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汝州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她最早指出词是有别于一般诗歌的一个流派,有它的历史意义。词在中唐以后流行,它为晚唐五代以来诗人在五七言诗体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诗形式,而且体裁比五七言诗更丰富多彩。根据万树词律所列,就有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多体,实际还不止此数。然而词在中晚唐开始流行时,五七言诗已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举凡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题材,如田园、山水、边塞、闺情,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有大量名篇流传,在诗坛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使后起
2、的词人不容易在各方面跟它争奇竞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讲究句调平仄的格律诗,词的调子更多,可以适应不同的内容自由选用。这比之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几种格调的近体诗,有它的优越性,但就每个词调看,它的句调平仄比近体诗有更严格的限制。如比之篇幅长短不拘、声律限制更少的五七言古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就更多。词在从中晚唐到南宋的流传过程中,虽然也出现不少优秀的词家,却始终没有取代五七言诗的传统地位,成为诗人们普遍掌握的形式,像五七言诗的逐步取代四言和骚体诗的地位那样。向来认为词创作成就最高的宋代,除了柳永、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等少数词家外,像欧阳修、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大多数诗词兼擅的作家,仍是以主
3、要力量写五七言诗的。这除了受魏晋以来五七言诗的传统影响之外,还由于词调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中唐以后,出现一些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市民阶层壮大,妓乐繁兴,需要有一种新的诗体,配合当时在城市流行的乐曲,比较细致曲折地表现城市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思想感情。从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歌谣大多数仍不出五七言,而城市里新兴的长短句歌曲越来越多。在宋元以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里,长短句的词曲更居于压倒优势,使五七言诗体仅仅在定场白或下场诗里偶然出现,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从现传唐代民间流行的敦煌曲子词及最初文人拟作的词调看,题材本来相当广泛,然而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写的词调却逐渐集中在妇女情态的描写上。因为
4、初期流传的很多词调来自民间,最初出现的文人词也多数是直接模拟民间歌曲的,到了中唐以后,妓乐繁兴,许多新出词调往往是在歌妓的传唱过程中为文人所掌握。这些歌妓是封建社会受压迫最深的妇女,她们既比较熟悉各种妇女的生活,自身又各有其惨痛的经历。这样,她们在唱词时既容易流露自身的不平,往往也倾泻出一般妇女的痛苦。如敦煌曲子词里的两首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后来有些文人嫌这些歌妓们唱的词过于俚俗,自己动手来写。为了适应歌妓的声口和情态,他们的歌词虽然比较华美,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
5、调,只是作品所表现的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已不及早期歌妓们传唱的词调强烈,生活气息也没有那样浓厚。正是在这种创作情况之下,形成了词的传统风格:“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 从北宋以来,词这种传统风格虽不断为少数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关心国计民生的词家所突破,却仍然影响着后来绝大多数的词家,直到清代的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前人以婉约派为词的正宗。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却更多地表现了词的特点,表现了这“别是一家”的词有别于五七言诗的风格上的特点,这特点是从晚唐到宋初,在词的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的。(摘编自王季思词的欣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晚唐而至南宋,
6、词无法和五七言诗竞争的原因是五七言诗已涉及多种题材,名篇流传,呈现极盛之态。B. 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大多数歌谣仍是五七言,城市里却流行长短句歌曲,所以词开始渐渐兴起。C. 在说唱文学和戏曲里,词曲处于压倒性优势,说明随着城市发展,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诗体来抒发情感。D. 晚唐五代时期,文人动手创作词,歌词华美,内容仍是围绕歌妓们的生活和离别相思的调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用李清照的话总述,然后从多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比较近体诗和词的特点,指出词的优越性和局限性。C. 文章以两首望江南为例,证明最初歌妓用词曲体现自
7、己生活的痛苦。D. 文章最后两段分析了词传统风格形成的过程,说明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传统风格清切婉丽,和早期文人词多数直接模拟歌妓唱词密切相关。B. 婉约派是词正宗,其作品更能体现词的特点,代表了词的最高成就。C. 词最初来自民间,通过词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状。D. 词的内容如果一直局限于房帏儿女之事,就无法拥有如今的成就和地位。【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8、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词无法和五七言诗竞争的原因是五七言诗已涉及多种题材,名篇流传,呈现极盛之态”原因概括不全,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根据第二段内容可以原因不只一个,还有词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第二段最后指出“还由于词调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B项,“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大多数歌谣仍是五七言,城市里却流行长短句歌曲,所以词开始渐渐兴起”说法加强因果,原文第三段指出“中唐以后,出现一些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市民阶层壮大,乐繁兴,需要有一种新的诗体,配合当时在城市流行的乐曲,比较细致曲折地表现城市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思想感情。从中唐以后,农村流行的歌谣
9、大多数仍不出五七言,而城市里新兴的长短句歌曲越来越多”,并没有说词开始渐渐兴起是因为“农村流行的大多数歌谣仍是五七言,城市里却流行长短句歌曲”。D项,“内容仍是围绕歌妓们的生活和离别相思的调调”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原文为“内容仍不出痴男怨女离别相思的调调”。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说明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
10、远”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文章最后两段分析了词传统风格形成的过程,并没 “说明词曲的影响比诗歌深远”。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婉约派代表了词的最高
11、成就”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五段,原文指出“婉约派总的看来成就不及豪放派”。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
12、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
13、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
14、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如今,手机在手,不仅可以购物、叫车,还将可以预约护士上门护理。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省市开始试点。此举有望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网约护士”从设想走向现实,有助于为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亿人,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00万人。以往,腿脚不便的患者、老人去医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全家上阵,抬轮椅上下楼,帮着排队挂号、缴费,劳心劳力。而很多时候去医院,可能只是做简单
15、护理,处理创面、换针头等。如果有护士上门护理,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来说,将大大减轻负担。对于一些不愿意住院的癌症晚期患者、高龄失能老人,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还可以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有3个问题比较受关注。首先是医疗安全。按照现有规定,医疗护理应该在医疗机构内开展,医、护、药服务协同配合,确保服务效果以及医疗风险可控。如果上门开展护理服务,如何得到其他医疗服务的协同配合保障,以减少风险?其次,上门护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最后,有经验的护士都在医疗机构内执业,护士总体人数短缺,工作也比较繁重,如何让有经验的护士从原有繁重工作中抽身,并愿意上门提供服务?这些问题,有赖于在未
16、来的试点工作中进行探索,将成功的试点经验及时推广。(摘编自人民日报期待“网约护士”带来健康红利)材料二:2015-2018年移动医疗APP数量大型科技公司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布局历年中国新增智慧医疗企业数量(摘编自新京报 网约护士试点开始,行业迈入盘活存量关键阶段)材料三: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院联姻后,患者可随时向医生咨询病情,不用挂号排队,在网上即可上传相关诊断材料,拿到医生的处方和治疗方案,整个咨询过程简单,诊疗费用透明。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不再受地域限制,无论来自哪里,都能向跨区域的专业医生咨询问诊。实体医院与互联网的联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患者带来便捷的就诊体验
17、,还能合理利用医疗大数据资源,提升医疗的质量和安全。从底层上打通各种专科医疗数据,反哺临床研究,帮助提升疗效。对于实体医院互联网化的前景,人们期待互联网医院能让实体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更高效地利用起来,缓解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让更多人享受到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业内人士指出,线下诊疗有一套完善的质控标准,例如医生的操作规范等均有指南。在与互联网结合过程中,实体医疗行为如何进行医疗质控?患者线上就诊,医患交流有什么标准控制?发生纠纷如何处理?对此,配套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作出明确界定和规范。(摘编自人民日报互联网医疗与实体医院“联姻”是大势所趋共赢之举)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18、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移动医疗APP,它们将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B. 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进行投资布局,但种类单一。C. 中国互联网医疗前景广阔,企业数量在近几年持续快速大幅度增长。D. 互联网医疗方便快捷,它将取代实体医院成为未来的主要医疗模式。5.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约护士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产物,目前中国百姓对网约护士需求巨大。B. 总体人数短缺、工作比较繁重等问题使有经验的护士不愿意上门服务。C. 实体医院与互联网的联姻,是充分利用了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结果。D. 互联网医疗在医疗质控、医疗纠纷等方面,都可按实体医院的模
19、式进行。6. 与传统医疗相比,互联网医疗有哪些好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答案】4. A 5. D 6. 好处:医护模式多样,方式灵活,上门服务减轻患者负担。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医疗更加便捷;打破了地域限制,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问题:无法实时进行医疗质量的监控,无法有效保证医护质量;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数量短缺,人身安全无法保障。缺少配套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界定和规范;【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
20、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图文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但种类单一”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三,根据材料三一二段内容可知种类包括挂号、问诊、医药等,并不单一;C项,“企业数量在近几年持续快速大幅度增长”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幅“历年中国新增智慧医疗企业数量”统计图显示2015年后增幅是大幅度下降。D项,“它将取代实体医院成为未来的主要医疗模式”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指出“对于实体医院互联网化的前景,人们期待互联网医院能让实体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更高效地利用起来,缓解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让更多人享受到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并没有说互联网医疗“将取代实体医院成为未
21、来的主要医疗模式”。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都可按实体医院的模式进行”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三,原文指出“业内人士指出,线下诊疗有一套完善的质控标准,例如医生的操作规范等均有指南。在与互联网结合过程中,实体医疗行为如何进行医疗质控?患者线上就诊,医患交流有什么标准控制?发生纠纷如何处理?对此,配套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作出明确界定和规范”,互
22、联网医疗与实体医院不同,应该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它界定和规范,不能完全照搬实体医院的做法。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筛选出相关内容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概括与传统医疗相比,互联网医疗有哪些好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本题有两个问,一个是问与传统医疗相比,互联网医疗有哪些好处,一个是问与传统医疗相比,互联网医疗存在哪些问题。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这两种材料,可以筛选出“不久前,
23、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晨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省市开始试点。此举有望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网约护士从设想走向现实,有助于为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以往,腿脚不便的患者、老人去医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全家上阵,抬轮椅上下楼,帮着排队挂号、缴费,劳心劳力。而很多时候去医院,可能只是做简单护理,处理创面、换针头等。如果有护士上门护理,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来说,将大大减轻负担。对于一些不愿意住院的癌症晚期患者、高龄失能老人,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还可以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院联姻后,患者可随时向医生咨询病情,不用挂号排队,在网
24、上即可上传相关诊断材料,拿到医生的处方和治疗方案,整个咨询过程简单,诊疗费用透明”“患者不再受地域限制,无论来自哪里,都能向跨区域的专业医生咨询问诊”“对于实体医院互联网化的前景,人们期待互联网医院能让实体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更高效地利用起来,缓解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让更多人享受到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与传统医疗相比,互联网医疗有哪些好处。根据“首先是医疗安全。按照现有规定,医疗护理应该在医疗机构内开展,医、护、药服务协同配合,确保服务效果以及医疗风险可控。如果上门开展护理服务,如何得到其他医疗服务的协同配合保障,以减少风险”“其次,上门护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
25、”“最后,有经验的护士都在医疗机构内执业,护士总体人数短缺,工作也比较繁重,如何让有经验的护士从原有繁重工作中抽身,并愿意上门提供服务”“业内人士指出,线下诊疗有一套完善的质控标准,例如医生的操作规范等均有指南。在与互联网结合过程中,实体医疗行为如何进行医疗质控?患者线上就诊,医患交流有什么标准控制?发生纠纷如何处理?对此,配套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作出明确界定和规范”等信息概括整合与传统医疗相比,互联网医疗存在哪些问题。【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
26、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
27、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神雕侠侣(节选)金庸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黄药师怒
28、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
29、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于
30、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
31、是黄蓉。众人一见,无不大惊。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
32、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
33、透胸而过。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一行人站上城头。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B. 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C. 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D. 本文第18段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运用
34、对比手法,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8. 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9. 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答案】7. C 8. 疑惑。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震惊。黄蓉依情理推断郭襄落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愤怒。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羞愧。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时,黄蓉满脸通红。急迫。救女心切,黄蓉孤身出城。忧虑。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 9. 扶助弱小,打抱不平。郭靖对杨过十分关心爱护,责怪妻子不顾杨过生死。顾全大局,牺牲小我。郭靖见救女无望,忍痛放弃营
35、救。心怀天下,崇高的民族气节。一众江湖侠士,未食朝廷俸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项,“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说法错误,文中并未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只在第四段中有详细描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
36、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是要求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黄蓉的心理变化。然后梳理文章的思路,依据文章的情节,圈出直接点明黄蓉心理变化的内容,还可以根据文章黄蓉的表现来概括,把握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比如本题,文章第二段写对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降势,却不进攻。二是运来木石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此时黄蓉的心理是疑惑,不了解敌军的用意何在。第七段写“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待大家救醒她,才知道黄蓉依据情理
37、推断郭襄落入敌人手中。第八段,黄蓉说出自己的判断“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都已极。”通过言语可以看出此时黄蓉内心对蒙古军卑鄙无耻地拿他们的女儿威胁他们夫妇的行径的愤怒。郭靖不明所以,等黄蓉解释明白后,问黄蓉为什么郭襄会落入敌人之手。黄蓉向郭靖说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郭靖听说杨过也在谷底生死未明,便当着众人面埋怨黄蓉舍弃杨过。因为“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根据黄蓉此时的表情“满脸通红”可以推断出此时她的心理是羞愧。然后第十段写“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在众人商议如何救郭襄时“忽见城门开处,
38、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从“孤身出城”可见黄蓉当时救女的内心急迫之情。众人见黄蓉孤身出城,纷纷上马追出。奔向高台。可是敌人拉强弓以待,台下有四个万人队将高台守得严密,无法靠近。郭靖大义凛然向郭襄喊到“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然后拉弓射箭,射死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带领众人回城。黄蓉站在城头“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此时的黄蓉救女失败,眼看女儿将性命不保,内心充满了对女儿的担忧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内涵,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
39、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干为“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关注题干中关键词“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侠义精神的内涵”。然后通读文章,在文章中圈画出能体现“侠义”精神的侠士形象行为,然后根据这些侠士行为分析其体现了什么样的“侠义”精神。比如文章第十段中写郭靖问郭襄为什么会落入敌人之手时,当一听说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没有关心女儿郭襄情况,而是连连追问杨过失踪的端详,待听黄蓉具体说完事情的经过,“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黄蓉有丝毫失礼,竟然当着众人面责怪黄蓉:“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对妻子的责怪,充
40、分表现了其对杨过的关心和爱护。杨过是欧阳克和穆念慈的女儿,此时欧阳克夫妇已经去世,杨过此时是个孤儿,是弱小的代表。郭靖此时的言行充分表现出其扶助弱小,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文章第十六到十八段,写郭靖等人追随黄蓉冲出城,准备搭救郭襄,可是看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且知道蒙古兵“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妈蚁一般”,自己这几个人根本救不了郭襄,就大义凛然对郭襄喊到:“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得到郭襄的回应后,拉
41、弓连珠三箭射死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然后带着众人回入城中,继续坚守襄阳城。郭靖这种忍痛放弃救女行为,充分表现了其为了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侠士精神。还有文章中写郭靖夫妇、黄药师、一灯法师、朱子柳等江湖侠士并不是朝廷的官员,不拿朝廷的俸禄,但是当襄阳城受到蒙古大军攻击之时,挺身而出,与襄阳城的军民一起死守襄阳城,抵御了蒙古大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江湖侠士这种,未食朝廷俸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行为充分体现出他们心怀天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
42、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比如本题要求分析文章中人物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人物心理变化过程,依据文章的情节,圈出直接点明人物心理变化的内容,还可以根据文章人物形象的表现来概括,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
43、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
44、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准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问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政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遵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
45、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因,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节选自宋史)【注】革:通“亟”,病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季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B. 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
46、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C. 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D. 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登第,就是登进士第,或者是进士及第,指的是考中进士。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C. 两宫,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D. 赠,指皇帝赐给有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官爵、荣誉称号和财富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7、是( )A. 吕诲敢于直言进谏。他曾多次弹劾枢密副使程戡,因此程戡怀恨在心;他还敢弹劾公主,认为守门官吏和公主府中的宦官皆有罪。B. 吕诲明大义言别人所难言。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后米太后归还政权,皇帝治守忠罪。C. 吕诲多因弹劾大臣被贬。他曾三次居于谏官之职,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如曾因弹劾王安石被贬为邓州知州,当时人们推崇他的耿直。D. 吕诲心忧国事至死不渝。他即使生病在家,仍然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他还勉励司马光,让他努力。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
48、学,不妄与人交。(2)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2)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资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
49、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这段话是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辨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安石”“外”“中”“陛下”“之”“远略”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外示朴野”与“中藏巧诈”是相对的,所以应该在“朴野”后面停顿,排除A、B两项;“悦”的宾语是“才辨”,所以在“才辨”中间不能停顿,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
50、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赠,指皇帝赐给有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官爵、荣誉称号和财富等”错误,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而且文中也说“遂卒,年五十八诏赠通议大夫”。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51、。本题中,A项,“因此程戡怀恨在心”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第一段只是说吕诲多次弹劾程戡,并没有说程戡对吕诲的态度;“弹劾公主”错误,文章第一段说“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文中只是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宰相;“纯厚”,纯朴敦厚;“力学”,勤奋好学;“妄”,胡乱,随
52、便。第二句中,“后”,太后;“历年”,多年;“阅”,经历;“事之大”,定语后置,应为“大之事”,“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宜”,应该,应当;“咨访”,咨询;“行”,做;“示”,表示;“专”,专权擅断。【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
53、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
54、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
55、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56、,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吕诲字献可,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
57、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一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完公王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
58、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太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封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辨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
59、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眨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
60、。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来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古县城名。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为后面抒情作铺垫。B. 颔联中一“孤”一“独”,表面写景,暗示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C. 颈联写本该回家的邻家渔夫,今夜还未归来,诗人担忧渔夫,可见他忧国忧民。D. 尾联以捣寒衣声结束全诗,凄清的乡思,困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言有尽意无穷。15. 本
61、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和抒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全诗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暮后的凄凉景色。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阁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感情融合到环境中,意蕴深厚,感情绵长。【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
62、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可见他忧国忧民”错误,选项有拔高之嫌。从诗中来看,诗人从渔家未归,触动自己的离思,又想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家人肯定也是盼着自己回去。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梳理诗歌思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和抒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3、,然后到诗歌中圈出能体现时间的词语,并根据时间的推移来分析情感。首联“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可知,此时是傍晚,还能够看得见“青枫”“霜叶”,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烘托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颔联“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是写暮色渐深,余干城门关闭起来了,说明暮色渐深,而城的孤单、鸟的孤独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落寂和萧条,一“孤”一“独”,暗示了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颈联“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来归”是写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一轮新月正在那水边的渡口冉冉上升。诗人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
64、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在外漂泊的酸楚,流露出乡情旅思。尾联“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说就在诗人“乡心欲绝时,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在阒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不断的砧声让诗人已经欲绝的心情更加痛苦,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诗虽然结束了,但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不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言有尽而意无穷。考生可以借助“霜叶稀”“孤城闭”“月初上”“捣寒衣”等分析时间的推移,再结合诗歌中所写的景以及最后的“乡心欲绝”分析情感的逐层加深。【点睛】诗歌鉴
65、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受上赏”的条件是“_”,而“受中赏
66、”的条件是“_”。(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白露横江,_”;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占中“_”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3)诗经氓中“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答案】 (1).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 上书谏寡人者 (3). 水光接天 (4). 卷起千堆雪 (5). 淇则有岸 (6). 隰则有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
67、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谏”“卷”“淇”“隰”“泮”。【点睛】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份发布相关意见,要求各地区相应降低景区门票价格。但一些景区所谓的降价方案很虚、不实。
68、连媒体记者和游客等都很容易发现其中猫腻,但主管部门却没有发现问题,于是对相关景区的相关降价措施进行认定、公布,使得相关景区也敢于 实施所谓的降价方案。一些地方在这一工作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懒政等,由此 。长期以来,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在其他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没有严肃景区票价成本监审或调查等前提下,让一些景区自行决定票价降与不降、降多少,几乎无异于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国家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切实办好,一个首要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切实督促地方有关职能部门把国家的相关景区降价政策不折不和执行好、落实好,( )。对于少数
69、景区象征性降价、明降暗不降乱象折射和凸显的工作不实、作为不力等,对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依规严格查究,一旦坐实就要及时祭出严肃问责的大棒, ,避免由于工作不力让类似情况愈演愈烈。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明火执仗 见微知著 与虎谋皮 正身率下B. 明目张胆 见微知著 为虎作伥 正身率下C. 明目张胆 可见一斑 与虎谋皮 以儆效尤D. 明火执仗 可见一斑 为虎作伥 以儆效尤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是因为就在于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B. 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就在于景区有着严重的“
70、门禁依赖症”造成的。C. 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D. 景区之所以门票价格较高,是因为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造成的。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不会继续上演。B. 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继续上演。C. 使得“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继续上演。D. “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避免继续上演。【答案】17. C 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明目张胆”,形容公开
71、放肆地干坏事。“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明火执仗”的语义比“明目张胆”更重,第一处,是说相关景区公开放肆地“实施所谓的降价方案”,从语意程度及语境来看,如果使用“明火执仗”语义过重,应该使用“明目张胆”。“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第二处,从语境来看,是说可以由景区的行为推知“一些地方在这一工作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懒政”,并不是强调事情发展的趋势,应该使用“可见一斑”。“与虎谋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第三处
72、,从语意来看,后面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知,语段是说“没有严肃景区票价成本监审或调查等前提下,让一些景区自行决定票价降与不降、降多少”是根本办不到的,应该用“与虎谋皮”。“以儆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正身率下”,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第四处,是说“要切实督促地方有关职能部门把国家的相关景区降价政策不折不和执行好、落实好”,以此来警告不合规的行为,应使用“以儆效尤”。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景区之
73、所以门票价格较高,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景区有着严重的门票依赖症”,这一画线句子的语病是“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句式杂糅,该句把“关键原因就在于”和“是因为”两句杂糅。A项,结构混乱,“是因为就在于”句式杂糅,选项把“是因为”和“就在于”两句杂糅。B项,“就在于造成的”句式杂糅,选项把“就在于”和“由造成的”两句杂糅。D项,“是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选项把“是因为”和“由造成的”杂糅句式,从而显得结构混乱。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
74、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从前面的语意来看,“要想国家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切实办好,一个首要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可见此处是说办好国家国有重点景区门票降价,应该是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结合选项来看,括号中应该是说“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继续上演”。A项,不合逻辑,“避免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不会继续上演”中“避免”和“不”连用导致语意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C项,不合逻辑,“使得歪嘴和尚念坏经现象继续上演”语意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D项,从句式结构及顺畅的角度来肴,应该把“避免”放在前面。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75、。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
76、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
77、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20.下面是王一明给老同学发的一则短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
78、修改。今日去府上,可惜没能与您见面,下次光临希望能与您畅叙友谊。想当年,我们均为李老师的高足,您现在飞黄腾达,我一事无成。我儿子的工作安排一事,还要有求于您,我想您定能效犬马之劳。当然,如果您有求于我,我也定会鼎力相助的。【答案】“光临”改为“拜访”:“高足”改为“得意门生”;“犬马之劳”改为“帮忙”;。有求于我”改为“有需耍帮忙的”;“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王一明给老同学发的一则短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用语正误。本
79、题中,“光临”错误,“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是敬辞,而从语境来看,这是说自己到朋友家去,错误,可以改为“拜访”“造访”。“高足”错误,“高足”是对他人学生的敬称,不能说自己,可以改为“得意门生”。“犬马之劳”错误,“犬马之劳”,表示愿像犬马一样受人驱使,为人效劳,是谦辞,句中用于对方,不当,可以改为“帮忙”。“有求于我”错误,一般说“有求于”别人,不能说别人“有求于”自己,可以改为“需要帮忙”。“鼎力相助”错误,“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句中说自己帮助别人,不当,可以改为“全力相助”。【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
80、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81、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1.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举行。下面是军人运动会的会徽,会徽名为“和平友谊纽带”。请写出数字和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揭示其中的寓意。要求:不超过120个字,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答案】会徽由五角星星、和平鸽、彩带、7等元素梅成。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盛会,将和平发展理念传往世界各地,会徽采用“彩带”造型,飘逸动感。凸显武汉的长江文化和地域特色。彩带呈“7”字型,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如本题所给的图是会徽,然后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写出
82、数字和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揭示其中的寓意”,这里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写出构图要素,二是揭示其中的寓意。解答第一个问题时,考生要按照顺序把握会徽的组成部分,从图中来看,可以按照由上往下、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介绍,如五角星、和平鸽、飘拂的彩带以及彩带构成的阿拉伯数字“7”,下面还有举办的地点的汉语拼音以及举办的时间;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考生要结合会徽使用的场合以及会徽中图的形状所代表的寓意来分析,如会徽名为“和平友谊纽带”,可见会徽要传达的是和平发展的理念,彩带的形状凸显武汉的长江文化以及地域的特色,而阿拉伯数字“7”则象征运动会的届次。【点睛】徽标类题属于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解答此类题,要了
83、解描述类的图文转换题的特点,即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答题思路:1宏观把握会徽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例如本题可先整体描述
84、要素,后具体描述。然后联系“孔子学院”的社会现实意义,从创作意图角度答出其寓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背影,随处可见、有的背影众志成城,有的背影感动你我,有的背影鹏程万里,有的背影日薄西山或许不是每一个背影都令人振奋,也有背影会让人孤寂落寞,感慨万千。前行者的眼中,从来看不到自己的背影,看到的只是漫漫前路和无限可能,而他们的背影,则是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背影记载着深情,记录着岁月,承载着梦想,但背影很容易就被人遗忘。因此,我们应该去发现背影。分享背影,追寻背影里的故事和情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
85、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那个背影盛夏时光,许多风景如过眼云烟,唯独那一个背影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终于,我拖着拉杆箱再一次,头也不回渐渐地远离了你的视线。每一次,在火车的鸣笛声中,我们都在用着焦急的目光寻找着彼此的身影。但,似乎每一次,你的眼神都那么地沉稳而又急躁,而我却是那般的模糊与不安。也许我知道,每一次的再次相逢都意味这彼此的抱怨会再次升级。我总是会先在车厢里,找到一个高大却又瘦弱的身躯,那个一直支撑着我们那个小家的高大却而瘦弱的身躯,那个我又爱又恨的高大而瘦弱的-我的爸爸。靠站了,我总是埋着头,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而你却悠闲地走在一旁。直到我开口说了句:“爸
86、,帮我一下”,你才恍然大悟般轻巧的接过那大包点的东西。可是,你不知道我还是很累?其实,并不是劳累,是心累。没一次你都这样。从西站到军博,还有一段路程,于是我继续驼着,跟着你的背影,努力地穿过一群又一群匆忙的行人。而你却一点也不顾及我的感受,依旧走在我努力寻找的方向,你给我留下的是无情的背影,然而是你的无情伤了我的有情,所以,我怨,并且越发的怨。也许就是这样,使得我一直很独立而然而孤独。挤卡刷,挤人流,挤地铁,你留给我的始终是模糊的却又在熟悉不过的背影。我也始终记得,我一个人驼着货物般行进在军博地铁的异样!而他们也和我一样,拉着各自的货物,吃力地挤地铁。而我必须紧跟着你,我一直在加速,我想看看你
87、的正脸是否也有怜惜的眼泪,哪怕是一丝神情!我也就“欣慰”了,你呢?却从不曾缓慢你的脚步,留给我的依然是背影,可怨可恨的背影。于是,陪你进货时,我从不帮你,而一直以来都是你一个人在凄清的凌晨-酷暑、雪冬,两点半出门,穿过整个北京市,挤地铁,挤公交,一个人拉着一大堆货物,滑稽地,吃力地穿越人海。而我紧随其后,纠结着,我决定帮你一把。那一瞬,你笑了,我哭了,我知道你依然也在怨着我,但你更爱我,只是你,不允许有柔情。时光是短暂的。相遇的必然决定了别离的决然。我还是明白了你的认知:她该独立。于是,我拖着拉杆箱,一个人,头也不回地走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干所提供
88、的是颇具人文色彩的言论类作文材料。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材料列举各种各样的“背影”,第二段材料“背影”中承载的东西,如“深情”“岁月”“梦想”,由此可知,材料的中心话题是“背影”。“背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每一个背影,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可能令人振奋,也可能流露出孤寂落寞。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前行者的背影。他们的背影,便是历史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瘪迹。找到他们在历史上树立的坐标,在这些背影的守护下成长,在这些背影的引领下启程,便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而留下这些背影的人,则以催人奋进的信念,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分析这一题目,需要调动思维,于抽象的概念之中发现深刻的思想,表达
89、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背影中的感动。一个人的背影,常常是渺小而平凡的,或许承载不起太多重负,但是,千千万万的背影,却共同组成了一首交响诗,回荡在我们身边,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精神力量,给我们留下了真实的感动。光辉的生命价值,不论前行者的背影承载着怎样的意义,他们都是一个人在前行的过程当中,留在世界上的真实记录。当他们留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时,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已的背影,他们心中有的,只是爱、责任和牵挂。美好不能被遗忘。背影如此令人动容,却也很容易被我们忽视遗忘。留住生命中能够感动我们的背影,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盈。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
90、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背影”这一话题;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列举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背影”,分析这些“背影”给自己的启发;最后回扣论点并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记叙文的行文结构主要包括时序顺进式(平铺直叙式)、穿插回放式(线索串珠式)、平列展开式(画面组合式)、对比映照式(抑扬褒贬式),如本题可以采取时序顺进式,写某一个人在某一事件中留给自己的“背影”,抒写自己在这一“背影”中感受到的亲情、友情。素材: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的父亲,不仅让人们记住了那个攀越月台去给自己的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也
91、让无数人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和他们或高大或佝偻的背影。而在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中,和疏散群众逆向而行的消防战士,更是用自己的背影诠释了“最美逆行”的意义,为所有消防战士的奉献精神写下了注脚。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当他们留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时,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背影,他们心中有的,只是爱、责任和牵挂。一个人的背影,常常是渺小而平凡的。但是,在每个人的生命经验当中,都一定有不止一个渺小而平凡的背影,给我们留下过真实的感动。这样的背影,或许属于扛起了整个家庭的父亲母亲,或许属于无私帮助过我们的良师益友,或许属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无名路人,又或许属于激励着我们学习的楷模榜样。一个普通的背影
92、,或许承载不起太多重负,但是,千千万万的背影,却共同组成了一首交响诗,回荡在我们身边,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精神力量。【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