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把父母“读”成“烈士”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冯巩表演了一个小品:他的女朋友出国留学去了,一直是冯巩资助她读书。女朋友读了学士读硕士,读了硕士还要读博士。冯巩悲伤地感叹: “你如果读完博士,我就成为烈士了!” 这虽然是个幽默,可悲的是,这样的“黑色幽默”在生活中到处上演 初来北京的时候,我租住在海淀区学院路附近某一大学家属区内。有些教职员工分得了楼房,于是就把自家以前居住的平房出租出去。房东很热心,帮我办了张学校食堂的饭卡。每秀,我就在学校食堂里吃饭。 在食堂,这样的场景非常普遍:一对对校园情侣,双双在食堂里吃饭,两人一般点三个菜左右。另外,少数的男生喝啤酒,多数的男生是和女朋友一样,喝
2、饮料,很多人吃饭的时候,还从食堂附近的水果摊买水果,弄得好像给自己上个果盘一般。我计算过。一对校园情侣在食堂吃顿普通的饭,一般得花费二十五元左右。 一般他们点的饭菜普遍过多,很多人还剩下一半左右,就那么倒在泔水桶里,然后手牵手潇洒地扬长而去。 与这所学校一墙之隔。有条小吃街,饭店一个挨着一个,个个饭店生意都是特别红火,出出进进的都是学生。点上几个菜,再加一个汤,喝点啤酒整点饮料,一般两个人就得花七八十元。这种消费,对于大款来说,是简朴,但是,对于依靠父母血汗钱生活的学生来说。绝对是奢侈的消费。 一次,我和一个酒楼老板闲聊,这个老板在餐饮业干了二十多年了,有着比较深的阅历。他告诉我,饭店开在三种
3、地方保证挣钱:一、高档住宅小区附近,因为住户一般都是大老板或者公司高层、律师等高收入人群,工作繁忙。没时间没精力做饭,于是就在饭店解决。所以饭店生意好:二、大街上的黄金地段,因为人流量大,消费力强,所以饭店生意好:三、大学附近的饭店,因为学生不挣钱,不知道挣钱的艰辛,不知道父母是如何默默节衣缩食地供他们读书,他们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所以生意好 当然。也不能说大学里的学生都是超越自己实际承受能力的高消费,少数学生能体谅父母生活的不易,他们生活上能够做到节俭。但是,多数学生还是大手大脚地高消费。 在北京。一般本科毕业生就业,试用期平均薪酬也就是一千三左右。但是,相当多的在校大学生,每月的开销远远大于
4、这个数(不包括学费、住宿费等)。就业后,感觉到挣钱的不容易,于是。经过一阶段艰难的适应后,才学会了节俭。 在北京,上班族常常深有感触地开玩笑说:现在能挣钱的还没有大学里那些不能挣钱的人舍得花钱呢。 对于一般条件的家庭,读大学的孩子如果能及时就业,那真是个福分。因为不管挣钱多少,父母身上的担子可以减轻一些。总可以直直腰;为了儿女,父母给自己套在脖子上的枷锁可以放松一些,可以大口大口地喘喘气。 那些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还坚持读研考博的儿女,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父母会继续着节衣缩食,继续着艰苦奋斗!当父母吃馒头就咸菜的时候。在大学里继续深造的儿女也许正在饭店里“潇洒”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儿女的一定要体谅父母的艰辛,在大学里求学或者继续深造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父母,多关心父母。生活上一定节俭一些,只有这样。父母离“烈士”才会比较远,才会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