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是这样的:“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这首诗在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两首诗都谈到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答:_解析:从诗歌的“山水万重书断绝”和“通川湓水断相闻”两句,可以看出两人被山水阻隔,无法相见,但无法隔断想念。答案:白居易的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切。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诚。两首诗都谈到了路途遥远,相隔千山万水,难通音讯。
2、白居易说“昨夜三回梦见君”,而元稹却说“唯梦闲人不梦君”,这是否符合礼仪?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解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从诗人的表现手法入手。因思念而入梦,这是时常出现的,想在梦中见到却又不得,这比“梦见”更凄苦。答案: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楚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唯梦闲人不梦君”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深切动人。(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本有干谒请托意,作者却描绘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这样运
3、用比兴手法写有什么好处?答:_解析:如果不看诗歌的题目,但就诗歌的内容看,是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如果与诗歌的题目联系起来,这首诗就别有深意了。注意运用比兴手法的妙处。答案: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写得十分巧妙,绘声绘色,精细逼真,又含蓄蕴藉,这样写新颖别致,令人过目难忘。张籍在酬朱庆馀一诗中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这首诗的含意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答:_解析:张籍的诗也是通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赞赏了朱庆馀诗歌的“明艳”“敌万金”,暗示朱庆馀不必为考试担心。答案:张籍在这首诗中明确回答了朱庆馀。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
4、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二、语言运用请以下面这句话为观点句,续写一段话,要求阐述具体充分。品读古典诗词,从中汲取生命的营养。答:_解析:能围绕“古典诗词”点出具体的诗词作品,能扣住古典诗词的特点对“生命的营养”准确阐释即可。答案:(示例)迷茫的时候,去品读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会从中汲取自信和勇气;消沉的时候,去品读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会从中汲取超然与力量。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不超过16字)文化差异越大,越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文化特征越近,越应该同频共振、琴瑟相和。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5、才是文化的百花园。_,_。所以中国古人说,和则生,同则不济。企图以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以一种文化覆灭另一种文化、以一种文化一统世界的行为,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不断地把巨石推向山顶,石头又不停地滚下,反复无穷,却总是徒劳无益。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句的关系。答案:文化当求和存异而不是求同存异一、基础考查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连苑(yun)赠送(zn)缠绵(min)B罗襦(r) 执戟(j) 相闻(xin)C夫婿(x) 剑铓(mn) 藩镇(fn)D应酬(chu) 誓言(sh) 分散(sn)解析:选B。A项,“赠”读“zn”;C项,“藩”读
6、“fn”;D项,“散”读“sn”。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为化得身千亿若为:怎么能够B唯梦闲人不梦君 闲人:不相干的人C事夫誓拟同生死 拟:比拟D良人执戟明光里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解析:选C。拟:打算。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张籍中唐诗人张司业集B元稹中唐诗人白氏长庆集C朱庆馀中唐诗人近试上张籍水部D柳宗元中唐诗人柳河东集解析:选B。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元稹的是元氏长庆集。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开始是离开后,偶尔忆起的浓甘薯香;逐渐是_;后来是_;再后来是拥抱祖乡的意识。结束前,惨的是归不得,_;悲的是不得归,_;妄的是不
7、敢归,被江南迷住的韦庄甚至还吓别人_。但一般人的肠很有韧性,即使空肠也要回家。“我已无家,君归何里”“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流浪中,时常遇见的薄人情味“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泥泞思路上,一踏就滑倒的激情ABC D解析:选C。这段文字选自许达然的回家,选填时要注意作者由淡到浓的乡思。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答:_解析:结合诗歌的题目“别舍弟”和“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可知。答案
8、: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答:_解析:从“云似墨”“水如天”两个句子来看,是比喻,渲染了兄弟离别后自己所去之地的险恶,为抒情作铺垫。答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一比喻,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的险恶;后一比喻,形象地描写了洞庭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兄弟别离之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秋夜沉沉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
9、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指蟋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要结合诗中“沉沉”“不堪闻”“白云”等词。答案: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出留恋、孤独和惆怅的情感。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眼前之景,是实景;诗歌的后两句是诗人设想离别后的景,是虚景。虚实结合,拓展意境,深化情感。答案: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
10、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三、语言表达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是生命的落脚处。解析:处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书籍对心灵的慰藉作用。句则直接说明。答案:(示例1)夏日绿荷边的垂钓晚秋枫叶里的纵情是灵魂的交响(示例2)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山林里的独步是灵魂的依傍徽标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下图是“中华老字号”徽标,请从构图角度简要说
11、明其寓意。(60字以内)答:_ 解析:解答徽标类题目要坚持“细观察,巧想象,善表达”的原则。揭示寓意应注意与标志的象征意义相联系,按从分到总的顺序分析寓意。答案:徽标图案由“字”“号”二字组成;印章造型、篆刻手法表现老字号历史悠久;上下贯通体现老字号的发展前景无限。四、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赠妾双明珠。_,系在红罗襦。(2)山水万重书断绝,_。我今因病魂颠倒,_!(3)_,_。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4)海畔尖山似剑铓,_。_,散上峰头望故乡。答案:(1)君知妾有夫感君缠绵意 (2)念君怜我梦相闻唯梦闲人不梦君(3)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4)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