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038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70分) 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 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比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2已知下

2、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请依据如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切除,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B切除,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 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活动将增强 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则活动将减弱3如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4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3、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 C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人体的内环境就可以保持稳态 D血钠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并影响兴奋的传导6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传导方向是 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级,下列叙述正确的

4、是()A在静息电位时,Na+大量内流以维持膜内外电位差 B刺激c处,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从b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a处,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应 D当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C时,电信号转变了化学信号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感受器可将光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能量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渴觉9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的转换 C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10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1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

6、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12如图为某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抗体1和抗体2都能与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调节异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完成的 B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这在免疫学中称为自身免疫病 C两种抗体引起血糖升高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 D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1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

7、最大1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15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

8、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17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18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

9、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1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

10、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20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2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

11、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23

1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4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5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

13、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26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27下列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理解和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的配子中雄配子和雌配子比例一定是1:1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孟德尔遗传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 C孟德尔遗传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

14、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28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且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成正相关,(如:Aabb和aaBb的肤色一致)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二、主观题(30分) 29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

15、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011087.151083.441072.84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2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带标记田鼠有部分个体标记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_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

16、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0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

17、、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_2015-2016学年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宏志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70分)0 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 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

18、较多的蛋白质、K+等 D比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为血浆,为组织液【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B、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D、是细胞外液,而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

19、【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根据表中的Na+、K+和蛋白质的含量确定各、和的名称,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请依据如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切除,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B切除,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将不能被运输到 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活动将增强 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则活动将减弱【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分析题图: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图中是垂体,是卵巢【解答】解:A、切

20、除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将增加,A错误;B、切除,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仍会被运输到身体各处,B错误;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由于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加,则活动将减弱,C错误;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则活动将减弱,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3如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

21、增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据图分析,激素甲可以降低血糖浓度,故激素甲为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2、该过程中既有反射弧的存在,也有激素对于血糖平衡的调节,因此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胰岛素具有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功能,由于胰岛素缺乏使得糖代谢紊乱,因此需要通过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解答】解:A、由题可知,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某内分泌腺应该是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甲是胰岛素,而在人体内是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A正确;B、下丘脑是通过交感神经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的,不是通过激素调节完成的,B错误;C、图中下丘脑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而

22、分泌激素调节血糖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D、当缺乏胰岛素时,血糖进入细胞和在细胞内发生氧化分解供能障碍,故蛋白质和脂肪会加快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如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人体的血糖的来源主要有: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

23、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主要有: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解答】解:A、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A正确;B、AB段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B正确;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C正确;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的分解补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平衡过程的调节的理解与运用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维持相

24、对稳定 C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人体的内环境就可以保持稳态 D血钠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并影响兴奋的传导【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钠过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由于钠离子的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故影响兴奋的传导【解答】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A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C、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即使正常,如果处在恶劣环境中过长时间,人体的内环境的稳态也会被破坏,C错误;D、血

25、钠过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由于钠离子的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故影响兴奋的传导,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6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传导方向是 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专题】图形图表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效应器,是传出神

26、经纤维,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感受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解答】解:A、和是神经纤维,所以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B错误;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产生活动,但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是发生在完整反射弧上的活动,C错误;D、是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而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在大脑,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

27、能力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电位时,Na+大量内流以维持膜内外电位差 B刺激c处,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从b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a处,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应 D当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C时,电信号转变了化学信号【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由图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cb【解答】解:A、在静息电位时,K+外流以维持膜内外电位差,A错误;B、刺激c处,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错误;C、从b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a处,兴奋不能传到细胞E,效应器不发生反应,C正确

28、;D、当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C时,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及识图能力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感受器可将光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能量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渴觉【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消耗能量,在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在质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进行的,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跨膜运输的蛋白载体就是离子通道蛋白恢复为静息电位时,是主

29、动运输方式泵出膜的,需要消耗能量;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排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据此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A、眼睛部位的感受器能将光刺激变成电信号,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消耗能量,B错误;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以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因为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神经调节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

30、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c点,b、c、d和e点都能先后检测到电位变化,但a点不会出现电位变化据此答题【解答】解:A、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A正确;B、兴奋由c传递到e时,需要

31、通过突触结构,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C、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C错误;D、刺激c点,兴奋可向b、d方向传导,向d方向传导时先到达电表的左电极处,此时指针向左偏转一次,后达到电表的右电极处,此时指针又向右偏转一次,因此电表偏转两次;b所在的神经元为突触后膜,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因此电表不偏转,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及电表在神经元上位置,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

32、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再结合题图准确判断各选项10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在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

33、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A、由图示可以看出,钙离子可以促进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错误;D、过程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从而避免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等知识点,较为综合,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1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

34、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是指长期进化形成,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是免疫的基础 (2)特点: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出生后形成;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

35、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解答】解:A、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B、非特异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C、青霉素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的三道防线,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

36、的考查12如图为某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抗体1和抗体2都能与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调节异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完成的 B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这在免疫学中称为自身免疫病 C两种抗体引起血糖升高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 D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抗体1与葡萄糖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则感受血糖变化的敏感程度降低;抗体2与胰岛素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解答】解:A、据图分析,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特

37、异性的结合,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B、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过强,抗体将自身结构物质(葡萄糖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第一种情况是胰岛B细胞不能感受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第二种情况属于胰岛素分泌正常,但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不能有效识别胰岛素,因此注射胰岛素不能缓解症状,C错误;D、由图2看出判断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分泌正常,但胰岛素的受体异常,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糖尿病的成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

38、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在种群生态学中,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解答】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故A选项错误;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故B选项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

39、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故C选项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考点】种间关系【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

40、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解答】解: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41、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15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中金字塔的分类:(1)能量金字塔,是以单位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数值为指标绘制成的金字塔(2)生物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有机物质量用面积

42、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量金字塔(3)生物数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个体数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数量金字塔不同生态系统中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的情况【解答】解:A、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A正确;B、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或许更多,B错误;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

43、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用具体的实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

44、分割【解答】解: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物质循环的特点,故A选项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主要是太阳能,也可以是化学能,故B选项错误;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故C选项错误;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7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

45、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考点】群落的演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森林恢复扩大了植被面积和垂直高度,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

46、进行的演替,显然在退化林地上所进行的自然恢复林不属此例,应为次生演替【解答】解:A一般植物可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种群密度,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故A正确;B森林恢复后,植物类型增加,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就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森林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故B正确;C、人工种植的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从题目中看出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丰富度低,故C正确;D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应属于次生演替,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

47、密度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植被彻底消失,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

48、演替【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C、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正确;D、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概念,能准确判断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的类型;还要求考生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

49、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分析】本题属于信息题,解题关键是能够通过表格的分析获得有效信息表中可以看出,没有捕食者时,甲的成活率最高;但是随着捕食者的数量的增多,甲和丙的成活

50、率均下降,只有乙的成活率反而升高了【解答】解:A、从放入捕食者后蝌蚪的存活率知,甲、丙两种蝌蚪随捕食者种类增加,存活率下降,而乙蝌蚪存活率变化不大,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正确;B、2、3、4池塘里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会相互影响,B正确;C、从池塘1的结果可知,三种蝌蚪竞争的结果是乙蝌蚪存活率最低,将会被淘汰,C正确;D、因为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所以随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和丙数量减少,与乙的竞争减弱,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多,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难度适中20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

51、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

52、的平均温度比原处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曲线图显示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解答】解:A、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方式,A正确;B、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正确;C、提早30天,温度相差不大,但前期湿度大,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分解得多,剩下的少,因此曲线应该下移,C错误;D、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曲线图显示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故选:

53、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生态系统成分的作用的了解,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题,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2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

54、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解答】解:A、根据出生率的计算应该是20%,自然增长率是10%,故A错误;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故B正确;C、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故C错误;D、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种群密度增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

55、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解答】解:A、从题中柱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

56、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的减小,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A选项的分析是难点,解题时要结合题图信息与题干信息分析解答23

5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因为甲可利用太阳能;乙为消费者,因为乙的能量来源于生产者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被生产者所固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最终将能量散失到无机环境中去【解答】解:A、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B、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正确;C、能量通过光合作

58、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学生需要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来源与去路理清就可解题24题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本题的

59、知识点是种群数量变化分析题图曲线可知,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点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正确;B、“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在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最大,超过该点增长率下降,因此ab段种群的增长率下降,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D、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

60、较低水平,既能使植物等生产者被啃食的较少,又可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对种群“S”增长曲线的分析,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分析题图曲线,找出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曲线是解题的关键25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其中种间关系包括捕食

61、、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解答】解:A、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A错误;B、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B错误;C、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C正确;D、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土壤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等知识点,属于对课本

62、中生物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的迁移应用,这就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征,掌握土壤中动物的特点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26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因雌雄

63、不同花,系自交)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系杂交),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 F1既有高茎也有矮茎【解答】解:A、豌豆由于自花传粉,只有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A错误;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B错误;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7下列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理解和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的配子中雄配子和雌配子比例

64、一定是1:1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孟德尔遗传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 C孟德尔遗传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

65、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而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解答】解:A、形成的配子中雄配子数量要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孟德尔在假设的过程中提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他遗传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B正确;C、乳酸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且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遗传定律不适用,C错误;D、若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将不遵循基

66、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其后代不一定有四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以及成立的前提,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理解,特别注意的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8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且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成正相关,(如:Aabb和aaBb的肤色一致)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

67、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A、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肤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肤色最深;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肤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肤色最浅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1/41/2=1/8)、AABb(1/41/2=1/8)、AaBB(1/21/2=1/4 )、AaBb(1/21/2=1/4 )、a

68、aBB(1/41/2=1/8)、aaBb(1/41/2=1/8)其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情况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解答】解:A、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或1个,所以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A正确;B、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肤色最深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C、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子女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1/4和1/8,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3/8,C不正确;D、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子女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

69、他们出现的比例分别是1/4和1/8,所以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3/8,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肤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难点在于显性基因的数量与肤色成正相关二、主观题(30分) 29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011087.151083.441072.84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4%(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

70、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2只该种群密度是100只/hm2若带标记田鼠有部分个体标记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1)能

71、量流动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比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841077.01108=4%(2)设种群数量为x,则x40=3012,x=100,故种群密度为100只/hm2若带标记田鼠有部分个体标记脱落,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偏大(3)生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答案为:(1)4%(2)100 偏大 (3)生长、发育和繁殖 热能(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量流动及计算,关键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

72、力30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F2中高茎:矮茎=3:1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27:21:9:7【考点】

73、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加入不同的配子中研究对象是一对相对性状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研究对象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要求控制两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能彼此对立的,这是基因自由组合的前提每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解答】解:(1)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

74、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矮茎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基因型,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5种基因型(2)F1的基因型是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性比例,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故答案为:(1)一 F2中高茎:矮茎=3:1 4 5(2)27:21:9:7【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运用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解准确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