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159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知识拓展】1、宗法制、分封制与姓氏 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己的儿子。公元前八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宗法制源于父权家长制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漫长的原

2、始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被父系氏族社会取代,并最终确立了父权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太古先民“知母不知父”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父权家长制家庭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在诸妻中分别嫡庶。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嫡为大宗,庶为小宗。殷商末期,嫡长继承制已经确立。 根据宗法制,“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周王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法者,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长或更有才能,也无权继承。庶子虽然不能继承王位,但他们可以得到次于王位的其他爵位。为此,周王朝依据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又创设了“分封制”,其具体办法是:一、周王朝

3、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二、王畿以外的全国所有土地,划分为大小不等无数块,分封给各路诸侯。但这些封国面积很小,实质上都是一个个城堡式的军事据点,以此为中心对四周地方加以控制,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这就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象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诸侯国的分封有两种情况:1.同姓封国。凡是姬姓的周王室亲族,每人都可分到一块土地,在那里建立封国,此即同姓诸侯国。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封其兄弟立国者15 ,姬姓立国者40人。如,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曹(

4、今山东定陶),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山西翼城)。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又分封周朝王室子弟26国。2.异姓诸侯。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封少数有功之臣,如姜子牙封于齐;二是分封一些既不能征服又防止作乱的部落,如夏王朝的后裔东楼公(姒姓)封于杞国,伏羲氏的后裔(风雄)封于宿国。 周王朝分封诸侯国之后,上古长期存在的“部落”自此逐渐消失,为封国所代替。周初封国地位平等,直属中央管辖,但国君的爵位各有高低,故封国的面积也大小不一。周王朝将封国国君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五级以下还有第六级“附庸”。附庸国的面积更小,附属于附近较大的封国。这五级爵位的产生,系根据宗法制的嫡、庶关系而定,如图:

5、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来源:学.科.网Z.X.X.K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小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庶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公爵 公爵 公爵 公爵 公爵 公爵 小宗 大宗 大宗 大宗 大宗 庶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侯爵 侯爵 侯爵 侯爵 侯爵 小宗 大宗 大宗 大宗 庶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伯爵 伯爵 伯爵 伯爵 小宗 大宗 大宗 庶子 嫡子 嫡子 子爵 子爵

6、子爵 小宗 大宗 庶子 嫡子 男爵 男爵 小宗 庶子 平民所有封国的国君总称“诸侯”。周初五级封国与附庸国的情况如下: 等级 爵位 法定面积 举例 一 公国 50平方公里 齐、鲁 二 侯国 35平方公里 晋 三 伯国 35平方公里 申 四 子国 25平方公里 黄、罗、祝、邾 五 男国 25平方公里 许 六 附庸 不足25平方公里 萧 由上可知,西周初期的诸侯国领土很小,不少封国只是一个城。东周开始,各诸侯互相吞并,疆城才逐渐膨胀,各诸侯大国才建都,并成为和周王室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 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和领地内再分。诸侯一般将的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

7、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国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 由上,我们可以提出:(1)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国君位,其余的庶子一律分封出去;(2)诸侯之封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3)诸侯再将部分国土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又将部分采邑分给作为禄田。这样,周王朝与分封诸侯国就保证了他们世世代代的血族统治,万里江山遂成一家。 西周宗法制直接导致了分封制,分封制使国内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诸侯国又产生了众多卿大夫的采邑。采邑又

8、被分成无数大小的禄田。由于诸侯国、采邑(邑、关)、禄田(乡、亭)的地名直接转变成了“氏”(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关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于是,中国人的姓氏遍地开花,骤然增多。这就是宗法制度对中国姓氏产生的根本影响。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

9、宗。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楚王问鼎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到达洛水,在周王室的境界里陈兵示威。周定王派遣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显示了威逼周王室而夺取天下的欲望。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

10、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君王的德行而不在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各种东西画成图象,让天下九州的长官进贡青铜,铸造九鼎并且把所画成的图铸在鼎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为百姓准备在鼎上面了,真是应有尽有,让百姓全都认识什么东西是神物、什么东西是恶物。所以百姓进入水道洼地、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各种妖怪都不会碰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就迁到了商朝,享国六百年。商纣王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如果君王的德行美善光明,九鼎虽然小,也是重的,不可能迁移到别处去。如果君王奸邪昏乱,九鼎虽然大,也是轻的,随时有可能变迁到别

11、处去。如果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必定有固定的期限,不是随便可以改变的。周成王把九鼎固定在王城(今洛阳市),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现在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了,但是天命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于是楚王就带兵回国了。 楚庄王现兵周疆、问鼎轻重,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楚国已进入空前强盛时代,实际上支配着中原局势。3、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建。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

12、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丧葬礼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死者入葬时所享受的待遇,依

13、生前的品级而有所不同。 礼乐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4、分封制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

14、、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狭义封建制指分封制,而广义封建制度,则指封建社会的制度。“封建”即“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心。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同时,汉语对欧洲从中世纪起的君主制国家也称为“王国”,君主称为“国王”,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从纯粹的土地分封来看两者都是一致的。 春秋时期,随著

15、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後,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重难点】重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考点概括梳理】(1)时间: 年。(2)建立者: 。(3)重要标志: 被 取代。1、夏朝的建立2、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 ,有时 。3、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国家

16、大事通过 的方式来决定;(1)中央设有 、 等,掌管 。(2)地方封 、 ;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 ,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来源:学。科。网Z。X。X。K 1、西周的建立: 年, 伐 灭商,建立周朝。2、内容:周王把王畿外的 分别授予 等级深严的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同时,诸侯在 内,又对 实行再分封。 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 。 也要向上一级承担 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的秩序。诸侯有为周天子 、 、 和 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 ,如 、 、 等。3、影响:(1)积极方面:加强了 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 ,加强了周

17、王朝的统治,巩固了王权。1、概念:它是用 来维系 、巩固 ,与 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的制度。2、特点:周王称为 ,王位由 继承,为 ;其他儿子分封为 ,他们对天子来说是 ,但在自己的领土内却是 。诸侯、卿大夫与士同样依次类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消极方面:西周后期 势力日益强大, 衰弱,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来源:学,科,网3、历史作用:(1)、保证了 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 【互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帝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

18、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周王与受封者形成了什么关系?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材料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3) 从材料三可知,当时的土地归谁所有?土地制度的实质是什么?这种土地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材料四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

19、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4) 材料四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当堂训练】1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 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 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2国语晋语曰:“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这种现象描绘了劳动人民 的劳动成果被层层剥削的情况。材料中体现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3下列对夏、商

20、、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 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不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国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5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6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

21、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7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 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8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 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 有 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

22、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礼习俗1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 也.反映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2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 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实质的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来源:学科网13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

23、继承王位的是妻妾称谓妻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二哥(22岁)14、(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王“家天下”制度是国王把“天下”(国家)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的制度这一制度是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化而来的。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材料二 至西周时期,宗法制进一步完备,与政治结合得更紧密,嫡长子继承制实行得更严格。诗大雅文王曰:“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注曰:“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笺曰:文王“以受命造始周国,故天下君之。其子孙适(嫡)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如缺嫡,其补充制度是“无适(嫡)则择立长,年钧(均)以德,德钧则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24、”。上述立嫡制度及其补充制度总的说来,比较完备,对于王位世袭起到了顺利执行的作用,对于稳定政局,动员统治阶级以全力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宗法制度的产生根源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作用。(10分)来源:学科网ZXXK15、(20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

25、基本原则。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

26、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4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4分)【本课小结】【我的疑问】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参考答案【考点概括梳理】约公元前2070年;禹;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占卜;相;卿士;政务;伯;侯;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纣;土地和人民;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自己的封疆内;卿大夫;卿大夫;士;卿

27、大夫和士;作战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周天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诸侯国;王权;父系血缘;政治等级;国家统治;分封制;天子;嫡长子;大宗;诸侯;小宗;大宗;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的稳定和团结;【互动探究】解析:解答材料问答题的关键是抓紧材料信息,结合课本知识,材料一中的“周武王”、“齐”、“鲁”、“燕”等信息是推断西周分封制的依据;材料二中的“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是分封制所规定的义务;材料四中的“(周)王卒大败”信息符合教材知识“西周后期,王权衰弱”。答案:(1)西周的分封制;王族

28、、功臣和先代贵族;周王与受封者形成了臣属关系;(2)诸侯为周王臣下,服从周王命令。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3)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西周的土地是属于周王所有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也叫井田制(4)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因为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派征赋役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无力再控制诸侯。【当堂训练】选择题:CADAB BBDCA BAA(11题古文含义:以别子为祖的话,那么别子的这些子孙后代就是(大)宗,他兄弟的子孙后代就是小宗。有过一百世不改变祭祖的宗,也有过了五代人就改变祭祖的宗。过了一

29、百世不改变祭祖的宗就是别子的后代即大宗)14、【答案】(1)根源: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部族关系。 (4分)(2)内容: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2分)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分)15、【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6分)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6分)(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4分)(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