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182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多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B.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C.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相对性状D.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2、表现型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

2、如A和a。【详解】A、D和D、d和d都是相同基因,D和d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B、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错误;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其在纯合时能表现出来,D错误。故选C。2.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DD和Dd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是( )A. 5:1、5:1B. 6:1、9:1C. 5:1、8:1D. 8:1、8:1【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

3、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自由交配是自交,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详解】由题意知,豌豆的基因型是DD和Dd,且比例是12,由于豌豆是严格的闭花授粉,因此自由交配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分离比是:D_dd=(1/3+2/33/4)(2/31/4)=51;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Dd=12,玉米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1/3+1/22/3)(1/22/3)=21,因此玉米自由交配后代显隐性的比例关系是D_dd=(DD+Dd)dd=(21/32/3+2/32/3)(1/31/3)=81。即C正确。故选C。【点睛】3. 基因A、a和N

4、、n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F1,对F1进行测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1:1:3:3。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 )基因型AAAaaaNNNnnn表现型红色粉红色白色窄花瓣中间型花瓣宽花瓣A. 红色窄花瓣B. 白色中间型花瓣C. 粉红窄花瓣D. 粉红中间型花瓣【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5、,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由题意知,A、a和N、n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A对a、N对n是不完全显性,白色宽花瓣植株的基因型是aann,与一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的基因型中至少含有一个a、一个n,子一代测交,测交后代中宽花瓣:中间花瓣=1:1,相当于一对测交实验,子一代的基因型是Nn;而粉红:白色=1:3,粉红色占Aa=1/4,可以写成1/21/2,因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aa=1:1,因此考虑2对相对性状,子一代的基因型是2种,AaNn、aaNn,又知亲本中一个表现型是白色宽花瓣(aann),所以未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

6、NN,表现为粉红花窄花瓣。故选C。4. 假如水稻高杆对矮杆为显性,抗稻瘟病对易感瘟病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是( )A. 1/8B. 3/8C. 3/16D. 9/16【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根据题意,假设相关基因用(D/d、R/r表示)则纯合高秆抗瘟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的基因

7、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中D_R_D_rrddR_ddrr=933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F2代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16ddR_,即C正确。故选C。【点睛】5.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的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进行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则、代表雄性生殖器官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大小和轻重均需一致C. 甲同学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

8、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D. 甲、乙各重复300次实验后,Dd、AB组合的概率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解】A、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则、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其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而乙同学模拟的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则、代表同一生殖器官中的非同源染色体,其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大小和轻重均需一致,

9、以保证每种的每个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同,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C、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D、d)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正确;D、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1/2;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1/4,D正确。故选A。6. 下表列出了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下列正确的是( )配子YRYryRyrYRYryRyryyrrA. 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B. 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数量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约为11C. F2中出现表

10、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或5/8D. 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答案】A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根据基因组合定律,(YYRR)的概率为,(YYRr)的概率为 ,(YyRr)的概率为,(yyRr)的概率为 。F1的基因型为YyRr,其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或YYrryyRR。【详解】A、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得,的概率为,的概率为,的概率为 ,的概率为,故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A正确;B、F1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各自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由于性原细胞及过程的不同,它们的数量没有一定的比例,B错误;C、若亲

11、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表中出现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表中出现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 ,C正确;D、表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其载体只能是染色体,D错误;故选AC。7.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比较缓慢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 玉米(2n=20)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D. 某男性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有223种【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12、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受精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3)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

13、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比较缓慢,为受精后的分裂做准备,A正确;B、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B错误;C、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能表示为5对,应表示为10条,C错误;D、某男性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有223种,但其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有2种,D错误。故选A。8. 在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生物体内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

14、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A. N 和 0B. N 和 Q/2C. N/2 和 Q/2D. N/2 和 Q/4【答案】D【解析】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2;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子细胞中核DNA数为Q/4,故选D。9. 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和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下列正确的是( )A. 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向两

15、极移动B. 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和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C. 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D. 结合精细胞的基因组成,推测产生该变异一定发生在细胞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此时为四分体时期;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此时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详解】A、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A错误;B、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二者均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所以

16、这两个细胞中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C、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其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C正确;D、由图可知,精细胞中同时有B与b基因,可推断该变异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是细胞中表示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C。10.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B. 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X,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YC.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答案】D【解析】【分析】1.XY型性别决

17、定方式的生物,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类的Y染色体比X短小,但果蝇的Y染色体比X长。2.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性染色体为X,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性染色体为X或Y。【详解】A、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之分的,A错误;B、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来讲,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B错误;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般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Y比X大的,如果蝇,C错误;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D正确。故选D。11.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

18、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 1/2B. 1/4C. 1/6D. 1/8【答案】D【解析】【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基因型为:XBXB、XBXb,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bY。【详解】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所生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正常的男性即XBY婚配后代是XBXb的概率是:1/21/4=1/8。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19、故选D。12. 某种XY型雌雄异株的植物,等位基因B(阔叶)和b(细叶)是伴X遗传的,且带有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理论上,该植物群体中不存在细叶雌株B. 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21C. 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1D. 理论上,子二代雄株中,阔叶细叶为31【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阔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杂合阔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则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由于带有Xb的精子

20、与卵细跑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故子一代产生的精子中含XB的占1/3,含Y的占2/3,产生的XB的卵细胞占3/4,Xb的卵细胞占1/4。【详解】细叶为隐性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故细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由题意知带有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故理论上,该植物群体中不存在细叶雌株,A正确;阔叶雄株XBY与杂合阔叶雌株XBX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子一代雄性个体中XBY占1/2,XbY占1/2,又由于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受精卵致死,所以雄性个体产生的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正常个体的精子中含XB的占1/3,含Y的占2/3。子二代中,雄株

21、数:雌株数=2:1,B正确;由于子一代中雌性个体1/2XBXB、1/2XBXb,产生的雌配子中含XB的占3/4,含Xb的占1/4。所以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7:1,C错误;由于子一代中雌性个体1/2XBXB、1/2XBXb,产生的雌配子中含XB的占3/4,含Xb的占1/4,所以子二代雄株中,阔叶细叶为31,D正确;故选C。13. 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A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接B链中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链、B链的方向相反,和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解旋酶可催化断开,D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DNA分子中,(A+T)/(C+

22、G)的比值在不同生物中具有特异性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是磷酸;是脱氧核糖;是鸟嘌呤;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鸟嘌呤,但不是脱氧核苷酸;是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是磷酸键。【详解】A链单链中的相邻碱基都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错误;B链中的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鸟嘌呤,但不是脱氧核苷酸,错误;A链、B链的方向相反,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错误解旋酶可催化氢键断开,DNA聚合酶

23、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不是磷酸二酯键,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 用32P充分标记的1个T2噬菌体,侵染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

24、装配成子代噬菌体(n个)并释放,且整个过程共消耗m个腺嘌呤,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子代噬菌体均含32P和15NB. 噬菌体的DNA中含有m/(n-1)个胸腺嘧啶C. 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n-1D. 用含有32P和15N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

25、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且噬菌体DNA复制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故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均含32P,而所有的子代噬菌体含有15N,A错误;B、子代噬菌体的总数为n,因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新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数目为n-1个,则每个子代噬菌体DNA含有的腺嘌呤的数目为m/(n-1),又因噬菌体DNA中腺嘌呤的数目与胸腺嘧啶的数目相等,故可知噬菌体的DNA中含有m/(n-1)个胸腺嘧啶,B正确;C、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只有两个,故子代噬菌体中含

26、32P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n,C错误;D、噬菌体是专性寄生物,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而大肠杆菌可用含15N的培养基直接培养,D错误。故选B。【点睛】15.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以+RNA表示。+RNA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和外壳蛋白,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RNA,该病毒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毒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共有6种B. 和在翻译的过程中均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 和两个过程消耗的嘌呤数和嘧啶数的比值相等D. COVID-19疫苗难研发的原因之一是RNA易发生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为翻

27、译过程,为RNA复制过程。【详解】A、该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有磷酸、核糖、(A、U、G、C)4种碱基,共有6种,A正确;B、和在翻译的过程中均存在+RNA与tRNA的碱基互补配对过程,故涉及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等于过程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故和两个过程消耗的嘌呤数和嘧啶数的比值互为倒数,C错误;D、COVID-19疫苗难研发的原因之一是其遗传物质RNA不稳定,易发生变异,D正确。故选C。16.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RNA、rRNA和mRNA都是DNA转录的产物B. 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

28、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C.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位于DNA和RNA上D. DNA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修饰时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详解】A、tRNA、rRNA和mRNA都是DNA指导产生的,都是转录的产物,A正确;B、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

29、行的,B正确;C、DNA聚合酶与DNA结合催化DNA复制过程,而RNA聚合酶与DNA结合完成转录过程,故二者的结合位点都位于DNA上,C错误;D、DNA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修饰时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C。17. 下列疾病中,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A. 白化病B. 囊性纤维病C. 苯丙酮尿症D. 尿黑酸症【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可通过控制酶合成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性状,或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详解】A、白化病是细胞无法合成酪氨酸酶,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导致的疾病,A错误;B、囊性纤维病是基因突变导

30、致细胞膜上CFTR蛋白结构异常,无法正常转运氯离子而引发的疾病,B正确;C、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C错误;D、正常状态下,从酪氨酸、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生成的尿黑酸能进一步氧化,但本病患者缺乏使之氧化的酶,将病人的尿放置时,由于腐败生出氨而变为碱性,尿黑酸由于自动氧化而产生黑色色素,D错误。故选B。18. 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结肠癌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 结肠癌的发生源于多个基因突变逐渐累积的结果C. 图示中

31、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导致其形态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由图分析发现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结肠癌有关

32、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A错误;B、随着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据此可推测结肠癌的发生源于多个基因突变逐渐累积的结果,B正确;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能显示不定向性,C错误;D、癌细胞的细胞膜糖蛋白含量减少,导致其易扩散、易转移,D错误。故选B。【点睛】19. 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最早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显性突变的性状B. 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隐性

33、突变的性状C. 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D. 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分为染色体以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加或减少及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基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隐性纯合子发生显性突变,一旦出现显性基因就会出现显性性状;显性纯合子发生隐性突变,突变形成的杂合子仍然是显性性状,只有杂合子自交后代才出现隐性性状。【详解】A、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在子一代中得到了基因型为Aa

34、 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A正确;B、子一代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B正确;C、子一代得到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即子二代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所以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C错误;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稳定遗传,D正确。故选C。20.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 基因重组一般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一定会引起DNA分子结构的改

35、变C.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子细胞的基因结构与基因数目都可能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

36、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正确;B、基因重组一般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也不会引起DNA分子结构的改变,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重复、缺失、易位、倒位而引起的,因此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D、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由于间期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故子细胞的基因结构与基因数目都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21

37、. 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 )A. 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都表现为高度不育的特点B.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D. 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2.21三体综合征患者21号染色体为三个,多的一个为染色体个别的增添。3.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由于在复制时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或在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出现等位基因。【详解】A、四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是可育,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

38、色体3条,其他常染色体各2条,B错误;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如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四倍体,C错误;D、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因为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使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D。22. 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 解离:盐酸和酒精配置的解离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 染色:碱性染液如甲紫或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D. 观察: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39、答案】C【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着丝点分裂后的子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详解】A、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D、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因为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未被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D错误。故选C。【点睛】23.

40、 我国生物学家鲍文奎利州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和二倍体黑麦(体细胞含14条染色体)杂交,得到不育后代,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培育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新物种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黑麦的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A. 7条B. 14条C. 21条D. 28条【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的生殖细胞含有6/2=3个染色体组,42/2=21条染色体,二倍体黑麦的生殖细胞有1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结合后染色体数目=21+7=2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为282=56条,又因为形成的是八倍体小黑麦,说明有8个染色体组,则八倍体小黑麦的每个染色体组中含

41、有的染色体数=56/8=7条。24. 关于人类遗传病及其检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B.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完全避免遗传病的发生C.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D. 需在患病家系中调查以确定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答案】A【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

42、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详解】A、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A正确;B、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此,通过基因检测不能完全避免遗传病的发生,B错误;C、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并非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患艾滋病、家族

43、性夜盲症等,C错误;D、需在患病家系中调查以确定某遗传病的致病方式,D错误。故选A。25.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 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了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协同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

44、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详解】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D、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是共同进化,D错误。故选D。【点睛】26. 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家、研究材料及研究

45、方法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科学家研究材料研究方法或结论A孟德尔豌豆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B萨顿蝗虫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DNA大分子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相关科学发展史的内容,需要考生掌握生物科学史中遗传定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的探索历程,根据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进行判断。【详解】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了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分

46、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通过研究蝗虫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而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没有破译全部密码子,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后来多位科学家共同努力破译了所有的遗传密码,D错误。故选A。27. 某小组用性反转的方法探究某种鱼类(2n=32)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还是ZW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投喂含有甲基睾

47、丸酮(MT)的饲料能将雌仔鱼转化为雄鱼;投喂含有雌二醇(ED)的饲料能将雄仔鱼转化为雌鱼,且性反转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性染色体组成为WW或YY的胚胎致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若P=1:0,Q=1:2,则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B. 若P=1:2,Q=0:1,则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C. 对该种鱼类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定17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D. 无论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哪种,甲和丙杂交后代中雌鱼:雄鱼=1:1【答案】B【解析】【分析】1.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ZW性别决定方式中,雌性为ZW,雄性为ZZ。2.若该鱼为

48、XY型性别决定方式,则甲为XX,经MT处理后,甲XX与乙XX杂交后代全是雌性,即P=10;丙是XY,经ED处理后,丙XY与丁XY杂交,后代中XX(雌性)XY(雄性)=21;3.若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则甲为ZW型,经MT处理后,与乙ZW杂交,后代中ZW(雌性)ZZ(雄性)=21;丙为ZZ,经ED处理后,与丁ZZ杂交,后代中全是雄性。【详解】A、若该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甲(性染色体组成为XX)乙(性染色体组成为XX)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1:0(即P=1:0);丙(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丁(性染色体组成为XY)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1:2(即Q=1:2),A正确;B、若该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

49、为ZW型,则甲(性染色体组成为ZW)乙(性染色体组成为ZW)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2:1(即P=2:1);丙(性染色体组成为ZZ)丁(性染色体组成为ZZ)杂交后代雌雄之比为0:1(即Q=0:1),B错误;C、由于该种鱼类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故基因组测序应测一个染色体组(16条常染色体)加另外一条性染色体,即需测定17条染色体,C正确;D、若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二者杂交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XX:XY=1:1;若为ZW型,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二者杂交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ZW:ZZ=1:1因此

50、无论该种鱼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哪种,甲和丙杂交后代中雌鱼:雄鱼=1:1,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需要明确性别决定的类型、性反转后个体基因型等是否改变,再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计算。28. 下列现象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Aa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子高度不育;甘蔗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高糖量植株(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的现象

51、,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二分裂过程都不会发生联会。XYY综合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Y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导致。【详解】中XYY综合征是由异常精子YY与卵细胞受精导致,YY精子一定是MII后期Y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导致,与联会无关,错误;线粒体DNA属于细胞质遗传物质,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没有关系,错误;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是由于联会发生紊乱,不能或很难形成正常配子所导致的,正确;等位基因(A/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配子形成时,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又发生分离,进而产生了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进而后代才

52、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联会有关,正确;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子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来自不同物种的两套染色体组无法联会配对造成的,正确;甘蔗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高糖量多倍体植株是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的,与联会无关,错误。即C正确。故选C。【点睛】29. 已知猫的黑毛对黄毛为显性,分别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a控制。当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失活形成巴氏小体,从而造成某些性状的异化,玳瑁猫(毛色黑黄相间)即是典型的例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可利用高倍镜观察巴氏小体的有无,以确定正常猫的性别B. 玳瑁猫

53、皮肤不同毛色的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C. 只有用黑猫和黄毛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D. 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答案】D【解析】【分析】猫的性别决定是XY型,由于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黑猫是显性性状,黄猫是隐性性状,因此黑猫的基因型是XAXA、XAXa、XAY,黄猫的基因型是XaXa、XaY;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有一条随机失活形成高度螺旋化的巴氏小体,因此基因型为XAXa中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后,可能会出现黑黄相间的雌猫。【详解】A、雌猫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X,含有一个巴士小体,雄猫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不含有巴士小体,因此可以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巴氏

54、小体的有无,确定猫的性别,A正确;B、毛色受基因控制,玳瑁猫皮肤有不同毛色的区域,说明不同区域的毛色基因表达情况不同,B正确;C、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杂交或者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杂交(XBY)都可得到1/2的玳瑁猫,比例达到最大,C正确;D、玳瑁猫只有雌性,只保留玳瑁猫不能繁殖,必需和其它体色的猫杂交才能得到,D错误。故选D。【点睛】30. 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ABO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A血型的基因型为IAIA、IAi,B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两个家

55、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图,-3和-5均为AB血型,4和-6均为O血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1为Tt且表现为A血型的概率为2/9C. 如果-1和-2婚配,则后代为O血型、AB血型的概率分别是1/4、1/8D. 若-1和-2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则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27【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根据-5

56、和-6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1患病且为女性,而-1、-2都是正常,因此,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1患病,其基因型为tt,其双亲正常,故-3的基因型为1/3TT、2/3Tt,-4的基因型一定为Tt,-3为AB血型,相关基因型为IAIB,4为O血型,相关基因型为ii,故-1为Tt且表现为A血型的概率为(1/31/2+2/31/2)1/2=1/4,B错误;C,由于-1为1/2IAi、1/2IBi,-2为1/2IAi、1/2IBi,所以-1与-2婚配,则后代为O血型的概率为1/21/21/44=1/4;AB血型的概率分

57、别是1/21/21/42=1/8,C正确;D、-3的基因型为1/3TT、2/3Tt,-4的基因型一定为Tt,故-1的基因型为2/5TT、3/5Tt,-2的基因型为1/3TT、2/3Tt,则-1与-2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女孩,求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等同于 求生出正常孩子中携带者的概率,故计算为,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33/51/4=9/10,生出携带者的概率为1/33/51/2+2/32/51/2+3/52/31/2=13/30,则正常孩子中携带者的概率为(13/30)(9/10)=13/27,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31. 图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

58、相关问题:(1)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原料是_。图中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该过程形成多个复制泡的意义是_。(2)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_(选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3)过程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终止密码子位于_端,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若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过程结束后得到了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的多肽链,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含_对碱基。(已知氨基酸的

59、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答案】 (1). 细胞核 (2). 脱氧核苷酸 (3). 加快了复制的进程,提高了DNA复制的效率 (4). 不完全相同 (5).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GGU (7). b (8). tRNA (9). CA (10). 93【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且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应该发生在活细胞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该过程同样发生在活细胞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详

60、解】(1)结合分析可知,过程为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图中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该过程形成多个复制泡的意义是多起点同时复制加快了复制的进程,提高了DNA复制的效率。(2)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从而使得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3)翻译过程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根据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可知,终止密码子位于b端,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完成与mRNA的特异性识别。若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经过比对两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61、发现,有UGGUUG,对应到模板链上,就是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CA。(4)过程结束后得到了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的多肽链,设该多肽链中含X个氨基酸,则110X-(X-1)18=2778,解得X=30,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mRNA的碱基数目为(30+1)3=93个,则相应基因长度至少含93对碱基。【点睛】熟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生理进行的时间、条件、原料和过程等方面的区别和练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有关蛋白质的综合计算也是本题考查的能力之一。32. 某二倍体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细胞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

62、化的相关模式图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填序号)细胞的名称是_。该细胞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发生了_。(2)图甲中细胞处于图乙_(填字母)段,图乙H段对应图甲中的_(填序号)细胞。(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甲中的_(填序号)细胞和图乙中的_(填字母)段。【答案】 (1). (2). 第一极体 (3). 基因突变 (4). AB (5). (6). (7). F【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题图分析,甲图中:细胞

63、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且细胞质表现为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同时说明该动物为雌性;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b基因的出现应该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乙图中: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详解】(1)图甲中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尚未分裂,说明其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种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图细胞可知,图中的这些细胞取自

64、雌性个体,又因该细胞表现为均等分裂,故该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根据该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可知,该细胞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2)图甲中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处于图乙的AB段,图乙H段表明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故对应图甲中的细胞。(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中,即发生在图甲中的细胞和图乙中的F段。【点睛】熟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辨图能力以及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的曲线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自由组合定律的

65、本质的考查也是本题的重点。33.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其优点有_(写出两点)。(2)豌豆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两种。研究发现,皱粒豌豆的形成是由于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使该酶活性下降,淀粉合成受阻,最终导致淀粉含量少的豌豆失水而皱缩。皱粒豌豆的形成属于_(选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该实例说明了基因可通过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下面是利用两

66、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根据实验可判定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基因型共有_种,让这些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在真菌感染严重的地区,A和b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均为_(“上升”或“下降”),这是_的结果。【答案】 (1).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2、具有稳定的易

67、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生长周期短,4、籽粒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 (2). 基因突变 (3). 控制酶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 (4). AABB (5). aabb (6). 7 (7). 7/13 (8). 上升 (9). 自然选择【解析】【分析】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因此能够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b。根据实验二,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形,所以F1为AaBb,甲、乙是纯系品种,所以基因型为AABB或aabb,在结合实验一可知品系甲为AABB

68、,乙为aabb,野生型为AAbb。【详解】(1)选用豌豆作为遗传研究的材料,是由于豌豆本身有以下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2、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生长周期短,4、籽粒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2)皱粒豌豆的形成是由于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实例说明了基因可通过酶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由分析可知,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共7种,让这些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所结种子能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有A_Bb占6/13,故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1-6/13=7/13。在真菌感染严重的地区,野生型豌豆AAbb产生的豌豆素能抵抗真菌侵染,故A和b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均为上升,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