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黄石二中2016年7月高二期末生物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 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 2噬菌体的DNA是用 32P直接标记的【解答】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格里菲思实验只是说明了S型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
2、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让上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错误。故选C。2 下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 野生型昆虫和 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 基因 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D. 基因 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解答】A.由题图可知,pen基因突变后、杀虫剂的靶位点发生变化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B.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基,B错误;C.
3、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D.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D。3 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 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C. 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 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解答】A.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B.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B错误; C.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D正确。 4.
4、 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 ,I 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 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C. 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 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解答】据题意可以写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IAIBXbYiiXBXb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4=1/8,A正确;B.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IBiXbXb)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IA
5、IBXBY)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IBiXbY)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C.他们A型血色盲儿(IAiXbY)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IAIXBX)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C正确;D.画遗传图解可知他们生的女儿色觉正常的概率1/2,D错误。故选D。5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6、解答】A.致病基因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致病基因频率应该下降,A错误;B.题干中没有体现豹种群数量较小时和种群数量较大时性别比例的差异,B错误;C.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的十年中,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不能体现物种丰(富)度大幅度下降,有可能上升,C错误;D.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增加了F区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D正确。 故选D。6 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抗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 A. 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B. 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C. 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D. 该胞
7、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解答】由题干信息“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可知该实验可证明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抗N基因位于细胞质、或位于细胞核中。A.由以上分析可知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或位于细胞质中,A错误;B.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B正确;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题干中的信息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C错误;D.根据题干中信息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是否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D错误。故选B。7 从同一个体的浆细胞(L)和胰岛B
8、细胞(P)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cDNA和P-cDNA)。其中,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以及不能与P-cDNA互补的L-mRNA分别含有编码 核糖体蛋白的mRNA 胰岛素的mRNA 抗体蛋白的mRNA 血红蛋白的mRNAA. B. C. D. 【解答】根据试题分析,与核糖体蛋白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L)中表达,故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含有编码核糖体蛋白的mRNA,正确;浆细胞不能合成胰岛素,与胰岛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不表达,以浆细胞L-mRNA为模板反转录的L-cDNA不能和胰
9、岛素的mRNA碱基互补,错误;浆细胞能合成抗体,与抗体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该基因在胰岛B细胞中不表达,故不能与P-cDNA互补的L-mRNA含有编码抗体蛋白的mRNA,正确;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P)都不表达血红蛋白基因,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8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AATTdd AAttDD AAttdd aattdd,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
10、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用和杂交或和杂交所得F 1代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和杂交所得F 1代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可选用和亲本杂交 D. 和杂交后所得的F 1的花粉粒全为长形【解答】A.由于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所以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选择亲本和杂交或和杂交所得的子代的花粉,A正确;B.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和杂交,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以验证,B正确;C.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选用和亲本杂交较为合理,C正确;D.和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
11、产生的花粉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糯性长形、糯性圆形、非糯性长形和非糯性圆形,D错误。 故选D。9 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庭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A. 1/2 B. 1/3 C. 1/6 D. 1/12【解答】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所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1;丈夫的基因型为aa,则这对新婚夫妇的子女基因型为Aa或aa;由于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他们的子女要患病,母亲的基因型
12、可能是1/2aa;1/2Aaaa,所以这对夫妇的子女中,Aa的有1/2的患病,故患病的概率是1/21/21/21/2=1/12。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 肝癌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A. 联会发生紊乱 B. 发生交叉互换 B. C. 发生交叉互换或复制出现差错 D. 复制出现差错【解答】肝癌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时有可能出现错误,而交叉互换、自由组合以及联会均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为2/5, 在一双亲都正常,有3个孩子的家系中2个患病男孩和1个
13、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A. 0.57% B. 20% C. 4.8% D. 1.7%【解答】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是A、a,据题可知,a的基因频率=2/5,则A的基因频率=3/5,AA=9/25,Aa=12/25;表现正常的个体中,AA=3/7,Aa=4/7,即后代中A_=45/49,aa=4/49,有3个孩子的家系中2个患病男孩和1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0.57%。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 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烟草花叶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C. 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
14、信息一定相同D. 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两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解答】对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而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也是核酸,但其核酸不在细胞内,A错误;B.烟草花叶病毒只含RNA,不含DNA,故不能用烟草花叶病毒作为实验材料,B错误;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具有多样性,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C错误;D.脱氧核苷酸单链上两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D正确。故选D。13 如果一个基因的编码区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 没有蛋白质
15、 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A. B. C. D. 【解答】没有蛋白质产物,是不可能发生的,错误;可知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可能发生变化,正确;由于提前终止翻译,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减少多个氨基酸,正确;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翻译时在缺失位置终止是有可能的,正确。综上所述,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 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杂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 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D.
16、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解答】A.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因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导致子代形状分离,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D.同胞兄妹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D正确。 故选A。15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 1/88 B. 1/
17、28 C. 1/22 D. 1/16【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aa%=16%,则a%=40%,A%=60%,AA%=36%,Aa%=240%60%=4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丈夫的基因型为AaXBY的几率是48%/84%=4/7,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4/71/41/4=1/28。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16 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 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
18、述正确的是 A.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B. 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C. 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和中D. 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解答】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所以代表精原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的后期,有丝分裂增殖的过程中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4n,DNA数目为4a,A错误;B.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到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B正确;C.基
19、因A与a、B与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发生的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C错误;D.与图示中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基因型与其相同为Ab,另外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D错误。故选B。17 将一纯种红眼雌蝇与一白眼雄蝇杂交得F1,F1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3,则F3代中白眼雄蝇所占的比例 A. 1/4 B. 1/8 C. 1/16 D. 1/32【解答】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亲本的基因组合应为XAXAXa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的基因型为:XAXaXAY,F
20、2中的雌果蝇为1/2XAXa、1/2XAXa,雄果蝇为1/2XAY、1/2XaY,F2雌果蝇可以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3/4XA、1/4Xa,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4XA、1/4Xa、1/2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F3中XdXd、XdY为白眼,概率分别为1/41/4=1/16、1/41/2=1/8,所以F3中白眼雄果蝇占1/8。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 1中 A. 白眼雄果蝇占1/2
21、 B. 红眼雌果蝇占1/4C. 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D.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解答】据题意亲本基因型为XAXaB (代表缺失),XAYB, 根据一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子代中白眼雄果蝇XaY占1/4,红眼XAY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XAXa占1/4,红眼雌果蝇XAXA占1/4,由于果蝇缺失1条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所以号染色体正常的BB占1/3,所以号染色体缺失一条的B占2/3,雄果蝇中白眼占1/2,因此A错误;B.红眼雌果蝇占1/4+1/4=1/2,因此B错误;C.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缺失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2/3(号染色体
22、缺失一条的B占2/3)=1/6,因此C错误;D.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3/4=1/4,因此D正确。故选D。19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 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1/4 B. 1/3 C. 1/2 D. 3/4【解答】由题可知,TS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可能为TSTS或TSTL;TL在女性为显性,女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为TSTS。由于该夫妇
23、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为:丈夫TSTS,妻子TLTS,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只能是女儿为长食指,生女儿概率为1/2,女儿的基因型为TLTS的概率为1/2。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1/4。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 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 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 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 7
24、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解答】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71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A错误;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 C732/42/42/4(1/4+1/4)(1/4+1/4)(1/4+1/4)(1/4+1/4)=35/128,B正确;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 C752/42/42/42/42/4(1/4+1/4)(1/4+1/4)=21/128,C错误
25、;D.7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都是(1/2)7=1/128,D错误。故选B。21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 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 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 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解答】A.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是着丝点照常会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形成子染色体,A错误; B.解离液是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等体积混合而成,其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改变细胞膜通
26、透性;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B错误;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D.在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看不到染色体,因为间期时间较长;而且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会加倍,D错误。故选C。22 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 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解答】A.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一般不
27、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D.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23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突变B. B. 高茎豌豆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发生了基因重组C. 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后可能产生新基因【解答】A.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错误;B.高茎豌豆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发生了性状分离,B错误;C.非同源染
28、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后可能产生新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24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 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 F 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 F 2有4种表现型, 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 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 其F 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 但某一F 1植株自交, 产生的F 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 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B.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
29、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 发生了染色体易位【解答】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说明非糯对糯性为显性,非甜粒对甜粒为显性,两对性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易位,控制非糯非甜粒性状的两非等位基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自由组合变为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连锁遗传,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 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B.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
30、因结构的改变C. 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答】A.mRNA上每三个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tRNA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含有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含有6个碱基,故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A正确;B.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的碱基对发生替换、缺失或增添,而引起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B正确;C.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进化了,种群基因频率就会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31、D.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4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计4小题,每小题10空,每空1分,共40分)26 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亲本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长翅残翅刚毛刚毛截毛刚毛刚毛截毛633221实验二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长翅残翅刚毛刚毛截毛刚毛刚毛截毛633211(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染
32、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2)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和_。(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
33、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用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正确答案 (1) 常 X X和Y(注:两空可颠倒) (2)1/3 (3)0 1/2 (4).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 黑体 .灰体黑体=97.灰体黑体=11【解答】分析实验一中的F2代表现型,长翅和残翅
34、在雌性和雄性中的比例均为31,可确定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刚毛和截毛在雌性和雄性中的比例分别为80和11,由此可判断等位基因B、b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故B、b基因位于X染色体或X和Y染色体上。(2)实验二中F2代雌果蝇中刚毛截毛=11,雄果蝇均为刚毛,结合亲本F1表现型可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F1代雌雄果蝇均为双杂合体,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B,进一步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只考虑翅型性状,F2的长翅果蝇有两种基因型:AAAa=12,纯合体占1/3。(3)根据题意知,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B,实验一中F1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35、BXb、XBYb,F2代中不存在此类雄果蝇;实验二中X-YB占F2的1/2。(4)突变品系1与品系2杂交,图甲F1代为ddee(黑体),图乙和图丙的F1代基因型均为DdEe(灰体)。若让图乙和图丙的F1代个体相互交配,图乙产生的F2代为9D_E_(灰体)、3D_ee(黑体)、3ddE_(黑体)、1ddee(黑体),即灰体黑体=97;图丙F1代个体产生两种配子1/2dE、1/2De,所以F1代个体相互交配,F2代为1/4ddEE(黑体)、1/2DdEe(灰体)、1/4DDee(黑体),即灰体黑体=11。27 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
36、新品系(注: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
37、黄色种子植株=3:13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性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正确答案 (1)纺锤体 不会(2)分生 76(3)隐 R AARR 10/13 植株丙在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1/48【解答】(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有丝
38、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体,所以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由于油菜新品系是油菜物种(2n=20)与(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所以细胞中含有(10+9)2=38条染色体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分裂旺盛的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含有76条染色体。(3)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由实验二的F 1自交所得F 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植株基
39、因型为A_R_、aaR_、aarr,可判断当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一中,由于F1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则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Rr),则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3/13,所以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3/13= 10/13。就R/r基因而言,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RR和rr,F1体细胞基因型为Rr,而该植株体细胞中含R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植株丙在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
40、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的配子为RR:Rr:R:r=1:2:2:1因此,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3/4(1/61/6)=1/48。28 图示为应用生物工程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的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中,利用农杆菌转化棉花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_。为了使抗虫基因顺利连接到受体染色体基因组中,在构建基因的表达载时抗虫基因通常位于农杆菌Ti质粒的_片段中。从分子水平检测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的方法是_。(2)推测方案中 prG基因最可能的作用是_。将prG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免疫过的B细胞的方法是_。(3)方案中的转抗血栓基因山
41、羊可以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抗血栓药物。在构建的相应基因表达载体中,抗血栓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使其仅能在山羊_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_,人们通常将此类转基因动物称为_。(4)方案中的早期胚胎在移植入受体母羊子宫之前,必须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一般是取处于_时期的_细胞进行检测。正确答案 (1)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提高转化率 T-DNA 抗原-抗体杂交法(2)调控细胞(无限)增殖 显微注射法 (3)乳腺 启动子 乳腺生物反应器(4)囊胚 滋养层【解答】(1)利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过程中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
42、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所以酚类化合物能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Ti质粒上有一段DNA叫做T-DNA,能进入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从分子水平鉴定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实际上就是检测是否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因此所用的检测方式是抗原抗体杂交。(2)方案二中把prG基因导入到免疫的B细胞内,可以体外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因为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故prG基因应该能调控细胞的无限增殖,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3)人们要想从乳汁中提取药物,目的基因必须与必须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组件重组在一起,药用蛋白基
43、因才会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这类生物反应器叫做乳腺生物反应器。(4)要想进行性别鉴定,不能破坏内细胞团细胞,因此应该选用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检测。29 目前,精子载体法逐渐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方法之一,该方法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使精子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受精。下图表示利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请据图回答: (1) 获取外源基因用到的工具酶是 ,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通常利用 技术获得大量标记的外源基因。(2) 外源基因能够整合到精子的 上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因为受精时只有精子的 才能进入卵细胞中。(3) 过程采用的是 技术,该过程中应对已经导入外源基因的精子进行 处
44、理。(4) 过程需要在 (至少写出两点) 等条件下进行培养。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培养细胞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5) 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 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使其 ,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正确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PCR (2)染色体 头部(细胞核)(3)体外受精 获能 (4)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和pH、营养充足、气体环境(答出2点即可) 动物血清(或血浆) (5)促性腺 超数排卵【解答】(1)在基因工程中使用限制酶获取目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后,通过PCR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目的基因。(2)精子与卵细胞受精时,将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中,并释放其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必须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精子的染色体中,才可以使外源基因进入受精卵中。(3)过程是携带外源基因的精子与卵细胞发生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精子必须获能才可以与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4)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培养液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激素等外,还要添加血清等物质。(5)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使其超数排卵,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