符合。我们是中国人,懂得中国人的习惯和需要,我要制造中国人的车,要制造属于比亚
13、迪自己的车。” 花了8000多万投入后,王传福新推出的316车型出炉了。2004年,他请来了上海地区的经销商来试驾,经销商们把车开在崎岖的路上,开了一个小时,前挡风玻璃喷水器坏了;下坡时由于抖动厉害,车身不坚固,刹车片坏了,传动轴断裂,差点把经销商们吓死。他们都摇了摇头说:“不行,不行,绝对不能上市。”眼看投入巨资研发的车型被否定了,王传福感到很痛苦。他痛定思痛,说:“一定要研制出上得大路,出得崎岖小路的汽车。” 经过不懈地努力,王传福与制作团队研制出一款型号为F3的轿车。王传福并没有冲动地将车上市,他要保证汽车的可靠性。车子一天没上市公司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每天都要花很多很多的
14、钱,王传福与员工们一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王传福始终坚持以品质和成本为核心。他说要做就做最好的,决不能草率行事。王传福对F3进行了一系列的碰撞测试和长跑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结果,F3到了第9代,才正式上市,这时的F3,已经是一款“几乎没有任何缺陷的汽车”。 2005年9月22日,于传福和比亚迪的员工终于等来了F3车型发布的一天,首发地点在山东济南。当看到比亚迪的销售展厅里人头攒动时,当收到一份份订单时,王传福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当晚,王传福与员工们举行了庆功宴。 F3汽车一役的成功,让王传福由“电池大王”绚丽转身,成为“汽车巨子”。但显然,人们最感兴趣的并不是赚钱的F3,而是赔钱的电动汽车。因为电动汽车才代表着王传福的眼光、理想、社会责任感。用F3来养电动汽车,以车养车,王传福成功了。2006年10月,人们相信,随着相关环保法律的出台,眼光独到,敢于创新的王传福,必将成为新生电动汽车业的先行者。现在,他已经把目光瞄向了2008年,他说:“2008年奥运会是绿色奥运,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更能体现绿色奥运的含义。想必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会用法律使电动车进入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