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英雄创造历史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A B C D解析根据引文“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可知,突出了资产阶级的作用,故正确;“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体现了三民主义的巨大作用,代表了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积极抗争
2、与探索,故正确;材料中的图片(代表三民主义的三把剑相互交错)可反映出。答案C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由时间限制可以排除A项。由“创举”可以排除B项,由“变局”可以排除D项,只有C项符合上述三个限定词。答案C3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
3、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认为推翻清朝的统治带有双重意义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A B C D解析解题时可以结合各选项阅读材料逐项分析。孙中山关于民族革命的主张,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应排除项。答案B4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A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B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C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D没有采取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解析当时的孙中山寄希望于得到外部资本主义国家和内部封建残余势力的支持,从而最终导致革命果实
4、的丢失。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析辛亥革命结束的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6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解析结合孙中山的阶级立场和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综合分析,只有B项符合题意。答案B7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平均地权反对
5、民族压迫节制资本A BC D解析题目中所提供四点中和均为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故可排除。答案B8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解析此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旨在考查掌握历史知识的准确性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是因为,1913年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就解散了国民党,所以1915年的护国运动、1917年的护法运动都不是国民党领导的。三次斗争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捍卫民主共和政体而进行的斗争,从反帝反封建的最终任务来看,都失败了。体现出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
6、胜利。答案A9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为此, 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解析题干中提出的限制条件有两个,一是武装斗争措施,二是1924年采取的措施,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D项;A、B两项不符合时间限制;C项不符合军事措施的限制。答案D能力提升(14分)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
7、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
8、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2分)(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4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的变法;第(2)问重点考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第(3)问重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及影响其转变的因素。答案(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有: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