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质量评价(六)(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这说明()A北宋统一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D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A解析:宋初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推广,是在南北基本统一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实施的,故选A项;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都归属于农业,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排除B项;“占城稻”是优良品种,但无法推知甘
2、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是优良品种,排除C项;只有“占城稻”是从越南引进,其他农作物并非通过外交渠道引进,排除D项。2(2021云浮模拟)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男耕女织模式瓦解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解析:湖州等地从原本的耕织户中逐渐演化出专门的农户、桑蚕织户,而后者进一步分化,最终形成了丝户、织户、饲蚕户等,说明手工业生产日渐专业化,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桑蚕户的分化,并未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3宋徽宗崇
3、宁五年(公元1106年)朝廷两次下诏,(对于商税)“令户部取索天下税务,自今日以前五年内所收税钱并名件历,差官看详,参酌税物名件、税钱多寡,立为中制,颁下诸路,造为板榜,十年一易,永远遵守,外辄增名额及多收税钱,并以违制论”。据此可知,宋朝()A有了相对成熟的商税管理制度B商品经济管理混乱,需要规范C采取严格政策限制商业发展D商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A解析:根据材料中宋代朝廷对于商税的规定可知,在当时有了相对成熟的商税管理制度,A项正确;材料中对于商税的管理的规定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管理混乱,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并没有严格限制商业活动,只是对商税进行了规范,C项错误;结
4、合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商业税成为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D项错误。4下表为宋代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这一变化()时间北方(%)南方(%)北宋初年39.660.4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3862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3763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35.964.113世纪初3169A助推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C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导致过度开垦破坏了生态平衡A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北宋初年到13世纪初,南方人口比例上升,北方人口比例下降。这一变化助推了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宋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C、D两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5(
5、2020合肥一模)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B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土地兼并由原先被讥为“堕落”行为到士大夫积极参与的转变恰好说明了这一过程,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部分士大夫的行为,并没有体现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排除A项;士大夫与民争利主要是由于其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并不意味着伦理道德的缺失,排除C项;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提出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6
6、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这说明,当时()A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B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C节日消费成了新时尚D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期一些商家借助传统节日销售自己的产品,即将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家借助中秋节装修店面,吸引市民前来买酒,体现不出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节日消费成为新时尚,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政策,排除D项。7(2020吉林三模)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
7、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宏气度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C解析:根据材料“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可知,北宋时,以“二程”为代表的儒学家深入地研究佛道思想,有助于这一时期儒学的进一步完善,发展为理学,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排除A项;宋代民族政权并立,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儒家学者,并非
8、“相当普遍”,排除D项。8(2020山东模考)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烦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解析:朱熹简化“六礼”为蕴含着儒家伦理道德并便于实行的“三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项正确。推广儒家礼仪、实现儒学生活化均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A、B两项错误;将“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是对儒家伦理规范的继承,而非重塑,C项错误。9(2020临沂一模)武林旧事是南宋人周密追忆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笔记体著作。下表是武林旧
9、事(卷下)记载10人以上艺人的娱乐项目统计。据此可知,南宋时期的临安()项目小说角抵杂剧杂扮唱赚演史唱耍令说经说浑话嘌唱鼓板弹唱姻缘数量524438262220181715141411A市民文化成为正统思想的载体B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已经打破C说唱艺术是娱乐表演主要形式D社会各阶层间的差别逐渐消失C解析:据表格可知,“小说、杂剧、杂扮、唱赚、演史、唱耍令、说经、嘌唱、弹唱姻缘”数量、种类众多,这说明说唱艺术是娱乐表演主要形式,故选C项;A、B两项材料中未涉及,排除;封建社会中各阶层间的差别不会消失,排除D项。10(2020济南模拟)在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
10、船)、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马船;北宋后期,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南北经贸发展 B海外贸易兴盛C经济重心南移 D海防建设加强B解析:北宋后期造船场生产的船只多为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些船只多用于远洋航行,并且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这反映了北宋后期海外贸易的兴盛,B项正确;北宋初期和后期都有南北经贸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这不是北宋后期船只结构和船场地址改变的反映,A、C两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中船只结构和船场造址的改变无法得出海防建设的加强,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统治
11、者一上台便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其各种各样的需要。著名的“三大发明”,就是为宋代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宋代农民和工匠所受封建国家赋税剥削虽较前加重,但他们获得了比以前要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这种环境极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掌禹锡领导的医书的编纂,都是典型的例子。摘编自王星光中国科技史求索
12、 材料二历史总是向前进步的,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都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步。唐宋之间的变化之所以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就是因为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变化的层面比较多,但这些变化和差别都不是质的变化而只是量的差别。严格地说,这种变化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阶段性变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而不是什么“近世”的变革。 李建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与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2)提炼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宋朝相比唐朝发生的显著变化。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著名的三大发明,就是
13、为宋代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得出科技成就领先、实用性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并结合所学概括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这些变化和差别都不是质的变化而只是量的差别”得出唐宋之变是同质的延续,根据“不是什么近世的变革”得出不是突破性变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史实即可。答案:(1)特点:科技成就领先、实用性强。因素:社会相对安定;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及应用;政府的政
14、策激励;社会经济发展;等等。(2)观点:唐宋之变是同质的延续,不是突破性变革。变化:政治上,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高度发展,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思想上,理学产生;科技上,三大发明及其广泛应用。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
15、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先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提炼出观点,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如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不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等;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如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可以从北宋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思想文化繁荣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证和说明。如不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就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论证。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