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946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林州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言下之意,法律法规的制定固然重要,但公民是否将法治内化于心,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要建设法治中国,就离不开对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谈到法治,在现尖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人负责写,有人负责学,有人负责讲,有人负责信,但是在学的人不讲,在写的人不用,在用的人不信,出现了写、学、讲、信分离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一种“法制”

2、手段与“法治”思维的断裂,是缺乏法治精神的表现。“法治”与“法制”虽一字之羞,却有着根本的不同。法治,是法治精神的培养,期待着“防于未然之前”;法制是制度规则的设定,执行着“惩于已然之后”,前者是以教化来实现思维方式上的依法观念,后者是用禁令来规范道德底线上的守法行为。如果仅仅设定了严格的法规制度,却没有依照法治行事的思维,就会出现上面所说的学用分离、讲信分离的倾向。 “规章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不可动摇的拱心石。”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话,其意也是在强调法治精神与法治思维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法治精神真正成为“慢慢诞生的风尚”,成为“

3、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呢?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首先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公共规则意识,这是培育法治精神的社会基础。所谓公共规则,就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公共生活准则。公共规则意识就是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也确定每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人们在处理权责问题时,不感情用事,而是依据所定规则作具体分析。法治是对公共规则的制度化提升,是用法律的手段使人们约定的规则得到权威的确认。只有在全社会具有良好的公共规则意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真正的法治精神。大家都知道“中国式过马路”,不必看红绿灯,只要凑齐一堆儿人就能过去。这是典型的公共规则意识的匮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

4、况,是因为没有法规吗?不是的。交通法有明文规定:红灯停,绿灯行。所以说,形成法治精神的前提必须是公共规则意识的建立。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其次就是要在全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培育法治精神的思想基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基本要求。之所以把法治纳入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表述中,一方面是培育法治精神的根本问题在于将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内化于人心;另一方面是核心价值观建设呼唤并能促进法治的健全和完善,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培育法治精神,不仅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的完善,还要着力在规则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加以深化,通过多途

5、径、全方位的价值观建设,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 孙子兵法讲“朝气锐、昼气惰”。法治精神的涵养应以青年为主体,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影响力。这是培育法治精神的群众基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正如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所言,青年之于国家,意味着希望和未来;青年人最具可塑性,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其思想正处于建构时期,能够较快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法治精神的培育应当以青年为主体。 培育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中中国,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选自求是,有删改)1. 下列关于“法治精神”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6、项是A. 公民是否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B. 法治,是法治精神的培养,期待着“防于未然之前”。它是以教化来实现思维方式上的依法观念。C. 只有在全社会具有良好的公共规则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的法治精神。D. 之所以把法治纳入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表述中,是因为培育法治精神的根本问题在于将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内化于人心。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作者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两种方法,证明“培育法治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B. 培育法治精神,既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的完善,又要着力在规则意识、权利

7、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加以深化,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价值观建设,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C. 尽管公共规则意识是培育法治精神的社会基础,但人们在处理权责问题时,可以感情用事,依据所定规则作灵活处理。D. 法治精神的涵养应以青年为主体,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影响力。这是培育法治精神的群众基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法治精神与法治思维的重要性为主题,从要建设法治中国,就离不开对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切入,接着分析法治精神与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再论证怎样才能使法治精神真正成为“慢慢诞生的风尚”,最后呼应上文,再次点题。B. 作者在论证“法制”手段与“法治”思维的断裂时,运

8、用“有人负责有人负责有人负责”的句式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地指出当今“写、学、讲、信分离的现象”,颇有现实针对性。C. 作者援引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所言,证明培育法治精神的主体在于青年。因为青年人最具可塑性,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其思想正处于建构时期,能够较快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运用引用、比喻说理,既生动形象,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D. 作者援引习近平主席的话“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说明治理国家只有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国家才会长治久安。【答案】1. D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法治精神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

9、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D项,“之所以是因为”与原文第5段“之所以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表述不相符,系以偏概全。解答这类题目需要仔细比对概念。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题中C项,理解有误,由文中“人们在处理权责问题时,不感情用事,而是依据所定规则作具体分析”可知,本项中“人们在处理权责问题时,可以感情用事,依据所定规则作灵活处理”错误。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

10、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中D项“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热闹李利君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因为,这栋楼东侧是100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平方米的。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张太并

11、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张太心

12、里就有点烦。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不知所措的样子。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门铃响了。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

13、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她的眼圈有点潮湿。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开始的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

14、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外面是无边的灯火。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正当张太像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

15、对门的门开了。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她赶紧站稳。就在门将要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老师,再见!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C. 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写手法,虽然有一个人物张太出现,却

16、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D. 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的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6. 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答案】4. C 5. 优越与自得。张太只因为对门的房子面子比自家的小,就不把人家放在心上,当中秋时节自家的访客比对门家多而又感到自得。羡慕与孤窥。来访者的势利和虚情假意让张太厌倦,而对门的欢笑和快乐让张太心生羡慕,从而感到孤寂失落。怀想与失落。张太怀想起年轻时快乐的奋斗时光,发现已经失去当初的理想壮志,反观当下的“成功”生活,由之前的自得转为失落。

17、 6. 结构上,“热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先写张太家和对门家经常有来访者的热闹,再写中秋期间两家宾客如云的热闹,最后以对门家访者离去的热闹结尾,“热闹”贯穿全文。内容上,“热闹”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既点明了张太家来访者络绎不绝的热闹,也写出了张太家对门欢声笑语的热闹。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先写了张太的庸俗自得,再写了她热闹背后的孤寂落真,让张太的形象更加丰满。主题上,通过张太家和对门家热闹的对比,张太表面风光热闹和内心孤窥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抑物质追求扬精神追求的主题。【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

18、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语段作用,B项考核人物形象,C项考核艺术手法,D项考核语句含义。其中C项,文中没有肖像描写。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标题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以及特殊的手法的角度分析,此题从结构上看,小说先写张太家和对门家经常有来访者的热闹,再写中秋期间两家宾客如云的热闹,最后以对门家访者离去的热闹结尾,“热闹”贯穿全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小说先写了张太的庸俗自得,再写了她热闹背后的孤寂落真,让张太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题上看,通过张太家和对门家热闹的对比,张太表面风光热闹和内心孤窥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抑物质追求扬精神追求

19、的主题。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了产业环境,有效推进了文化领

20、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具有低破经济、绿色经济 的特点,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十八大以来“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总结)材料二 :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方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长足发展机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

21、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2015年增长75%实用类文本阅读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用类文本阅读 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迎来更高速发展,并进入深耕细作,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产品进一步融合,我国文化产业迈入发展黄金期。业内将中国消费结构的发展划分为三次升级,分别是基本生活用品消费、电器消费、汽车和住房消费,并预言,第四次消费升级会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转变,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际上,文化消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进,其在总消

22、费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仅超过1万亿元,存在着巨大前进空间。(摘编自文化产业:提升国民幸福总值 2017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网)材料三: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要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应体现“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赞赏带着血性和担当的电影战狼2高扬国威,为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作出示范;取材于真实故事的湄公河惨案横空出世,为主旋律电影的商业运营探路。他评价说,“这两部电影都是近年来主旋

23、律电影的典范,讲述中国故事,讴歌伟大时代,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定位,把文化放到了兴国强国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表示,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真诚记录和展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成长足迹,艺术地告诉人们中国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走向,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让文化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摘编自文化产业如何拥抱新时代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7.

24、 下列关于文化产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又增加了将近06个百分点。2016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B. 国民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发展、文化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也得益于文化产业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C. 虽然我国实际文化消费规镆己经超过1万亿元,但是仍然远远没有达到市场潜在的规模。这就决定着我们必须把文化消费确立为新的经济增长点。D. 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更快,这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得到重视与发展机遇的结果。8

2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 十八大以来,由于政策的扶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以有效推进。这使得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B. 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并直接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转变。C. 其实中国消费结构的四次升级发展,充分反映出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由满足基本生 活需要到改善生活条件再到生活日益富裕的过程。D. 像战狼2和湄公河慘案等讴歌祖国、讴歌英雄的主旋律电影,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E. 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不要再写虚构的作品,要把我们民族的成长足迹

26、和中国历史的真相表现出来。9.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AD 9.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明确政策导向,优化产业环境,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工作者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要创造出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的好作品。【解析】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消费结构的发展的趋势,与文化消费的规模空间没有直接联系。选项强拉因果。8.

2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五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B项,“文化产业因资源消粍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过于牵强,其实文化产业受到次迎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C项,前三次升级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发展,第四次升级则是精神生活需要的提高。E项,“不要再写虚构的作品”曲解文意。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结合文章的句子“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

28、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了产业环境,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要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应体现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从政府和文化工作者的角度进行概括。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信息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9、完成下列小题。王渊,字几道,熙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功,累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诸羌入寇,渊奋击,大破之,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知临宗砦,坐法免。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狱公事。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

30、,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盗略尽,迁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年五十三。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

31、御紫茸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节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 护饷道战败/ 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B. 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C. 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 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D.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 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

32、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两年,其间发生了“靖康之难”。B. 勤王,指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出自晋书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C. 汴都,指现在的河南开封,北宋设立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即今开封,西京即今洛阳。D. 紫袍,古代指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还包括绯袍、绿袍、青袍,并配有金银鱼袋,系于带上,垂于身后,可显示官品之高低。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渊能征善战,屡建奇功。攻击夏国,大败诸羌,

33、讨伐方腊,进攻契丹,数次征战,皆因战功而升迁。B. 王渊颇有智谋,审时度势。他根据敌军心理而精心部署,平定方腊;金兵入侵,只有他能陈诉利弊,劝君主放弃逃往镇江的想法而逃到钱塘,可据险自保。C. 王渊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张邦昌谋反,他来到都城,恸哭劝导张邦昌;康王即位后,他跟从随侍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D. 王渊轻财好义,清廉简朴。生病时,皇帝派人探视,发现他家中竟然连帷帐床席也没有,就把自己的紫茸席赏赐给他。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2)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答案】10. B 11

34、. D 12. A 13. (1)王渊告诉小校尉韩世忠说:“敌人认为我们远道而来,一定会轻视我们,明天你迎战后假装逃跑。” (2)第二年,张邦昌超越臣子的本分自立为王,康王赶到济州,命令王渊率领三千人入城,保卫宗庙。【解析】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重兵”作后句的主语;“护饷道”的主语是“数千人”不要断开;“战败”的结果是“为敌所获”不要断开;“以出塞”是“迁武功大夫”的状语,不要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

35、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不是所有的官服都配有鱼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青

36、袍,无鱼袋。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皆因战功而升迁”不当,进攻契丹时“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后“以出塞迁武功大夫”,升职的原因是出塞有功而非作战立功。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谕:告诉;易:轻视;尔:你;伪遁:假装逃跑;明年:第二年;僭立:超越臣子的本分自立为王;如:到;以:率领。参考译文:王渊,字几道,是熙州人,擅长骑马射箭。应朝廷的招募,进攻西夏国,

37、屡有战功,多次升迁任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几支羌族敌人入侵,王渊奋力反击,大败敌军,调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管临宗砦,触犯法律被免职。宣和三年,刘延庆讨伐方腊,让王渊担任先锋。敌人将要占据钱塘,气焰特别嚣张。王渊告诉小校尉韩世忠说:“敌人认为我们远道而来,一定会轻视我们,明天你迎战后假装逃跑。我率领强健有力的弓弩手埋伏在数百步以外,一定会获胜。”韩世忠按照他的话,敌人果然追击,埋伏的弓弩手突然发射,敌人应着弓弦声而倒下了,于是包围并平定了敌军。授予阁门宣赞舍人的职位,暂时代理京畿提举保甲兼暂代提点刑狱公事。继续跟着刘延庆攻打契丹,重兵驻扎在卢沟以南,刘延庆派王渊等一千人保护粮道,战败被敌人抓获。

38、不久逃跑回来,仍然凭借出塞有功升任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打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率领支援皇帝的救兵驻扎在雍丘,任命王渊为先锋,不久率领所管理的军队归顺康王府。第二年,张邦昌超越本分自立为王,康王到了济州,命令王渊率领三千人入城保卫宗庙。王渊到了都城,穿着朝服来见张邦昌,进来拜见说:“参见老宰相。”张邦昌才换了紫色的官袍请他到政事堂,王渊恸哭劝说。之后康王即皇帝位(南宋高宗赵构),命王渊为都统制,王渊跟从随侍着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当时成群的盗贼蜂拥而起,任命王渊为制置使平定杭州的乱贼,所向披靡,节节胜利,一整年,盗贼几乎消灭干净了,迁任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打扬州,皇帝想要到镇江来

39、援助江北,群臣也坚决请求(去镇江)。王渊单独说:“镇江只可以挡住一面,如果金人先占据姑苏,将怎么办呢?不如钱塘有大江的险要地势。”商议于是决定(去钱塘)。在这之前,统制官苗傅自负世代为将,认为王渊是突然得到重用,十分不满怨恨;刘正彦曾招降了大盗丁进,也因为奖赏微薄而怨恨王渊。而内侍官康履独揽大权,等到王渊进入枢府,他们更加觉得不平。等王渊进入朝廷,埋伏兵力杀了他,一同杀了康履。王渊当时五十三岁。当初,皇帝在南京听说王渊病了,派遣中使曾泽探望王渊。曾泽回来,说:“王渊连帷帐和床席子都没有。”皇帝把自己的紫茸席来赐给王渊。赠开封府仪同三司,让他的子孙八人做官。谥号“襄愍”,儿子承袭。(二)古代诗歌

40、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第一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诗人以“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B. 首联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

41、都衰败不堪。C. “陇上羊归塞草烟”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丰富的生活和闲适心情,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D. 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苏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E. 杜牧河湟诗云:“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尾联真实地展现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形象。15. 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4. BC 15. 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

42、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B项,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杳远。C项,应该是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

43、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抓住诗歌关键词,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尾联“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两句中,“茂陵”一词以汉武帝的陵墓来代指汉武帝,故采用的是借代的手法;关键词“茂陵”“秋波”属于哀景,由“哭”可知,这是采用了以哀景衬托哀情的手法,表现的是苏武的伤感;“逝川”由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可知,采用了化用典故的手法来表达苏武悼念武帝的悲凉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一诗中突出蜀道艰难,强调飞禽走兽都难以越过和攀爬的句子是“_,_”。(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三句,以月

44、亮的变化喻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之情。【答案】 (1).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 猿猱欲度愁攀援 (3). 人有悲欢离合 (4). 月有阴晴圆缺 (5). 此事古难全【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尚”“度”“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赵堂子是一条不足挂齿的小胡同,东西也就二百米长,它在北京城三千六百多条有名字的胡同里根本没号。把闲置房屋出租给食品黑

45、加工点,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等严重后果的出租者将被重罚,这是打击食品黑作坊釜底抽薪的办法。在日常生活与阅读中,人们可能会有一些对问题或现象的思考,这些零散的观点与评论虽是吉光片羽,但不乏独特的思想价值。雨过天晴,荼树冒岀了新芽,此时采摘制成的新茶品质最好,如不及时采摘,过一两天就显得老气横秋了。在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新词已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韩国最终会清醒地认识到部署“萨德”系统只是以邻为壑,除了美国获益,对于中韩只有危害,没有帮助。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不足挂齿: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

46、到,挂在口上放在嘴上讲。数不上,不值得一提。含有极端轻视的意思,也可以用于自谦,用错对象。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贯的文物,使用范围不当。老气横秋:主要用来形容某个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或年轻人缺乏朝气的样子。望文生义。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以邻为壑:壑,深谷,深沟。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词,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精神

47、的写照,“四严”之中深藏敬畏。B.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被称为“三绝”,即奸雄之绝曹操、忠义之绝关羽、谋臣之绝诸葛亮。C. 我们相信,中美双方只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加强交往与合作,注重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D. 南海热带低压昨晚23时加强为今年第8号热带风暴“韦森特”。预计,“韦森特”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时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在“写下”后应加“的”,或在第一个

48、“是“前面加“这四个词”。C项,语序不当,“只要”应该在“中美双方”前。D项,语意重复,把“时速”改成“速度”,或把“每小时”去掉。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

49、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小赵新居落成,希望亲戚朋友能来参加典礼,于是分别给他们发了一份请柬,上面写道:华堂落成之际,诚邀您全家参加华堂落成典礼。B. 小钱的爷爷在农村,天一热家里的一些食品不好保存,在外地的小钱便打电话给爷爷的邻居,希望借他家的冰箱能帮爷爷惠存一些食品。C. 小孙到小李家去玩,看到书橱里有一本从地球到月球,便想借回去看看,但小李说:“对不起,这是鄙兄的书,我不敢擅自外借。”D. 小周的爷爷八十寿诞,小周画了一幅松鹤图作为爷爷的生日礼物,并在画上题写:当信人生期颐寿,南山闲步乐道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

50、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A项,“华堂”是敬称,一般是称赞对方的房屋;B项,“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C项,“鄙”可以指自己,但“鄙兄”的说法不妥,一般都是“家兄”。故选D。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

51、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检测药品的安全性,这些科学研究,_,而常常以动物为实验对象,这是因为_,以鼠为例,研究发现,鼠和人的基因图谱竟然基本相同,都有大约3万条基因,其中约有80%的基因相互对应。而所有新药在被批准做人体临床研究之前,_,测试后,在安全的情况下再应用到人类身上,可以说实验动物为人类的用药安全筑起一道防护墙。【答案】 (1).

52、都不可能以人为实验对象 (2). 动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 (3). 必须先在动物身上测试安全性.21. 很多问题有时变换一个角度,就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意境。请写出下面两个熟语的另一种看法,要求简洁,生动,有说服力,语言表达可以不按示例套写。例:无欲则刚另一种看法:无论是走仕途,做生意,还是钻学问,欲望往往是一种助推器,没有强烈的进取欲望,休想成什么大气。(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另一种看法:_(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另一种看法:_【答案】 (1). (1)只要志存高远,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都可以成为现实。 (2). (2)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说错话,说错了,改了就好。【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

53、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清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核心思想,特别是要注意结合示例的内容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和方法,一些事情看起来不容易做到,甚至会满盘皆输,但只要方法得当,做得稳妥,往往会有很好地效果。结合具体语境内容,变换一种角度阐述即可。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四签署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的备忘录后,中方随即宣布拟对约3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据说这只是中方反制措施的一部分,大豆等美国农产品都将进入中国的报复范国。全球股市从星期四开始严重下挫,反映了投资界对中美贸易形势可能继续恶化的预期。针对中

54、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有人认为,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害人之心不可有;有人认为,美国一贯称老大,老虎虽强不可怕;有人认为崛起之路有艰难,增强实力可防范;有人认为,此轮中美贸易摩擦没那么简单,化解矛盾需要智慧。对此,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中美贸易战之我见最坏的结局,双方持续加码,最后两国经济彻底隔绝当然,美国人的生活水准将显著下降中国现在仍然是世界工厂,中国人仍然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这点暂时无法用印度人越南人替代,美国人离开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日子并不会好过,尤其是穷人,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极为敏感那样的话,下次总统大选就不好办了不

55、过,中国人的生活水准也得下降最简单的,中国惩罚苹果手机,对美国的杀伤力可能不小,搞你主要市场在中国的大公司,确实很爽但最后,苹果手机价格上涨,中国消费者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看起来是打美国,板子却落在中国消费者屁股上更不用说那些大量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可能不得不关门破产,那些失去收入的工人,生活水准下降得最厉害还记得2008年的事吗?美国经济出现危机,是不是中国的好日子?并不是,中国赶快大放水,四万亿,铁公基,房价迎来猛烈上涨贸易就是如此,你的主要贸易伙伴生病,你比他还害怕中国这次打贸易战最有底气的一张牌是: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已经数年,这里藏着巨大需求,当国家尿急时,房地产夜壶已经准备好了,20

56、08年的事再来一次,房地产市场得到鼓励,房价再上新高度资产多的富人阶层,因此更加富裕,没有资产的穷人阶层,因此更买不起房子好战的愤青往往穷,他们其实是贸易战的主要受害者,开战第二天可能就失业了,房价又上涨了,但是他们的见识却看不到这点一个人想活得好一点,应该避免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脚砸坏了,走路不方便知道自由市场是一切人的救星,就不会犯这种蠢贸易战的源起,一般是互相指责对方不够市场,不够开放,对自己的企业补贴过多任何一个政府,屁股上都有这种屎这意味着,双方心里都有数,不会自认为正义的化身,最后总是会让步的,这种让步也趋向于更符合市场规律所以,贸易战不太可能走向最坏结局,大概率是走向好结局,市

57、场更加开放,只有那些靠保护活着的企业日子难过,而他们,本来就应该难过的美国很多工人的日子难过,并不是保护得不够,主要是他们的生产力已经不如国外竞争者,工资比别人高,质量比别人低,保护越多,死得越快不保护了,以美国制造业的根基,工资降得足够低,像他们的先辈一样勤奋,不太可能输外国竞争者,日子反而会好起来中国的情况是一样的,好企业都不是保护起来的,从高科技的华为到低科技的老干妈,都是在市场上拼出来的,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尊重相反,一旦某个企业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市场竞争压力消失,他不会在保护中进化,只会退化,百度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需要某个产业,所以我们就保护某个产业,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想法我们需要某个

58、产业,我们就应开放某个产业,这样,市场自然就会提供最好的服务各类贸易战,互相封闭市场,损人损己自由贸易,互相开放市场,利人利己贸易战,物价上涨,就业减少,利益受损最严重的生活水准下降最厉害的,是穷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针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结合这些典型的观点“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害人之心不可有”“老虎虽强不可怕”“有人认为崛起之路有艰难,增强实力可防范”“此轮中美贸易摩擦没那么简单,化解矛盾需要智慧”分析立意,也可以有不同的自己的观点。中国的崛起之路的确不可能在战略上一帆风顺。来自美国和其他一些力量有计划的和非计划性的抵制终究会来,和平

59、崛起的真实含义可能不像我们过去想的那样简单。我们不想与美国冲突,比如不想与美打贸易战,那么就应尽量避免因我方的原因走向中美冲突。如果美方不接受中国崛起,非要采取各种手段通过抢走中国的继续发展来补美国的消瘦,那么是祸躲不过,我们就该坦然与之较量。可以结合相关措施分析,如积极争取在华投资的美资企业所在利益集团的支持,从而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带来的贸易效应的视角认识中美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在中美贸易争端谈判中赢得主动权;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可以到国外投资生产,减少中国对美直接出口,从而减少对美贸易顺差等。和合外交是当今世界新型大国关系理论的重要基石。“和”是中华民族外交政策的核心

60、价值,是处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可在和平、合作、共赢的前提下,采取洞悉主次、分别对待、经权互补、谦虚谨慎、运用多极等具体对策。在政治上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经济上应该互利共赢,优势互补;文化上应该互相借鉴,和而不同;安全上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环保上应该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