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编号:011班级 学号 姓名 面批: 二次批改时间: 【重点知识】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3、 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和地位?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意义?4、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原因、关系?5、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6、 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7、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什么(怎么样)高扬爱国主义旗帜?8、 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9、 怎样弘扬民族精神?【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判断】【研学辅学共用】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2、 中华文化是中
2、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3、 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 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5、 中华优秀文化,深深根植于民族精神之中。 6、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核心是改革开放7、 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8、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9、 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0、 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走进高考,真题引领】【研学辅学共用】12014山东卷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
3、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1)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2.【热点链接】【研学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 一个伟大的民族当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召唤伟大的力量。从新中国成立“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每一个进程,每一步跨越,无不闪耀着民族的梦想之光
4、、信念之火。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期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勾勒出民族复兴的梦想蓝图,必将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国梦”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何意义?(6分) 【当堂训练】【1-5为A层,6-10为C层】(研学共用)1.下图呈现了汉字“母”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启示我们( )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的延续A. B. C. D.2.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
5、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 B C D3.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4.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对待传统文化,应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6、应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 B C D5.对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表达中,正确的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其力量常常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和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A B C D6广东剪纸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佛山剪纸手法上以凿、衬、印、手绘等技法为主,用料上大量应用铜箔、锡箔和银箔。潮阳剪纸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剪,“阳剪”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线
7、条粗犷有力,交替使用,粗细相破相助,极富特色。广东剪纸艺术体现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 区域性 时代特征 包容性7揭阳文化包括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揭西客家文化。但同为潮汕方言,榕城、揭东、普宁和惠来等都存在差异,榕城人可能听不大懂惠来人在说什么。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具有区域性 揭阳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A B C D 8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一古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A团结统一精神B爱好和平精神C勤劳勇敢精神D自强不息精神9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并周游列国。请想象一下,孔子在奥巴马连任后去白宫拜访,可能阐述的合理观点是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标志
8、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中华民族爱好和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世界各国文化只有交流、借鉴、包容,才能走向趋同A B C D1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A B C D【课后拓展案】【11-14为A层,15-18为C层】(研学共用)11.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学科网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
9、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学科 网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 的根本途径A B C D 12.(2014年全国课标卷)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
10、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 B. C. D.13.(2014年高考福建卷)“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 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2014年感动中这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环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A.甘于清苦的作风 B.崇仁厚德的品质 C.坚守职业的信念 D.永不言败的精神14. (2014年江苏)“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11、。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A. 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 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研学班用)15.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2、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以要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12分)16(研学共用)2014潍坊期中以“聚焦亲情、共圆梦想”为议题的第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办。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会见两岸各界人士时指出,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间存在一些隔阂,但同胞间的亲情是谁也割不断的。两岸同胞应当加强交流,互相关心,互相 支持,多做增进了解、融洽感情的事。一些台湾人士也在发言中表示,期盼两岸关系继续发展,两岸中国人用共同的智慧、情感、毅力
13、,打造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两岸人民能够“聚焦亲情、共圆梦想”的依据。17.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来源:学*科*网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
14、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参考答案【走进高考】 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知识。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及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分析。【热点链接】中国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梦作为团结中华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梦能够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1-
15、5AABCA 6-10BDDBA 11-14CBBA1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我们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3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6分) 16.解析:此题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为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答题角度为“为什么?”,围绕的问题是两岸人民能够“聚焦亲情、共圆梦想”的依据,可以转化为两岸人民为什么能够团结统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在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这是维系团结
16、统一的精神纽带。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在于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于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包含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 1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分)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