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鱼书偶 成(清)宋凌云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可怜小儿女,夜夜看灯花。【注】征人:指在外远行的人。【诗意解读】远方的来信断绝了,莫非是远行的人不思家?可怜那娇小的儿女,夜夜望着灯花思念远方的父亲。柯灵(19092000),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步入文坛。柯灵的作品始终关注现实人生,以杂文针砭时弊,以散文体察世味,以剧作缩写世态。他精心锤炼语言,以创作态度严谨见称。著有散文集望春草晦明香雪海长相思,杂文集市楼独唱柯灵杂文集,剧本为了和平不夜城等30余种。作者介绍本文是柯灵的一篇随笔,文章从自己懒于动笔写信而导致亲朋故友来信日见稀少而引发的寂寞
2、谈起,以“鱼书”为话题记叙了写信的重要作用,描述了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并回忆了自己人生中与书信有关的三件小事,表达了作者对信的特殊情感及对现代人不屑写信这一行为的惋惜。背景解读字音字形(1)习性习惯习性:长期在某种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下所养成的特性。习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例句:要养好宠物就先要了解它的_。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_。近义词辨析(2)形迹行迹形迹:举动和神色。痕迹;迹象。指礼貌。行迹:行动的踪迹。例句:警察发现那人_可疑,便上前盘问。老艺人们漂泊天涯,_无定。(3)投桃报李睚眦必报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
3、,友好往来。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睚眦必报: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例句:今日小姐资助郭某进京赶考,日后飞黄腾达必定_!这点小事你都记得这么清楚,非要报复,真是_。【答案】(1)习性 习惯(2)形迹 行迹(3)投桃报李 睚眦必报(1)人情鬼蜮:形容人心险恶。(2)一枝之栖:形容极小的栖身之地。(3)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4)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词语释义文章中多次出现了“绿衣人”“绿衣使者”一类的词,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称他们为“邮递员”?提示:“绿衣人”“绿衣使者”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4、,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期盼之情。称他们为邮递员,就失去了这种亲切感。本文通过描述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探寻,对崇高友谊的向往,对以书信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的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的惋惜及抱憾。1匿名信让作者想到了什么?文章是号召人写信的,写这么一封不叫人高兴的信会不会影响文章主旨的表达?【对应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示】结合文章创作背景与主旨作答。【答案】匿名信让作者想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的表现,那是对人类尊严的最大凌辱。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一种对比烘托。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不合理,人们就会更加珍惜真情和真诚。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
5、例分析。【对应考点】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艺术。【提示】结合散文文体特征,对表达上富有特色、内涵深刻的语言进行分析。【答案】读鱼书,古雅之风扑面而来。作者在流畅的现代汉语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着文言词汇,不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而且产生一种文雅、含蓄的修辞效果。比如,写到绿衣使者如何使相隔千里的亲友的感情亲密地联系在一起,作者这样写道:“离情别绪,使人产生依恋和怀念,是很自然的事。有了殷勤的绿衣使者,形体隔绝的痛苦便可取偿于精神的密接。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在这里,作者用“暌违”而不用“分离”,用“雁羽”而不用“书信”,用“觌面”而不用“见面”。文
6、中还恰到好处地用了“鱼书”“参商”“尺素”“雁足”诸词,这些词语古朴典雅,典故迭现,含义丰富而又意思明白浅显,一点也不晦涩、深奥,从而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此外,鱼书的作者还善于用四字句,像“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之类,也用得自然、简洁、流畅,读来朗朗上口。3对现代通信方式(如电话)你怎么看,现在还需要写信吗?【对应考点】探究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提示】要注意联系现实,明确观点。【答案】随着通信工具的进步,我们对电话的依赖越来越强了。甚至,电话正在形成一种交流霸权,对其他交流方式造成很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书信。有人说,在
7、现在这个信息特别发达的时代,写信已经过时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行了。打电话更直接、更迅速,也更方便。打电话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甚至是呼吸,即使远隔千里,也似乎近在咫尺。但书信也是不可取代的。书信是真情的倾诉,是心声的吐露。书信可以展示我们的文采,倾诉我们的真情。一封好的书信就是一件文学艺术作品,并且写信过程本身也会有妙不可言的感觉。随笔,往往是随兴而生,有感而发,它不拘一格,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行文自如、随意。所表述的内容没有特定的主题,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等引起的感想。本文就是一篇随笔,文章从自己懒于动笔写信谈起,以“鱼书”为话题,描写了现代社会书信
8、往返的各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信的特殊感情及对现代人不屑写信的惋惜。想要写好随笔,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技法镜鉴随 笔(1)随手。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2)随便。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你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你有所触动,不说不快,你也不必硬憋着,你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3)随心。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即时小练】请写一
9、篇200字左右的随笔,表现你对生活的感悟。【答案】示例:岁月在彷徨琐碎之中暗自踱步,窗外风雨,帘内笙歌。岁月被磨出青灰,旧色覆盖。人喜欢细腻地活着,喜欢在时光之中往复穿梭求那些遗落的爱和美好。一本本搁置在最低层书柜的像薄,封面上有一层生旧的遗落我站在记忆不远处,眺望从前走过的路,所有年少的夸张都像是缩成涓涓细流,向着一些偏僻的地方流淌。成长带给人虚荣和欲望,让人忘却着来自人性深处的本真。我触碰相册的封面,像是模糊了时间站在曾经的镜前端详自己。我还不像古稀的老人那样沧桑,但总是喜欢停在黄昏,对镜自吟或对窗自叹那句“朝如青丝暮成雪”。青莲悲白发,而我悲年华。【考点透视】1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考纲要求:
10、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常见提问方式: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对接高考散文阅读常见考点梳理(2)应对策略: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基本步骤包括:第一,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第三,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某手法运用后好在哪里。较常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象征,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排比、拟人。2对散文语言的考查考纲要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常见提问方式:(1)从语言运用角度,结合文章的主旨,
11、鉴赏文中画线句子。(2)某句话有何深刻含意。应对策略:(1)理解句子的含意,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体味其深刻的内涵。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联系句子的上下文,找到答案;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准确理解其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反语的讥刺性等。(2)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熟悉相关的术语,如惟妙惟肖、言近旨远、整散结合等。【真题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我们的裁缝店李 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
12、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
13、,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
14、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
15、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 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
16、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
17、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_【答案】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的独特意义。路 亭柯 灵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市虎可畏,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有的是交通利器,却大抵和路人无关。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
18、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美文赏读我不幸拙于行路,又和冯谖同病,既有无车之叹,却无由弹铗而歌。遇到这种时候,就常常不由得想起乡间的路亭。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别看它破陋寒碜,貌不惊人
19、,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江南泽国,交通多靠船舶。乡村与城镇之间,大抵有专供乘客载货的白篷“埠船”,花几个铜板,便可以依靠双桨一叶,平安到岸,可是“埠船”早出晚归,一天只一度往返;时间呆板,无法伸缩。有钱人出门,可以专雇乌篷小船,舒适迅速;一般庄稼汉,为了惜时省钱,却大抵连“埠船”也免坐了,委屈一双脚,来去都是跑路。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
20、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驻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蔽,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
21、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龄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
22、映中,那里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早南晚北,廿里官塘。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少安毋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赏析】文章以“行路难”引出路亭,然后依次写路亭的外形、作用、布局及未来,行文自然流畅,层次清晰。本文用语简洁,造句精短,使语言节奏明快;恰当地使用口语、俗语,化用古语,读来既明白晓畅,又古朴典雅。董桥:旧时月色这一代的事故事余光中:左手的掌纹好书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