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17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第4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述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进化包括突变、选择、隔离三个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使分化的种群之间失去随机交配的交流基因的机会,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从实质上看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结果

2、,种群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生物个体的基因总和,每个生物个体只含有种群基因库的一部分基因。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A选项中应为基因频率的改变,C选项中A基因的频率与a基因的频率相等,D选项中应为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相等。3.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A.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可以自由交配和繁殖B.物种具有遗传稳定性C.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交配一定不能成功D.同物种个体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答案C解析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也可以交配成功产生后代,如马与驴产生的骡子、狮虎兽等,但它们的后代是不育的。4.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原理,叙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当某个生物体的体细胞出现基因突变时,这个生物体就成了新物种的个体了B.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C.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不同的物种形成都是由于产生地理隔离而形成了新物种答案B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4、、自然选择、隔离;物种大多数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形成生殖隔离使新物种出现。5.不同植物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认可,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上什么物质有关?这种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什么()A.纤维素,自然选择 B.磷脂,地理隔离C.糖蛋白,生殖隔离 D.酶,生存斗争答案C解析远缘杂交不亲和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导致的,这种现象称作生殖隔离。6.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生物一旦产生隔离,就能形成新的物种C.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不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D

5、.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绝大多数物种的形成都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但有的物种的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种群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的物种。反过来,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7.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D解析害虫产生抗药性不是农药引起的。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

6、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多样性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C解析地球上的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保护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的战略和保护措施。9.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本题考

7、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备环节,因此A选项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而B选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C选项错误。10.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答案D解析自然条件下随机交配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a的频率任何一种可能性都有;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适

8、应环境的性状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其基因频率就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在持续选择条件下,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适应于环境,该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除环境的选择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等也可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11.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面建成通车,其中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设计了33条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的目的不包括()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遗传的稳定性D.降低青藏

9、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答案C解析藏羚羊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所以应该尽量人为地减少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为其留出通道,目的是尽量不影响其正常的迁徙,而不是避免出现新物种。12.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

10、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B解析长期的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生殖隔离的出现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乙和丙已经是两个物种,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丙种群是由甲种群进化而来的,所以两个种群之间虽然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同。由于甲和乙是两个物种,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3.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了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该4n的植株与原来的2n植株()A.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B.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C.不属于同一物

11、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地理隔离D.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答案D解析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的后代。4n的植株与原来2n植株杂交后代是3n植株,细胞内含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不能繁衍后代。14.如果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aa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A、Aa个体有繁殖能力,而可繁殖的个体中AA占、Aa占,在随机交

12、配情况下,只有AaAa会产生没有繁殖能力的个体aa,其比例为。15.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地培育出在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性强,但研究人员并不是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将它们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A.充分利用杂种优势B.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C.保护自主知识产权D.避免出现新基因、新物种答案B解析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鱼杂交,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鱼,不能繁殖后代,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危害。16.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马和驴

13、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马和驴虽然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不可育,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

14、它们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即共同进化的结果。17.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自然选择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 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小,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经选择后,被淘汰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最多,基因型为aa的个体被淘汰的最少,因此,剩余个体数量就如图B所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9分)18.(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

15、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解析(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

16、和1%,则RR基因型频率为95%,R基因的频率为R/(Rr)(4295)/20097%;(3)1967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在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19.(1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图1(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

17、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图2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答案(1)突变和重组(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18、较多(合理即给分)基因频率(5)遗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核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与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2)小岛上所有蜥蜴原种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进行生殖的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4)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5)这种现象体现了遗传多样性。20.(1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

19、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1)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_多样性。(2)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_。(4)由种群X进化成为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和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_。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B.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

20、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答案(1)遗传基因和基因型(或遗传物质/DNA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序列)(2)(3)有利于在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或使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4)生殖隔离A、E解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内部生物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就是遗传多样性,基因的差异或基因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是其根本原因。(2)据图分析,分支越向后,亲缘关系越近,因为、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故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3)种群分布的区域扩大了,这样它们的生活环境就可能

21、不同,逐渐形成地理隔离而导致生殖隔离。(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就是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一般是原有物种变异的不同,再由于生活的环境的选择不同,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而渐变形成的。21.(13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果蝇体色性状中,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体占_。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 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

22、身果蝇的比例会_,这是_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R、r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种基因型。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答案(1)灰身性状分离2/3

23、18%下降自然选择(2)XBBXrY46或81/32解析(1)由实验一中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可推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说明该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F2雌雄果蝇基因型之比为:BBBbbb121,则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体占2/3。F1的后代(也就是F2)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性状分离。由题可推知,bb所占比例为,在一大种群中随机交配,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b的基因频率为,B为,则Bb%2B%b%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则由于黑身果蝇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更有利于黑身果蝇生存,所以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这是自然选择

24、的结果。(2)实验二中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雌雄表现型有差异,且已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说明R/r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干得知R或r能使黑身果蝇颜色加深成深黑身,而F2中深黑身果蝇只出现在雄蝇中,且只占雄蝇的1/8,可知使黑身果蝇颜色加深成深黑身的基因为r,也就是说当果蝇表现为双隐性(bbXrXr或bbXrY)时才为深黑身,则实验二的遗传图解如下:由遗传图解可知:F2中灰身雄蝇的基因型可能是BBXRY、BbXRY、BBXrY、BbXrY四种。此黑身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三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方式,但根据题意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

25、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也就是说只有当新染色体单独移向一极,而两条正常染色体移向另一极时才能形成可育配子,则此黑身雌蝇只能形成bXR和bXR(下划线表示b和R都位于新染色体上)两种配子,则其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由以上分析知,当F1雌蝇基因型为BbXRXr 时,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刚形成时染色体数目为3条或4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有6条或8条染色体,当F1雌蝇基因型为BbXRXr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F2如下表: BXRBYbXRbYbXRBXR灰身雄蝇灰身雄蝇BXr灰身雄蝇灰身雄蝇bXR灰身雄蝇黑身雄蝇bXr灰身雄蝇深黑身雄蝇bXR灰身雄蝇黑身雄蝇由图解易知,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