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848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版)新攻略总复习练习:第13讲 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3讲农业和手工业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7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此外,各地都发现有很多的骨针,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答案B“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各地都发现有很多的骨针”表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B项正确。2.(2017江苏南通、泰州、扬州三模)“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2、诗中所咏工具()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答案C材料中“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但看翠浪舞”描绘的是农民用筒车灌溉农田和丰收在望的农家乐景象,C项正确。诗中所咏工具是灌溉工具,而非播种工具,A项错误;筒车开始出现于唐朝,B项错误;筒车是用来把低处的水引向高处的灌溉工具,而不是适应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D项错误。3.(2018江苏常州期末)唐后期,孟简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表明当时()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C.江南地

3、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答案C据材料可以看出,唐朝在江南地区改进灌溉体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此地区粮食产量生产不断增长,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B项错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4.(2017江苏四市一模)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棉纺织业发达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小农经济瓦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A.B.C.D.答案B材料中“邑之民业,首藉棉布”表明嘉定地区的棉纺织业发达,正确;“家之租庸、服

4、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表明嘉定地区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正确;明朝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错误。答案选B。5.(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B.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答案D图示中秦汉丝织业的中心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是在长安向西的丝路沿线,A项错误;唐宋时期的丝织业中心逐渐转移到南方,B项错误;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C项错误;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的中心逐

5、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D项正确。6.(2018江苏镇江三模)明朝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由此不能说明景德镇()A.制瓷业享有盛誉B.有优越的自然条件C.制瓷工匠技术精湛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答案D由诗中的“舟帆日日蔽江来”可知当时瓷器贸易兴盛和水运发达,故A、B两项正确;由“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可知C项正确;D项在诗中没有体现,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7.(2017江苏南京调研)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

6、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

7、;(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至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部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5分)(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

8、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4分)答案(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单位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3)内部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部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8江苏四市一模)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

9、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的记载。这说明当时()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答案D甲骨文中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表明商朝时,人们已经懂得酿酒技术,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是酿酒的前提,D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且出现酿酒与土地所有制无关,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信息,排除B、C两项。2.(2018江苏海门期初)汉代赵过发明了代田法。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幼苗出土后,除草时再把苗旁的垄土逐次锄下,培植苗根。

10、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为垄。由此可知,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精耕细作B.广种薄收C.休耕轮作D.少种多收答案C材料中“发明了代田法。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为垄”反映的是代田法和休耕轮作,C项正确。精耕细作、广种薄收、少种多收在材料中没有信息体现,排除A、B、D三项。3.(2018江苏淮安、宿迁期中)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家庭人口项目数量(单位:钱)5人收入粮食8 500支出赋役2 989日常开支7 950

11、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答案D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在材料中没有信息体现,A、B两项错误;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是材料中一个方面的内容,不能概括全部材料,C项错误;“5人”表明是小农经济的规模,支出总额超过收入表明农民生活艰难,D项正确。4.(2018江苏四市一模)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答案BA项与“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不符,排除;“铜镜今

12、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表明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B项正确;宋代,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信息体现,排除。5.(2017江苏南通一模)唐末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答案A材料中“融青瑞色新”说明瓷器质地纯净,“先得贡吾君”说明此种瓷器被官府垄断,A项正确;“晶莹如雪”与材料中“融青”“盛绿”信息不符,B项错误;粉彩瓷器的出现是在清朝,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面向

13、市场”的信息,D项错误。6.(2017江苏南京三模)清朝学者陈作霖的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机,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 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答案A材料中“机户领机,谓之代料”“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道程序环环相扣,说明丝织业社会分工

14、细致,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南京丝织业的社会分工情况,并不能说明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材料: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明主知

15、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摘自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宋王柏鲁斋集材料三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的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其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性非特产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的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手工生产构成了有力的竞争和顽强的抵制。

16、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3分)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对策是什么?(2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的“两面性”的含义是什么?(3分)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农民兼业的现象?(2分)答案(1)原因:生产艰辛,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债务盘剥。(任答三点,3分)对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农抑商)。(2分)(2)现象:农民兼业。(农民利用农闲经营农业之外的产业)(1分)条件: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理;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3分)(3)含义:一方面,可以扩大商品流通,扩大消费,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工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专业化生产。(3分)看待: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依旧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不能促进社会变革与转型。(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