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南朝诗两首石门岩上宿谢灵运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赏析:诗前四句欲写夜宿,先说朝游,笔调来得舒缓,塑造了一个酷爱兰花、赏玩秋月、归宿云间的高洁闲适、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接着四句,是对夜景的欣赏。按照通常的写法,谢灵运的诗在描摹景物之后,总有一段哲理性的议论,此诗的最后四句收结,却不是如此。他只是感叹:如此美妙的秋夜,却无人能够欣赏,我也就无从向谁夸美这杯中的好酒了。言外之意,是说世人多庸俗,缺乏高逸情趣,难与自己同游,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登池上楼被元朝诗人、诗论家
2、方回评为“句句佳”“合是灵运第一等诗”。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作者介绍刘后村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皆吞吐日月、摘蹑星辰之句。李白登华山落雁峰云:“恨不携谢朓惊人诗,搔首问青天。”都极高地评价了本诗。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二人并称为“大小谢”。登池上楼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本
3、篇写久病初起时登楼所见,同时也表现了不得志的感伤情绪。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应是谢朓出任宣城太守,离开建康,路上经过三山所作。诗中抒发了登山眺望时的眷恋京城之感。背景解读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而南朝的谢灵运则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串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知识链接结构图示登池上楼登池上楼表达诗人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4、主旨归纳1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情与景是如何融为一体的?【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及内容主旨【答案】诗人主要是在中间八句描写了登楼临窗所见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后六句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诗人寄情于景,以景写情,堪称佳作。2“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请作简要赏析。【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答案】诗人抓住了事物由冬到春的变化,写得真切动人。前两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
5、,突出了昔时冷落而非热闹的特色。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大致有四种:一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乐景写哀情;二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即乐景写乐情;三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昂扬、欣喜之情,即哀景写乐情;技法镜鉴以乐景写哀情四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哀景写哀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登池上楼中作者写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愈热烈,对自己抒发的哀情就愈愁苦。【即时小练】请运用以乐景写
6、哀情的手法写一段有关离别的文字。【答案】洛阳城,牡丹开得正艳,大团大团的花朵堆砌在小径上,仿佛从文人墨客的画中翩翩而至。彩蝶在花中飞舞,更为这美景增添了另一番韵味。他在桌前举杯,想要开口,却难以言说自己将要离别,那本是欢乐的容颜,也因悲伤而凄惨哽咽。他将酒一饮而尽,仿佛醉了就不必离开。若能如此,醉又何妨?【考点解读】1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对接高考阅读古代诗歌方法指导(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
7、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2)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藏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容易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2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另外,还要注意运用几个关键的方法:基本特点:情景结合。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等。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2)反复品读关键语。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应一个字一个
8、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3挖掘暗示信息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1)注释的暗示。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句,暗示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暗示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2)题干的暗示。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
9、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典型例题】归自南阳李吕祺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里,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简要分析。【答案】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竹里馆王 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美文赏读赏析: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
10、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篇)目:谢灵运:谢康乐集(焦竑刊刻)文白对译结构图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望”为线索,抒发诗人
11、眷恋京城的感情。主旨归纳1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答案】手法:动静结合,既描写了夕阳、澄江、杂英等静景,也描写了喧闹的小鸟等动景。调动了多种感官,既描写了绚丽的色彩,也描写了美妙的声音。运用比喻,余霞像彩锦,澄江像白练,写得十分生动真切。画面:描绘了一幅壮丽、美妙、充满生机的画面。2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却写了“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请简要分析。【对应考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内容主旨【答案】这两句以王粲望长安、潘岳望京邑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了用典的写法,化用了古人的诗句。景物是有形的,实在的;而情思却是无形的
12、,虚无的。融情思于景物,把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紧密地结合起来,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作品才能感染读者。移情入景的表现手法,即把自己真挚、深沉的思想感情融入客观外界的景物中,又借对景物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移情入景,写景如画,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因对京邑依恋,所以不忍离去;因怀念乡国,所以三山风景虽佳妙,却无心欣赏而罢宴。诗人将情与景巧妙地融为一体,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技法镜鉴移情入景,写景如画【即时小练】请用移情入景法写一段文字。【答案】蓦地,几滴小雨扰动了我的思绪,我忙躲在屋檐下避雨,却可怜那残荷无依无靠只得任凭雨珠打击。那雨也是顽劣,偏落在荷的脸上,不多
13、时叶上已凝聚了层层叠叠的水球,那瘦弱的荷杆似乎是再也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摇摇晃晃的,我的心也因这惊险万分的情景不由得收紧,但我却无能为力得只有虔诚祈祷。突然,神迹发生了只听哗啦一声,荷身一侧,整个叶面上的水球也随之倾泻而下,然荷叶却弹身而起,恢复了一向的挺拔。这危险也终变成了虚惊一场,看着一大片一大片、柔柔涌动着的青叶,就像初见时般矜持,我却像经历了万般,大彻大悟。【考点解读】解答诗歌鉴赏题,考生常出现以下几个失误:1缺少对采分点的把握。比如:单个词的鉴赏,由于没有规范格式的约束,常常会丢失采分点。最常见的丢分在于:缺少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对接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失误分析2手法鉴赏题不知道从何下手。
14、考生往往看到试卷一片茫然,缺少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方法。其实大处记住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言志、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方法,小处记住几个常用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感官、色彩、正面侧面描写加修辞手法)即可,掌握了这些,基本可以应对表现手法的鉴赏题。3情景鉴赏题中的“景”不细。考生答此类题时往往比较“粗”,一定要把景物概述具体,另外还要注意概括作者的内心感受。4风格特征类题型缺少举例和例析,只有概括性的句子。5对一些类别诗缺少总体把握。比如要了解怀古诗、田园诗、边塞诗的基本思想内容,心中要有类别诗的主要思想内容的概括,就完全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别来判断
15、诗歌的思想内容。6意象分析不到位甚至不理解。平时对诗歌的阅读量较少,对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不是太了解,所以在答题时显得手足无措。【典型例题】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1)本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2)这首词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请结合下阕对此简要赏析。【答案】(1)描绘了一幅春天烟雨迷蒙中,草木生机勃勃,渔翁醉眠桥畔的闲适自得的图画。(2)下阕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的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
16、味无穷。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美文赏读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赏析: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韵味。诗的写法上又吸收了近体的音律、形式的长处,中六句似对非对,具有素朴的形式美;而诵读起来谐于唇吻,又“有金石宫商之声”(严羽沧浪诗话)。课外阅读推荐书(篇)目:谢脁:游东田和徐都曹出新林渚治宅文白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