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083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1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君主专制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

2、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4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A唐朝、明朝、清朝 B秦朝、唐朝、元朝C

3、秦朝、唐朝、明朝 D唐朝、元朝、明朝5唐朝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下列农业生产工具开始出现于唐朝的是ABCD6明万历之前,南京民间“机户”一般就几张织机,全城民营织机仅千余张,工匠不足千人,这一局面从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改变,到清乾嘉年间,全城拥有数百张织机的“机户”比比皆是,织机数“十万余计”工匠数以万计。这一变化得益于A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B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C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D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7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财富的膨胀,商人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欲望逐渐地显露出来,他们或追逐于琴棋书画、珍奇古玩之中,或大兴土木,建豪宅园第,或大操婚丧嫁娶,夸富斗

4、靡。这些做法A提高了商人政治地位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8康熙中后期,与周边国家的“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已无足轻重,取而代之的是以南洋为中心的中荷贸易、以恰克图为中心的中俄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中英贸易,这使得大量白银流入国内市场。这表明当时A朝贡体制走向解体B入超格局出现逆转C闭关锁国政策解除D传统经济仍有优势9古代周公姬旦提出“以德配天”,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倡导“天人相与”及“灾异谴告”说。上述思想A强化了君权的神权色彩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性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10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5、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C构建新儒学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11宋代文人学士在文化人格上都尚雅忌俗,但在文艺创作上却出现“以俗为雅”的审美取向,要求“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促使宋代文艺创作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思想的束缚 B城市经济的繁荣 C科举制度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推动12顾炎武认为,自万历中期以来,由于“为人上者只图“求利”,造成“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的局面;他主张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这反映了顾炎武A经世致用的思想B重农抑商的

6、思想C反对君主专制思想D近代的民权意识13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的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高B中国不习惯用洋货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力太低D中国的自然经济起了抑制作用14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7、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15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企业经营再次好转。这反应了A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B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充满艰辛 D民族企业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16张謇曾评价孙中山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变,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迎然不同。所以孙中山不但为首创民国之元购,且为

8、中国及东亚历史上之一大人物。”张如此评价孙中山,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B辛亥革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7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的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红色中华开设了“红板”“黑板”专栏。“红板”专栏专门刊登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黑板”专栏批评消极腐化、作风不良的反面典型。此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注重发动群众对党员进行监督 B通过政治宣传唤醒民众抗日意识C在廉政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D加强党风建设以巩固苏维埃政权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

9、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所述反映的是我国哪一政治制度?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有学者指出:被毛泽东赞誉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其政治原则的坚守与灵活的外交手段妥协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争端的成功范例。该评价意在说明A解决争端必须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B中英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C“一国两制”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D和平与发展

10、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19381940年,中国西南五省新设银行8家,分支行355处。其中,四川176处,云南43处,贵州15处,广西51处,西康25处,到1945年8月,西南五省的银行业发展至总行255家,分支行1320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开展B西南地区政治环境日益改善C工业内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D政府大力扶持金融业的发展21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C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D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22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

11、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23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 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增强企业活力C发展非公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25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注意到欧美资本主义内

12、部经济危机、贫富悬殊、社会分化、阶级冲突的严重混乱现象,以及其对外扩张、掠夺,乃至于自我火并、日益野蛮的形象。这种认知A使得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B成为新三民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C加速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D促使资产阶级客观认识西方文明26关于中国文化思潮的演变,19世纪6090年代,主要是求强求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主要是要求建立西式民主制度;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主要是追求个性解放,但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促使中国文化思潮不断变革的根本因素是A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B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C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活力D近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7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

13、在100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有关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表述正确的是A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B八七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D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28经历长期的政治革命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思想精髓是A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B开放包容和合作共赢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D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291992年初春,

14、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的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A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B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C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开展30“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争论。”这个“方针”是指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打扫干浄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不结盟31

15、苏格拉底认为,假设一个人不会打铁,他还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一支军队”,船将会沉没、军队将会毁灭。这反映出苏格拉底主张A.实施贤人政治B.开拓海外贸易C.培养专业技能D.加强社会分工32江平教授在罗马法基础中指出:罗马法是奴隶制国家时期的法律,但“在一个长达一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中,生成了商品生产社会第一个较完备的法律。显而易见,这样一个法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律。”这说明,罗马法A植根于普通劳动群众B维护国家民主自由C阻碍了欧洲社会转型D孕育近代法律观念3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逐渐联合

16、,但是英国拒绝参加;此后,联合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元推行后,英国不肯做第一批“欧元国”,2016年英国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共同体)关系的一波三折反映了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受害者B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展中国家C民族国家的利益影响“一体化”D欧洲分化促进多极化局面形成34美国建国之父们为使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需要解决好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国家和国民的关系,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中央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这三个关系的解决原则依次是A人民主权、联邦制、分权制衡B精英民主、联邦制、分权制衡C人民主权、共和制、三权分

17、立D社会契约、共和制、三权分立3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36“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

18、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37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B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3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

19、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391880年1914年间,美国增长率在6倍以上的20个行业中,13个是新兴部门。这些新兴部门的产值增长17.6倍,相当于整个制造业增长率的4倍。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材料表明A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B大企业在新科技运用中占主要地位C科学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D科学技术改变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4014世纪初基督教当中圣母的形象逐渐开始转

20、变为凡人妇女,拥有凡人妇女的温柔与亲和,艺术家们也试图将画面营造得温馨,使得神的形象更加接近凡人并拥有凡人的情感,这一时期的圣母形象被称为“谦卑圣母”。这反映出当时A基督教教义日益世俗化B艺术创作彰显人性色彩C宗教改革影响艺术创作D天主教在主动适应现实41某位启蒙思想家认为决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内容是每个国家至关重要的。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这位启蒙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B卢梭C康德D伏尔泰42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

21、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A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B“机械化” 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C“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D“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4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4

22、4(美)迈克尔罗斯金在国家的常识中写到“列宁很快就看到一种“二元权威”正试图统治俄国。临时政府控制着军队和外交政策。但是在最重要的城市彼得格勒,由工人、士兵、水手和革命者组成的委员会(工兵代表苏维埃)管理着一切。”面对“二元权威的政治局面,列宁A提出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B发表四月提纲C举行彼得格勒起义D下令攻占冬宫45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23、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46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47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

24、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揭示出苏联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C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48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我们更要把准方向,掌握好节奏,团结合作,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反映了在中共十八以来中国哪项外交思想A不结盟政策B“一边倒”方针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

25、践行霸权主义49二战后,由于资源(如自然资源、势力范围和对战略要地的控制)的稀缺性,美苏都想多占这些资源。若美、苏都选择“合作”,他们都可保持现有资源不变(5050);若美国选择“冷战”,苏联选择“合作”,美苏资源对比则是6030,反之亦然(如下图)这一分析可用来说明苏联冷战合作美国冷战40 4060 30合作30 6050 50A美苏冷战中美国保持战略优势B冷战是美苏利益博弈的最终结果C冷战严重削弱了美苏两国实力D冷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5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26、。”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欧盟发展为政治经济实体C美苏两极格局瓦解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二、非选择题(50分)51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有些学者甚至还将 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代化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也有学者认为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 代 吴铮强宋朝国运真相(载人民论坛2013 年第 1 期) 材料三:我们的政体的确

27、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 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文化的角度举例说明“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并简析宋代并没有因创新而把中国带进近代化的原因。(10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4分)52、整体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

28、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

29、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死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通过哪些政治、经济、对外政策支配了这个联成一体的世界(6分)(3)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5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匠籍,是封建国家为手工业者所专立的户籍。早在元朝,统治者就把工匠编入“匠籍”,使他们沦为国家工奴,在官吏的监督下从事生产

30、,子孙世承其业。这种奴役手工工匠的制度,明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工匠的徭役制度,愈来愈使工匠们不堪忍受,怠工、逃亡的现象急剧增长。嘉靖八年下令,按“匠籍”向匠户征收银两,谓之“班匠银”,以此代替工匠轮班服役的制度。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广大手工工匠,纷纷摆脱了匠籍的束缚。清初匠籍混乱不堪,清政府已无法按匠籍征收“班匠银”了。康熙三年,为了保住“班匠银”这笔收入,下令“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此后,各地陆续将“班匠银,摊入地亩中征收”。“匠籍”也就随之逐渐废除。随着“匠籍”的废除,官府手工业进一步削弱,民营手工业在整个手工业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了。 摘自清史简编(上编

31、)(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班匠改制”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废除“匠籍”制度的积极意义。(9分)历史答案1、【答案】A【详解】根据“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尊祖”“敬宗”,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宗法制,宗法制形成严格的大小宗关系,西周时期,统治者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故选A;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B;C项“保障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2、【答案】C【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统一、连续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期,中国就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

32、长期沿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力地维护了中国政治实体的统一和连续,故选C;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对政治统一与连续没有直接作用,故排除A;分封制存在地方权力过大、易导致分裂割据的弊端,不利于政治统一,故排除B;君主专制反映的是君臣关系,与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没有直接关系,故安排D。3、【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主要实行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贵族政治,至秦帝国时代实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是一种官僚的政治体系,故现代化”的内涵应该为C项;A项是C项的表现之一,不全面,故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说法错误故排除;故选:C。 4

33、【答案】C5【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出现于唐朝,B正确;A是耧车,出现于汉朝,排除;CD是灌溉工具,不属于生产工具,排除。6【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81年即张居正改革以后,南京纺织业发展迅速,私营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和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A项正确;“工商皆本”思想并未在明清之际得到普及,B项错误;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与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不符,C项错误;直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才发生剧变,D项错误。7【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财富的膨胀,商人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欲望逐渐地显露出来,

34、他们或追逐于琴棋书画、珍奇古玩之中,或大兴土木,建豪宅园第,或大操婚丧嫁娶,夸富斗靡。”可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但商人没有将获得的财富用于商业发展,这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的政治地位,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所以C错误;材料中商人的行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D错误。8【答案】D【详解】材料表明康熙后期,中荷贸易、中俄贸易、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优势,故选D;材料表明朝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量中无足轻重,没有走向解体,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由入超到出超的逆转,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9

35、、【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强调只有有德者才可以承受天命;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中国早期民本思想,意思是从天下国家的立场看,民是基础,比君重要;董仲舒倡导“天人相与”及“灾异谴告”,告诫统治者要做有道明君,否则会遭天谴。这些主张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故D项正确;孟子的思想不具有强化君权的神权色彩,故A项错误;材料与“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性”无关,故B项错误;“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的是朱熹,故C项错误。10【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载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顾炎武的观点也是强调了爱国责任,所以他们的相同点是强调社会责任感,故选;他

36、们的观点是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没有冲击儒学正统地位,也没有构建新儒学体系,排除;儒家价值的理念在他们之前就已经确立,排除。11【答案】B【详解】文艺创作上出现“以俗为雅”的审美取向说明宋代文艺创作呈现出通俗化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宋代文艺创作出现了世俗化、通俗化、平民化的倾向,B正确;理学思想的束缚推动文人学士在文化人格上尚雅忌俗,A排除;科举制度推动社会重学风气,但是不符合题意,C排除;宋代文艺创作出现这一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关,并非统治阶级的推动,D排除。故选B。12【答案】A13【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了鸦片战

37、争。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的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对来自市场的洋货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并不是由于中国通商口岸少和不习惯用洋货,故排除A、B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下,中国人民的购买力确实不足,但这个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C项;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抑制,故选D。14、【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联系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瓜分中国,经济上加强资本输出,在中国修建铁路、开设工厂等,因此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的

38、学习,C正确;AB两项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故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15【答案】A【详解】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都是在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出现的,说明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列强侵略”,排除B;材料说明荣氏企业的三次大规模的发展,无法体现“充满艰辛”,排除C;材料信息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D。16【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一朝一姓”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C;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不能反映国体的改変,不能说明“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排除A;辛亥革命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B排除;D是辛

39、亥革命的影响,但不能反映国体的改変,排除。17【答案】D【解析】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据材料“红板”专栏和“黑板”专栏所刊登的内容可知,中共注重党风建设,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故选D项;此举强调的是中共注重党风廉政建设,与是否发动群众无关,排除A项;此时全面抗战尚未爆发,且材料中的报刊专栏内容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共注重表彰廉政建设的先进、批评反面典型,但并未提及廉政建设的结果,无法看出是否“取得了巨大成就”,排除C项。18【答案】B【详解】根据“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

40、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可知这一制度与选举制度有关,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B;ACD都不是保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选举制度,排除。19【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其强硬的原则与灵活的妥协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表现得酣畅淋漓”可知材料叙述的内容是“一国两制”,其中“强硬的原则”指的是一个中国,而“灵活的妥协”则是指两个制度,所以C正确;材料指出“一国两制”是一种解决国际争端的和平方式,并未强调要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所以A错误;B、D选项中的“中英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以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所以B、D错误。20【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中

41、国西南五省新设银行”的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大批厂矿企业和国民政府迁往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大后方地区,许多金融机构和国民政府财政机构也随之迁入,内迁的金融机构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金融资本,而且带动了西南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35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一个旨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中时间“19381940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政治环境的信息,且当时西南地区处于国民政府专制统治之下,该项结论欠妥,排除;D项,这一时期西南地区金融业得到发展并不表明当时政府就大力扶持金融业的发展,排除。21【

42、答案】D【详解】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建立的四个制度: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政治制度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故选D;四幅图片反映的四个制度都产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实现民族独立,排除A;新中国初期建立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排除B;一国两制与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 无关,排除C。22【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23【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

43、“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所学,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故B正确;现代企业制度是1993年提出建立,排除A;发展非公经济是中共十五大提出,排除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1992年才提出,排除D。故选B。24【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故D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25【答案】D【详解】根据“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注意到欧美资本主义内部经

44、济危机、贫富悬殊、社会分化、阶级冲突的严重混乱现象,以及其对外扩张、掠夺,乃至于自我火并、日益野蛮的形象”可得出此时资产阶级已经能够更理性地看待西方资本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故D项正确;材料与新文化无关,排除A;维新派与新三民主义无关,排除B;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26【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求强求富是经济层面的变革,建立西式民主制度是制度层面的变革,追求个性解放和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由此可知,促使中国文化思潮不断变革的根本因素是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故B正确;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是材料的表现,不是原因,故A错误;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活力显然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

45、近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根本因素,故D错误。27【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1929年古田会议确定建党建军原则;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28【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髓,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其共同的特点,排除。29【答案】D【详解】1992年,

46、邓小平南方谈话,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使全党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共识,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故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A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做法,排除B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1978年,C项不符合时空,排除。30【答案】A【详解】由“这个方针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争论”可知,这个“方针”不仅有利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也有助于鼓励人们关心国事,故A项正确;“调整”等八字方针是中共在经济领域的方针,“打扫干浄屋子再请客”“不结盟”是我国在外交领域的方针,故排除B、C、D。31【答案

47、】A【详解】苏格拉底借此比方是用来证明才能与道德对治理城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使用拥有能与道德的贤人来治理城邦是最理想的途径,A项正确。苏格拉底用“驾驶一条船”来打比方,并非强调开拓海外贸易,排除B项;苏格拉底强调的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才能与道德的重要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苏格拉底主张加强社会分工,排除D项。32【答案】D【详解】据材料“在一长达一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中,生成了商品生产社会第一个较完备的法律。显而易见,这样一个法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可知,材料认为罗马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

48、质完全不同的法律, 是商品生产社会的法律,说明其孕育了近代法律观念,D正确;材料未体现其根植于劳动群众,A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涉及维护民主自由,B错误;材料强调其“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律”,故有利于社会转型,C说法错误。33【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和欧共体亲疏关系变化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和欧共体关系的演变,未提及发展中国家,B选项排除;材料中英国退出欧盟而非欧洲分化,D选项排除。34【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在国家和国民关系

49、上,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美国1787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在中央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上,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由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国会掌握立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综上所述,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35【答案】C【详解】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50、,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36【答案】D【详解】500年前欧洲人拿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还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或者说传播宗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仍然是殖民掠夺,“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文化融合,不是冲突,A和B项

51、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冲突,不是融合,C错误。37【答案】D【详解】由材料内容可知欧洲人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体现了世界市场在国际贸易推动下逐步形成,选项D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欧洲棉纺贸易推动了整个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类似于连锁反应,其落脚地也侧重欧洲消费,而非资本原始积累,选项A排除;选项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了欧洲人通过棉编织品贸易将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但没有强调此商业网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排除C项。38【答案】A【详解】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

52、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39【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1880年-1914年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从得出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排除A;B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的变化,排除D。40【答案】B【详解】材料反映出14世纪初,宗教绘画趋向世俗化、表达人性,这说明文艺复兴影响到艺

53、术创作,进而使艺术创作彰显人心色彩,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宗教绘画的变化,无法体现基督教教义的变化,故A错误;14世纪初宗教改革尚未开始,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天主教的主动行为,故D错误。41【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A正确;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B排除;康德认为人非它人的工具,C排除;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D排除。故选A。42【答案】C【详解】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故选C;A不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指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工业革命没有使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机器,排除B

54、;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指第三次科技革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43【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修正民族国家是指西欧国家建立欧洲共同体,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命力,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44【答案】B【详解】材料中“二元权威”指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为此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当前民主革命任务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B正确;A项是七月流血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提出的,故排除; C、D是1917

55、年11月,已经不是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了,故排除。45【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开春以来”,说明此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即可明确这一政策的特点是采用市场关系来调节生产,故D项符合。46【答案】D【详解】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体现的是政策制定同国情相结合,说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问题,A选项排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历史人物不

56、起决定作用,C选项排除。47【答案】A【详解】根据“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可知,材料强调苏联军事工业先进而其它经济部门落后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的情况,故A正确;材料强调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并非说明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排除B;材料强调苏联经济各部门不能协调发展,并非强调社会经济落后,排除C;材料强调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并非强调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排除D。48【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我们更要把准方向,掌握好节奏,团结合作,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并结合所学可知,习近平强调的是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和困难,各国要休戚与共、团结

57、合作,才能战胜困难,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故C符合题意;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不结盟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一边倒”方针指的是新中国初期,中国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B;中国对外实行不称霸的政策,D说法错误,排除。49【答案】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冷战是对资源抢占的结果,本质上是双方利益的博弈,B正确;美苏冷战过程中双方各有攻守,A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冷战并未改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D排除。故选B。50【答案】A【详解】根据“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可得出其强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58、出现,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A正确;欧盟成立于199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C项是在1991年,排除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排除D。51、(18分)(1)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4分)(2)文化创新: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沈括和梦溪笔谈。思想方面,理学的兴盛。文学方面,宋词的创立和繁荣。艺术方面,人文山水画的繁荣和风俗画的出现。(4分,任答两点具体表现即可,其它事例只要符合历史也可。)原因:政治:封建专制巩固,缺乏制度创新;经济:小农经济的阻碍。土地兼并严重;思想上: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重文轻武思想盛行。(6 分,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59、3)说明:不是。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实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奴隶制民主(少数人的民主)。 (4分)52. (17分)(1)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2)异: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4分)(2)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经济: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对外政策: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世界殖民体系。(6分)(3)影响:促使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社会转型;(3分)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2分)53、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工匠们怠工逃亡的现象严重;“班匠银”制度的推行以及农民起义的打击;保证财政收入的需要。(6分,任答三点得6分)(2)积极意义: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9分,任答三点得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