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5-2016高一上学期实验班选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姓氏”原为贵族专有,战国之后普通民众也有了姓氏。由贵族专有到民众通称,贵族地位的下降可见一斑。由此可以判断此现象涉及的主要是宗法制的崩溃。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12.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
2、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 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宋仁宗认识到君主专制的过度强化易产生决策失误,不易更改,行政事务交给宰相处理,检察官可以直言其失,容易更改。这体现了其政治理性化色彩,故选B。A、C两项说法错误;隋唐科举制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宋代政治13. (清)赵翼说
3、:“(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从而加强对宗室诸王的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对中央集
4、权不利,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控制宗室子弟的工具,故C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唐代政治14. 雅典娜的孩子一书中记录道:“在雅典城邦建立伊始,所有的公民、无论男女都拥有选举权,他们的第一场选举便是选择雅典城的守护神,而雅典娜和波塞冬成为最受欢迎的两名候选人。当时占人口大多数的妇女把票投给了女神雅典娜,男人们所推举的波塞冬最终遭到淘汰。男人们认为,既然雅典的女人们已经选择了一位女神作为守护神,那么妇女则不应该再享有选举权,有女神庇护的雅典女人们失去一种权利,是公平合理的事情。”此段描述()A说明了雅典所有男性享有公民权 B表达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C反映了雅典是一个
5、父权和夫权社会 D推动了“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答案】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15.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读题干
6、,对雅典的政治文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这是观点认识上的偏差。共同的错误在于都是站在当代的角度、按照当代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出发去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即过分美化和过分贬低。材料中的前一种观点承认了有点民主的阶级性,排除A;C、D叙述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16. 哈里狄金森认为,16世纪前英国议会商议的次数很少且不定期。但16世纪后,随着议会召开的次数日益增多,议员们的政治认同感也越强。至17世纪,王权和议会权力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王权和议会才达成稳定妥协。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看,英国王权与议会的关系演变过程揭
7、示了()A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过程 B资本主义政体的发展趋势C专制走向民主的艰难历程 D英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以英国王权和议会斗争历程为例,从世界政治现代化的视角来分析英国政治演变的世界意义。A、D项仅从英国本身说明,可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揭示”的要求,故选C项。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17.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没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
8、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A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B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C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 D 1787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联系所学知识,在美国,内阁要对总统负责,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可知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但这是对材料的解读,而不是题干强调的“根源”,故排除B。根据材料中的“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
9、阁”“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可知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但材料强调“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可知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并未遭到破坏,而是得到了维护,故C项表述错误。上述现象的出现,恰恰由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立国原则,故本题选D。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共和制的建立18.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保留了程度不等的司法权,如巴伐利亚规定若未经批准,则其居民与普鲁士、萨克森等外邦的婚生子女视为私生。1872年以后,帝国陆续颁布刑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等,统一调整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并成立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帝国法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德国的政治制度()A由
10、联邦制趋向于中央集权制 B包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抑制了各联邦成员的司法权 D进一步适应了民主化的要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统一后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原则,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同时,保留了地方行政权、立法权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故选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19. “至今军阀作恶如故也,列强横行,且有加而无已也中国革命,不能不承认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实行三民主义,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吾辈死者,但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分而为二,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该日记内容反映出蒋介石()A赞成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
11、命统一战线 B主张用暴力手段“清党”C同意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已转变成社会主义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吾辈死者,但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分而为二,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可知蒋介石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其赞成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国共合作2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影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
12、出太平天国运动()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二综合题33. 来华传教士是明清以来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许多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明末清初,利玛窦和其他西方传教士,把西方在数学、天文、历算、物理、机械、火炮制造、水利、测量、地理、绘画等领域竹成就介绍到中国。与此同时,他们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
13、的情况介绍给西方为了打开传教局面,利玛窦等传教士极力与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交结,向他们敬献自鸣钟、三棱玻璃镜等“方物”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量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士通过传道、兴学而步入原为儒家一统天下的缙绅阶层,并在育孤、济贫、赈灾等实际事务上与当地的缙绅竞争并渐有取代后者之势。这些来华传教士语言不同,举止特别,所传的救世主及信徒的得救,无疑从根本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秩序。从1860年到1899年中国发生了成千上万次与驻华洋人冲突及大约240起教案。【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起,不断有爱
14、国基督教徒主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甚至出现过全国性的自立教会组织,但规模不大,存在的时间也不长。直至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要求 “促成一个为中国人自己所主持的中国教会”,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宣言获得热烈响应,至1954年,签名拥护宣言的教徒占当时全国新教教徒人数的三分之二。海外教会表示支持三自原则的人也越来越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展起来。据中国基督教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外国传教士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立足?当时他们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外国传教士在哪些方面与中国民众发生冲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答案】(1)传播西方的文明成就取悦或者结交并贿赂官府求得保护;传教士生活习俗、思想的中国化接近民众。促进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6分)(2)在兴学、济贫、赈灾等方面排挤缙绅阶层;传播救世主、灵魂得救等说教与儒家学说相矛盾。外国传教士有本国政府撑腰;享有不平等条约保护的特权;受地方官员袒护。(8分)(3)中国基督教徒的爱国愿望;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海外教徒的普遍承认和支持;吴耀宗的积极推动。(6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明清政治外国传教士;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