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和大丈夫人格的特点。2.学习本文巧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文辞犀利的论辩特色。3.从孟子“养气说”中寻找立身处世的借鉴,启发学生培养浩然之气。【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和大丈夫人格特点。2.领会孟子“养气说”与“性善论”的关系,以及现实价值。【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文天祥正气歌(生齐读)这位民族英雄正气凛然,他以大丈夫舍
2、生取义的壮举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关于“大丈夫”,“亚圣”孟子曾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我们看看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有何特点?(板书:课题,作者)二、明气之义点拨:第三则九年级下册第5单元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涉及,不再赘述。1.孟子眼中的大丈夫具备什么人格特点?(点拨:分角色朗读第2则景春与孟子的对话,思考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试着分析。) 参考:“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仁义礼,至大,人格伟大)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至刚,人格坚定)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 对话中的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吗?景春和孟子的观点有何不同?参考:景春
3、“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肯定) 孟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反问) 妾妇之道(比喻,否定)点拨:先破后立,设喻立论。公孙衍和张仪之流阿谀奉承、顺从君王以窃取权势,非大丈夫所为。3.历史上哪些人践行了大丈夫之道?(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第3则舜、傅说、胶鬲、管夷吾等,他们是鲁迅笔下“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小结: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拥有“志气、骨气、正气”,这样的高尚人格充满浩然之气。三、养气之道1.孟子认为大丈夫所具备的这种“浩然之气”如何获得?(点拨:个别朗读第1则公孙丑和孟子的对话,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文言现象进行适当引导。)参考:直养无害 配义与
4、道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 集义无馁 “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朱熹孟子集注 内养非外“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告子上 勿正勿忘勿助长点拨:揠苗助长寓言说理。小结:浩然之气是对仁义道德的坚守和对信念的坚定,养浩然之气能塑造拥有仁义礼的大丈夫形象,保持个体人格的崇高伟大和坚定执着。2.探究:孟子“养气说”与“性善论”的关系。(点拨:孟子提出“养气说”,以塑造拥有仁义礼的大丈夫人格,最终目的是什么?)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
5、也。”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参考:四心是人的本性,仁义礼智是人的美好品德,即善。人性本善,任何人都如此,“圣人与我同类者”。 “性善论”告诉我们“人皆可以为尧舜”,“养气说”使我们担当起“为尧舜”从而修齐治平的重任。四、展气之新两千年前孟子的“浩然之气”和“大丈夫”学说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价值?(点拨: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阅读体验,畅所欲言,联系现实人生,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参考:如雄心志四海的郎平,坚守抗洪一线的消防官兵等。坚守良知,涵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五、结束语 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读了孟子之后你就会感到振奋,你老想站起来做点什么事,实在没事找个人争辩也行,找个人辩论也行,孟子是很好辩的。所以,读孟子我是读到了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易中天 (学生朗读名言警句。)六、布置作业1.小练笔:我眼中的“大丈夫”,不少于400字。2.推荐阅读:杨伯峻的孟子译注、梁涛的孟子解读。【板书设计】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大丈夫人格伟大与坚定 坚守 良知 浩然之气志气 骨气 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