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务必将答题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要欣赏诗词,须看诗词人“说话”的艺术。李义山的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说如今追忆,惘然之情,令人不可为怀;却说可待追忆,即在当时已是惘然不胜了。如此,不但惘然之情,加倍托出,而且宛转低迴,馀味无尽。晏小山作鹧鸪天,写道:“醉拍青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
2、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此词写怀人念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而归信无凭,空对来书,流泪循诵此本相思之极致也,而词人偏曰:来书纸上诉说相思,何能为据?莫如丢开,枉费伤心之泪,话似豁达,实则加几倍写相思之挚。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如果直言白讲,“我如何如何相思呀”,不但不能感人,而且根本不成艺术。要欣赏诗词,不能不提“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所创,但专用它讲诗词的,自以他为代表。词他认为,诗有境界更佳,否则反是。其说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欧公的“绿杨楼外出秋千”,着一“出”字而境界全出矣。究其实际,境界仍然是我们文学艺术
3、美学观念中的那个“传神”的事情。人们讲诗词时,最尚者是神韵。有神,方有容光焕发;有韵,方有言外之味,神与绘画密切相关,韵本音乐声律之事可知无论“写境”(如实写照)还是“造境”(艺术虚构),都必须先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否则不可能有神韵之可言。由是而观,不难悟及:境界,并非最高之理想,盖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之分,怎能说只要一有境界,便成好诗词呢?龚自珍尝笑不学之俗流也要作诗,开口便说“柳绿桃红三月天”,以为这俗不可耐。能说这句诗没有任何境界吗?不能的,它还是自有它的境界,问题何在?就在于没有神韵。东坡于同时代词人柳永,特赏其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高处
4、”何摇?不是说柳永写出了境界,而是说词句极有神韵。境界有时是死的,神韵却永远是活的。要欣赏诗词,须稍稍懂得自己民族的文学艺术上的事情,遇见文学史上的掌故、佳话等,不能都当作陈言往事而弃之不顾,杜甫称赞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有人硬说这是“贬”词、这实是诗圣老杜拈出的最高标准,析言之,即声清,意新,神俊,气逸。这是从魏晋六朝开始,经无数诗人摸索而形成的总结性的理论表述,如呆我们对这些一无所知,又怎能谈到欣赏二字呢?(选自周汝昌序言,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词人讲求“说话”的艺术。和直接抒情相比,“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表达的相思
5、离恨之情更感人。B. 要欣赏诗词,不能不提“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人们认为,诗歌的境界是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最“传神”的事情。C. 境界有时是死的,神韵却永远是活的。苏轼“高处不减唐人”的评价,在作者看米,其实是在夸赞诗句极富神韵。D. 有人误以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在贬低李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魏晋六朝以来形成的诗歌创作理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欣赏古典诗词,层次清晰,详略得当。B. 为了论证鉴赏诗歌要关注“说话”的艺术,文章引用了李义山、晏小山诗词中的句子。C. 文章举龚自珍取笑不学之俗流与东坡赞扬柳永例子
6、,论证了神韵在诗歌创作中豹重要性。D. 为使论证的问题更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文章引用了大量诗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杏枝头春意闹”和“绿杨楼外出秋千”分别用“闱”和“出”展现了诗词的境界,可见诗词的境界总会通过某一个字传递出来。B. 作为专用“境界”讲诗词的典型代表,王国维尤其重视诗歌的境界,他认为培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之分,诗词有境界更佳。C. 人们讲诗词时,最尚者是神韵。在创作中,无论是写实还是虚构,要写出只有神韵的作品,必须先有深厚的文化素养。D. 在欣赏诗词时,读者只要稍稍懂得自己民族的文学艺术上的事情,遇见文学史上的掌故、佳话,就
7、不能当作陈言往事而弃之不顾。【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人们认为,诗歌的境界是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最传神的事情”是错误的。由原文“其说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欧公的绿杨楼外出秋千,着一出字而境界全出矣。究其实际,境界仍然是我们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的那个传神的事情”可知,“诗词有境界更佳”是王国维的观点,另外,“最”字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A项,“文章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是错误的。文章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
8、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可见诗词的境界总会通过某一个字传递出来”是错误的。由原文“其说认为,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可知,“可见诗词的境界总会通过某一个字传递出来”于文无据。B项,“他认为培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之分”是错误的。由原文“由是而观,不难悟及:境界,并非最高之理想,盖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之分,怎能说只要一有境界,便成好诗词呢?”可知,“他认为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之分”是作者的观点,与王国维的看法并不一致。D项,“只要稍稍懂得”表述错误,由原文“须稍稍懂得”可知,“稍稍懂得”是必要条件;“就不能当作陈言往事而弃之不顾”表述错误,由原
9、文“不能都当作”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掌故、神话都不能当作陈言往事而弃之不顾。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天行者刘醒龙在乡教育站万站长的安排下,高中毕业的张英才到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界岭是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下午仍然只有一节课,张英才陪着孙四海站了两个多小时。孙四海怎么讲课他一点也没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个年级分成三个班,这课怎么上。中间孙四海扔下粉笔去上厕所,他趁机跟上去问这事,孙四海说,我们这学校是两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时,教室里多了一头猪。张英才去撵,学生们一起叫起来:“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就喜欢吃粉笔灰。”孙四海在门口往里走着说,别
10、理它就是,往下去,张英才更无法专心,他看看猪,看看学生,心里很有些悲凉。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黄昏,实际上才四点左右。放学后,留在余校长家寄宿的十几个学生,在那个叫叶萌的男孩带领下,参差不齐地往旁边的一个山坳走去。眼里没有学生,只有猪,张英才感到很空虚。他取下那支凤凰琴,拧下钢笔帽,左手拿着它拔动琴弦,右手去按那些健,试着弹了一首曲子,不算好听,过得去而已,弹了几下,就没兴趣了。他歇下来后,忽地一愣:怎么音乐还在响?再听,才明白是笛子声。张英才趴到窗口,见孙四海和邓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横握一支竹笛,正在使劲吹奏。山上升起了云雾,顺着一道道峡谷,冉冉地舒卷成一个个云团,背阳的山坡上铺满
11、阴森的绿,早熟的稻田透着一层浅黄,一群黑山羊在云团中出没,有红色的书包跳跃其中,极似潇潇春雨中的灿烂桃花太阳正在无可奈何地下落,黄昏的第一阵山风就掩盖了它的光泽,变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笛子吹出的曲调有些耳熟,听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听明白,是因为节奏慢了一半。两支笛子,一个声音高亢,一个声音低回,缓慢地将那首欢快的歌曲吹出许多悲凉。张英才走到旗杆下:“这个曲子要欢快些才好听。”孙四海和邓有米没有理他。张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可是没用。忽然间,哨声响起来余校长叼着一只哨子,走到旗杆下,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出来,在旗杆面前站成整
12、齐的一排余校长望望太阳,喊了声立正稍息,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个大洞,余校长扯了几下也无法将周围的布拉拢来,遮住那露出來的一块黑瘦的肩头。张英才站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没有穿鞋。余校长试了下,见旁边还有几个穿破褂子的学生在盯着自己看,便作罢了。这时,太阳已经挨着山了。余校长一声厉喊:“立正奏国歌!降国旗!”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这一幕让张英才着实吃了一惊,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升国旗的那种场面,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夜里没有做梦,睡得正香时,忽然听到笛声
13、,吹的又是国歌,张英才睁开眼,见天色已亮,赶忙起床,披上衣服走到门外。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佘校长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着旗杆上垂下来的绳子。余校长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国歌的邓有米和孙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长家的那些学生。九月的山里,晨风又大又凉,这支小小队伍中,多数孩子只穿着背心短裤,黑瘦的小腿在风里簌簌抖动。大约是冷的缘故,孩子们唱国歌时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长的儿子余志。国旗和太阳一道,从余校长的手臂上冉冉升起来后,孩子们才就地解散。张英才走过去,问余校长:“怎么昨天没人提醒我?”余校长说:“这事是大家自愿的。”张英才又问:“孩子们也愿意起这么早?”余校长说:“开始不愿意,教了一阵
14、就愿意了。”余校长忽然伤感起来,他指着正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孩子:“又少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昨天他还在这儿。夜里有人稍来口信,他父亲在外面挖煤,出事故死了。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他不回去顶大梁,日子就没法过了。他才十二岁呀!听到父亲的死讯,只红了红眼圈,硬是犟着没有哭出来,收拾书包时一点方寸也没乱,就连借别人的橡皮擦都晓得还。我怕他难过,谁知分手时反而是他来劝我,说自己会抽空读书,将来若是出息,一定要回学校给老师们磕头谢恩。还说,他家那儿望得见这面红旗,每天早晨他会在家里一边想着老师和同学,一边唱国歌。只要能唱歌,他就什么也不怕。”余校长用大骨节的手揉着眼窝。孙四海在一旁说:“就是领头的那个大孩
15、子,叫叶萌,是五年级最聪明的一个。”张英才明白这是说给自己听的。他很感动地说:“余校长,这些事你应该通过万站长向上面反映,让县里或者省城出面关心一下这些孩子。” “这山大得很咧,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能顾到教育上来哟。”余校长说,“听说国家在搞科技扶贫,这样就好,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有希望了。”(节选自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有删改)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英才认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欢快些才好听,并打着节拍纠正,孙四海和邓有米却都不理睬,因为这是他们长时间形成的统一,笛声传递着真实的心情。B. 叶萌离开了界岭小学,余校长很伤感,并且“用大
16、骨节的手揉着眼窝”,由此可以看出余校长内心的不舍与无奈,以及他对学生深深的爱。C. 余校长养的猪经常进教室,说明余校长利己自私的一面。“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有希望了”则体现了他对于教育的深情。D. 小说详写降国旗和升国旗的场景,能够集中展现人物形象,并渲染了庄严的氛围,使界岭小学的师生在艰苦生活中的精神坚守更显珍贵。5. 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6.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余校长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那么,张英才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1)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太阳的“无可奈何”,其实是在写界岭小学受限的教育环境,表达出张英才的失落心情。(2)比
17、喻。把“落日”比作“旧绣球”,写出了界岭小学问题重重又缺乏关怀的现状。(3)与孙四海和邓有米吹的笛声相呼应,渲染了苦闷、落寞的氛围。 6. (1)作为一名新教师,张英才是界岭小学艰苦处境的见证者,使故事更具真实性。(2)张英才是小说的线索,小说通过他的见闻和感受将吹竹笛、降国旗、升国旗等情节串联起来,结构紧凑。(3)小说以张英才对余校长的情感变化烘托余校长爱国爱生、温和悲悯的精神品质。(4)通过张英才的所见所闻,展示界岭小学师生遇到的困境和可贵的坚守,引发人们对落后地区如何走出教育困境的思考,深化了主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说明余校长利
18、己自私的一面”是错误的。用猪喜欢进教室吃粉笔灰来表现山里很穷,而不能说明余校长具有利己自私的一面。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把握能力。这一处环境描写是张英才看到的傍晚时的情景,他看到孩子们忘山坳走去,感到很空虚。描写太阳时,作者用了“无可奈何”来修饰,赋予了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实际上是写出了界岭小学受限的教育环境,让张英才感到无可奈何,感到很失落。同时又把“落日”比喻成“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从而写出了界岭小学的教育现状,面临着重重困难,却又缺乏关怀。从结构上看,这一处所写的环境充满凄凉,后文又写到孙四海和邓有米充满悲凉的笛声,二者相互呼应,从而渲染了苦闷、落寞的
19、氛围。【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次要人物的把握能力。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为余校长,而张英才是本文的次要人物。张英才是界岭小学的代课老师,他见证了界岭小学艰难的办学条件,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张英才贯穿了文章的始终,串联起文章的情节,如通过他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将吹竹笛、降国旗、升国旗等情节出啊来拿起来,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更紧凑,可以说张英才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开篇写到余校长家的猪将进入教室吃粉笔灰,张英才看看猪、看看学生,心里感到很悲哀,然后又写到余校长带领孩子们降国旗的一幕让张英才感到很吃惊,升完国旗之后,余校长对于少了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的伤感,并且说到“搞科技就要先抓教育,孩子们就
20、有希望了”体现了对教育的深情,张英才很感动,从而看出文章以张英才对余校长情感的变化烘托出余校长爱国爱生、温和悲悯的精神品质。本文写了大山深处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根本顾不上教育,写出了界岭小学艰苦的处境,但是通过升、降国旗的情节,以及叶萌被迫辍学等情节的描写,展现了界岭小学师生晕倒的困难和坚守,而这些都是通过张英才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的,从而引发人们对落后地区如何走出教育困境的思考,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
21、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泰
22、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泰王竞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域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顿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感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23、,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拔石城 拔:攻下B.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C. 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D. 且庸人尚羞之 羞:羞耻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B. 相
24、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C.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D.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节选自史记,作者为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B. 御史,在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后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在选文中,“御史”为史官。C. 古时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以右为尊。从“位在廉颇之右”可看出,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D. 诗经是我国最
25、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西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奥,始称诗经。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反应机敏、藐视强权。渑池之公时,面对秦王展开的攻势,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与对方针锋相对,使秦王侮辱赵王的阴谋没有得逞。B. 蔺相如深明大义、先公后私。渑池之会后,他官至上卿,面对廉颇的挑衅,却能以国家的前途为重,委曲求全,最终感动对方,两人结为好友。C. 廉颇目光长远、深谋远虑。在渑池之会-事中,他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体现了他善于谋略的特点。D. 廉颇勇于改错、以国为重。他立下很多战功,因此不服蔺相如,扬言
26、要羞辱对方。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在宾客的劝导下才负荆请罪。11.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答案】7. D 8. A 9. D 10. D 11. (1)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退却了。(2)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能力。A项,“拔石城”翻译为:攻下石城。拔:攻下。B项,“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翻译为: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顾:回头。C项,“且相如素贱人”翻译为:况且蔺相如
27、本来就出身卑贱。素:向来。D项,“且庸人尚羞之”翻译为: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羞:以羞耻。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每朝时”做“常称病”的状语,所以在“时”后断开,排除C、D;“已而”为“相如出”的时间状语,所以在“已”前面断开,排除B。整句话的翻译为: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D项,“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错误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D项,“
28、在宾客的劝导下才负荆请罪”是错误的。由原文“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可知,廉颇并不是在宾客的劝导下才负荆请罪的,只是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左右”,身边的侍从;“刃”,杀;“叱”,叱责;“靡”,退却。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所以”,的原因;“去”,离开;“事”,侍奉;“者也”,判断句。【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
29、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参考译文: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
30、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
31、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
32、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
33、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各题。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东汉无名氏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抒写的是冬夜里深闺思妇的离愁别恨,全诗以第一人称自诉衷曲的形式展示思妇心理,表现其坚定不移的爱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B. 一二句中,“
34、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初冬十月寒气就袭来了,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栗”指冷得发抖,这一词兼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C. “客从”六句,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思妇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把它放在衣袖里面珍藏,三年后字迹依然清晰。D. 结尾两句,思妇说出她的心事:我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13.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的。【答案】12. C 13. (1)直抒胸臆。结尾处直接抒情,思妇全心全意地思念游子,担心对方不能体会自己的心意。(2)环境描写。“孟冬”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思妇凄
35、然独处的哀婉感伤,表达对久别游子的思念。(3)反衬。“三五”一句通过十五的圆月反衬自己的孤独寂寞。(4)动作描写。思妇夜不能寐仰望星空,把书信放在衣袖里珍藏,这些动作都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解析】【12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C项,“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是错误的。通过“三岁字不灭”可以看出思妇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是三年之情,所以“客从”六句是虚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首联写到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这里面所描写的环境既指天气的寒冷,又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愁
36、苦凄凉,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所以运用了环境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情感。第二联写到思妇人独自一人,夜不能寐,感知夜晚漫长,同时漫漫长夜仰望星空。第六联写到思妇把书信收藏在衣袖当中,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境遇的凄凉,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第三联写到三五之夜圆月,而自己却和游子分开多年,从而反衬出思妇的孤独寂寞。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到自己内心那种对游子的拳拳的思念之情,害怕游子不能体会自己的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的登高里,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艰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
37、,_”两句表现自己对权贵的蔑视。(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两句抒发了自己和琵琶女境遇相似的感慨。(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两句表现了周瑜面对敌军时的自信从容。(5)刘禹锡的秋词中,作者另辟蹊径,写下了“_,_”,以最大的热情讴歌秋天的美好。【答案】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同是天涯沦落人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7). 谈笑间 (8). 樯橹灰飞烟灭 (9). 自古逄秋悲寂寥 (10). 我言秋日胜春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
38、繁”“潦”“摧”“涯”“樯橹”“寥”,记忆时要结合诗句的含义。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敦煌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前国际交往的通都巨邑,多元文明的荟萃交融在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中均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在繁盛_的宗教文化背景下,所看到的是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民俗节庆、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等人生百态。建筑、服饰、工具等具有不同时代烙印的物质_,构成了敦煌_的社会文化发展、演变的图谱。( ),而且还具有古代文明的博物馆功能。由于敦煌地区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永久并存,致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如特定地理条件下发达的商业经济生活形态、复杂的城市布局、独特的饮
39、食结构和形式、华美多姿的服饰装扮、不弃传统善融新俗的嫁娶丧葬礼仪等,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令人_。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诡秘 造型 活灵活现 应接不暇B. 神秘 模型 活灵活现 目不暇接C. 诡秘 模型 绘声绘色 目不暇接D. 神秘 造型 绘声绘色 应接不暇16. 下列在文字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文明交融的文化宝藏B. 它们不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文明交融的文化宝藏C. 不仅是东西文明交融的文化宝藏,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 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是东西文明交融的文化宝藏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
40、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敦煌地区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长期并存,致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B. 敦煌地区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永久并存,致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C. 由于敦煌地区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长期并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D. 由于敦煌地区乡民族、多种宗教、多种文化永久并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答案】15. B 16. B 17. 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神秘:使人摸不透的
41、;高深莫测的。此处的修饰对象是“宗教文化”,不涉及具体的行动、态度,应用“神秘”。模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于展览或实验。造型:指创造物体形象;也指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模型”强调制成的实实在在的物体,“造型”强调形象,根据前面“物质”这一限定词,此处应用“模型”。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偏重于逼真地显现。“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描写或叙述一段事情很逼真。根据句意,强调物质模型构成的鲜活形象,此处应用“活灵活现”。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根
42、据句意突出“丰富多彩”,此处应用“目不暇接”。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依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补写句子的能力。根据语境,关联词“不仅而且”引领的句子的共同主语应是“他们”,应放在关联词“不仅”的前面,据此排除C、D两项。再根据“不仅而且”表递进,“既”与“又”搭配表并列,句中应该是递进关系,据此排除A项。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着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与用词不当的语病。画线句子有两个分句,“由于”和“致使”同时使用导致缺少主语,“由于”与“致使”保留一个即可,排除A项。长期,是指长时间的,有时间的限制,强调对过去的总结;永久,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时间
43、上不仅指过去,更指今天和未来。根据语境,强调今天以前,即对过去的总结,“永久”应改为“长期”,排除B、D两项。故选C。18. 下列选项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她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B. “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C. 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分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D.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挂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答案】B
4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把握能力。B项,句尾句号位置错误。原句是直接引用,句尾的句号应该放到后引号前边,且改成叹号。故选B。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众所周知,酒精杀灭细菌主要靠侵入菌体细胞,改变细茵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引起蛋白质变性凝固,从而杀灭细菌。用于杀茵的酒精浓度是否越高越好?不是。过高浓度的酒精对细菌表面蛋白质脱水过于迅速,使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一种保护膜,_,难以将细茵彻底杀死。而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胞内部,_,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所以临床上一般选择75%浓度的酒精作为
45、消毒剂来使用。用酒精消毒最好的方法是擦拭,_。酒精易挥发,性质不稳定。75%浓度的酒精,闪点大约是20,属于甲类危险品。如果大量喷洒酒精,其挥发性会使室内空气中可燃性气体增加,这是非常危险的。【答案】 (1). 阻止酒精进入细胞内部 (2). 但不能将其蛋白质变性 (3). 而不是喷洒【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第空讲述酒精在不同浓度时的除菌情况。准确补出空缺语句,首先要清楚酒精杀灭细菌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文本的首句):一是进入菌体细胞:二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第空,酒精浓度过高时,“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结合下文“而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胞内
46、部”,可以推出答案为“阻止酒精进入细胞内部”。第空,酒精浓度过低时,可进入细胞,但缺少了第二个条件“使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填写语句要注意使用“但”与“虽”对应,即“但不能将其蛋白质变性”。第空,根据前文“用酒精消毒最好的方法是擦拭”,和后文“如果大量喷洒酒精”,可以推出答案为“而不是喷洒”。补写时除语意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点睛】20.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5个字。10月1日,在举国欢度国庆、中秋双节之际,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鲜艳的中国红这是我
47、国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深空“自拍”,以此向祖国报告平安,表达生日祝福。天问一号探测器于7月23日成功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飞行期间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获取、两次轨道中途修正、载荷自检等工作。【答案】10月1日,“天问一号”首次深空“自拍”亮相,向祖国报平安送祝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本语段围绕“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展开的,时间为:10月1日,意义为:这是“天问一号”探测器的首次深空“自拍”,以此向祖国报告平安,表达生日祝福。然后把信息进行整合,注意字数的要求。四、作文(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
48、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抗疫一线护士朱静说:“穿上白大褂,我们就是战士,就要扛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扶贫博士厉旦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她的地方去航天科技人员孙宇新决心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用青春和智慧托举起航天强国的梦想。以上材料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青春的价值”的认识。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参考范文:恰值青春 奋斗圆梦青春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剧,唯有坚守梦想,执着追求,才能在生命的舞台奏响人生之歌;青春是一场注定孤独的旅行,唯有挥洒汗水,不忘初心
49、,才能让青葱年华放光彩。我们恰值青春年少,必须用汗水和奋斗去缔造辉煌。恰值青春,他奋斗在追梦的路上。钟扬,生物学家,他坚信“一个基因改变国家,一粒种子改变未来”的信念,援藏十五年,他用青春诠释努力,用奋斗绘制蓝图。苦、累他早已尝尽,可成功的甜又是那么地令人回味。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援藏无疑是他生命中的里程碑,十五年的栉风沐雨,他在西藏播撒希望的种子;十五年的风餐露宿,他用坚守成就梦想,青春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用汗水铸就辉煌的起点。恰值青春,她奔跑在逐梦途中。“文能考北大,武能打海盗,艺能拿合唱冠军”这无疑是给宋玺最贴切的评价。在青春的路上,她用耐心、恒心支撑着努力,以兴趣爱好
50、支撑奋斗,她用青春战未来,用梦想造世界。坚守、奋斗、拼博,在青春的舞台上,她坚毅洒脱,刻苦担当。她是耀眼的,夺目的,是榜样,是当今青年所追求的榜样,她在青春放飞了梦想,用奋斗点亮人生。她是一个青春的传奇,相信将影响很多人恰青春,他拼搏在梦想第一线。杨科璋,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坚守在救火第一线,怀揣着救人于安危的信念。2015年5月30日,他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却因意外献出年仅27岁的生命。他,在火热的青春,用生命铸就梦想;在拼搏的青春,用奋斗成就未来。身躯在黑暗中跌落,理想在黎明中闪耀。生命不在于长短,在生命中追求梦想并为之奋斗,才是难能可贵的。青春时期,唯有奋斗方可圆梦。古之
51、学者,闻鸡起舞,目不窥园,终成饱学鸿儒流传至今;外国作家伍尔夫在精神病的百般折磨下,顽强写作,终成意识流文学的一员猛将;余建春的青春是苦的,但他坚守梦想,最终走到台前,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让伪素数无处可逃广大青年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追,是奋斗的姿态;圆,是汗水的积累。青年们,正值青春年华,用心铸就,追梦脚步永不停歇。【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关。所给材料都是围绕青春而言,首先习主席对广大青年的寄语指出青春要经过磨砺,要不断的奋斗。然后结合各行各业的青年来阐释青春的价值,抗疫一线护士说要扛起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扶贫博士
52、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航天科技人员用青春和智慧托举起航天强国的梦想。这些青年将自己的梦想投入到祖国的梦想之中,担当起责任和使命,不断地奋斗,这样的青春才是有价值的青春,所以在谈论青春的价值时要将自己的青春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参考立意:1、在奋斗奉献中闪耀青春的价值。2、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闪耀3、唯有奋斗,才能实现青春的价值素材积累:1、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到曲周,开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旱涝盐碱地综合治理”研究。他曾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
53、代接着一代。如今,曲周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正是一代代的青年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才有了祖国的发展,也在祖国的变化中让青春闪耀出耀眼的光彩。2、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金曲歌王萧敬腾在娱乐圈的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在他巨大的成功背后,是15岁开始学习爵士鼓每天坚持苦练10个小时;是16岁已是台北知名爵士鼓鼓手却还在努力地学习着钢琴、吉他、萨克斯和声乐;是17岁还是学生的他为了获得登台演唱的机会,放学后四处赶场奔波到深夜。正是他在音乐上的不断学习积淀和不懈努力坚持,2013年他拿下了第24届金
54、曲奖国语歌王。这是奋斗的青春馈赠给他的礼物。3、十八岁时,王晓菲因为家境一般,家里还有两个正在读大学的哥哥,经过反复考虑,辍学进入山东德棉细纱车间担任一名普通女工,以此补贴家用。初入车间工作,机器隆的噪声、细纱割手留下的血泡让王晓菲梦想的“丰满”遭遇现实的“骨干。山东的姑娘自有骨子里的一种倔强。“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就不信自己做不好这行。”回顾自己最初的日子,王晓菲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这样讲述当时的心声。怡逢当时帯自己的人就是上一届的全国纱冠军任英,王晓菲鞭策自己努力前行。调整心态后的王晓菲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自己车间的“种子选手”。又过了一年王晓菲已经开始带徒弟,帮助新来的学员一起前进。她算
55、不上天资聪慧,操作技术也不是最好,甚至在操作种子队里长期处于“替补”的角色,但不服输的她却从没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只要老师给指出来的不规范的动作一定要改正。她就这样执着着、坚持着、努力着虽然取得了骄人的脚步,想的更多的是对企业的回报和感恩。面对鲜花、荣誉和掌声,她总是很淡定,決心把自己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和源泉,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德棉,让自己的青春年华在三尺车弄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乐章。一场暴风雨过后,我抬头望向天空,空中撑起一座彩虹桥,尽管桥头、桥尾的距离很短,但桥这头是童年,桥那头却是青春,而我们早已踏上这座美丽的小桥。即使途中困难重重,但我坚信,只要奋斗,结局总是美的。层次分析:本文围绕“青春”“奋斗”来写,首先在标题中开门见山,阐述个人观点。在论述过程中,青春与梦想,在每个文段中及时出现,结合着事例进行升华,带给人清晰的感受,更感受到作者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的首尾两段,采用对偶的手法,对青春与追梦进行阐发。中间选择论证观点的事件,钟洋、宋玺、杨科璋,三个青春年华的任务形象,稳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